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庫房管理辦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庫房管理辦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庫房管理辦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庫房管理辦法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幾天的一則新聞,讓全國的軍眷心都碎了。海軍陸戰隊突擊艇在左營操演時翻覆,兩名優秀的國軍弟兄經急救後拔管殉職、另外一名仍在搶救中,另外,安排受訓業務的少校,也在營內自縊身亡。 國防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認為人為、機械、事前的海象測試都符合測驗標準。包含嚴德發部長、海軍政戰主任孫長德中將,都在不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

  • 庫房管理辦法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6 15:58:17
    有 1,261 人按讚

    前幾天的一則新聞,讓全國的軍眷心都碎了。海軍陸戰隊突擊艇在左營操演時翻覆,兩名優秀的國軍弟兄經急救後拔管殉職、另外一名仍在搶救中,另外,安排受訓業務的少校,也在營內自縊身亡。
     
    國防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認為人為、機械、事前的海象測試都符合測驗標準。包含嚴德發部長、海軍政戰主任孫長德中將,都在不同場合哽咽落淚,請讓我們為殉職的國軍弟兄默哀。
     
    --
     
    正值漢光演習前夕,我們也可以想一想,能不能從這些悲劇,得到一些教訓。
     
    漢光演習為了實施多軍種、同軍種全軍間高強度的戰備執行,在演習當日前,國軍就會透過不斷的預定操演來熟悉兵令的傳達及執行。然而,國軍在演習前的平時戰時準備、軍政管理、後備勤務是否都已經落實規定確實執行?有沒有辦法達到演習的高強度要求?
     
    再者,從去年以來,國軍不斷發生令人哀痛的事件。
     
    陸軍六軍團二六九旅,在半年內竟也接連發生二起軍中軍士官自傷往生事件:不斷自購料件的二級廠黃姓中尉廠長在中山堂自鎰往生、衛哨待命班的謝中士在過去禁閉室庫房因淋汽油重傷後死亡。
     
    今年一月初,空軍黑鷹直升機運載前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事後追晉)在烏來山區失事,造成包括沈總長在內八名國軍袍澤罹難。
     
    六月底,新竹陸軍206旅的十二天補充兵役男在第11天夜晚死亡,原因仍在釐清當中。
     
    更早的四年前,海軍的一連串人為疏失,造成雄三飛彈誤射海上漁船造成捕魚中的漁民枉死。
     
    國軍的專業與保家衛國的決心,是讓社會安心的重要力量。我們感謝國軍軍眷為國家的犧牲與付出,但仍希望國防部能夠痛定思痛,面對一再發生的國軍軍營事件,秉持勿枉勿縱、透明調查,還給全民及家屬一個應該有的交代。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 庫房管理辦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20 07:00:00
    有 935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紀錄片:《故宮大內總管》

    【中國大陸近年積極發展人工智能 但也沒放棄淵遠流長的文化寶藏 央視紀錄片介紹故宮大內總管梁金生 梁家五代皆為故宮人 隨著中國戰禍不斷 流離顛沛守護國寶南遷 一家人也因此離散 梁金生堅持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無悔身為故宮人並引以為榮】

    數不清有幾個晨昏,69歲的梁金生總是準時出現在這座深宮大院,可以說,他是在故宮長大的孩子,梁家和故宮的淵源可上溯五代,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宮廷的畫師,到了爺爺梁廷煒擔任畫師時,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被逐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梁廷煒從畫師轉為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兒子梁匡忠也就是梁金生的父親,則在17歲時"入宮" 成了梁家第四代故宮人。

    「這個石鼓啊它原來不是故宮的東西,是國子監的東西,古物南遷的時候,就隨著故宮的東西一起南遷了,都是由故宮的工作人員來守護的,這些東西就是最後落腳在峨嵋,峨嵋正好是我爺爺和我父親在那地方守護,」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告急,故宮決定轉移文物,包括石鼓在內共數十萬件文物,裝了1萬3千491箱又64包,光是打包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從此被指派押運文物的梁廷煒和家人一道,開始了國寶南遷西移的長途跋涉輾轉大半個中國 歷時16年,而在文物遷移的過程中,梁金生兄妹五人也相繼出生。

    「到了峨嵋以後就生下了我哥哥,當時我爺爺覺得起名呢,乾脆就以文物南遷的地點來起吧,所以他就叫梁峨生,我們家又到了樂山,生了我姐姐,樂山古代叫嘉州,所以她叫梁嘉生,然後到抗戰勝利以後 ,這批文物又陸陸續續運回了南京,這就有了我,過兩年又有我妹妹叫寧生,寧是在,江寧啊,對對,江寧,江寧知府說的就是南京的,對對對,南京的事兒,然後我父親他們呢又把這些古物,又運回北京以後 有了我弟弟,北京呢燕呢,對,燕,叫梁燕生,所以我們五個人的名字正好,所以就路線圖,」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對日抗戰勝利後,隨即又爆發了國共內戰,國民黨節節敗退,此時梁廷煒接獲密令,挑選精品文物分三批運往台灣,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滬輪,載著梁廷煒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離開了大陸。

    「(全家福)欸怎麼少一個呢,不是五個的嗎,我哥哥沒在這裡頭,1949年這些故宮的古物呢,要運到台灣 ,我爺爺呢就是守護這些文物呢,去了台灣了,臨走的時候,就把我奶奶我叔叔,還有我哥哥一起帶走了 ,故宮的文物呢從南遷開始,它都是在移動的,所以到了1949年去台灣呢,就認為和以前的那種轉移是一樣的,也沒什麼特別特殊的,也沒想到後來說,這一家人就再也見不到面了,」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梁家三代與故宮的國寶,就此隔著一條淺淺的海峽,咫尺天涯。

    「故宮博物院職工,這是我哥哥,您呢,我還沒出生呢,就是你們全家都在,小的時候,再往前點就沒有了,對,這是我姐姐,我姐姐那會兒還那麼小,就再見是哪年了,就是80年代了,1987年,1988年,快40年了,對,這是我們兄弟5個,兩岸都可以通航了就那個時候回來的,這個時候你們兄弟姐妹5個這回全了,這時候全了,但是老父親老母親呢,老母親已經不在了,就是你們家反正怎麼都沒全家人湊齊,照一張照片,是,」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1972年,爺爺梁廷煒在台北過世,但直到15年後,梁金生一家人才得知這個消息,而即使後來聯絡上彼此,面對素未謀面的大哥,兄弟間更多的是陌生與疏離。

    「他(哥哥)跟你們覺得親嗎,沒覺得,分開太久了 ,對,他也沒覺得我們親,但是他回到北京,好像老想以老大自居,老大,對呀,這北京人又不買他帳,但是一家畢竟,雖然父母沒團聚,但是手足總算能在一起了,當時心裡面也挺複雜的,你要說生人吧,他是親人,對,但是你又說親人吧,還很生疏,就這段說起來,也真是的,就是因為弄這個文物把這一家子分開了,沒弄文物這麼分開的也多了,」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那個年代,爺爺梁廷煒去台灣的經歷,被認定為"盜竊國家文物罪",梁家人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梁金生因此被下放到內蒙古通遼的一個牧場,一待就是11年。

    「所以那時候招工不要我,入黨不要我,考學不要我,基幹民兵都不要我,就是因為祖上因為護送文物去台灣了,對,這是歷史和時代這是沒有人能夠改變的,沒法變,您看您的家傳承下來是因為這個文物,因為你們幾代人都幹的是這件事,但是這個興衰分聚 也都是因為它,會不會怨,我還真沒怨過,11年我就踏踏實實在農村幹活,說要入黨,入黨怎麼也得外調吧,怎麼外調你啊,你們家你爺爺他們在台灣,都沒有,沒辦法外調,那麼我覺得故宮是對這件事情最清楚的,因為我們家5代都在故宮,要從檔案上要查的話,清清楚楚在故宮,」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直到1979年,大批知青大返城,31歲的他才有機會重返故宮,自1984年進入故宮以來,梁金生待過工程隊,保管部,文物管理等不同單位,他的工作範圍已經超越了梁家的上兩代人,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故宮展開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文物清理,2010年12月,梁金生完成了最後一項驗收報告的審核,故宮有了建院以來藏品數量上,第一個全面而準確的數字,180萬7558件套,歷時7年的文物清理,大功告成。

    「像我的爺爺他是在清室善後委員會時候來的,他清點過哪個庫房,我陸陸續續也都給他查出來了,某年某月某日,他和誰誰誰一起,點查了哪個庫房,哪個墊裡面的東西,查的文物號從幾號到幾號,慢慢都弄清楚了,那會是一種什麼感覺,總覺得好像是在還做著這件事情,應該是一個傳承,這是我家,這是我家傳下來的,就這麼一個感覺,而且這些事情現在我做的,是比他們要更細一些,」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在故宮工作40年,負責180多萬件文物的保管 徵集與核查,梁金生因此被稱為"大內總管",這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的職人精神,讓他在故宮退而不休。

    「對我來說,我覺得分不開了,要說高點,生命裡的一部分,反正我是覺得這是一個歷史的責任,怎麼就很自然落到我肩上了,我覺得就應該承擔,接著,歷史給您的是什麼責任,要把這些東西做好,要管理好,這才能對得起後人,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後半輩子我想完全交給故宮,只要他們用我,我就不遺餘力奉獻我自己的力量,」故宮博物院職工梁金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 庫房管理辦法 在 王奕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9-23 23:11:41
    有 43 人按讚


    「如果國防部無法了解如此的用心與價值,卻要退回到原先整齊劃一,禁止自購的老路線,在民眾普遍簡單就能接觸外軍資訊的今日,根本無法服眾,更難讓國軍弟兄有任何當軍人的榮譽感!」

    海軍兩棲偵搜大隊的許姓中校因為自行採買裝備,而遭到國防部高層告誡,並且明令未來國軍禁止自行購買裝備。
     
    為什麼國防部會有『官兵穿著須達一致性,以符作戰識別及整體軍容的要求』?好吧,這是「陸海空軍服制條例」及「國軍內部管理工作教範」規定的東西;那麼或許該這麼問吧,為什麼國軍高層會認為「軍容一致」比前線作戰的「生還率」重要?
     
    雖然ROC政府國防部的腦袋程度大家早就都知道了,不過還是藉這兩天這新聞跟大家聊聊美國是什麼情形,順便比較看一下台灣這些肩上掛星星的有多智缺,當然如果有錯或其他情報補充也很歡迎其他強者交流意見。這裡只講裝備差異,不講制度,反正台灣國防部制度就是二戰留下來還沒改良過的一坨屎,沒啥好講了。
     
    我絕對是支持開放士兵自行採購裝備的,不為什麼,台灣現在那種高裝檢制度是尛?不要講發動獨立戰爭啦,那種裝備是能看嗎?
     
    其實在美國,你是看不到GI的裝備有尛「軍容一致」的,越是前線部隊就越不可能。甚至可以講,越是前線部隊的GI,就越喜歡自己購買配件來增加裝備,為什麼?很簡單啊,要在前線活下來,以及增加自己的擊殺率。
     
    像是槍燈這種比較通俗的不論,像不可見光雷射標定器那個算美軍才比較用得到的,也暫時不去講它(這種東西主要用在夜間照明目標指引空中的同志幫忙轟目標,而事實上只有美軍才有辦法把夜視設備發的到處都是Orz)。
     
    但是類似瞄準鏡這種東西,只能說玩過就知道有多好用。
     
    最簡單的Dot Sight,也就是內紅點(這次新聞中的許姓中校自行採購也有買這個),就可以幫助你快速瞄準,以台灣來說本來你要照門對準星還在據槍幾大要領的瞄個老半天,用D.S.紅點瞬間貼上敵人,一開槍對方就掛了。比較好的D.S.多半有辦法把準確度控制在2MOA內,換言之,假設你要打一百碼的東西,紅點cover的範圍就是2英吋的直徑,一百碼的目標紅點貼到的地方你槍打過去誤差不會超過2英吋,甚至足夠爆頭!這種速度是一般準星照門絕對比不上的。
     
    那如果是加上倍率的瞄準鏡比方說Trijicon TA31F這類東西呢?
    http://bit.ly/1Lw3rYn
    http://bit.ly/1j9HrY0
     
    如果依照國防部那套,國軍還在那邊傻傻的『調整戰鬥表尺』時,人家的瞄准鏡刻度甚至幫你把幾百公尺子彈會掉在那個高度都標誌好了!
     
    這種東西在美國大行其道的十幾年來(從1993年的索馬利亞行動開始慢慢普遍),大大提升了美軍單純步兵交戰的擊殺率,或者說通俗一點,提昇了人命的交換比。
     
    以前只要是在『單純步兵交戰』的場合,雖然有時會是上駟對下駟,但大規模來講雙方部隊良莠不齊總體算起來交換比總是接近一命換一命。但美國這幾年出現了這種東西,尤其像Trijicon這種專為快速反應設計的瞄准鏡品牌出現以後,使用這種瞄準鏡的美軍在具體戰役中甚至能達到1:20的高交換比,也就是一命可以抵掉二十條敵軍的命。
     
    不但可以比敵軍開槍開的早,也打的更快更準,讓美軍的一般射手等於敵軍的特等射手,而美軍的特等射手,就根本等於敵軍的狙擊手了!
     
    這種東西對美軍射擊能力提升的一個間接例證是美國大兵對自己子彈的抱怨,自阿富汗戰役開始,就可以常在美國的一些軍事討論區中看見退役美軍開始抱怨自己手上的M4A1往往在200公尺就打不死人,要多打幾槍。(當然啦,你要堅持那是美國鄉民嘴砲也就算了)
     
    天啊!200公尺!各位當過兵的鄉民請摸著良心想,人家在抱怨的是兩百公尺拿M4A1會打不死人耶,而且還可以用多打幾槍來彌補!
     
    台灣目前ROC國軍的所謂實彈距離射擊是幾公尺?也才175公尺!有打過175靶的應該都知道,在175公尺以外那個人型靶有多小吧?就死靶站在那邊你趴著六發裝子彈慢慢打都還不是每個人都打滿靶,人家拿著槍管短一截的M4A1是抱怨子彈打人打不死要多打幾槍!!
     
    而配上這些光學瞄準鏡的美軍特等射手,接戰距離甚至可以拉到600公尺起跳,然後這些射手連M16A4都嫌了,因為到600公尺連M16A4也不太打得死人了,要改用M14,或其他7.62公釐彈藥的武器。Orz
     
    600公尺!各位鄉民,600公尺外走來一個人你分的清楚他是公的還母的嗎?這卻是人家美軍發到步兵班裡的特等射手只因為自行採購增加裝備而能夠實際交戰的距離!一個排可能有八九個兵可以在600公尺外開槍……!(頭皮發麻
     
    而且Trijicon還是民間企業,而正因為這些民間企業研發出來的東西帶來的優勢太大了,所以美國政府甚至開始有條件限制這些東西外銷了,一般的Dot Sight稍微鬆一點,去掉支援夜視鏡功能的還勉強可以正常出口。而類似Trijicon這種公司的,可以說根本就直接禁止出口了。你無法以一屆平民直接向Trijicon用paypal買然後要他從美國寄過來,台灣市面上還買的到的,幾乎都是『透過管道』花盡心力的『水貨』。
     
     
    所以了,國軍裝備爛是事實,許姓中校自行購買裝備除了讓國防部那些肩膀掛星星的覺得丟臉之外,又何錯之有?站在後勤補保的觀點,國軍弟兄自購裝備,或許後勤系統將無法提供補保維修,既然是自購,又怎能期待部隊庫房有備料可供使用?但從人員素質的觀點看,那些選擇自購裝備的國軍弟兄,大部分都是對於國家現有裝備已經熟稔或是對現有裝備性能感到不足,再參照國外同類型部隊的使用現況後,積極去取得更好的裝備,來滿足任務及訓練的需求,這和一位不熟悉本務及單位裝備需求的新兵人員,任意使用自購裝備,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自購裝備還可以讓同部隊弟兄增廣見聞,並提供上級長官作為採購新式裝備之參考;除了有助於演習任務遂行外,更可在交流場合上,展現國軍備戰的思維是與國際俱進,並讓所屬更了解當前國外同類型單位的走向趨勢,進而促成相關產品的普及,何害何錯之有?
     
    如果國防部無法了解如此的用心與價值,卻要退回到原先整齊劃一,禁止自購的老路線,在民眾普遍簡單就能接觸外軍資訊的今日,根本無法服眾,更難讓國軍弟兄有任何當軍人的榮譽感!

  • 庫房管理辦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21 08:00:00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