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廟比較大還是寺比較大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廟比較大還是寺比較大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otoriousii (永晝下的安寧燈火)看板Keelung標題Re: [閒聊] 基隆有哪幾間...
廟比較大還是寺比較大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9:48:44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外國人可以來臺灣當廟公嗎? 你有個叫做 Mike 的外國人朋友,有一天他跑來跟你說,前幾天被某個神明託夢,要來台灣的某間廟當廟公。 但天上身還是要遵守人間的法律,於是他跑來問這樣合法嗎。 你應該覺得很苦惱,這個問題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查,總不能去擲筊問神明吧! —— 📖 像...
※ 引述《poo123456 (poo)》之銘言:
: 目前也只知到基隆廟口那間
: 但是那家叫啥我不知道...
: 請問有人知道嗎??
: 感謝
如果是問〔宮廟〕,基隆大間的應該是安一路附近的〔慈雲寺〕,
雖曰〔寺〕,但偏佛道教,裡頭有滴水觀音、月老、財神、濟公、孔子、媽祖等。
香火鼎盛的是忠二路媽祖廟〔慶安宮〕,有大尊的媽祖雕像,和精緻的兩尊守護神。
廟口這間不確定是否大間,人潮沒那麼多,叫〔奠濟宮〕。
小間但很有特色的,有中正公園海門天險再過去的〔聖濟宮〕,供奉齊天大聖。
及崇右旁邊的〔濟安宮〕,裡頭有精緻的三國演義壁畫,主奉〔關平、周倉〕。
還有火車站那裡的〔城隍廟〕。
劉銘傳路上有〔李鐵拐指玄宮〕,拜〔八仙中的李鐵拐〕,裡頭有塊觀音顯像石頭。
基隆佛教的寺院,歷史最悠久,最大的,應該是六和路上的〔靈泉禪寺〕,在山上。
最有特色的,當屬崇德路的〔十方大覺寺〕,裡頭有兩、三層樓高的四大天王像。
風景最好的,是中正公園頂的〔大佛禪寺〕,有十八羅漢、巨觀音、石獅、和玉臥佛。
人氣最高、附設美食餐廳的,就是文化中心附近的〔極樂寺〕,本來是在地寺院,
後來轉給佛光山經營,以社教館聞名。
不輸給市中心的人氣寺院,當屬〔仙洞巖寺〕,根據文化資產資料顯示,本來是道教,
後由佛教法師接手經營,轉為佛教。
適合寧靜、踏青的寺院,是信義區教忠街的〔慈善寺〕,有很棒的山谷、草皮,寺外
道路可俯瞰八斗子那一方向的海景。(太陽出來的話,感覺很清亮)
比較清幽的寺院,是〔寶明寺〕,這個基本上沒有人煙,裡頭只有老阿嬤在曬東西,
但是出太陽時,很適合拍攝。(雖然下午兩三點後就有點陰陰了,因為那裡樹蔭很濃)
中正公園中間,還有個〔興隆寺〕,以佛教圖書館聞名,但隨著時代而沒落,
裡頭保持完整、古色古香的圖書館,雖然沒有什麼人去,但參觀還是可以的。
說到圖書館,基隆劉銘傳路口的〔蓮法寺〕,也有個圖書館,比較小,主要是給當地
孩子讀書用的地方,人氣也在沒落中。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有人去過台北觀音山,造訪過〔凌雲寺〕與〔西雲寺〕,
會很疑惑為什麼沿途都有一種觀音石像,是上面為雕像,下面是基石,
上寫〔第xx番〕的模樣吧?到底這個〔西國三十三觀音〕有幾尊?
33尊嗎?
其實不止!
這個歷史非常複雜,
相傳日本高僧花山法皇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創立者,起始於日本關西一帶,
後漸流傳各地,其道場設置三十三座觀音。
觀音山的禮佛古道就設置了33座石觀音,有人說,觀音山還保存的僅剩20座,
但根據我和朋友前些年的調查,其實33石觀音,不只一個版本!
也就是說,大概有二到三批的石觀音在北部,還保存的總共超過50尊。
但觀音山跟基隆有關係嗎?
事情是這樣地,基隆有的佛寺中,的確藏有石觀音!
例如上面提到的,劉銘傳路的蓮法寺門口(有三尊),槓子寮上的慈善寺有一到兩尊
(不過住持是因為覺得石像丟了不好,但又不好看,不懂其歷史,而放進倉庫中)。
寶明寺也有兩尊,還被規劃為特別的觀賞區;靈泉禪寺和仙洞巖寺一樣有祂的蹤跡。
具體模樣,可以參考極樂寺社教館外的佛像布置,不過那幾尊比較不像33觀音正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3.231.249
性質上,陰廟例如十八王公、淑女廟、義民廟、大樹公等。
雖然人煙少的地方,容易聚陰,可是崇右附近那些廟,多數是初一十五才有人氣,
只能說他平時香火不鼎盛,不算陰廟。
聖濟宮主奉齊天大聖,但旁邊還有神農大帝等神祈,根據廟公表示,
該廟本是基隆郭姓(以醫師聞名的大姓),主奉神農,來台後因為某些因緣又加
齊天大聖。
濟安宮奉關平、周倉,這是有官位的,因為他們一個是關聖帝君義子,一個是奉刀護衛。
如關羽死後被封為神,歷代君民皆為其設廟,配享祭祀。作為神祇的關羽身邊常有二
人隨侍,左邊是仗青龍偃月刀的周倉,而右邊的就是關平。因此關平亦被稱為「關平
帝君」、「關平太子」及「靈侯太子」。形象面如傅粉,唇若塗脂,是一名年輕俊俏
的白臉神將。
不過根據考究,他們是三國演義登場的人物,與史實不合,但關公的事蹟,包括諸葛
亮的也很多被演義移花接木,因此神化,所以後人拜的主要是其精神,例如大義、大
忠等,並非拜其史實或能力(所以曹操、司馬懿、孫堅等人少有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