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幾何平均數概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幾何平均數概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幾何平均數概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幾何平均數概念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54的網紅MIC Friend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媒體報導,今年端午節粽子商機高達3億,但昨天的貼文驗證這個數據應該只是電商或超商等通路而已。如果將傳統市場、攤商、甚至是家庭自製等數量估計進去,那全台端午節的粽子商機總量有幾顆呢? 👇 -- 👉 解題重點 : 電商平台販售 vs 其他通路的比例多少才合理?沒什麼概念?不妨使用費米推論教我們的【幾何...

  • 幾何平均數概念 在 MIC Friend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6 21:06:54
    有 3 人按讚

    媒體報導,今年端午節粽子商機高達3億,但昨天的貼文驗證這個數據應該只是電商或超商等通路而已。如果將傳統市場、攤商、甚至是家庭自製等數量估計進去,那全台端午節的粽子商機總量有幾顆呢? 👇

    --
    👉 解題重點 : 電商平台販售 vs 其他通路的比例多少才合理?沒什麼概念?不妨使用費米推論教我們的【幾何平均數】來估算!

    📌 找出下限值 > 假設比例為 1:50(每50顆粽子,至少有1顆是從電商或超商販售出去;如果沒把握,用1:100也行)
    📌 找出上限值 > 假設比例為 1:1(每2顆粽子就有1顆是從電商或超商販售出去)
    📌 求出幾何平均數 > (50*1) 開根號,約為7

    --
    👉 假設每顆粽子50元,3億元商機約等於售出 600萬顆粽子
    👉 用1:8的比例反推,全台粽子的數量約為4800萬顆
    👉 假設吃粽子的人口主要為青壯年,約佔總人口60%,也就是2300萬的60%,約1380萬人
    👉 兩者相除,每個青壯年人口在端午假期平均約吃3.5顆

    這樣數據是否比較合理了呢?😄😄😄

    🔍 費米推論的精神並非找出實際答案,而是學習在找答案的過程中,逐步學習抽絲剝繭的推論技巧,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最終可以求得一個概估的數據!
    --
    學費米推論,講得出數字的道理
    https://pse.is/R97Z7

    #費米推論 #五月五慶端午

  • 幾何平均數概念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07 13:10:19
    有 3 人按讚


    【數感生活——成長率、幾何平均數,偶爾還有算術平均數】

    最近成長率又成為熱門的時事議題。某位教授先用相加的算術平均數,得出台灣4年來的成長率為2.44%。被抨擊「怎麼可以用算術平均數來算成長率,成長率是類似複利的概念,要用相乘再開根號的幾何平均數才對」

    之後,該教授又貼了一則文章,解釋算術平均數跟幾何平均數在這個情況下是很接近的,所以方便起見他用算術平均數,並附上了數據與程式碼。

    當然程式驗證是沒問題的,不過比起程式,數學上的驗證同樣重要且有趣。許多網友已經指出,若是要講究嚴謹,使用「泰勒展開式」會是一個不錯的工具,來證明在面對成長率這種議題時,當成長率不大,算術平均數的確是幾何平均數的近似值。

    在這邊,我們提供一個更簡單的,必然曾經出現在各位國高中黑板上的算式來解釋。

    首先,
    (1+a)(1+b)=1+(a+b)+ab
    當a、b都很小,以台灣成長率來說最高不超過0.03。你可以想像ab的值最大也只有0.0009,小到可以忽略了。所以我們可以得到
    (1+a)(1+b)≈1+(a+b)

    同樣的道理,推展到4個年度的成長率相乘(是不是覺得數學能夠推展的特性真是很棒很好用呢?),成長率分別是a、b、c、d,可以得到
    (1+a)(1+b)(1+c)(1+d)≈1+(a+b+c+d)

    假設這四年的(幾何)平均成長率是g,同樣可以寫出
    (1+g)(1+g)(1+g)(1+g)≈1+(g+g+g+g)=1+4g

    整理後就能得到
    g≈(a+b+c+d)/4
    的結果,近似符號右邊是算術平均數,左邊的g則是幾何平均數。

    以上,就是為什麼算術平均數跟幾何平均數在這個狀況下,答案會差不多的原因。不過我們要強調,兩者的根本意義完全不同,不能只因為「在某些狀況」答案很接近,就覺得選哪個都無所謂,不明究裡的方便主義會出問題的。舉個反差很大的例子,倘若某年成長100%,隔年衰退50%。

    則算術平均數是(100-50)/2=25,平均成長25%。可真正的成長狀況是2x0.5=1,根本沒有成長,幾何平均數是0%。
    這時候就差很多了。數據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回到數學本身,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PS: 感謝 張宏彬 (Hung-Bin Chang)博士協助勘誤XD 也歡迎網友熱心補充泰勒展開式版的說明 ( Sean Huang博士不來一下嗎) ~

    PS2: 我們沒有要幫該教授辯護的意思,基本上我認為在沒有解釋清楚的前提下就使用算術平均數去近似,是有失嚴謹的,儘管事後他有補充說明。撰寫這篇文章的本意只是試圖用數學的角度,讓大家理解為什麼,以及在什麼情況下,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得到的結果近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