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四胖犬物語 l 蘋論陣線 】
大家早安!
這是我針對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路口慢看停」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所寫的文章,感謝蘋果新聞網 刊登於今日紙本。我知道許多人都沒有花錢訂閱(跟我一樣😂),所以在這邊貼出全文給大家看。 ——分隔線
標題:石虎陪型男局長跳舞為何變災難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日前...
【 週四胖犬物語 l 蘋論陣線 】
大家早安!
這是我針對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路口慢看停」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所寫的文章,感謝蘋果新聞網 刊登於今日紙本。我知道許多人都沒有花錢訂閱(跟我一樣😂),所以在這邊貼出全文給大家看。 ——分隔線
標題:石虎陪型男局長跳舞為何變災難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日前公佈一支「路口慢看停」的政令宣導短片,影片中的音樂旋律簡單,被稱為中市府「韓系型男」的交通局長葉昭甫親自下海跳舞,口號也很容易朗朗上口,但網路罵聲不斷,眾多批評者多強調浪費公帑、缺乏質感甚至反對消費石虎(吉祥物)等。身為一個超過十年資歷的公務員,我想試著跳脫藍綠,從公務機關的制度惰性談這個議題。
首先,不合時宜的招標規定是全台灣公務員心中的痛,大家聽到採購案便眉頭一皺。政府採購法是非常複雜專業的規定,一般公務員很少能真正搞懂例如價格標或是最有利標等細節眉角,往往交由總務同仁規劃,或是比照往年前例公文照抄。整部法令是「防弊大於興利」,簡單說就是怕公務員貪污或獨厚特定廠商。今年年初在吳思瑤等立委的努力下,總算修正了部分條文,放寬了例如藝文案採購的限制等。
在這個背景之下,各政府機關的影片拍攝採購案就會面臨一個結構性難題:要求品質,預算必定跟著上升,但隨之而來的是採購程序上的麻煩。為什麼?因為採購法規定,新台幣十萬塊的以下的案子屬於小額採購,可由機關自行決定得標廠商;新台幣十萬到一百萬的標案屬於限制性招標,得以三家比價;一百萬以上的標案必須公開招標。簡單說,如果這支影片可以在十萬塊之內搞定,那對承辦同仁最方便,因為可以自行決定廠商。那假設超過十萬,只要不超過一百萬,限制性招標勉強可以接受,畢竟三家廠商也不難找(更別提有些時候其中兩家廠商只是來陪榜)。如果公開招標就麻煩了,程序時間也會跟著冗長。說到這,就不難解釋許多政府機關的影片標案,預算都壓在例如99萬7千之類的數字,原因就是不想要變成公開招標。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這支影片,從場景、演員、拍攝手法等觀察,我猜測應該是屬於十萬塊以下的小額採購(如果預算超過十萬,那這品質我也是無言了)。但影片品質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十萬塊真的很難拍出有質感的影片。如果是五十萬的預算,當然會差很多,但那樣就是限制性招標了。
再者,官僚文化是全國中央及地方公務機關的通病,程度不一。在拍攝政令宣導影片時,得標廠商最常私下抱怨的就是,某某長官完全不尊重拍攝專業,還要下指導棋之類的,甚至把好的創意改得面目全非。以台中這支影片而言,很明顯有些基本的瑕疵,例如非專業演員、服裝沒有統一、拍攝光線也不盡理想等。平心而論,「路口慢看停」是中央部會交通部的政策,各地方政府事實上是點名接力拍攝,音樂是全國通用,創意不壞,包括台南、台北、新竹等,例如台北市政府就找來學姊親自跳舞。但影片拍攝的創意產出受限於官僚體系的結構缺陷,所以看得出來各地方政府的影片都是差強人意。一個給台中市政府的私心建議是,既然「韓系型男」葉局長親自下海拍攝,為何不多花一點預算,拍出有韓風美男的質感影片?要知道,花九萬九拍支沒人看甚至引起負評的影片,反而是扣分的。
最後,台灣真的對「口號文化」有股莫名的迷思跟執著。早年是「三民主義 反攻大陸 統一中國」等,學校裡也會出現一堆有押韻的口號標語教學生要洗手等等,一直到現在,連男生上個廁所都會有一些看似幽默的標語貼在牆壁上逼著我們必須每次看個十秒鐘。「路口慢看停」的口號有沒有效我不曉得,也許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對於「口號文化」的必要性,我們真的可以再好好思考。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
#護台胖犬
#劉仕傑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老狗追球)
廁所標語幽默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週四胖犬物語 l 蘋論陣線 】
大家早安!
這是我針對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路口慢看停」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所寫的文章,感謝蘋果新聞網 刊登於今日紙本。我知道許多人都沒有花錢訂閱(跟我一樣😂),所以在這邊貼出全文給大家看。
——分隔線
標題:石虎陪型男局長跳舞為何變災難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日前公佈一支「路口慢看停」的政令宣導短片,影片中的音樂旋律簡單,被稱為中市府「韓系型男」的交通局長葉昭甫親自下海跳舞,口號也很容易朗朗上口,但網路罵聲不斷,眾多批評者多強調浪費公帑、缺乏質感甚至反對消費石虎(吉祥物)等。身為一個超過十年資歷的公務員,我想試著跳脫藍綠,從公務機關的制度惰性談這個議題。
首先,不合時宜的招標規定是全台灣公務員心中的痛,大家聽到採購案便眉頭一皺。政府採購法是非常複雜專業的規定,一般公務員很少能真正搞懂例如價格標或是最有利標等細節眉角,往往交由總務同仁規劃,或是比照往年前例公文照抄。整部法令是「防弊大於興利」,簡單說就是怕公務員貪污或獨厚特定廠商。今年年初在吳思瑤等立委的努力下,總算修正了部分條文,放寬了例如藝文案採購的限制等。
在這個背景之下,各政府機關的影片拍攝採購案就會面臨一個結構性難題:要求品質,預算必定跟著上升,但隨之而來的是採購程序上的麻煩。為什麼?因為採購法規定,新台幣十萬塊的以下的案子屬於小額採購,可由機關自行決定得標廠商;新台幣十萬到一百萬的標案屬於限制性招標,得以三家比價;一百萬以上的標案必須公開招標。簡單說,如果這支影片可以在十萬塊之內搞定,那對承辦同仁最方便,因為可以自行決定廠商。那假設超過十萬,只要不超過一百萬,限制性招標勉強可以接受,畢竟三家廠商也不難找(更別提有些時候其中兩家廠商只是來陪榜)。如果公開招標就麻煩了,程序時間也會跟著冗長。說到這,就不難解釋許多政府機關的影片標案,預算都壓在例如99萬7千之類的數字,原因就是不想要變成公開招標。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這支影片,從場景、演員、拍攝手法等觀察,我猜測應該是屬於十萬塊以下的小額採購(如果預算超過十萬,那這品質我也是無言了)。但影片品質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十萬塊真的很難拍出有質感的影片。如果是五十萬的預算,當然會差很多,但那樣就是限制性招標了。
再者,官僚文化是全國中央及地方公務機關的通病,程度不一。在拍攝政令宣導影片時,得標廠商最常私下抱怨的就是,某某長官完全不尊重拍攝專業,還要下指導棋之類的,甚至把好的創意改得面目全非。以台中這支影片而言,很明顯有些基本的瑕疵,例如非專業演員、服裝沒有統一、拍攝光線也不盡理想等。平心而論,「路口慢看停」是中央部會交通部的政策,各地方政府事實上是點名接力拍攝,音樂是全國通用,創意不壞,包括台南、台北、新竹等,例如台北市政府就找來學姊親自跳舞。但影片拍攝的創意產出受限於官僚體系的結構缺陷,所以看得出來各地方政府的影片都是差強人意。一個給台中市政府的私心建議是,既然「韓系型男」葉局長親自下海拍攝,為何不多花一點預算,拍出有韓風美男的質感影片?要知道,花九萬九拍支沒人看甚至引起負評的影片,反而是扣分的。
最後,台灣真的對「口號文化」有股莫名的迷思跟執著。早年是「三民主義 反攻大陸 統一中國」等,學校裡也會出現一堆有押韻的口號標語教學生要洗手等等,一直到現在,連男生上個廁所都會有一些看似幽默的標語貼在牆壁上逼著我們必須每次看個十秒鐘。「路口慢看停」的口號有沒有效我不曉得,也許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對於「口號文化」的必要性,我們真的可以再好好思考。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
#護台胖犬
#劉仕傑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老狗追球)
廁所標語幽默 在 帆帆貓a幸福旅行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度遊台東
#長光部落 #真柄部落
參加 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
我們乘坐鐵牛車暢遊部落,
不知道什麼是鐵牛車嗎?
就是周杰倫 #稻香 MV裡的那種車喔~
到部落的小七-鳳奶客棧,
這裡的廁所標語相當有趣叫做
到不了的溪=WC,
可以感受原住民樂觀幽默的天性,
聽著耆老唱長光之歌,
感受這片土地的壯麗美景,
穿起雨鞋,下田割稻,
大家齊心協力割出金剛造型大腳印,
為馬拉松跑者加油,
晚上來長濱吃辦桌,
附近的餐廳都拿出自家拿手好菜,
料理食材的多元豐富,
都可以拍一集舌尖上的長濱呢!
運氣很好的是在辦桌宴上還預見前總統 馬英九,
一起留下了值得紀念的自拍照😻
用這樣的方式遊台東,其實別具意義,
適合全家大小
廁所標語幽默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識得多啲語言,個人都會自然包容啲,李光耀推動雙語政策,其一原因就係為咗緩和多民族社會嘅矛盾。
語言霸權
文:薯伯伯
我在西藏的咖啡館裡,見過以下情況。一些西藏客人用藏語聊天,他們身邊不懂藏語的朋友語帶不滿,叫大家轉用普通話,因為這裡是中國。又見過有些香港遊客用粵語聊天,也引起不懂粵語的客人不滿,問香港人說甚麼「鳥語」。更好笑是有次看到兩名泰國人用泰語聊天,我懂泰語,參與其中,居然也引起旁邊不懂泰語的遊客不滿,他質問:「你們不是學中文嗎?為甚麼不用中文聊天?」我們根本就只是自己在聊天,話題也與他無關,完全不明白為何要求兩個外國人去遷就他。
我最初遇到這種語言霸權的情況,總覺質問別人為何不用普通話的人,無知又可笑。但提到的情況絕非單一事件,而是普遍現象,我逐漸發現,這些質問者,都有明顯的共同特質,就是除了中文(這裡泛指所有類型的中文,包括普通話或粵語),基本上完全不懂任何語言,也就是說,他們沒有體會過懂得兩種或以上語言的感覺。
這些人通常對語言發展及應用沒有深刻瞭解,反而很機械式地誤以為語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字面上的純粹溝通,而忽略了不同語言的語感和節奏、特殊用詞、情緒感覺。他們不明白為何明明大家都有共同語,卻偏要用上他聽不懂的語言。他們看得太多宣傳標語,產生幻覺,誤以為自己能懂的語言,才是文明的標準。
他們一聽別人說出自己聽不懂的語言,立即像是被寵壞的小孩那樣撒嬌,趕忙制止別人說話,又或者質疑地問:「難道你們都不會說普通話嗎?」你若然用其他語言說了個笑話,哄堂大笑之際,總會無心插柳地使他們坐立不安。
只懂單一語言的人,往往以為各種語言所表達的含意理應 100% 相對呼應,如果你不能用他的語言來表達出某個特定意思,他還以為你沒有掌握好他心目中唯一文明的語言,卻沒意識到其實是他語言本身的局限。跟西藏朋友聊天,提到藏語中譯時,連一些漢語比漢人流俐的藏人朋友,往往會說:「真不知道這個藏文詞用漢語怎麼表達!」例如問一下西藏朋友「le」字的意思,表面是「緣」,實際含意隨時就能寫上大篇文章。你在店裡問人廁所的位置,對方若然回答:「Pa-ge du.」及「Pa-ge yo-rey.」雖然中文都譯作「在那邊」,但含意已經不同(注一)。
所謂迷失於詮譯(lost in translation),記得學普通話時,我曾經問老師,「瀨尿」的普通話如何說,老師答「尿褲子」、「尿床」或「拉了」,這跟「瀨」的意思還是有分別。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普通話沒有一個單音字可以完全表達出「瀨」的含意。
「騎呢」是否單單譯作奇怪?「玩嘢」是否只是惡搞?懂得粵語,才知道世界上有人細緻分開「多謝」及「唔該」。記得有次受朋友所托,要把小禮物轉交給另一友人。友人收到物件,跟我說「多謝」,我連忙糾正,說這是朋友托我轉交,不是我送。不懂粵語,又怎能知道我當時為何要澄清(注二)?又試過有次一位不懂粵語的朋友,整個對話交流都是用普通話,但他每次表達「好」的時候,卻是完全用上「係啊係啊係啊係啊」,聽得我一頭霧水,不知他是需要不需要,答應不答應,明白不明白。我之後要跟他釐清「係啊」「係啫」「係呀」「係㗎」「係吖」「係喎」「係啦」「係喇」「好啊」「好啫」「好吖」「好喎」「好啦」,「好喇」,又或者複合的「咁又真係㗎喎」,「幻覺嚟㗎啫」等詞的細微分別。不懂粵語的人,又如何知道一個小小的尾詞或變調,可以比普通話有更複雜多姿的表達及暗示(注三)?這種語感,不是不會翻譯,而是根本不可能翻譯(注四)。
寫這篇文章,倒也不是要批評那些打斷別人話柄,要求他人更改語言遷就自己的人。只是想指出,有時別人對你的母語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不一定基於無禮,也非霸權主義,而是真心愚昧,徹底無知,坐井觀天而已。
無禮,有時不易包容;
霸權,或者很難改變;
但愚昧,大體上還是有救的。
===
注一:藏語裡不會單一表示「有」或「存在」的意思,而是要加上一個獲取該資料渠道的方式,在語言學上,這種獨特的文化叫「證據系統」(evidential system)。文中提到的例子,例如有人問廁所在哪裡,你答「Pa-ge du」的意思,就是你本身不知道廁所的位置,但你剛剛看到或被告知廁所位置,你是憑自己剛獲取的證據從而得知廁所的位置。如果你答「Pa-ge yo-rey」,那麼你是一早知道廁所的位置,而不需要再由別人提醒或提供證據,最大的可能是你本身就是店主或常客。我身為店主,如果說 Pa-ge du,感覺很奇怪。
注二:「多謝」及「唔該」的分別,大概就是「多謝」別人送的禮物,以及「唔該」別人的服務。所以如果別人送禮物給你,應說「多謝」。別人幫朋友轉交一份禮物給你,就要說「唔該」。遇到一些較大的恩情,雖然沒有禮物,但也會用多謝,例如:「今次真係好多謝你介紹王老師畀我認識!」在普通話裡,雖然也有「勞煩了」、「麻煩您了」等說法,但使用上跟「唔該」還是有分別。就以原文中提到的例子,如果朋友托另一位朋友把紅包交給我,我回答「有勞了」略覺言重,「勞煩了」則特別見外。若遇到這種情況,在普通話的語境裡,最有可能出現的回應,其實就只是「謝了」、「謝謝」。當然更可能的情況,是完全不道謝,不是因為不禮貌,而是道謝反而顯得見外。
注三:有只懂普通話的朋友曾經跟我說,普通話也有語氣助詞,但相比起來,粵語的字尾含意豐富得多。例如別人叫你食薯條,你說「好啦」,感覺像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將就去吃。你答「好喇」,似乎別人不停催促你去吃,你實在沒法拒絕只好去吃。你答「好喎」,似乎你沒期望別人邀請你,有點意料之外。你答「好呀」,是何樂而不為。你答「好啫」,是何樂而不為再添一點輕挑鬼馬的語氣。你答「好啊」,是略帶期待,終受邀請。如果用上複合的詞尾,表達力就更加豐盛。我不是想指粵語表達上較普通話優越,雖然這是事實(非重點😂),但確實有不少表達方式及能力,只能在粵語中找到,而普通話裡是完全無此概念。
注四:經常遇到一些不懂粵語的人,因為自身對語言掌握力不足,而誤以為粵人說話時,都會加上「啊」「哦」之類尾音。有時聽到別人在我這個母語為粵語的人面前,自以為幽默地模仿著「啊啊啊,哦哦哦」之類的語氣說話,卻模仿得不倫不類,四不像。得罪說句,其實我不明白笑點在哪裡。
照片:這種木板在藏語的發音,叫「牆星」,學生以竹筆在木板上刻劃,練習藏文書法。這種練字方式已經越來越少見,照片是在 2010 年,於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