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廠房折舊年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廠房折舊年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廠房折舊年限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忠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告訴各位二個數字,全球一年的併購金額大約 3~5 兆美元,全球一年投資新創企業的資金大約 1000~1600 億美元,如果按照一般業內行情,只抓 1% 作為業務執行費用,至少有 200 億美元以上規模,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投資銀行、專業顧問公司、四大會計師投入這個領域。 所以啊!真正具備這些...
廠房折舊年限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告訴各位二個數字,全球一年的併購金額大約 3~5 兆美元,全球一年投資新創企業的資金大約 1000~1600 億美元,如果按照一般業內行情,只抓 1% 作為業務執行費用,至少有 200 億美元以上規模,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投資銀行、專業顧問公司、四大會計師投入這個領域。
所以啊!真正具備這些 know-how 的人,不需要又蹦又跳、聲嘶力竭的教你如何成功、如何創富...
其實,你要做的只是靜下心來搞懂這些真本事,就像那位企業家一個下午的功夫就掌握了數千萬元的秘密。』
不要靠感覺
企業併購或是募資過程中都會經歷「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簡稱DD)」,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詞,心裡通常會浮現一個「高深莫測」的感覺,對吧?
為什麼投資人需要去DD新創團隊?或是併購方要去DD被併購方?因為沒有精準的掌握實際狀況,等付了錢,生米煮成熟飯,就無法反悔了。
最近有一家傳媒集團正在面臨投資人的審查,企業負責人頻頻來電詢問有關事項,我發現大部份的企業主都不是很清楚自己即將面對什麼,其實,在DD完成前,所有的「投資意向」甚至「投資協議」都沒用,隨時都可以因為DD的狀況和結果而中止、廢除。
DD很複雜嗎?倒也未必,有一回,一位企業家風塵僕僕的趕來書院緊急求助,他看好一個併購標的,但出手之前並不確定要注意哪些事,由於事出緊急,也沒有看到具體的資料,我只好憑經驗在白板上和這位企業家進行兵棋推演。
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併購對象為什麼要出售?是錢燒完了嗎?燒了多少?還是原來股東想要退出?果然,這家公司當初的幾位股東都不熟悉這個產業領域,只憑感覺就集資成立了公司,一口氣購買了最新的廠房與設備,結果不到五年時間就把錢燒光了,業績卻始終沒有起色,現金流收支不平衡,幾乎斷炊。
因為錢已經砸下去了,等於頭洗了一半,幾位股東討論後只好將廠房、土地拿去質押,從銀行借錢來賭一把,沒想到最後還是再度面臨斷炊,只好求售。
第二個問題就是負債狀況,畢竟該企業的主要債權人是銀行,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這個併購將會是一場災難,所以我詳細詢問了金額、利息、期數等,並要求企業家盤算一下是否可以一次性的償還這個借款,當然,因為是負債,所以在與原股東討論價格時,負債反而成為一個有利投資方的籌碼,因為我們不急,對方急。
接著,我很好奇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經營什麼生意,屬於什麼產業?為什麼原來的股東沒辦法經營起來?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必須仔細檢視,因為一旦接手之後,這些都是收購方要面對的問題。
我們逐一盤點了公司的組織、人數、主要幹部、設備、技術...等,發現這個產業很成熟,主要競爭對手大約有六家,都是三十年以上的企業,但由於產業規模不大,技術更新的需求並不迫切,所以,相對而言,這家求售的企業反而擁有業界最新的設備與技術,只是無法有效打進市場。
所以我接著問目前的主要客戶有誰?佔營業額的比例是多少?每年採購的量有多大?固定下單的比例高不高?需要不斷開發新客戶嗎?有沒有透過經銷商來做生意?自己的業務人力有多少?業績狀況?...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之後,根據負債狀況和接下來的成本、費用、營收等,我建議企業家一個適當的價錢,在最短的時間與對方達成協議,並且立即與銀行展開協商。
由於企業家本身也有土地開發的事業,所以在與銀行打交道時特別有利,可以運用自己原本的信用額度來取得極低成本的資金,並且先打掉一部分債務,留一部份營運資金,開始重新整頓這家企業。
最令我驚豔的是,按照當初的兵棋推演,企業家接手後三個月就達到首次的損益平衡,半年後成功轉手給六家競爭業者中的一家,快速獲利數千萬元,那種快、狠、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DD到底在D什麼?根據我的經驗,通常包含十個方面(先說好,會看到睡著喔~XD
一、公司背景:
包含最基本的名稱、地址、成立時間、性質、股權結構、董事成員、外部顧問、部門組織、產品和服務清單、發展歷程及重大事件... 等,這些都算是一般性的資訊,被投資或被收購的企業都很容易提供,但真正關鍵的問題在後面:
為什麼要出售公司?由誰負責有關公司出售的事宜?是否存在影響交易的少數股權?建議收購的支付條件是什麼?出售方及其股東的稅收目標?預期的會計和稅收處理?由誰支付經紀人的傭金及傭金額和何時支付?公司及主要股東有沒有涉及訴訟(未決的和潛在的)?公司收購是否會導致契約終止、失去主要客戶或合同、人員的辭職?....
如何?頭皮的毛孔有沒豎起來了 XD
二、產業分析
包含產業結構、按規模劃分的公司數、產業集中度、並購與收購趨勢、地區分佈、產品線、新公司的進入壁壘、產業增長、過去的年增長率(銷售、利潤、市場佔有率等)、預計將來的年增長率(銷售、利潤、市場佔有率等)、影響增長的因素(人口變動趨勢、總體經濟趨勢、可支配收入、利息率、產業構成和趨勢、市場規模、市場佔有率、技術創新、生產設計、規模經濟、產品定價和差別化、進出口、廣告和行銷、政府因素、顧客購買力、環境考慮等)...
還沒完,還要做競爭分析,包含同一行業中其他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競爭戰略、來自其他產業的競爭(即替代產品)、影響競爭的關鍵因素、進入壁壘、對成功的主要威脅、產業中的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列出向其提供產品的主要產業、在最近幾年是否存在較大增長的新的客戶和供應商、是否依賴少數客戶和供應商...
再來是勞動力分析,包含公司員工的結構、公司平均工資與地區工資水準的比較、勞動力的穩定程度、政府管制程度...
然後還有專利、商標、版權等分析...(希望你還沒昏倒 XD
三、財務和會計資料
這個部分涉及太多專業,簡單來說就是財務報表,包括過去幾年的年度和中期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全資公司、控股公司和主要參股公司、業務部門、地區分部的財務報表、財務和經營預測、預算、計畫、稅收報單等,要能夠清楚的呈現企業的資產、現金、應收帳款、壞帳準備政策、過去幾年的壞帳損失、過去幾年的退回和折讓準備情況、投資、庫存(原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廠房、財產和設備(包括土地的性質、取得日期、成本、數量、估價基準、廠房與設備的位置、使用年限、原始成本、帳面價值、重置成本、累計折舊、折舊方法、估計的繼續使用年限等)、商譽、遞延費用、研究與開發、版權、專利、商標、品牌、負債(潛在的未列帳債務、或有負債、租賃、訴訟、貸款擔保和未執行的合同等).... 通常,還會要求做財務報表比率分析(痾,昏倒~
相信各位應該看不下去了,後面七項就只列出名稱吧,有興趣的人可以來書院找我(嗯,OS:應該不會有人想學吧?
四、財務報告制度和會計程式與控制
五、稅收
六、組織、人力資源和勞資關係
七、行銷和產品
八、加工製造和分配
九、研究與開發
十、財務比率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搞懂這些事物,並且具備這些「know-how」到底好不好?
告訴各位二個數字,全球一年的併購金額大約3~5兆美元,全球一年投資新創企業的資金大約1000~1600億美元,如果按照一般業內行情,只抓1%作為業務執行費用,至少有200億美元以上規模,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投資銀行、專業顧問公司、四大會計師投入這個領域。
所以啊,真正具備這些know-how的人,不需要又蹦又跳、聲嘶力竭的教你如何成功、如何創富...(喔,要得罪一卡車大師了,抱歉!講太多了,快閃~
其實,你要做的只是靜下心來搞懂這些真本事,就像那位企業家一個下午的功夫就掌握了數千萬元的秘密~
顧及然 2018/01/17 台北.感覺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不要靠感覺
#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簡稱DD)
#要得罪一卡車大師了
廠房折舊年限 在 自在理財研習班-趨勢分享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3.投資真好系列報導~高收益債券篇
又來了,每當有好友問我,聯博全高收益債可不可以買?
這樣的問題,我至少回答了13年!!~
買房當包租公/婆收租人人想要
但當房東的風險大家知道嗎?
房子的折舊,稅金,房客房租的遲繳,惡房客的處置,換房客的困擾,甚至於發生命案造成屋價大跌,都沒反應嗎?
本月份的雜誌就點出聯博全高收這檔債基,拉長投資年限
穩穩地收息,有閒錢就往內丟扣款,讓小資金持續的養大母雞金
再用母基金配出的債息來當生活費或下一隻投資標的的資金
大家都被銀行理不專拐了,所謂的長期投資,她們定義是一年
真是夠了。
我的客戶在金融海嘯前投入500萬買這檔債基,途中下殺也-40%左右,我也是擔心害怕,但老闆看到每月有3萬多的配息入戶頭
也不怎樣的埋怨,等到市場回神了,又慢慢的爬到他當初進場的價位。
但這痛苦的兩年多中,老闆也領了快要百萬的配息,還是繼續的領配息,我銀行退休前,有看了一下老闆的配置
他的投資部位全都撤了,就只有這檔債基留著配息,我看到他的本金都沒虧損,光配息有如他買了廠房當房東收租。
我退休後,也是靠這檔債基的配息,當成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
周休七日,月領七萬,閒雲野鶴,度日如過年,
這種生活人人想要吧,但沒有踏出投資的第一步,很難喲!~
歡迎一起研究
6/26.(週日全天班)08:30~17:10
舉辦理財初級班與台灣50ETF操作實務班
一個費用可聽兩個課程
滿五人開班,費用每人5000元
團體報名(兩人以上),每人優惠價4500元
舊生回訓(上過相同課程),優惠價3000元
本次課程,附贈一堂個人/家庭財務診斷(市值約10000元)
邀請專業理財規劃師一對一財務健診
註:雙北市地區免費諮詢,其他地區請貼補講師車馬費
財務健診需事先登記安排時程,以便財務規劃師完善的服務
報名請私訊或wgf5622@yahoo.com.tw
留下真實姓名與聯絡電話(通知上課用)
歡迎一起研究
廠房折舊年限 在 拓墣產業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導體業者大舉布局,2020年中國國內Flash月產能上看59萬片】
中國業者在NAND Flash產業鏈的相關布局與投資不斷開展,成為中國半導體業揮軍全球的下一波焦點。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紫光國芯(原同方國芯)投資、武漢新芯擴廠,及國際廠如三星、英特爾增加產能,預估2020年中國國內Flash月產能達59萬片,相較於2015年成長近七倍。
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2~2016年NAND Flash生產端年平均位元成長率達47%,其終端消費端需求年平均位元成長率亦高達46%,顯示NAND Flash仍為高速發展產業。拓墣研究經理林建宏表示,中國在突破記憶體自製缺口的政策方針下發展Flash晶圓製造,可由NAND Flash產品特性、3D NAND需求、新興市場的成長空間,及國際半導體大廠在中國投資四大方向切入。
1. NAND Flash產品特性(資金成本):產品在消費性應用下,價格是主要考量,因此生產成本的控制至為關鍵。中國廠商宜透過折舊認列年限調整、租賃、稅負與資金成本等因素操作為切入點。
2. 3D NAND需求(製程微縮):Flash在進入2x奈米後,製程微縮帶來的成本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推遲國際Flash大廠技術進程,因此3D-NAND Flash成為成本繼續降低的重要方法。林建宏指出,產品由2D走到3D,需有新的技術領域加入,若能整合跨領域人才和技術,能成為中國廠商追趕的機會。
3.新興市場成長空間:雖然Flash產業短期仍處於供過於求,但長期而言新興市場仍有成長空間。中國隨一帶一路政策發展的策略,對開發其周遭新興市場需求有相當助益,妥善安排資源與發揮對新興國家的影響力,將是中國獨有的優勢所在。
4.半導體大廠在中國投資(人力與市場):國際半導體廠商積極投入中國,在當地培養有經驗和技術的人才,支持廠房運維的高度需求,有助降低中國發展自主Flash製造的門檻。中國透過廣大的人力和市場成功吸引國際廠商的進駐,為中國發展Flash產業帶來最好機會。
#3D #NAND #Flash #2x奈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