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一粒米飯都需要足夠幸運,才能上飯桌」,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在福壽螺威脅之下的倖存者。福壽螺威脅在田間造成極大危害,因此,宜蘭科技青農陳幸延與輔大學生合作推動《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實踐友善農業精神,達到福壽螺循環利用永續的可能。
曾為工程師的陳幸延,從觀察福壽螺的習性、食物喜...
_
「每一粒米飯都需要足夠幸運,才能上飯桌」,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在福壽螺威脅之下的倖存者。福壽螺威脅在田間造成極大危害,因此,宜蘭科技青農陳幸延與輔大學生合作推動《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實踐友善農業精神,達到福壽螺循環利用永續的可能。
曾為工程師的陳幸延,從觀察福壽螺的習性、食物喜好、生長環境,以及螺被誘餌吸引聚集的時間,研發出「福壽螺陷阱器」用科學加入農作的方式,擺脫以往農友們耗時耗人力的傳統手撿螺,更取代化學藥劑撲殺造成的危害,進而保護生態。
《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期盼透過深入的田園實驗,再針對數據,對陷阱器做出適切的調整,並將福壽螺發酵製成肥料、液肥的方式,將牠加入循環之中,最後再進行動物餵養試驗,檢驗循環利用的可能性。
■陷阱器效能提升 盼增加捕捉效率
陳幸延將陷阱器不斷改良,從第一代僅有一個蒐集袋,再到第二代將陷阱器改成適合放置在稻田中的40*40的正方體,並新增雙邊蒐集袋提升捕捉效率。陳幸延也補充:「這樣的設備曾經在一個晚上抓到100多隻螺」,但同時也笑說,這100多隻只是農田中的一小部分,田間還有千千萬萬隻福壽螺。
為了提升捕捉效率,期盼透過募資計畫中的田園實驗,深入調查進而精準掌握福壽螺的特性,確認機器誘捕的涵蓋範圍,再對陷阱器做出最好的改進,也希望能針對電池續航力作出調整,增加捕捉效率。
■福壽螺變飼料 循環利用成募資亮點
《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將福壽螺經過加工轉變為飼料形式,更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在陳幸延的菜園邊,可以見到一桶桶正在發酵的福壽螺,鋪上運用有機酵素將廚餘轉變成的黃色鬆軟的粉質蓋上,就能擋住分解時的濃烈氣味,進而等待融合成天然肥料,再進行飼料餵養實驗。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學系學生林子瑄對於循環利用概念表示:「必須要了解福壽螺的營養成分,是否對家禽類的雞、鴨有幫助」,募資計畫中期盼投注動物試驗,檢測福壽螺轉變後營養價值,並實踐「捕捉牠、使用牠、利用牠」友善農業的精神,讓福壽螺被捕捉後,不僅只有撲殺的選項,更加創造福壽螺的新價值。
■農作加入科學 青農帶入新氣象
野生動物保育博士林芳儀同為下鄉青農,對於循環募資計畫抱有支持的態度,林芳儀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因為牠可以再被利用,然後回復到這塊土地上」,或許短期利益來看可能是天方夜譚,若將目光放長遠,將福壽螺的循環方式朝向永續層面思考。
愈來愈多科技青農以愛護環境、生態保育以及食安作為出發點,將科學與農作結合,林芳儀笑說,當初動機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得健康,便發起《農田裡的科學計畫》,透過友善土地並導入科學方式,在田間不斷實驗探索,用「新方法」找到生產與環境的可能性。
■募資未達標 計畫仍照常實行
「還是會繼續做這件事,只會改變一點順序」,陳幸延說,他的執著並未受影響,仍在田園間邊摸索、邊嘗試,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找到保護生態並提高捕捉效率的方法,實踐了友善農業精神之外,「就是希望利用公民參與的方式提高民眾對福壽螺議題的重視,並不是只想拿了錢就做實驗」,農田跳脫傳統撲殺方式,讓福壽螺成為永續循環利用的一份子。
#友善農業 #福壽螺 #循環利用 #科技青農 #社會社福 #影音專題 #落魄貴族編
廚餘酵素肥料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喧囂過後,廚餘怎麼處理?】
中研院院士、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講座教授楊秋忠說,以前常聽到人家說「燒苗」,其實所謂的「燒」指的不是溫度太高,而是將未發酵過的廢棄物丟到土壤中,會造成植物受害,其中一個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及分解物質,搶去很多養分,例如氮、磷、鉀,導致土壤裡的營養比例失調,分解出的有機酸或酚酸,也會破壞植物的根系,作物便長得不好。
楊秋忠教授研發出了以酵素取代微生物的堆肥技術,將處理有機廢棄物變成堆肥的時間,從一到三個月縮短為三個小時內。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還解決了頭疼的臭味問題!
除了改善堆肥場惡臭、空間等問題外,其實 TTT® 技術也能夠對人類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糧食不足及氣候變遷等有所幫助。
如上述提及,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的第一指標,若增加土壤裡的有機質,便可以使作物好好生長,產量增加,解決目前人口增加、糧食不足的危機。楊秋忠說明,現在作物的產量不好、容易生病,其實是因為土壤條件不好,有機質是控制土壤地力的指標,例如全台灣有兩千多萬噸的有機廢棄物,真正送到堆肥場的總量不到十分之一,傳統堆肥生產又耗時,這樣的情況下,若使用我們的技術,能快速將有機廢棄物生產成肥料,
全世界的垃圾裡大約含有 30%~40% 的有機廢棄物,因此楊秋忠想,若讓這些都回到田裡去,對糧食的生產會有很大的幫助,若有機質含量低,土壤容易生病,這也是為什麼大量使用化肥會使土地退化,除了營養不平衡、酸化等,化肥也會讓土壤中的有機質被大量分解,地力變差,作物生長便不好。
除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外,這套新技術還能減少溫室氣體回到大氣中,例如我們不吃的那些稻稈要如何處理,若到焚化爐燒掉會產生溫室效應氣體,若是埋到土裡也會釋放出甲烷 CH4 。「目前我們已經在發展的技術,是把有機廢棄物放回土壤裡,變成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腐植物質,便是『碳儲存』(carbon storage) 的概念。」此技術也已經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完整文章,詳(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bbb9cfe-405d-4125-b5b2-715c1972ce95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廚餘酵素肥料 在 Chantail 香頭寶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為小陽台開張了的關係、
因為每天煮東西的關係、
因為環保愛地球的關係、
因為想用天然但又不會惹蟲蟲的肥料的關係、
因為想用更天然的東西做清潔劑的關係、
因為想減少一直浪費的愧疚感的關係。
總而言之~
我開始做環保酵素啦!
新手一枚,還請有做酵素的人多指教!
除了環保酵素,
我還買了堆肥桶,打算也做堆肥~
最近開始把剪下的葉子啊、樹枝啊都收收起來。
家裡的果皮、小孩喝不完的牛奶優格什麼都可以,
不要煮過過或是不太有油、鹹的東西都拿來當堆肥。
酵素我只放水果、蛋殼跟乳製品,廚餘類洗洗可能還是堆肥為主,但也還是不能太油太鹹的東西。
一開始我覺得要做一桶酵素需要的果皮蔬菜這麼多,
一般家庭怎麼可能收集的完。
結果4公升的抗菌液桶(你們應該都很熟悉吧!)
一天就收集完兩桶的份量了⋯⋯
那天剛好煮菜,有菜梗、老葉之類的,還有遇到了2顆壞掉的蓮霧跟半顆不新鮮的黃瓜(順便整理冰箱),做了烘焙跟蒸蛋有好多的蛋殼!削個馬鈴薯跟紅蘿蔔、切個洋蔥。
原來,人類一天就可以製造出這麼多的天然垃圾!
換句話說,一天就可以做出一桶對植物、清潔都好的天然酵素誒!
做好了之後,放在陽台,我想天氣這麼熱,搞不好1-2個月就完成了~
最近這幾天我還是有打開加一點東西進去,味道都香香的不會臭。
下一批收集的,就要拿來堆肥自製營養土!
希望秋天有沒有機會來種點蔬菜~
我也是因為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有世界末日感,開始覺得能培養一些自給自足的能力或許也是必要的,畢竟孩子們每天要吃好多東西,萬一買不到、不方便買,至少我還培養了一雙綠手指(目前是由黑轉黃手指😅),能自食其力養活家人。(是不是非常有憂患意識😆)
但這份初心確實也給我生活增添很多新鮮的感受,
也讓我發現活在這方便的世界,
原來我有多不了解地球本身送給我們什麼禮物~
有雨水,只要我們學會過濾,就可以飲用。
有土壤,只要學會種植,就有源源不絕的食物可以吃。
有火焰,只要學會生火,就可以料理各種食物、取暖、殺菌消毒。
有太陽光,可以發電,可以讓生命長大茁壯健康。
有小蜜蜂,給我們蜂蠟可以保存食物、有蜂蜜可以讓食物甜甜的也很健康~
很多東西不用錢但我也不曾了解。
各種洗衣精、洗碗精、洗髮精、沐浴精,其實都可以靠自己做~加些天然的精油,又很有效果也很療癒!(話說我的沐浴乳已經是使用無添加的沐浴乳+自己調製的精油,洗澡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香味跟想要的效果~)
開始研究,就覺得有些很複雜、好困難,因為從來沒有想過、沒有做過,但其實也很簡單很快可以嘗試看看~
總之,又是疫情之下,帶來的全新體驗跟領悟。
雖然對經濟跟人身自由帶來了很大的綑綁與挑戰,
但對心靈、生活跟面對大自然的體悟,卻有很多好的想法與體驗。
50幾天的三級警戒,大家都還好嗎?還健康嗎?還快樂嗎~?
廚餘酵素肥料 在 桃園青創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青創指揮部 |團隊活動】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開課了📣📣📣
從實體串聯轉為線上議題傳遞,輕鬆在家彼此交流
我們每天生活飲食上,都會產生很多不要的廢棄食材
將這些不要的食材,藉由"居家堆肥"轉換成肥料
種植盆栽,不但可以綠美化居家環境
種植蔬菜,不但可以自己種自己吃最安心
請來聽聽如何簡易居家堆肥
藉由講師講解,從現今地球環境,到帶領堆肥入門
並介紹如何簡單可以做到居家堆肥
【活動流程】
🔹介紹地球環境與環保堆肥
🔹帶領堆肥入門
🔹簡易居家製作有機肥
【環境與自備物品】
🔸居家廚房或不怕髒的桌面
🔸自備少量生廚餘(菜葉、果皮等未烹調過的)
🔸菜刀與砧板
🔸放置堆肥的容器
🔥工作坊限額40名🔥
立即報名且確定參加即可獲專利✨抑臭酵素包✨
【工作坊資訊】
時間 :7/3(六) 14:00~16:00
地點 :Google meet 線上活動
聯絡MAIL:socinlab@gmail.com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615090109684852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