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
#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防疫保單的詢問度似乎也大大提升。
今天政經八百就來帶大家進行「防疫白話文運動」,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還有防疫保單!
▌ 聊聊「普篩迷思」
當輿論或是身旁的人們一直喊著要普篩的同時,會發現有一派專家支持普篩,另一派持反對意見。
因此,我們要先搞清楚如果真的要普篩,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專家會持兩種相反的意見呢?
通常普篩會有兩種目的,分別為:
📌目的 1: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
📌目的 2: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
國際上的篩檢試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檢測抗體,一種是檢測抗原。
白話一點,檢測抗體的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染疫過後是否有免疫力,而檢測抗原則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是否染疫。
而專家們支持的普篩,是為了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把社會上的人分成健康未染疫的人、染疫中的人、染疫後健康且具有抗體的人。
這樣一來,便能夠針對不同類別的人採取不同的防疫政策。然而,染疫過後抗體能夠持續多久並不曉得,也算是目前沒有採取這種作法的原因之一。
不支持普篩的專家們,則認為篩檢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 白話文翻譯,便輪到驗孕棒出場了
偽陽性:生理男性被驗孕棒說懷孕了!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一錯誤。
偽陰性:孕婦被驗孕棒說沒有懷孕!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二錯誤。
也就是說,試劑可能會誤判健康的人有染疫,也有可能誤判重症患者或染疫的人是健康的。
因此,篩檢不會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想要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可能只會造成民眾的恐慌以及防疫破口。
除此之外,普篩還會造成國庫不小的經濟負擔,經過各種成本效益的考量之後,便有了現在的政策。
▌ 防疫保單大哉問
各家產險公司陸陸續續搭上防疫列車推出許多防疫保單,但是推出幾個月後(尤其近期)也陸陸續續趕著下車。
壯士們不禁會想,賣得很好不是應該繼續賣嗎?
小編也遇到許多人最近想趕著買上防疫保單,但是你真的需要嗎?或是說,多少錢買防疫保單才是合理的?下面小編將一個一個解答大家的問題?
▌ 我需要防疫保單嗎?我怎麼知道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大家在買防疫保單前,不要因為叫「防疫保單」就手刀買入,而是要靜下心去看合約,看看合約內容的保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這裡想要請壯士們好好思考你的「需求」是什麼,跟你的業務員好好討論,才能找到你理想的保單。
至於價格這件事,就是非常見仁見智的事情,買保險就好比你把你的不安感和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手上,而你願意出多少價去拋出這些不安和風險呢?小編個人認為,只要這個價格讓你覺得你買到了心安也丟出了風險,那就算雙方都達成共識了。
通常買保險的過程,也需要貨比三家,但是壯士是否發現,合約內容冗長、保障範圍也都不一樣,甚至不相信你的業務員。
▌ 防疫保單為何要停售?--風險胃納
首先,依「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將風險胃納(Risk Apetite)定義為:保險業在追求其價值時,在廣義之基礎下,所願意接受之風險程度。
通常是由自行訂立公司整體風險承接量。若以量化方式表達,則例如盈餘波動的程度、最大可能的損失、RBC(或 RBC ratio)的目標、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等都會納入風險胃納的考量。
用白話一點來比喻就是:今天吃飯,你願意吃多少?
如今本土疫情升溫,大量民眾意識到疫情的不安轉向投保保險,保險公司在短短幾日內收到幾十萬張保單(甚至破百萬張)的保單。
雖然說短短幾天可能達成了幾個月的業績目標,但是大量的保戶投入,以及嚴重疫情,都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接更大量的風險。
目前的風險和幾個月前相比,早已不同,且沒人知道現在的疫情,是個開始還是結束?
若疫情持續升溫,停售現有防疫保單的公司只會增加,或者會有新的防疫保單出現,只是新出現的保單,可能也就更貴了。
如果評估後自身需求,認為自己需要保險加強保障,或許要趕緊跟上腳步囉!
▌ 結語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普篩小迷思及防疫保單,大家對於偽陽性偽陰性以及防疫保單的議題有沒有更加瞭解呢?
下次身旁的朋友們如果有疑惑,就可以很白話的跟他們介紹囉!
如果有什麼對防疫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敲碗~#八百回合經濟談,我們下週見!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covid19 #防疫 #防疫新生活 #防疫保單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普篩
廣義的風險管理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防疫白話文運動 #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防疫保單!〕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本土確診人數破百。全球疫情整體也再起,截至 2021 年 5 月 20 日止,全球共約有 1.6 億人染疫,約 3 百多萬人死亡。
而這樣的情況,讓「普篩」的議題在我國又成功博得版面,防疫保單的詢問度似乎也大大提升。
今天政經八百就來帶大家進行「防疫白話文運動」,一次看懂普篩迷思還有防疫保單!
▌ 聊聊「普篩迷思」
當輿論或是身旁的人們一直喊著要普篩的同時,會發現有一派專家支持普篩,另一派持反對意見。
因此,我們要先搞清楚如果真的要普篩,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專家會持兩種相反的意見呢?
通常普篩會有兩種目的,分別為:
📌目的 1: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
📌目的 2: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
國際上的篩檢試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檢測抗體,一種是檢測抗原。
白話一點,檢測抗體的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染疫過後是否有免疫力,而檢測抗原則是為了檢測那個人是否染疫。
而專家們支持的普篩,是為了搞清楚有多少人有抗體,把社會上的人分成健康未染疫的人、染疫中的人、染疫後健康且具有抗體的人。
這樣一來,便能夠針對不同類別的人採取不同的防疫政策。然而,染疫過後抗體能夠持續多久並不曉得,也算是目前沒有採取這種作法的原因之一。
不支持普篩的專家們,則認為篩檢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
▌ 白話文翻譯,便輪到驗孕棒出場了
偽陽性:生理男性被驗孕棒說懷孕了!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一錯誤。
偽陰性:孕婦被驗孕棒說沒有懷孕!也就是統計上的型二錯誤。
也就是說,試劑可能會誤判健康的人有染疫,也有可能誤判重症患者或染疫的人是健康的。
因此,篩檢不會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想要搞清楚有多少人染疫,可能只會造成民眾的恐慌以及防疫破口。
除此之外,普篩還會造成國庫不小的經濟負擔,經過各種成本效益的考量之後,便有了現在的政策。
▌ 防疫保單大哉問
各家產險公司陸陸續續搭上防疫列車推出許多防疫保單,但是推出幾個月後(尤其近期)也陸陸續續趕著下車。
壯士們不禁會想,賣得很好不是應該繼續賣嗎?
小編也遇到許多人最近想趕著買上防疫保單,但是你真的需要嗎?或是說,多少錢買防疫保單才是合理的?下面小編將一個一個解答大家的問題?
▌ 我需要防疫保單嗎?我怎麼知道這個價錢是合理的?
大家再買防疫保單前,不要因為叫「防疫保單」就手刀買入,而是要靜下心去看合約,看看合約內容的保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這裡想要請壯士們好好思考你的「需求」是什麼,跟你的業務員好好討論,才能找到你理想的保單。
至於價格這件事,就是非常見仁見智的事情,買保險就好比你把你的不安感和風險,轉嫁到到保險公司手上,而你願意出多少價去拋出這些不安和風險呢?小編個人認為,只要這個價格讓你覺得你買到了心安也丟出了風險,那就算雙方都達成共識了。
通常買保險的過程,也需要貨比三家,但是壯士是否發現,合約內容冗長、保障範圍也都不一樣,甚至不相信你的業務員。
▌ 防疫保單為何要停售?--風險胃納
首先,依「保險業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將風險胃納(Risk Apetite)定義為:保險業在追求其價值時,在廣義之基礎下,所願意接受之風險程度。
通常是由自行訂立公司整體風險承接量。若以量化方式表達,則例如盈餘波動的程度、最大可能的損失、RBC(或 RBC ratio)的目標、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等都會納入風險胃納的考量。
用白話一點來比喻就是:今天吃飯,你願意吃多少?
如今本土疫情升溫,大量民眾意識到疫情的不安轉向投保保險,保險公司在短短幾日內收到幾十萬張保單(甚至破百萬張)的保單。
雖然說短短幾天可能達成了幾個月的業績目標,但是大量的保戶投入,以及嚴重疫情,都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接更大量的風險。
目前的風險和幾個月前相比,早已不同,且沒人知道現在的疫情,是個開始還是結束?
若疫情持續升溫,停售現有防疫保單的公司只會增加,或者會有新的防疫保單出現,只是新出現的保單,可能也就更貴了。
如果評估後自身需求,認為自己需要保險加強保障,或許要趕緊跟上腳步囉!
▌ 結語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普篩小迷思及防疫保單,大家對於偽陽性偽陰性以及防疫保單的議題有沒有更加瞭解呢?
下次身旁的朋友們如果有疑惑,就可以很白話的跟他們介紹囉!
如果有什麼對防疫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敲碗~#八百回合經濟談,我們下週見!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covid19 #防疫 #防疫新生活 #防疫表單 #疫情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普篩
廣義的風險管理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虐悲歌】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南投三歲林姓男童,因尿褲子後,被卅七歲林父帶去浴室管教,林父推倒林童致其後腦勺撞牆昏迷,男童21日送醫當晚,因傷重轉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不幸的是,4月1日傷重宣告不治。
4月2日,檢察官相驗後下令解剖,法醫指出,林童頭頸、四肢、軀幹等處,佈滿新舊鈍性傷及結痂疤痕,還有頭部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腦水腫、視網膜出血,顯然長期受虐,南投檢方收押林父後,解剖遺體發現男童長期遭虐打,全身都是新舊傷,林母不僅放任丈夫打孩子,自己也幫忙出主意教訓兒子,檢方訊後認為林母也涉殺人、妨害幼童發育致死及傷害等罪,一併聲押獲准[1]、[2]。
■兒童虐待
兒童虐待(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兒童不當對待」)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廣義來說,兒童虐待主要可以分為四種:身體虐待、疏忽、性虐待及精神虐待。
■兒童虐待防治的困境
這些受到虐待的兒童,很多都有長期身體及心理的後遺症、甚至死亡。儘管如此,在研究及防治上仍有很大的困境。例如:每個醫療人員對於兒童虐待的認識及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導致有些病例無法確診,甚至受虐死亡病童被誤診為其他原因。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致使兒童健康相關資源的投入明顯不足,社工人員嚴重缺乏,對於高風險家庭無法確實追蹤評估,導致同一個受虐兒繼續受傷害、或是同一個家庭有下一個受虐兒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就公布:有25%的成年人認為他們小時候有受過身體虐待;而且有20%的女性及約7.69%的男性小時候有被性虐待過。此外,也有許多人認為他們兒時有被精神虐待及疏忽,所以兒童虐待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而且嚴重。
■受虐後產生的後遺症
兒童虐待常常會對兒童及他們的家庭造成長期的傷害及後遺症。如果嬰兒期或學齡前受到虐待,可能會對這些受虐兒的腦神經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他們成年後行為、肉體及精神狀態偏差:包括成為兒虐的加害者、罹患憂鬱症、變成菸癮者、肥胖、高風險性行為者、藥物及酒精濫用者等。以上這些行為、精神及肉體的後遺症,又會造成許多疾病,例如心血管問題、癌症、性病、自殺等[3]。
■暴力環境與早衰有關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基因科學家伊登夏夫(Idan Shalev)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若小時候曾是霸凌受害者,老化的速度會比其他人快,因為他們體內的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會受影響[4]。
為了研究暴力經驗與早衰的原因,專家分析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結構長度,由許多重複核酸片段所組成的DNA序列;若端粒較長,可避免染色體末端的基因受到破壞,或不小心接上其他染色體或基因序列;如果端粒縮短,便是細胞老化的徵兆。研究人員針對3種主要的暴力行為:家暴、經常性霸凌、成年人施暴虐待,檢視雙胞胎在5歲與10歲時的DNA樣本,並比較他們的端粒長度。
結果顯示,受到持續性暴力傷害的兒童,端粒明顯變短。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曾經面臨各種不同類型暴力的兒童,端粒變短的速度最快。由此可見暴力對孩子的創傷,不僅只於表面,其實是很深遠的。其他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曾受霸凌或其他類型暴力對待的兒童,他們的DNA會受到嚴重破壞。
■兒童時期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也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長期受到虐待的兒童,腦部功能運作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傷害是無法抹滅的,並導致快速老化的風險,甚至增加在65歲以前得到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的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時期曾遭遇的嚴重壓力,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這樣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不論什麼情況下,減少兒童暴露在暴力環境是無比重要的[5]、[6]。
■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
▶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劉家正表示,通報流程簡化過去複雜的兒虐篩檢表,讓醫生不用再看高達300頁的工作手冊,能在一頁間迅速完成判斷並通報,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詹前俊指出,過去因不好判斷,加上有時通報錯誤就會引來紛爭,因此基層醫師通報意願不高。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包括體重過輕、沒按時施打預防針、有不正常傷口都在篩檢範圍之中,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有可能是高風險家庭。
在基層醫生未全面加入前,過去往往是等到兒童重傷、奄奄一息送到醫院救治後才會通報,但現在有了診所的加入,將有助於拉起第一道防線。詹前俊表示,簡化後的通報流程有助於降低基層醫生通報時的困難度,當通報意願提高了,也就能將及時拯救更多兒童。未來新北市的1613間診所,都將成為婦幼安全的防護網之一。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社會安全網的建構不能單靠警政單位,還有賴各局處與社會大眾一起協力防治,由下到上一起防止兒虐發生,「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侯友宜說[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疼哥哥虐死弟弟 3歲雙胞胎爸媽收押」: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42000
∎[2] (鏡週刊)「南投3歲雙胞胎兄弟不同命,父母偏愛哥哥竟虐死弟弟」: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409soc001/
∎[3]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四期)【青少年健康問題面面觀-認識兒童虐待的類型後遺症】
◎林口長庚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恩沛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803009#.YHT_YugzaM8
∎[4] Shalev, I. (2012), Early life stress and telomere length: Investigating the connection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Bioessays, 34: 943-952. https://doi.org/10.1002/bies.201200084
∎[5] (Hello醫師)「小時候被暴力對待~長大可能較早老化」: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childhood-exposure-to-violence-tied-to-premature-aging/
∎[6] (風傳媒) 「家暴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引發此後遺症」: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81299
∎[7] (親子天下)【侯友宜呼籲「大家雞婆一點」擴大兒少安全網!新北市1613家診所加入家暴守護網】: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956
➤➤照片
∎(Pixabay)「Child Abuse」:https://pixabay.com/photos/child-abuse-fear-stop-coercion-1152327/
∎[7]
疑似家暴/兒虐? 10個簡易就醫篩檢指標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s://bit.ly/3ddzwYO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
https://bit.ly/3dZPJA3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不當對待 #兒虐悲歌 #受虐孩童 #受虐兒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 /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廣義的風險管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你是否面臨著這樣的情況:明明有一大堆任務等待完成,卻忍不住要先滑一下手機,看看搞笑影片、回一下訊息……總之做的都是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直到系統提示電量不足了,才恍然想起還有一堆任務擺在那裡毫無進展,再看看時間已經不早了,乾脆留著明天做吧。
不斷給自己找拖延的藉口,越是臨近截止日期心裡越是慌張,最後匆匆完成任務草草收場,結果自然是不盡如人意。這樣的狀況日復一日,就導致了拖延習慣的形成。
正如山繆‧約翰遜所說:「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拖延的危害不言而喻:工作品質低下、自我期望降低,甚至會導致焦慮症、抑鬱症。
要想擺脫拖延,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首先要明白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拖延的表現有很多種形式,但究其本質來說,都是源於內心的恐懼。
這個恐懼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任務本身的艱鉅讓我們產生了畏難心理。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開始做某件事情就意味著要付出體力或者腦力勞動,期間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我們會恐懼。
第二層含義是,害怕失敗,討厭不成功帶來的結果。比如,你接到公司寫企劃案的任務,卻遲遲不展開研究,因為害怕做得不好讓公司蒙受損失;再比如你看到一份徵稿函,心裡躍躍欲試卻遲遲不願動筆,因為你擔心投稿被拒。只要做,就有失敗的風險,而不做,永遠是最安全的。所以我們才會一拖再拖。
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是經年累月不斷重複某種行為的結果。同樣,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鬆懈,拖延就不再是一件需要找藉口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行為,這是極其不利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
與拖延截然相反的是自控。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廣義的自控力指對自己的周圍事件、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控制感。拖延的人往往是焦慮的,對要做的事有不確定感和難以控制感,因而才會拖延。
.
▍掌握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請大家在紙上寫下你們每個人的目標,以及希望自己用多久的時間去完成這個目標。」
這樣的話,你一定聽過不只一次。在剛進初中時,老師會跟我們說:「要有目標才能有努力的方向。」在初入職場時,主管跟我們說:「要有目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但你真的認真思考過你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嗎?還是說只是簡單地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未來的藍圖,草草了事?不具體的目標就好像是泡沫幻影,被現實這根針輕輕一紮就破碎了。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經說過:「世界會給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人讓路。」
然而,光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還不夠,還要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式和速度,以及預期何時到達目的地。同樣,目標的制定也要遵循一定的法則,這裡我們把它稱作:SMART法則。
#S(specific):明確性,不能籠統和抽象
明確性,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想在這座城市買一間房子。」這樣的目標就是籠統的,你可能永遠抱著想買一間房子的念想,卻永遠不能實現。擁有明確目標的人會在心裡具體規劃好:這片區域的房價是多少,一套房子需要多少錢,那麼分配到每一年需要存下多少房款基金,你需要為此做出多少努力。
再比如,你的目標是增強自媒體平臺的粉絲黏著度。「黏著度」是個很抽象的範疇。具體應該落實到各個方面,比如:每篇文章的點讚率、與粉絲之間的互動頻率,以及平臺的變現能力。
#M(measurable):衡量性,即需要數量化
衡量性,就是要有具體的資料來衡量你是否達標。
這裡涉及兩個重要元素:目標指數、即時衡量指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A先生開了一家英語輔導機構,目標是在三年內讓這所機構在地方上變得赫赫有名。這裡的「赫赫有名」是個形容詞,也是很難衡量評判你是否達到目標。
對這一目標的修訂是:培養出一千名考到「高級口譯」證書的學生,幫助五百名學生通過雅思、托福考試。這樣一來目標就變成了可以量化的東西,你很容易通過結果來判斷自己是否實現了目標。
#A(attainable):可實現性,指付出努力可實現
目標不可過高或過低,要適度,可實現性,就是通過現有的時間規劃和執行力,確保可以實現的目標。但最好的目標不在於它有多高多偉大,而在於你利用現有的努力和資源是否能實現它。
人雖不可好高騖遠,亦不可自慚形穢,在設立目標的時候應當設置那種「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
一百萬元的資金妄想蓋八十層的高樓,小學英語水準想一次考下托福,新開的公司想要在三年內趕超世界五百強,字都沒認全的人想在一夜之間成為大文豪,這些不是目標,而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你的目標是月薪兩萬二吃得起路邊的燒烤攤,文學碩士一氣呵成寫完一篇散文……這未免過於低了。
聰明的人會給自己設立努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才有意義,才能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
#R(relation):相關性,與主要目標有關聯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設立很多「子目標」,這些小目標的前提是服務於整體的、較大的目標,二者是互相聯繫的。
「你有目標嗎?」「有啊,要努力考下國家級證書、要贏得下一次英語口語大賽的冠軍,還有……」這是Lucy最近的目標,Lucy將來想當一個英語翻譯,所以她設定的這些小目標都是為以後「當翻譯」的大目標服務的。但如果她是去考金融風險管理師的證照、去學Python的課程,就與總目標相差甚遠。
#T(time bound):時限性,即完成目標的時間期限
時限性,就是目標的完成需要用多久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確保你能夠定期核實進度。
比如,你給自己的目標是要在一年內寫完一本長篇小說,那麼這個「一年」就是時限,分配下來一天約莫寫多少章節,自己心中非常清楚。如果你總是嚷著:「我一定要寫一本屬於自己的小說!」那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提筆,或者提筆後卻不能持之以恆,因為你心裡沒有一個時間限制,就會一拖再拖。
瞭解了SMART法則,關於如何制定目標有了明確的方法。那麼,此刻就拿起你手中的筆,認認真真寫下你想達到的目標。
.
摘錄自《#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
作者:舒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談到,拖延跟焦慮恐懼脫不了關係,很推薦對壓力管理與時間管理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https://fb.watch/4CWl8DFYsh/
提升「自控力」,是應對拖延的好方法,這個主題我常跟朋友們討論。像是「如何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能力?」或者提升孩子的自我負責、自主性的議題,又或者單純談壓力管理,都是我關心的重點。
一個要在升學主義文化下生存的孩子,沒有這些能力會在適應上有困難。一個成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也相當程度影響了他的前程與命運。
動手設立合理、合適的目標本身,就有助於管理自己的焦慮與恐懼。所以這並不只能應用在工作與學習,拿來面對生活,重要性也很高。
祝願您,能試著提升自控力,這能力送禮自用兩相宜!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fb.watch/4CWl8DFYsh/
.
以上文字摘錄自
《#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
51種克服拖延與分心,打造超級自控力的訓練計畫
■博客來|https://reurl.cc/5od0Yz
■誠品|https://reurl.cc/ynvx2O
■金石堂|https://reurl.cc/XeRvo7
■讀冊|https://reurl.cc/o9yNzg
■MOMO|https://reurl.cc/E26q8a
■時報|https://reurl.cc/E26OO1
作者: 舒婭
時報出版愛讀者
.
#博客來六折書展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218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優惠價192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5991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優惠價168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204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優惠價:156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