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建中數理資優班錄取分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建中數理資優班錄取分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itos (麥子)看板SENIORHIGH標題Re: [問題] 建中資優班的問題時間Fri S...
先說明一下,雖然我讀過建中資優班,但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請不要試著去精確計算或者是想要知道我的身份,謝謝。)
同時我也不太清楚現在建中的數理資優班的招收方式和近年的成績。
不過至少我還有一點殘餘價值去碎碎念一些以前曾經被教導的教育觀念。
先提一下當年的建中數理資優班的組成,只有一個來源,
也就是資優保送,沒有其它任何管道。當年的北一女則是一半保送,
一半是由其它新生當中透過特定的考試進入。
透過資優保送選到的學生,據說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一屆素質很齊,
然後一屆素質會比較不齊。據推測原因是導因於建中北一輪流出題。
建中出題會故意考難,結果鑑別度降低,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失常。
而北一的題目比較符合國中的教學,所以鑑別度比較高。
不過即使如此,平均素質當然還是高得嚇人,只是裡面還是有肉腳(我)。
原文要問的問題是升學的狀況。就先回答升學的狀況。
建中資優班最值得一提的是升學的方式「相當」多元。
不過現在大家都很多元,所以講起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基本上時間點最早的就是競賽保送、科展保送,或者做些奇怪的事保送。
這種保送就是在高一高二就確定自己有大學可以念了。
時間點第二的就是,有競賽科展的成績,但不足以保送,
可以成績可以把推甄申請的事蹟填滿,靠著滿出來的點數推甄和保送。
時間點第三的就是決戰指考。
基本上如果是透過前兩種管道上大學,一定都是前幾志願的學校或系。
因為如果沒有前幾志願大概就會選擇決戰指考。(不過也不一定,容後討論)
所以回答很多台大,當然也沒錯。不過也可以說很多醫學院,應該也沒錯。
當年的資優班是二三類混合,所以二類大概都落在台清交,
三類的話基本上是落在醫科、牙醫跟藥學。不過,當然也有重考的。
但「總括」來看的確是這樣,只是看每個「個人」可就大不相同了。
因為建中資優班的學習風氣也是取決於班級的組成份子,
我這屆由於特別散漫,導致學科上班上前段和後段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當然也有全班都非常拼的資優班,不過那完全都是同儕影響,
我的導師不只一次罵全班不夠認真,不過說實話,沒什麼用。
所以到底會中時鐘,還是會中龍眼,很難講,畢竟同學自己可沒辦法挑,
讀書升學還是要看自己,自己不認真點鐵定是不行的。
不過建中資優班升學會強,多少還是受到資源豐富的抑注,
舉例而言,以我參加地球科學的能力競賽來看,
我認為台灣沒有其它任何一所高中給予和建中一樣多的資源,
當年地科老師的夢想是囊括全國競賽的前四名(那時台灣沒有參加國際賽)。
除了安排我們到台大地質系摸石頭以外,還允許使用地科教室所有的資源,
包括任何標本以及望遠鏡。另外北市賽和全國賽也都各給一個星期的公假,
還有任何時間都可以對老師提問的權力。
當資源多的時候,就算一樣的基礎,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等到比賽得名以後,自然就成為升學的助力。不過在建中這並沒有獨厚資優班學生,
普通班學生只要願意參與,會得到相當的資源。但畢竟教學時老師就會特別加強,
資優班學生也會被較積極地鼓勵參與,所以普遍的表現是比較好的。
先前有人推文,研究上突出,但考試靠個人,我是很同意,
只不過研究上突出就已經是升學的利多,所以考試雖然看個人,但升學則更複雜一些。
接著有人提到讀書風氣這部份,當然是有風氣,只不過是正面還是負面很難講。
以我個人而言,由於班上強的人實在是「太超過了」,所以高中變得有點半放棄。
曾經我拿一題數學題問同學怎麼做,他就寫了一行式子給我,
說「接下去你應該就會做了吧」(意思是應該很 trivial 了),
我看了五分鐘以後看不懂,再問一次,結果他又寫一行,又說一次一樣的話。
再看五分鐘,還是看不懂。到了第三次,我就說,你直接全部寫完吧,
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寫完我再好好研究。
對他而言很 trivial 的東西,對我而言則是毫無頭緒。
所以基本上我已經放棄提升我自己的名次了,因為不管怎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所以高中考試都隨便亂考,只要最後有及格就好了,二十幾分第一次考會很痛,
畢竟在國中的時候也都是全校前幾名,但多幾次以後就麻木了。
然後就變得什麼都無所謂,回家也都在玩,沒花什麼時間在念書。
如果風氣和同儕壓力超過本身可以負荷,其實就會造成很多問題。
輕一點的,就是像我這種打混的。重一點的,也不是沒人去自殺。
進建中,或說進建中資優班時,老師學長都有講,在這邊對成績要看開一點。
千萬不要被壓在下面就覺得自己沒救了,畢竟這邊都是佼佼者,
就算現在看起來在金字塔底端,離開建中以後,就會發現自己還是在社會的頂端。
這樣講也許有些自大,但事實上確實有這樣的感受。
我認為進建中資優班第一個要擔心的不是未來的升學,
而是這三年能不能讓學生健康地發展,畢竟建中資優班算是一種「極端環境」,
某些心理上的調適是有必要的,不然如果學科上受挫,對自我形象會有一些影響。
推文當中也有人說資優班會從事很多其它的事,對升學不見得有利。
這點我是一半同意的,如果所謂的升學是只指考(或聯考),多餘的工作,
的確會分掉時間。但相對地,如果多餘的工作有實質的成果,
那麼 c/p 值會比讀書準備考試高非常多。我高中花在讀書的時間不多,
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還有準備資訊科和地科的能力競賽,
運氣不錯在全國有拿到名次,就靠著這個上大學了。
不過缺點就是大一共同科目分數就很明顯偏低,跟不上其它同學。
接著還有人提到教學進度,基本上這是看該班的程度而定。
當年我們高一的時候,數學老師就想要超進度,不教課本的內容,
全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對不起,因為我沒弄懂過),然後段考考自己的。
因為考得很難,所以就直接調分,分數除以二加五十,也就是二十分及格。
然後考十題,一題十分。然後班上就變成兩種人,第一種人考超高分,
教再難也會都弄會。第二種人,目標就是二十分,只要會兩題就好了。
結果這樣搞下去,變成一群人在投機取巧,然後就被罵說,
要是真只能考二十分,說不定跟普通班考一樣題目還會考輸。
(當時老師常會拿成績跟普通班比較來激(勵)我們)
不過我後來考數學真的也就和普通班差不多,可見我數學其實不太好。
所以後來我們就沒有超進度這回事了,雖然前段的同學很 ok ,
不過後段的同學跟不上,也不能就讓我們自生自滅吧。
當然,如果全班素質夠齊,超進度其實是節省大家的時間,
反正大家都會了幹麻要上那麼多有的沒的。
不過超進度是不是為了準備競賽呢? 我個人是沒這種感覺。
因為就算我沒有超進度,要準備競賽一樣公假照請,
那沒上到怎麼辦? 講好聽一點是自己想辦法補,難聽一點就是算了,管它的。
所以高中有些東西,我到現在還是不會,但我到底什麼不會,我也不知道,
因為我根本就沒有認真去想過我請公假的時候學校到底教了什麼。
至於學測分數,我的分數太久遠,應該不太準,當年考 70 ,
不過印象中班上有去考的同學,數學滿分(不是滿級分),應該約有一半,
當然這只是口頭統計,而滿級分的大概是四分之三。
但當時班上有一群學科很強的人沒有去考,因為已經決定決戰聯考了。
但應該還沒有一屆可以強到全班都有辦法進到前三志願,
至少沒有聽說過,素質曾經那麼整齊過就是了。
但就算曾經有過,原 po 的表弟還是有可能是那個例外,
所以,還是先把自己實力顧好,畢竟是「強者的同學」是不會加分的。
不過就算高中三年學科沒有照顧得很好,大學的表現通常也不錯,
基本上建中資優班對於主動學習的養成滿有幫助的,
畢竟除了表定的課程以外,競賽科展或其它的活動,都是要自己爭取,
無形中也是訓練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大學的環境下,會有一些優勢。
整體而言,我認為建中資優班除了收的學生素質好以外,
訓練的方式本身,也的確有正面增強學生各方面實力的作用,
雖然不見得短期可以在考試分數上反映出來,但實際上都是有好處的。
真的要拼指考,最有用的應該還是補習班。只是要升學的話,
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力競賽應該是背水一戰的好選擇。
但資優班的訓練不應該只著眼在績優,它有更重要的目標,
畢竟國家提供這些資源不是希望多培養出幾個榜首(因為還是只有一個),
而是希望科學教育可以往下紮根,讓這些人在未來給國家更多貢獻。
如果進入建中資優班三年,出來得到的只是一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我個人認為相當可惜。因為在資源極度豐富的環境底下,
只得到和在其它班級一樣的成果,對於人生而言絕對是一種損失。
如果在一進去就只著眼大學升學,實在是太浪費了。
我認為既然有實力可以進資優班,就先不用擔心那麼多,
真要煩惱考大學,高二下再開始煩惱就可以了。(那就是我開始煩惱的時間)
本身素質好,真要往哪一個方向拼,難度都不會太高,
但不要一開始就只定規好某一條路,而讓自己的學習失去了彈性。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 12: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