[爆卦]建弘證券合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建弘證券合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弘證券合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弘證券合併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職場小插曲】 我在研究所時,碩士論文的專長是國際金融史、台灣金融史,研究美國聯邦準備銀行FED、各國央行、台灣央行。 一面要搞懂金融,一面又是鑽研左派馬克思主義、苦讀資本論(第一冊,其他兩冊太難了)。 論文主題是台灣的一次金改(後來才知道這個名詞),我發現台灣政商集團跟地方派系的糾結...

  • 建弘證券合併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3-17 16:46:58
    有 35 人按讚


    【職場小插曲】

    我在研究所時,碩士論文的專長是國際金融史、台灣金融史,研究美國聯邦準備銀行FED、各國央行、台灣央行。

    一面要搞懂金融,一面又是鑽研左派馬克思主義、苦讀資本論(第一冊,其他兩冊太難了)。

    論文主題是台灣的一次金改(後來才知道這個名詞),我發現台灣政商集團跟地方派系的糾結,讓新銀行開放之後,長期一定會出大問題。

    當時口試委員建議,未來可能的話,我要去再深入了解,不能只用次級資料分析。(其實就是要去知道故事,故事在現場,才有影響力)

    退伍之後,我就真的要弄懂最難懂的金融體系。在財訊月刊學到財務報表分析,解讀財報書裡面的蛛絲馬跡。後來到天下雜誌,第一志願就是金融組,我想真的去了解銀行、金融到底做什麼?批判要批判得有道理,夠扎實,才有真實力。

    一路跑,慢慢發現,金融基礎不在金融本身,而在產業,我又得去了解產業在做什麼,否則會聽不懂金融人員的話題。

    好不容易遇到金控公司成立了,有超級多新聞可以跑,但是公司來了一位資深記者,要跑金融,看來看去,就是我得讓線。

    我想想,反正懂金融這個基礎知識之後,了解其他領域也沒不好,雖然很可惜,已經做了五年的金融線(同時還負責企業調查)。還是換去做比較沒人注意的中小企業跟傳統產業,實際去各地工廠反而蠻有趣的。

    當金融記者時,就真的重新學習,過去理論、知識都先歸零,因為發現社會學的老師永遠只能在外圍批判,打不進去、甚至沒人跟你對話,因為沒有真的實務經驗,只靠書本,是有很大問題,就是基本常識會很不足。

    去產業路線,也是重來,很多沒看過沒聽過的內容。

    當然後來不小心寫了一本書《資訊夢工場》,讓我很誇張的去了解「軟體產業」、科技硬體業。

    不小心跨到這些領域,雖然不是精通,卻能橫向了解很多事情,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整合,在做企業調查時,就會有基本概念,又有財務數字的sense,意外覺得這樣換領域還蠻有趣的。

    當然這樣會有問題,我跟同行記者都不太熟,或是說因為換來換去,誰是誰我也不清楚。

    另個壞處,我就常常開始亂想,還可以做什麼?

    十年前沒想過,我竟然後來變成飲食文化的寫作者。但也一樣,我跟飲食同業(記者、作家)都不熟。

    又不小心做了旅行,當然也跟旅遊業者、寫作者也不熟。

    根本都不是屬於哪個圈子的人。

    但有個好處,會想的事情常常跟不同圈的人不一樣,但是要有勇氣,去問很基本的問題,以及敢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

    現在回想,當時主動放棄金融路線的領域,是不是意外的驚喜?其實,根本不會放棄,經歷的故事跟知識,都已經深植在腦海中。

    「偉大的策略,來自細部的執行」,這句話在上一篇臉書有提到,他是華信銀行董事長Paul盧告訴我的(後來金控之後一連串整併,我都不知道了)。

    最近剛好去企業開工作坊,借了永豐金控的場地上課(華信與建弘證券合併,成為建華金控,建華跟永豐合併,變成永豐金控),讓我想起當年的往事。

    我還跟接待的永豐金控同仁,討論起金融現狀,部門分類與分佈,競爭力、特色優勢(天啊我變成記者了)。

    有時回想,是因為我常常換領域,跟很多圈子的人不熟,還是我根本就是孤僻的不想進入很多圈子?

    人生一段插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