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越洋視像訪問林哲熹、謝欣穎 】
_
台灣電視界盛事「第55屆金鐘獎」,將於周六晚(26/9)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今屆因為「年度神劇」《想見你》以及在Netflix人氣高企的《誰是被害者》分別獲得6項和8項提名,所以香港觀眾對賽果尤其關注。
_
去年憑《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一角,入圍金鐘獎...
【 獨家越洋視像訪問林哲熹、謝欣穎 】
_
台灣電視界盛事「第55屆金鐘獎」,將於周六晚(26/9)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今屆因為「年度神劇」《想見你》以及在Netflix人氣高企的《誰是被害者》分別獲得6項和8項提名,所以香港觀眾對賽果尤其關注。
_
去年憑《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一角,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的台灣新世代演員林哲熹,日前為宣傳衛視中文台新劇《愛的廣義相對論》(香港會安排在衛視電影台播放)接受獨家越洋視像專訪時,回應自己怎樣看今屆「金鐘視帝」(戲劇節目男主角獎)誰屬時,他直言「𢲷爆頭」:「今天有特別去想這件事情,雖然我沒有全部都看,但我覺得這次入圍的都很可怕!」
_
看看提名,殺入終極五強的分別有《誰是被害者》的張孝全、《想見你》的許光漢、《噬罪者》的莊凱勛、《苦力》的蔡昌憲和《鏡子森林》的姚淳耀,香港讀者當然視這個獎項為張孝全與許光漢之爭,但林哲熹有另一番見解:「除了許光漢跟張孝全,其他入圍的討論度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我看過一些片段,也覺得很厲害,自己有點選不太出來,我覺得有可能會爆冷,是大家有可能沒想過,蠻刺激的。」而跟林哲熹一同受訪的拍檔謝欣穎,今年憑《住戶公約第一條》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林哲熹說睇好對方奪獎:「我會支持謝欣穎!」她則預測張孝全是「金鐘視帝」的心水:「因為我喜歡《誰是被害者》,所以會朝這個方向去想。」
_
他們有份參演的《愛的廣義相對論》第二單元《迴圈》,在台灣播出的時間剛好與今屆「金鐘獎」重疊,林哲熹竟然「倒自己米」說:「說老實話,這個禮拜六,我也蠻想看金鐘獎的,哈!」《愛的廣義相對論》由孫啟明執導,耗時兩年籌備與拍攝,以鄧麗君三首經典歌曲串連出三個單元:《明晚空中見》、《最後一戰》、《迴圈》,題材囊括親情、愛情、未來科幻與懸疑,其中《迴圈》對應經典歌曲《我只在乎你》,由謝欣穎、林哲熹、李銘忠主演,時空背景設定在2036年,是台灣罕有的科幻劇,劇中謝欣穎飾演記憶銀行的創辦人艾思琳,與林哲熹飾演駭客阿賓,旨在帶出,角色選擇帶來的遺憾。《迴圈》周六在台灣首播,香港觀眾可於本周日(27/9)晚上9點半在衛視電影台收看。
_
【第55屆金鐘獎演員獎項入圍名單】
_
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姚淳耀/《鏡子森林》
張孝全/《誰是被害者》
莊凱勛/《噬罪者》
許光漢/《想見你》
蔡昌憲/《苦力》
_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天心/《最佳利益》
林玟誼/《苦力》
柯佳嬿/《想見你》
莫允雯/《用九柑仔店》
楊謹華/《鏡子森林》
_
戲劇節目男配角獎:
侯彥西(王杰)/《用九柑仔店》
馬力歐/《國際橋牌社》
曹晏豪/《噬罪者》
楊烈/《苦力》
蔡阿炮(蔡明毅)/《苦力》
_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李劭婕/《客家尋味劇場 ─ 烏陰天的好日子》
李璇(朱繼屏)/《大林學校》
袁艾菲/《我們不能是朋友》
蔡淑臻/《噬罪者》
謝瓊煖/《苦力》
_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洪都拉斯(洪勝德)/《公視人生劇展 ─ 盲人阿清》
張孝全/《罪夢者》
莫子儀/《追兇500天》
陳竹昇/《公視人生劇展 ─ 殘值》
游安順/《新創電影短片 ─ 大吉》
_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小薰(黃瀞怡)/《追兇500天》
吳以涵/《俗女養成記》
吳奕蓉/《客家電視電影院 ─ 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
李又汝/《無主之子》
謝盈萱/《俗女養成記》
_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
太保/《公視人生劇展 ─ 殘值》
王柏傑/《罪夢者》
孫綻/《無主之子》
游安順/《公視人生劇展 ─ 盲人阿清》
廖欽亮/《新創電影短片 ─ 大吉》
_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
丁寧/《公視人生劇展 ─ 殘值》
范曉萱/《罪夢者》
楊麗音/《俗女養成記》
謝欣穎/《住戶公約第一條》
琇琴/《俗女養成記》
_
(26092020)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愛的廣義相對論 #林哲熹 #謝欣穎 #金鐘55 #金鐘獎 #台劇 #想見你 #誰是被害者 #張孝全 #許光漢 #衛視中文台 #26092020 #衛視電影台 #獨家 #獨家專訪
廖廣義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一直覺得甲狀腺腫瘤是一個複雜的疾病, 它可以長到很大,但是都還沒有惡性的細胞,它也可以是很小(少於1cm) ,但是惡性細胞已經悄悄轉移了,它也可以是一個看似良性卻不知不覺又變成惡性,它也可以很快的在變成惡性之後,就剝奪了某些病友健康,甚至喪失生命,但是它也可以停留在某一個階段潛藏不動,很像是冬眠的野獸,只要不去擾動,或許它這一輩子都不會醒來。
正是因為如此複雜,我們醫學的研究很可能都只看到冰山的一角,或者是有人看到大象的鼻子,也有人是摸到大象的大腿,因此常常不同的醫者看到一些跟自己想法和經驗不相符的病例, 二十年前最常聽到的是甲狀腺癌不算是"惡性腫瘤", 這樣的理論其實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甲狀腺癌沒有那麼致命的事實,因為絕大多數(超過75 % 都是乳突癌),而這類癌症開完刀和接受必要的治療(但要切除乾淨加上足量放射碘治療),前5年幾乎是沒有死亡情形(所以死亡率<5%),這種癌症難怪被認為是「良性的癌症」, 可是如果研究族群加上了濾泡癌或者其他的變異(柱狀,高細胞,嗜酸...), 甚至把淋巴轉移的情形加進去考量 ,這樣的良性癌情形就改觀喔! 或者是把研究的時間拉長15到20年,這樣的情形也會改變! 腫瘤的復發率其實超過 30%,死亡率也超過 15 - 20%。
多數的研究對甲狀腺癌採取從正式診斷開始計算,但是對於一個不是外科專業的醫師, 我經常是接受轉來本院大劑量放射碘治療,或是在我門診長期的追蹤(超過 15 甚至20年)或者末期治療轉介的病患, 這些病患族群裡,往往可以回溯到他們在一開始的處理,就有些蛛絲馬跡暗示這樣的病患未來一定會有一些復發或嚴重狀況。有些是因為疾病本身嚴重度就無法完全控制,有些卻是因為起初處理的方式 不夠完善,也有是因為疏於追蹤導致無法及時處理復發疾病。
昨天有一位初診病患 (47年次),他在1985年時聲音就偶有沙啞(才27歲), 1988年他的聲音沙啞轉重,曾經就診於耳鼻喉科 (長 x 醫院 )後來又轉到台大,確診是乳突癌(不到30歲),開完甲狀腺,過了4個月頸部淋巴又腫起來,只好再開一次頸部淋巴切除, 接著連續做了 6次的放射碘治療,累積劑量已經達到900毫居里,這個時候的主治醫師是號稱台灣甲狀腺的始祖陳芳武老師,幫他手術的醫師是早期的台大名醫廖廣義,這兩位醫師現在都已經無法看診,到了1998年台大的張x忠醫師接手,根據病人所稱並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直到 2011年因為呼吸急促,曾經在三總急診室照相,發現肺部已經有轉移腫瘤(5公分),他回到台大穿刺後發現是甲狀腺癌轉移至肺部,所以又接受了 120毫居里(2012年),接著時空跳到 2016 年病患因為頭痛在三總神經內科看診,發現頭顱,頸胸錐,骨盆和股骨幾乎通通都有擴散,他又回到台大,台大張天鈞醫師只說了一句話,這個要轉到三總諶醫師門診(另外就是張老師說了很多讚美我的話,在此省略),於是我就跟了這位病人結下昨天初診的緣份。
昨天(7/1)的門診很多病友都有註意到跳號燈卡在 12 號特別久,因為我很詳細的詢問這位病友30年來的變化,剛開始他的聲音沙啞, 並不會讓人直接想到是甲狀腺的問題,直到民國77年在台大開刀確定是甲狀腺癌,當時的廖廣義和陳芳武醫師也是跟他說乳突癌非常的善良,事實上也證實在手術完前 5 到10年,他並沒有因為這樣子失去生命,也沒有什麼病痛,只是沒有醫師告訴他,疾病沒有完全痊癒,也沒有醫師告訴他會變成現在全身腫瘤,行動困難,五年前開始有呼吸症狀 (腫瘤已經悄悄的來到肺部,甚至長大到5公分),今年頭痛症狀經過影像發現全身的骨骼其實都已經轉移來到了頭顱骨,我其實合理推測肺和骨的轉移,應該是更早發生,我們這位病友今年才57歲,他其實離生命終點已經不遠, 而我只是幫忙他在跟命運之神拔河,如果早個一丶二十年,或許我們就比較有機會,就像拔河的時候, 當中點紅線完全被對方拉扯到敵對的那一頭,我們怎麼有辦法再把祂追回呢?
另外昨天門診的一些病友除了注意到有病患看得特別久,也對甲狀腺癌可以"除名 "的蘋果新聞花了時間跟我討論,我的心情真是覺得七暈八素,如果甲狀腺癌可以除名,那我們有些病友為什麼還會被死神拖往彼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