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廣論消文上士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廣論消文上士道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廣論消文上士道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ool810 (silence)看板Buddhism標題[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

廣論消文上士道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2:50:08

⭕️第305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目犍連」也稱大目犍連、沒特伽羅、目犍蓮,簡稱為目連、目蓮。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佛教、道教及民間傳說的創作故事《目連救母》中的「目連」正是指此人。普遍認為說一切有部所傳《阿毘達磨法蘊足論》是其作品。目犍連與舍利弗兩人是好友,皈依釋迦牟尼佛之前,是六師外道中散若夷...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3L5~pg274L1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第二、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

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故當先說不捨道理。

此中分三:初就時門不應捨者,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
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
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已
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
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是故《聖虛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入行
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
第二(廣釋)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廣釋
內物可捨不捨分二:①內物不捨的道理②內物應捨的道理。內物不捨的道理分三:①就時
門不應捨②就所為門不應捨③就求者門不應捨。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
故當先說不捨道理。此中分三。就時門不應捨(就時間方面不應施捨的道理):雖然菩薩
已從內心深處將身體等佈施給有情(即菩薩已發願將身、財、善根等盡施有情),但是,
乃至不厭離乞求身肉等難行的大悲意樂還沒有增廣期間,即使有人乞求,也不應施捨。《
集學論》說:“由何者能使菩薩厭患精進呢?即以微小的力量承擔沉重的事物,或者由長
時間連續發起精進,或者在勝解尚未成熟的階段行持難行苦行。”譬如施捨身肉等,雖然
意樂上已將身肉佈施給有情,但在還不堪施身肉的階段,唯一應當遮止施身肉;否則冒然
激進,能令菩薩對有情心生厭離,由此失壞菩提心種子,種子一旦失壞,便失壞極大果聚
。在尚未登地(已現量現證空性的初地菩薩)或者慈悲菩提心的力量尚未增上廣大的階段
,初學者不能直接施身肉。這是為了不退失大義而遮止施身肉。因此,《虛空藏經》說:
“於非時而欲行持,稱為魔業。”尚未成熟時就行持高境界的事,能導致失壞道業,所以
稱為魔業。《入行論》說:“悲心尚未達到清淨的階段,不應施捨身肉。若能成為今生和
後世大利益之因,則應當施捨。”

解說──

請看文,「第二分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今初。若知不捨
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故當先說不捨道理。」

於內物應知何者可捨﹑何者不可捨,首先要了解何者不可捨。此中分三:就時門不應
捨者﹑就所為門不應捨者﹑就求者門不應捨者。

請看文,「1初就時門不應捨者,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
,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

菩薩雖真心想將身軀布施給有情,但未生起廣大悲心意樂前,不可實際布施。

下面《集學論》說要先以意樂行施,實際還不能施;實際布施時,若悲心不會退轉的
話,就可以布施。

請看文,「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
,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已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
令現行。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故聖虛
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此是魔業,《集學論》引述《聖虛空庫經》所說「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又引述寂天菩薩的《入行論》:

請看文,「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如果了解不應捨的內涵,就可以知道應捨的是什麼,因為不應捨的正相違是應捨。
「內物」就是我們的身體,如手足等。什麼樣的情況下不應該做布施?就說到:一、就時
門不應捨者。時機不對不應布施。雖然我們在意樂上已經布施給一切有情,可是菩提心尚
未堅定前,布施之後,我們無法真正生起強烈的歡喜心,就不要捨自己的身體。如果菩提
心不夠堅定而布施自己的手足等,有可能會失壞菩提心種。)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66.24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08428919.A.988.html
a1014a: 隨喜 08/19 22:17
cool810: 布施身肉如捨身餵虎,凡夫不能因為看到菩薩有這樣的行持 08/20 04:06
cool810: 而貿然效學,大智度論記載往昔舍利弗發心學菩薩道,遇有 08/20 04:07
cool810: 人要求布施眼睛,於是挖眼布施給對方,對方又繼續要另一 08/20 04:09
cool810: 隻眼睛,輾轉反覆遇到困難後舍利弗覺得眾生怎麼這樣難度 08/20 04:10
cool810: 於是厭離有情退失了菩提心。像經典記載捨身餵虎、挖眼刨 08/20 04:11
cool810: 珠等頭目腦髓皆悉布施的行為,證得意生身的初地菩薩能做 08/20 04:12
cool810: 得到如此布施波羅蜜增上圓滿,一般凡夫不是想學就學得來 08/20 04:13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8/20/2014 04:41:0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