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 工作坊|
📍|第一志願比較容易上好大學嗎?|
️ 嗨~我是 A小編,近期真的收到太多粉絲詢問:
「我讀XX高中的話有機會上臺大嗎?」
「我讀的是社區高中,請問我只能靠繁星嗎?」
「學校讀書風氣真的很糟該怎麼辦?」
如果你也有以上困擾,或是就讀非明星高中的話,可以看我接...
|Spark Light 工作坊|
📍|第一志願比較容易上好大學嗎?|
️ 嗨~我是 A小編,近期真的收到太多粉絲詢問:
「我讀XX高中的話有機會上臺大嗎?」
「我讀的是社區高中,請問我只能靠繁星嗎?」
「學校讀書風氣真的很糟該怎麼辦?」
如果你也有以上困擾,或是就讀非明星高中的話,可以看我接下來打的文章或許會幫助到你!
大概講一下:我高中讀建中,目前大二就讀臺大一類明星科系(為了怕被認出來就不講了啦XD)
📍|師資真的比較好?|
▫️迷思:
你可能會覺得明星高中的老師個個是王牌,每個都有絕活能讓大家專心聽課,聽完王牌名師的課後就比較容易學起來。
️
▫️實際:
不否認的說,真的會有很厲害很厲害的老師在明星高中,他們甚至有在幫外面的書商寫參考書,但那個比例極低,搞不好跟一般高中差不多。補充一點傳說:建中高一入校的時候都會分配那種「很適合退休」的老師(甚至還有綽號,EX:地科禮),然後先磨練你的心智,等高二的時候在安排厲害的王牌救起來(這是傳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心得:
個人覺得師資這塊真的差異不大,硬要說的話應該是「老師特別相信你」,他們會覺得你是建中的學生所以一定能管好自己,也不會給你太多的拘束,因為他們知道你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讀書風氣比較好|
️
▫️迷思:
這點是最多粉絲回覆的,你可能覺得身旁的人比較認真,你就會跟著比較認真。
️▫️實際:
其他女校的明星高中我不清楚,但以建中作為例子(我猜其他地區男校也差不多),即使到考前還是會分兩群,愛玩的人還是會一直玩,不太會理會其他認真的人。(小編高一、二即使看到周圍的人很認真,還是會忍不住玩傳說對決,給你參考哈哈)
️
▫️心得:
這點我會說一半一半,因為在明星高中同學認真不會讓你看到的,只會在段考完發現同學拿著90分的考卷,一邊說「我都沒有讀書啦」、「完蛋了,我考好爛」、「你怎麼那麼強都會這題(嘲諷你)」,此時你就會低頭,不是落淚,是看到手中的考卷上寫46分。如果你這時有被驚醒到的話,就會開始認真讀書,但依照我觀察周圍朋友的結果大都沒有哈哈。
▫️總結來說:高一、高二影響普通,但衝刺期(段考、學測)有加分效果。
📍|本來就比較聰明|
️▫️迷思:
有人會說,一進去的人學生就是比較聰明,考得好是合理的,本來就不能相提並論。
️▫️實際:
不得不說,建中校排前5% - 10%真的是魔鬼,大部分的人應該不用跟他們比較,但是也就那10%,其他還都算是可以比較的正常人,個人覺得不會追不上,用努力補足的話還是可以跟他們在同個起跑線上的!
️▫️心得:
與其說明星高中的人比較聰明,所以容易考得好倒不如說:
「因為成功過一次,因此比較容易成功第二次」
這觀點是在書上看到的,也是我指考衝刺期完全可以體會的事,當時有和另一位朋友去衝刺班讀書,因為他是直升私校的(沒考過會考),我當時就明確感受到兩者的差距,當我覺得徬徨、不知如何複習的時候,就會想想會考是如何規劃的,無形的經驗中都讓我安心不少,而我相信很多明星高中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用到之前複習的記憶。
即使他們就單純按照自己方式複習,也還是算有用到,因為前面(考高中)的成功間接證明了複習方式是有效的。
▫️小補充:還有一點會是「心態」,當時的我會覺得自己「是建中的誒!」有什麼東西我辦不到~那種桀驁之氣和無形中的信心雖然沒辦法量化,但是確實會有影響。
📍|那我不是明星高中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不要沮喪,相信不是明星高中的人會是大多數的,你不會是孤獨的,底下我將會分享給你們我認為2個可以培養的讀書方法。
️▫️從平時培養成功經驗
個人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也是一個不用靠別人就可以從高一開始的做法。推薦大家在平常段考的時候就建立自己的複習策略,或是多試試看幾種讀書方法,至於如何更有效的讀書呢?當然就是參考厲害的人囉!這邊自己推薦一下所屬團隊「Spark Light」,講實話有些文章我到現在大學看都覺得有用,而且寫文章的小編超級多元,覺得這個方法不適合你,就可以挑另一篇的來實行看看,不會像外面有的讀書帳號或網路文章有時會提供一些太武斷或旁門左道的方法,通常不太適合大部分的人(完蛋,偷嘴別人會不會被發現嘻嘻)
藉由平時累積的經驗讓你在大考衝刺階段更能輕易上手,萬一遇到瓶頸的時候轉換模式也比較有彈性,不會一直用錯誤的方法複習下去。
️▫️參考數據
簡單來說,如果你們學校一年平均有三位臺大的榜單,那就盡量讓自己高一、高二的校排保持在裡面,而等到高三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參考「模擬考的區排」和「歷屆成績」這些更為準確的大數據,舉例來說:假設你想上台大財金,查詢完後發現它學測收45人,這時後我就建議將區排目標定在此範圍來要求自己是個好方法!
📍|編者|
️ ▫️A小編
️ ▫️底下歡迎留言你的看法
️ 覺得實用可轉發!之後有機會我再多寫一篇非明星高中如何更進步的詳細做法
建中大學榜單 在 17.5英文寫作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中地理唯一推薦 林全-林清鏵老師‼️
講解清晰 筆記也整理的有條有理💪
建中大學榜單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哪種「#特種生加分」的身分 最值得被「檢(khàu)討(iau)」?】
昨日是 #0801原住民族日
又看到有人在哭枵原住民族特種生考試加分的事
甚至無視整個環境體制對原住民族的實質壓迫
堂而皇之指為「(對原住民族的)#歧視」
事實上,
特種生成績優待加分後的招收名額
在2004年以降已修法改為「外加」
不占普通生錄取名額
而原住民族更以有否取得語言能力證明
給予不同的加分標準
然而,
有些眼瞎心盲的白浪
卻選擇性地「只批判」原住民族的特種生身分
殊不知在ㄓㄏㄇㄍ所羅列的特種生身分中
還有 #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含#替代役)
#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
#政府派外工作人員子女 等
(2004年之前還有 #港澳生)
馬英九過去也盛傳是靠「僑生」身分加分才上建中、台大
而有人「考究 / 打臉」馬英九不是靠「僑生」身分加分考上的
證明的方式是 1968 年的聯考榜單上有馬
而「僑生」的榜單則是另外公布
https://reurl.cc/8G14p4
但馬確實不是「僑生」身分
因香港出生的馬英九應該為適用「港澳生」
「港澳生」與「僑生」身分本來就不同
所以說他不是靠「僑生」身分加分考上
精準來說也不能說是錯
但馬是否有靠「港澳生」的身分加分
似乎就乏人考究
而上述的特種生中
包含 #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含#替代役)
此三類最高加分幅度均到 25%
卻罕見有人「指教」
其中僑生的身分又更莫名
根據《#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規定
「僑生」定義:
指海外出生連續居留迄今
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
並取得僑居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回國就學之 #華裔學生
https://reurl.cc/WdpaGe
但什麼是「#華裔」?🙄️
則未見定義
又,
相較於1987年頒布的《#臺灣地區山地族籍學生升學優待辦法》
(今《#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
1960年訂定發布的《#退伍軍人報考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優待辦法》
(原名稱《#退伍軍人報考專科以上學校優待辦法》)
立法理由不可考(查詢不到)
「退伍軍人」又為何可以理所當然被加分?
(過去也不乏聽說有人因為考不上大學
故先去做兵、退伍後再靠加分去考大學)
相較於島內原住民族的族群危機迫切而真實
怎麼不見正義魔人跳出來疾呼說
幫「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加分是「歧視」?
#未辦理特種生證明文件審查之考生一律列為普通生不予加分優待
#其他母語學用表現優良的學生也該比照辦理
截圖來源:
https://www.uac.edu.tw/cri2.htm
建中大學榜單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星學校的產生,真的是辦學成功嗎?】
#此篇不是在談學區劃分
最近學區爭議在 #竹北市東區 鬧得沸沸揚揚,在此之前,就有耳聞竹北成功國中,是所謂「明星國中」,也就是升學率很好的學校,某日我經過此校門口,看到榜單貼著「賀!錄取第一志願達139人,平均每班錄取率約9人,五科均達基礎以上佔91%」的宣傳資訊,讓我想起自己的升學經驗,但因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未來與教育環境,故此篇不是要檢討學區劃分及父母用心,只是想聊聊以前的求學經驗。
#教育資源產生的視野差距
我小時候住新竹市東區,國小讀的是新竹市龍山國小,每到寒暑假就待在家裡寫作業、看電視、出去鬼混渡過,而開學時,老師會讓同學分享暑假做了些什麼,不少同學就會分享去了哪些國家?看到什麼不同於台灣的事物?學到什麼才藝?想當然,我不可能在課堂上,分享我看了哪些卡通,長大後才了解,當時班上同學,很多父母在竹科上班,除了有強大經濟實力做後盾,對教育關注也頗有餘力,而我媽因小兒麻痺關係,靠著賺取微薄收入不讓我餓死,就耗費相當大的精力與時間。
而自己第一次出國是在29歲,也是我選上民意代表,經濟較為寬裕後才實現。
#讀了明星國中
新竹市三民國中,在當時一個年級有25個班,一班有35~38人不等 (一個年級近900人),所以每次全校集合大約在2650人上下,小時候覺得很有趣,要是我們國中跟其他國中互毆,應該會大勝?不過我們國中並不是這樣的奇怪學校,而是注重「升學率」的明星國中,所以每次班排名、校排名總是我最不開心的時候,因為全班倒數前八,全校倒數前一百的穩定表現,在老師眼裡是非常頭痛的人物,班上總平均會被拉低,就是有我這種學生存在,而當老師發現教不會,你上課又打嗑睡時,就從「教不會」轉而「羞辱你」,同學看你這麼廢,連老師都帶頭PLAY你,自然就成為部分同學歧視的笑話。
舉個簡單發生過的事:
考試考完,老師開始發考卷唸分數:「王小明 92、陳大華 83、張小君 72 、陳冠宇 53」,老師看著我,用鄙視的眼神,把考卷扔在地上,當我撿起來的時候對全班說:朽木不可雕也!
下課後,同學會比較分數,有個成績好的同學就說:哀 我才考88分,陳冠宇你剛剛考幾分啊?
「我喔,53分啊~」
我可以感到同學輕蔑的神情,然後回我:是喔… 要是我考這分數,應該會被我爸媽罵死 (言下之意,你的53分真的爛到不行)。
平時同學也會跟著老師嘲笑說:「練體育能當飯吃嗎?哈哈」
小時候可能比較無感,也可能被羞辱習慣了,但升學環境這樣真的健康嗎?而當時在練體育 (射箭) 的我,曾脫口說出:我好想拿弓箭射某老師的頭。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的孩子,只因不愛讀書就要被這樣羞辱,我一定會氣到把老師跟校長拖出來教訓一頓,對我來說這不是教育,是在糟蹋毀掉一個人。
#懷疑自己智商
長大後,認識不少名校畢業的朋友,他們考前看一下書,就能衝到全班前幾名,有的平常上課還睡覺,這邊我不是要鼓勵不認真讀書,而是讓我認知到「原來讀書可能是一種天賦或技能」,他可能天資聰穎,亦或後天非常努力,但也有人就是怎麼讀書,都不會考試(愚鈍如我),尤其當時學測滿級分75級分,邊練體育邊讀書的我,結果只考了28級分,按台灣教育體制對學生的判斷,當時我嚴重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
#當你是建中校長
升了大學後,老師就分享他求學經歷,他是一位在台大一路唸到博士的教授,跟我們抱怨:「以前不知道建中到底哪裡好?許多鄉音很重的外省籍教師來這裡教書,上課根本都聽不懂,大家都自己唸,甚至自己組讀書會,還不是照樣考上台大」
現在還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但讓我瞭解到,如果單看升學率,那學測只考28級分的我去當建中校長,只要不影響同學們讀書,應該也會有不少學生能考上台大?(沒有歧視教育專業意思)
#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這問題或許每個人定義都不同,但我目前覺得最好的答案,應該是回溯「教育」英文單字「education」的拉丁文「educo」,原文為「引導、誘出」之意思,故有「引導成人」,「誘出知識」的意涵在裡面,也間接了解西方對教育的看法,不是要賺大錢,或會讀書就有幸福美滿人生,而是著重在「啟發」,這個啟發可能包含對做人處事的道理,或是對知識產生興趣,當然,我知道這太過理論,但唯有先定義清楚,才能知道我們當下做的事情,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
#回到成功國中來看
這份榜單,看得出是校方引以為傲的招牌,但如果把主事者調到相對學習資源較為貧乏的竹北西區,是否還能如此自信?而校方會有這樣態度,除了觀念傳統外,對於追求升學目標的家長,也在無形中推了一把。就像我在新竹市三民國中,不少老師會比較分數排名,就是部分家長施壓學校導致,這裡面沒有人是真的壞人,但無形中造就許多錯誤的事情,是值得我們思考及改進。
#這篇文的用意
如果瘋狂追求名校或分數,不是人生的保障,那請問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家長、師長、學童彼此承受的痛苦與辛勞是為了什麼?長大的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能快樂或順利活在社會上有太多變因,唯有培養出對挫折的「韌性」,對事情努力的「堅持」等等軟實力,才是生存在社會上重要的條件。我不敢斷言學校就是個高壓鍋環境,但更希望大家擺脫「升學至上」的迷思,不是教育專家的我,自然不敢用「指導、命令」來苛責任何一位教育產業第一線人員,請把這當一個故事或經驗分享就好。
最後,如果有孩子看到這篇,恰巧你也跟我一樣功課不好,也曾失落、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但請你不要放棄自己,只要不斷思考與嘗試任何可能性,即便不是學校認定的優秀學生,請你相信我,在社會上「百工百業」裡,一定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天。
----------------
P.S:以上提及學校內容,可能是部分師長所為,不代表全校教育人員。
P.S 2:小時候學區本在三民國中,因母親在龍山國小當殘障約聘人員,校方看她如此辛勞,為求照護方便,故讓我就讀,在此很感謝當時的決策者。
P.S 3:圖片是想解釋自己觀察到的循環,勿有過多聯想,如有錯還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