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建安文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建安文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安文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安文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魏公諸子爭千秋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這是宋代王安石形容曹操的詩句。無論是奸雄或是能臣,眾人的目光聚焦在曹操的政治、軍事成就,忽略他在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我們很熟悉的《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只想跟學姊在房間裡研究文學,子桓錯了嗎錯了嗎錯了嗎? 【勘誤】 02:03 指的是典論,非典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

建安文學 在 閱讀杰日| Book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2:32

#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

建安文學 在 西樓月如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0 23:13:14

臨近放榜,坊間出現許多警世文,警告選科千萬要選專科,不然你的路是難走十倍。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是非常認同這些文章叫人認清真相。人生是講際遇,不過就普遍而言,一個非專科、甚至是文科生的你的前路與專科同學相比,的確較模糊,當你畢業之後,任職醫護的同學的人工可能是你一倍甚至更多,而你的人工是否夠糊口...

  • 建安文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07 19:30:00
    有 391 人按讚

    魏公諸子爭千秋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這是宋代王安石形容曹操的詩句。無論是奸雄或是能臣,眾人的目光聚焦在曹操的政治、軍事成就,忽略他在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我們很熟悉的《短歌行》,曹操從字裡行間流露的愁悶,並非勸人藉酒消愁,及時行樂,反而是勉勵眾人要趁著年輕建功立業,不要依賴酒神杜康,怠廢光陰。此時曹操是在巧妙的奉勸天下賢良,人生就像朝露那般容易消失,歲月流逝難以挽回,你們應該拿定主意,趕快到曹營來施展抱負。所以這首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卻蘊含強烈的政治目的,意境之高令人折服。

    曹操征戰沙場三十餘年,卻被形容是手不釋卷,橫槊賦詩(廝殺時也能作詩吟唱),文武雙全的奇才。曹丕稍遜其父蒼涼渾厚的霸氣,但是在撰寫相思情詩時別有新意,以委婉細緻見長,七言詩《燕歌行》最為著名:「…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生動的描寫思念遠遊丈夫的妻子神態,情深意切,溫婉感人。這是我國現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對後世的影響重大。此外,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並且明確的指出如何才能萬古流芳,其中寫道:「年壽有時而盡,樂榮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曹丕認為,人的壽命會隨著時間而耗盡,榮華富貴只能止於己身,兩者都不能長久,惟有好的文章才能永傳於世,讓後人緬懷。

    由於漢獻帝的年號是「建安」,曹操父子都生長於建安年間,所以有「建安三曹」之稱,其中又以曹植的詩文創作最為豐富,藝術成就最高,被譽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是「建安之傑」。

    曹植少年時隨曹操出征,也曾有過馳騁沙場的雄心壯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道出心中的壯烈情懷。曹植年方19便寫了《銅雀臺賦》,讓曹操大為激賞;不過,他的個性太過直率,缺乏政治智慧,空有一腔抱負,縱使才高八斗,卻始終有志難伸,尤其在曹操死後,曹丕意欲加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後來即使曹丕的兒子曹叡即位,貴為皇叔的曹植還是不得重用,最後抑鬱而終,年僅41。

    眾所周知,建安年間戰爭頻仍,民生凋敝,「三曹」不只自身是文壇巨匠,對於文學的推動和文人的禮遇更是功不可沒,乃因此而開創建安文學的榮景,許多曠世巨作都足以讓人蕩氣迴腸,千秋萬世。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 建安文學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22 16:51:44
    有 96 人按讚


    明周專欄:寫自己

    對一些以自身的生活經驗為題材的小說家,常常有這樣的批評:他寫來寫去都是寫自己。我們期待一個小說家應該到社會上、到歷史裏,去發掘多種多樣的題材,特別是一些非同尋常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把眼光聚焦在自己的鼻尖,或者自己的肚臍眼。除非你擁有極度戲劇化的人生,經驗過非凡的磨難或痛苦,否則你憑什麼要求人家看你自己的故事?

    自我的故事進入書寫當中,並不是自古必然的。它的發生在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從希臘到羅馬時期,不存在「自我」這個概念。所有叙事形式,包括神話、史詩和悲劇,都是以眾神和英雄為主角的。至於喜劇,雖然上場的都是普通人,但他們所代表的是普遍的「眾生」(Everyman),而不是獨特的個體。公元二世紀阿普留斯的《變形記》(或稱《金驢記》),雖然是現存最早的第一人稱小說之一,但當中的叙述者跟作者無關,完全是個虛構故事。

    自我正式進入書寫,或說「自我意識」的誕生,究竟在什麼時候,我沒有深入研究。憑印象說,公元四世紀聖奧古斯汀的《懺悔錄》是個重要標記。前所未有地,一個普通人的成長經過,以及他犯下的日常過失,居然可以成為大書特書的對象。聖奧古斯汀所懺悔的罪行,也不過是少年時代偷過鄰家的李子,以及成年後有過一個長期的情人,並且誕下私生子,規模和深度遠遠不及神話故事或英雄史詩中的案例。很明顯,不信真神才是罪行中的重中之重。重點當然不是罪孽的輕重,而是在基督教的全能神面前,一個懂得而且必須自我反思的內在性被創造出來了。可以說,西方的「自我」誕生於基督教文化,而且附帶着沉重的罪疚意識。

    從自我進入書寫,到自我進入文學,中間又隔着幾個世紀。十三世紀的但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作《神曲》,雖然下遊地獄上達天堂的經歷都是想像出來的,但個人背景的設置,以及內心的困頓和追求,都跟作者本人的自我密不可分。信仰上的卑微而充滿罪疚感的自我,和詩藝上高揚而富有個性的自我,在這裏奇妙地結合在一起。至於小說這種文體,則可能要到二十世紀初現代主義時期,在普魯斯特和喬伊斯等所書寫的「藝術家小說」中,才看到作家的自我名正言順地成為創作題材。這個現代的自我,跟先前由基督教發明的自我,又是另一番樣貌。取代罪疚感而來的,是新近發現的人類潛意識。這種嶄新形態的自我,呈現為文學上的意識流手法。

    與西方相比,中國式自我的發現和進展完全不同。有論者認為,到了公元三世紀的魏晉時期,出現了文學創作的自覺意識,即作者明確地以藝術創作者自居。這裏所指的是詩歌的領域,並以曹植為首的建安文學為代表。我個人認為,四、五世紀之交的陶淵明,就自我書寫而言更具時代意義。陶淵明的詩文幾乎完全是自身日常生活的寫照,人生志向充盈其中,自我意識非常鮮明。自傳(《五柳先生傳》)、自輓詩、自祭文等,直接寫自己的體裁層出不窮。當然,這個中國的、東方的自我,跟西方的基督教自我截然不同。它一方面相對於世俗社會的名教(或傳統儒家的倫理體制),試圖建立自由超然的獨我身份;另一方面則相對於道家的自然,試圖拋開一己的私心和成見,讓自我融入於天地萬物之中。無論是出處、語默或顯隱,這個「我」也是表面的、明明可見的,沒有深層、內在和陰影的。

    東方傳統社會隨着現代化的進程,也從西方輸入了「內在的自我」。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認為,日本現代文學的興起,以至於當中的「私小說」的出現,跟基督教的傳入密不可分。私小說直接暴露作者私隱,毫不迴避各種敗德的行為,特別是肉體性愛和不倫關係,這些都跟罪疚感的覺醒有關。就如亞當和夏娃如果不偷吃禁果,便不知道罪惡和羞恥為何物。這不是說之前日本沒有色情書寫,而是說肉慾首次成為了一件自我的、內在的、深層的事情。把自己視為寫作題材,也不再需要顧忌或掩飾。雖說私小說中並非沒有虛構的成分,但自我從未以如此理所當然的姿態,直接地進佔文學的核心地帶。

    在純文學的領域,自我書寫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常態。但是,這個「現代自我」究竟還可以挖得多深?是否已經山窮水盡?還是有某種新型態的「後現代自我」有待發現?甚或是即將出現「後人類自我」?這些也是值得思索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問題稍稍拉開,也可以說,作為作家創作的基石,自我本來就普遍存在於作品之中。最經典的說法,莫過於法國十九世紀小說家福樓拜的名言:「包法利夫人,就是我。」(”Madame Bovary, c’est moi.”)他和他筆下的女主人公,表面上毫無相似之處,但彼此之間卻存在着內在的深層認同。

    二十世紀葡萄牙小說家薩拉馬戈,在早期小說《繪畫及書法手冊》中說:「所有人像畫也是自畫像。」小說家在描繪他人的時候,其實也無可避免地描繪了自己。自我在這裏的定義超出了狹義的自己,而包含了所有自己在他人身上的投射。當中有某種唯我論的意味──創作者筆下的世界只能是「我的世界」。自我已經無須相對於神,相對於人和相對於天地而存在。自我就是一切。世界,就是意識界。

  • 建安文學 在 英雄故事 HeroSto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04 11:00:01
    有 72 人按讚

    究竟《洛神賦》是原名《感甄賦》,一首寫給兄嫂甄宓的情書?還是其實是曹丕就是那個洛神,曹植在表達效忠?

    #甄宓明明是袁熙的太太
    #有人在乎過袁熙的感受嗎
    #曹植有三個墓?

  • 建安文學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16 18:00:02

    我只想跟學姊在房間裡研究文學,子桓錯了嗎錯了嗎錯了嗎?

    【勘誤】 02:03 指的是典論,非典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Jin

    三國「實戰派補教名師」盧植▶ https://youtu.be/Rw1bZXpH1Ls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曹丕
    #建安七子
    #司馬懿

  • 建安文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22 19:00:0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三位;而這第三位呢,想要呼應的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一個人,人生是否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人生的每一個抉擇的關鍵、每一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怎麼樣做出「適當的決定」?

    而我要挑選的這一位歷史人物是誰呢?他是「司馬懿」。

    司馬懿這三個字你可能不陌生,但是多數人對於他的印象,不是停留在《三國演義》,那個老奸巨猾的形象;然後呢,後來陰謀篡位的形象。

    再不然就是呢,你可能把司馬懿的印象,投射在「軍師聯盟」這一部戲劇裡面,那一個聰明、心地善良,然後隨機應變的正面形象。

    然而不管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奸詐,還是「軍師聯盟」裡面的那個正派、那個胸有大志的樣子;它都是戲劇的呈現。這些戲劇的呈現,難免是因為編劇想要去說一個更好聽的故事、去包裝出來的。

    然而我們盡可能的回歸到歷史的真實,司馬懿到底在他的生涯當中,他怎麼樣透過一個一個作出的適當決定,來幫助自己活出想要的樣子?

    或者是在那個動蕩的亂世裡面,他怎麼樣透過做決定的轉變,來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前進?

    其實司馬懿的出身並不差,在他的年代裡面「司馬家」算是世家大族;尤其是他自己的八個兄弟,在當年被稱作是「司馬八達」。

    特別是他的哥哥「司馬朗」做官做到一州的刺史,然而司馬朗跟當年的一位大學者叫崔琰,被稱為是當時朝廷的清流。

    曹操本人呢,非常看重崔琰這個人,然而崔琰曾經在司馬朗面前說到司馬懿,他特別跟司馬朗說:「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行事決斷,都遠遠的在你之上」。

    然而這樣的一個風聲,也被曹操聽到了,於是曹操就特別派人召司馬懿來當官。而當年的司馬懿在第一次曹操找他當官的時候,他稱病不去。

    曹操他也不相信這種事,派人連夜的去刺探消息,結果就發現司馬懿躺在那邊一動也不動,還真的像生病一樣。

    然而過了幾年,在公元的208年,曹操他成為丞相之後,他就再次要找司馬懿來當官。

    這一次他就明擺著說,司馬懿如果不來就把他宰了!所以司馬懿也迫於無奈,他就只好去當官;去當一個叫做文學掾的小官。

    可是從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喔,司馬懿為什麼第一次,在曹操找他做官的時候不來,而第二次來?

    可能表面上的歸因,你會覺得是因為形勢比人強,因為被逼。那有沒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讓他在這兩次的過程當中,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這裡面呢,有幾個說法喔,第一個說法是,第一次曹操找司馬懿當官的時候,是在建安6年,而後來曹操在官渡大戰之後當上了丞相,是在建安13年。

    所以在建安6年的時候,對於司馬懿來說,他會覺得喔,他不太確定曹操是否能夠跟袁紹征戰的時候能夠勝出。

    所以對司馬懿來說,那個時候如果到曹操那邊去當官,第一個自己可能也沒有相對應的位置;而第二個他可能會把自己的未來,押寶在一個不確定的人身上。

    而第二個可能的考量,是司馬懿跟曹操他們彼此之間身份地位的衝突。其實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正是世家大族興起的時候,所以在官場裡面,也非常講究門第跟出身。

    那司馬懿呢,他的家族都是世代的豪門望族,他的爺爺司馬俊坐過潁川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做過京兆尹的洛陽令,出生是相對比較高貴的。

    而曹操的出生我們都知道,他的祖父曹騰是宦官;其實曹操的出身是很低微的。所以呢,一個是官宦人家出生,但另外一個是宦官人家出身。

    尤其是還不確定曹操的行事風格,和他是否能夠勝出的前提底下,他就對於是否要投靠曹操這件事,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在司馬懿歸順曹操當官之後,司馬懿的表現卻是相對的積極,而做人卻是相對的低調。

    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到的「得隴望蜀」,跟「屯田」的建議,包含他勸阻曹操「遷都」這件事情,都有司馬懿提出建言的影子。

    然而司馬懿不管他做人有多麼的低調,事實上呢,他真正押寶的並不在曹操身上,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身上。

    而事實證明曹操過世之後,在曹丕當政的時期,司馬懿也的確受到了重用;甚至於在曹丕駕崩的時候,司馬懿更成為了托孤大臣。

    然而如果回到司馬懿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我們知道喔,在他的一生當中,四個最重要的軍事行動。

    分別是第一個,他用計除掉了孟達;而第二個,他跟諸葛亮的對抗;而第三個,他遠征遼東;當然還不能忽略的是最後一個,叫做高平陵的政變。

    那當我們提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先看司馬懿,在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這個決策;你可以從他在「官渡大戰」之前,他不出來當官的這件事情,感覺到他是一個很理性的計算者。

    可是你也可以從他因為自己是官宦子弟,而不願意為宦官子弟服務的這件事情,覺得他很感性。

    然而事實上呢,如果你呼應到他人生當中,四件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的決策者。

    我們說到喔,他用計除掉孟;在過程當中,它是一個最有名的閃電戰。因為當時孟達私底下跟諸葛亮互通有無,而決定要反叛曹魏。

    可是呢,司馬懿一聞到這樣的一個訊息之後,他人在宛城,他距離洛陽800里,而距離宛城1200里。

    所以呢,就算司馬懿知道孟達要造反,算一下時間哦,司馬懿要先發函請示皇帝,這需要10天的時間;而魏明帝下旨送達,大概需要10天;司馬懿在調兵遣將又需要10天。

    等到這三個10天都完成了之後,整個孟達他早就整軍完畢,能夠固守上庸這個地方,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結果孟達這個念頭才剛放下,想不到在短短的8天之後,就看到了司馬懿整個大軍兵臨城下。所以你看司馬懿面對決斷的時候,他是非常果決的。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因為孟達的這個事件,就覺得司馬懿的決策風格,他就是以「快」為著稱;那你再回頭去看,他在對抗諸葛亮。

    他在對抗諸葛亮的過程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用熬的、他用拖的,把諸葛亮整個熬死、拖死啊!所以呢,你說司馬懿他的風格,到底是快還是慢呢?

    然而在拖死諸葛亮之後,他後來的遠徵遼東,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閃電戰。可是呢,最後的高平陵政變,他跟曹爽之間,可是熬了超過10年,才發動高平陵的政變。

    所以綜觀來看,如果你要去評斷司馬懿的決策,是理性還是感性?是快還是慢?你都沒有辦法去拿出一個真正的定論。

    但如果你把高度往上拉高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司馬懿做的每一個決策,在他心中都有所謂的「期望值」的思考,而不是「絕對值」得思考。

    在當年啊,有很多讀書人就很容易陷入「絕對值」的思考;所以呢,他們可能沒有聞到、他們沒有感受到整個大環境的改變。

    於是堅守在比如說「漢室正統」這樣的概念底下,他就沒有辦法為曹操,或者是後來的曹丕服務。

    可是呢,司馬懿本身他的出生,雖然也是世家大族、也是以漢室為最主要的宗旨。可是他很清楚的聞到時代的變化、趨勢是不可擋的。所以呢,你說他是理性,還是感性?

    與其用這樣子區分,不如說他在為他的生命做決定的過程當中,他很清楚他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每一個選項的期望值,而不是用絕對值的思考,讓自己喔進退不能、動彈不得。

    可是另外我們來看看,他在軍事上面,面對孟達的「快」、面對諸葛亮的「慢」;再面對遼東的「快」,然後最後高平陵之變的「慢」。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用快、慢的這樣的區分,你也沒辦法定義他。

    然而如果你拉高到一個更高的格局來看,你會發現他做這些軍事上的行動,他都沒有讓自己停留在「最差的感覺是什麼?」,而是不斷的去評估「最差的結果會是什麼?」

    就以對抗孟達的角度,他的閃電戰就算沒有辦法一舉拿下孟達,最差最差,其實諸葛亮也會因為司馬懿的閃電的動作,讓諸葛亮不敢躁進。

    可是呢,在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很清楚知道一件事情,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他們要速戰速決。而司馬懿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有整個曹魏的家底,我可以跟你熬、我可以跟你拖。

    可是這種事情,只要一熬、一拖,他在自己內部的名聲,或者大家對他的指責,可能就會相對比較多,會覺得他怯戰。

    甚至於,我們知道喔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面,也有說到諸葛亮還送他女人的衣服來羞辱他;雖然呢,這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橋段,不知道真假。

    但是呢,我們回到歷史相對的真實,你就可以感覺得到,他在當年如果掉入到自己的感受的話;那當然啦,就痛痛快快的跟諸葛亮打一仗,整個姿態不是比較優雅嗎?

    但是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他很清楚如果我跟諸葛亮拖著、熬下去,最差的結果,就是諸葛亮他怎麼樣都沒有辦法進犯;而對我來說我用這樣的戰略,最起碼可以確保不輸。

    所以呢,如果你要問我:「在人生裡面,面對這麼多選項要怎麼做決定?」;我會覺得「司馬懿」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因為如果你停留在「做決定的方法」,你會發現你很難歸納他、你很難定義他。但是呢,你把格局拉高到「做決定的思考」。

    不管是他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期望值」思維;還是他後來的軍事行動當中,他去評估「最差的結果」,而不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

    甚至於在每一個決定的細節當中,他都很清楚的去做出「正確的歸因」。然而最後你會發現,他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曹操幾度想要殺掉他,結果曹操先死了;而曹丕雖然信任他、雖然重用他,但也一直放心不下他,最後曹丕也死了。後來曹睿也幾度要害死他,結果最後曹睿也死了。

    然而從曹爽的角度,這老傢伙跟我一起同朝輔政,老的都掉渣了,結果到最後高平陵之變,曹爽倒下來,而司馬懿好好的活著;甚至於,為他們後來司馬家的天下,立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當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究竟你有沒有具備有「期望值」的思維?究竟是你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還是鎖定在「最差會有什麼結果」?以作為務實的評估。

    然而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你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歸因,並且讓你每一個選擇的選項,讓時間都有機會站在你的同一邊。

    我想喔,所謂的「做決定」的智慧,並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只要選擇A就一定能夠正確、就一定能夠成功;天底下沒有這種事,因為環境不斷的在變化。

    然而也因為如此,如果你要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做決定的思維」怎麼樣因著變化,去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是絕對必要的。

    司馬懿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啓發,也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然而如果你想要學習,在人生當中「做決定」的智慧,那麼我很鼓勵你,千萬不要錯【過好人生學】。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都有連結。

    我很期待你能夠加入,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