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幼兒自閉症症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幼兒自閉症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幼兒自閉症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幼兒自閉症症狀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5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撒謊是幼兒發展中正常的一部分,並非教養差錯】 當小編第一次發現三歲的兒子會撒謊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哇好聰明」!兒子把阿媽逼他吃的菜偷偷拿到垃圾桶丟掉,再跟我們說他吃完了。或許你看到這個例子會覺得,是不是教養上出了什麼問題?但請先別急,看看專家的意見。 專家認為,當你的兩歲孩子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所有幼兒發展項目中,父母最在意的是「語言」和「走路」 其中語言所涉及的範圍特別廣,若是有語言障礙,則需要排除自閉症等可能性。所以這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 醫師為我們講解各個年齡階段,所發展的語言重點。 可以略分為理解及表達兩部份 0到1歲 :叫喚會有反應、有牙牙學語 1到2歲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LAVIDA 育兒好好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1:49:02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兩歲時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你應該高興!🎉 因為他的自我控制及認知能力已經趨近成熟,且未來發展出過動及自閉症狀的機率幾乎為零。 過去我們認為,小孩通常在上小學後開始學會撒謊,孩子會撒謊一定是教養上出了差錯。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實驗發現,孩子2歲大左右,已經有三成會撒謊,4歲的孩子,...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3 11:45:46

兒童發展里程碑:語言篇 2018更新版 在所有幼兒發展項目中,父母最在意的是「語言」和「走路」 其中語言所涉及的範圍特別廣,若是有語言障礙,則需要排除自閉症等可能性。所以這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黃國洋醫師為我們講解各個年齡階段,所發展的語言重點。 可以略分為理解及表達兩部份 0到1歲 :叫喚...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2:30:38
    有 277 人按讚

    【撒謊是幼兒發展中正常的一部分,並非教養差錯】

    當小編第一次發現三歲的兒子會撒謊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哇好聰明」!兒子把阿媽逼他吃的菜偷偷拿到垃圾桶丟掉,再跟我們說他吃完了。或許你看到這個例子會覺得,是不是教養上出了什麼問題?但請先別急,看看專家的意見。

    專家認為,當你的兩歲孩子說了他生平第一個謊言時,你應該高興,因爲他的自我控制及認知技能已經趨近成熟⋯⋯⬇️⬇️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07:30:41
    有 50 人按讚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塑造自閉症的形象,大大影響了自閉症的社會印象。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也有機會看見自閉症與殺人犯、死刑犯、變態等社會新聞連結,最讓人擔心的,是過度簡化的資訊使得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產生偏差的刻板印象。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自閉症只是一個人的部分特質,自閉症並不等於偏差或犯罪。即使自閉症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教養與支持仍然是他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看到媒體報導中出現自閉症時,請不要驟下判斷,避免直接將犯罪、殺人和自閉症劃上等號。
     
    日前臺北一名媽媽推著雙人嬰兒車搭捷運,卻遭某名男子毆打她的二歲兒子,她見狀大喊「你打他幹嘛啦!」並回打那名男子頭部。這起事件引起社會重視,由於那名男子患有自閉症,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貶抑自閉症的言詞,標籤化自閉症孩子,甚至有人羞辱自閉症孩子。
     
    在這起捷運毆打兒童事件後,有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淚訴另一個有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竟被親戚諷刺說:「你家自閉症小孩要管好,最好出門都不要放他單獨一個人,免得哪天無法控制情緒,跟新聞中那個捷運打人的一樣,聽說他跟你兒子一樣是神經病,其實政府應該設一個院所,把你兒子那種病的都關起來治療,好了才能放出去,不然放出來到處跑,哪天又無法控制情緒打死人,家裡可丟不起那個臉。」這番說法讓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心碎,也讓發文的媽媽想怒吼:「誰希望自己小孩是自閉症?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中樞神經受損。」[1]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也稱為「泛自閉症障礙」,主因是因為症狀多元,不同的病人症狀也會有所差距,因「自閉症」有汙名化之慮,所以醫界目前更常使用「泛自閉症障礙」一詞。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將自閉症稱為「星星的孩子」,不論是溝通方式,或是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自閉症孩童通常會有幾個特點,像是與他人相處困難、難以理解社交暗示(臉部表情、講話語調、身體動作等),甚至常常情緒不佳、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自閉症孩童的治療需要依賴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幫助他們正常發展、並調整不適當的行為,且協助孩童發展個人的興趣。早期發現、治療、復健以及跟教育體系密切合作,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改善[2]。
     
    ■自閉症種類
    ►「廣泛性自閉症」
    自閉症大部分在幼童階段開始,目前發現自閉症的幼童智商會略低於整體平均,自閉症又能分成「高功能型」以及「低功能型」,「低功能型」在接收以及表達語言上較差,甚至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高功能型」則相反。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的人語言發展大多是正常的,主要的障礙是在動作技能以及肌肉發展上,部分亞斯伯格的人在智商上甚至高於正常人。
    ►「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類型的人主要是在社交溝通、互動、重覆行為等各方面中缺少幾項顯著障礙,以致於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又稱為非典型自閉症,某些高功能自閉症孩童能透過學習以及復健可以改善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也算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3]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4]。
     
    ■亞斯格症候群
    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在五十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童年時期的他和同學無法相處,也常因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不快樂,喜歡畫畫的他,於是將畫畫當作人生的出口。在他五十多歲確診後,他開始對於過去種種釋懷,原諒自己和他人不同。
     
    日本歌手米津玄師特殊的名字也讓他在求學時期遭同儕欺負。後來他二十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智商中等或較高,自閉傾向不明顯,但是語言表達、人際互動能力有障礙的自閉症。米津玄師也曾在訪談中說,「在此之前,只覺得自己是個來路不明的怪物,被鄭重告知病名後,便坦然接受了。」
     
    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太太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柯文哲罹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致他在公開場合有不得體的發言與行為表現[5]。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陳佩琪回憶起,兒子小學數學考試的題目是:「媽媽走路送小明上學,請問媽媽走了幾公里?」正確答案是:家裡到學校的距離乘以2,因為媽媽必須來回。結果我兒子卡住了,因為他想到,我媽媽要去上班,她沒有回家(亞斯伯格的人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描述)。
     
    陳佩琪,講到家裡兩個大小亞斯,信手拈來都是笑話,但幽默背後,不敢想像裡頭堆疊了多少挫敗、孤獨、壓力、擔憂。
     
    柯文哲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也提到,「如果有什麼要告訴你的,只有告訴你要謝謝媽媽。雖然我是你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還好你媽媽的加倍付出而彌補過去了,真險!」這是一個難以傳達情感的亞斯父親的浪漫,像盞溫暖的燭火,在暗夜裡閃閃發光。[6]
     
    ■「擁抱多元,尊重差異」: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不捨的表示,台灣社會對自閉症仍有污名化,事實上,自閉症最大特徵就是「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跟人互動,很自我、很乖,呼籲不要二度傷害他們。
     
    根據統計,國內自閉症患者中,約有70%屬於智商較差的中、重度患者,黃玉書指出,不少孩子都是經過復健、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可能獨自出門、搭車,真有困難,也會主動向旁人求救,民眾遇到時,應該親切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而非恐懼他。
     
    另有2成左右的患者,屬於智商很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專才的輕度高功能自閉症,外表完全與常人無異,這些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不乏醫師、科學家等高成就者,在國內還有不少擔任電腦工程師,只喜歡跟電腦互動。
     
    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會主動傷人!黃玉書說,跟任何人都一樣,除非他們遭受外界攻擊,否則自閉症孩子很安全、很乖,不會攻擊人[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親子天下 )「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2] 康健雜誌-康健知識庫【自閉症】: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7.html#data-2-collapse
    ∎[3] (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自閉症分類」:http://www.tpaa.org.tw/OnePage.aspx?tid=136
    ∎[4]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另類星兒----- 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心智科 張學岑醫師)」: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HL(ASPER).htm
    ∎[5] (親子天下)「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6] ( 康健雜誌 )「陳佩琪談家中大小亞斯伯格:柯文哲這樣安慰我」: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8312
    ∎[7] ( Anue鉅亨網財經新聞)「自閉兒被當狂魔 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https://news.cnyes.com/news/id/1075280
     
    ➤➤照片
    ∎「從雨人到柯P─家中寶貝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嗎?」:https://www.grandmasbear.com.tw/2017/12/28/grandmasbear-and-grace-column-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汙名化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 #泛自閉症障礙 #廣泛性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廣泛性發展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5:48:53
    有 68 人按讚

    在個人臉書那邊分享了拿鐵的近況。有媽媽說她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有狀況,所以我想說來完整紀錄一下我們這段時間的經歷以及我覺得很重要的事項,希望可以幫助需要的人,如果有疑問,也非常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喔😊

    ⚠️文章很長,請大家小心服用。

    拿鐵今年要升二年級,剛發現他有狀況是小班中班那時候,但他在升上一年級之前,是只有疑似發展遲緩,沒有確定他有什麼症狀。

    所以剛上一年級時,我只有把拿鐵過去檢查時所做的報告匯集給老師,包括醫生的建議,還有跟老師說明當孩子在遇到哪些狀況時,我們在家裡通常是怎麼應對的。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級的拿鐵在學校的狀況越來越多,在老師再三反應後,我帶拿鐵回醫院重新評估。

    但因為拿鐵已經上小學,所以已經不適用之前那位小兒科醫生了,我們這次換了身心科醫生。

    這裡我發現 #第一個差別是:每位醫生、每位幫孩子評估的心理治療師,甚至到每位幫孩子上課的治療師,對於孩子的狀況判斷標準都不一樣。

    像拿鐵在第一位醫生那做的檢查,評估師給拿鐵的評價不是不及格,就是在及格邊緣,但是醫生最後的判斷是覺得再觀察就好,所以以「疑似發展遲緩」結尾。

    但是第二位身心科的醫生,當我們第一次去掛門診時,醫生按照現場孩子的表現,便很明確的指出拿鐵應該有哪些問題,他建議我們再重新做一次檢查。

    而這次的評估師在幫拿鐵檢查的時候,也很明確地說出孩子的狀況,所以第二位醫生就判斷拿鐵的症狀是「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檢查流程:門診醫生安排評估——評估師(心理治療師)檢查評估——門診醫生講解評估結果)

    另外包括這段時間幫拿鐵上課的治療師,有的老師會覺得拿鐵沒問題,是我們家長不會教;大多老師一開始的反應都是覺得拿鐵很OK,久了便會跟我們反應孩子上課表現狀況不好,建議我們是不是再帶回醫院檢查;其中有一位是臨床心理師,他第一次跟拿鐵互動就可以很清楚的指出拿鐵有哪些問題,需要進行調整的。

    記得那時候一起上課的同學爸爸還問心理師:「這位小朋友(拿鐵)怎麼了?看起來很正常呀!」

    心理師笑笑的回覆這位爸爸:「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問題久了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因為這位爸爸的孩子狀況是比拿鐵嚴重的,所以他自然會用他的認知去判斷拿鐵的狀況。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管是醫生、#心理治療師、#幫孩子上課的治療師,#甚至是一般人,#每個人看你的孩子都是用他們心裡既定的認知去判斷的。

    所以即便一位醫生、一個人說你的孩子沒問題,但如果你依然覺得孩子有狀況,或者是老師反應孩子有狀況,這時請相信自己的直覺,務必持續追蹤,或者同時多聽幾位專家的判斷及解讀。

    因為如果孩子真的有狀況,它是有黃金治療期的,這時我寧可多想一點,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要放過黃金治療期。

    (如果還沒有保險的孩子,請務必注意保險問題,保險會回溯看診紀錄)

    #第二點是:大多數的學校老師對於「特殊兒」其實是沒有竅門的。

    這點是我非常意外的一個點。

    我曾天真的以為學校老師看過千千萬萬個學生,應該對特殊兒會很了解。

    早在瑪奇朵三年前剛升小一時,我就曾經跟她的班導師聊到拿鐵的狀況(提前了解+部署😂)。因為這位老師的教學經驗已經有20年之久,所以當我問到她有沒有教過類似拿鐵這樣的學生時,老師給我的答案居然是「沒有」。

    當時的我相當驚訝,但也因為這樣我才能做好心理準備。所以後來在拿鐵升上一年級後,我自己就知道自己要先做好親師間的功課。

    至於為什麼小學老師比較沒有應對「特殊生」的竅門呢?

    仔細了解背後原因,我想是因為學術有專精。

    小學老師在修教育學程時,對於特殊生的專門課目只有修2學分,因此除非老師自己另外深入學習,否則他們修的東西可能只是皮毛,完全不足以應付這麼多種類的特殊兒。

    再來,小學不比幼兒園,小學老師需要1打20幾位學生,基本上其實很難有心力再去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不同。

    所以在這邊我想請家長們家要知道的是,#班導師不是特教老師,#所以他們是很有可能無法理解特殊兒的,#所以我們家長要把重點放在做好良好的親師溝通上。

    例如平常孩子的個性,平常在家的狀況,過去在幼兒園的狀況,遇到狀況時是怎麼處理的?醫生、治療師有什麼建議?書上曾經看到什麼重點?聽講座時,講師有什麼建議?

    把你知道可以幫助學校裡的每位老師跟孩子溝通的方式,通通告知班導師。

    這樣做,不是讓老師給孩子貼標籤,而是讓老師有一個心理準備度,讓老師不會用過高的標準去對待你的孩子。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能碰到願意理解孩子的老師是福氣,但老師不一定要能完全理解你的孩子,所以請盡量保持互相尊重的心去對待老師,製造雙贏。

    #第三是家長自己要持續成長。

    包括對孩子症狀的認知,甚至到自我成長,內心的強化。

    因為絕對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的理解你跟你的孩子,一定會有很多滿腹委屈的時候,如果這時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會非常容易玻璃心碎滿地;不好的觀念,也會影響到孩子認知。

    (我聽過最難受的建議是:妳的孩子其實還好,如果妳消化不來的話,妳自己去掛個心理醫生看看吧!😭😭😭)

    提升關於孩子症狀的專業認知,則是可以有效幫助解決你跟孩子或者老師(他人)跟孩子之間的問題。

    最後,如果以上這些努力都做了,但孩子現在處的大環境還是對孩子或者對家長不友善的話,我給的建議一律都是 #轉學。

    #其實這是李鋐鎰教授的建議😂
    #拿鐵的貴人心理師之一
    #首圖是星冰樂畫的可愛小男生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28 13:26:49

    在所有幼兒發展項目中,父母最在意的是「語言」和「走路」
    其中語言所涉及的範圍特別廣,若是有語言障礙,則需要排除自閉症等可能性。所以這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 醫師為我們講解各個年齡階段,所發展的語言重點。
    可以略分為理解及表達兩部份

    0到1歲 :叫喚會有反應、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大約有10個單字命名能力
    2-3歲 :明白指令、雙詞/簡單問句
    3-4歲 :了解分類(水果, 動物)、短句/連接詞 (後來,然後)
    4-5歲 :聽懂大部分對話、長句/電話應答
    5-6歲:幾乎能夠理解所有成人日常話語、推理/抽象意義 (因為…所以...)

    目前兒心的研究顯示自閉症孩童可在4-6個月大時就出現和正常嬰兒不同的地方,最明顯之處是他們「對照顧者的眼神追視不良」。
    6個月後,自閉症嬰兒呈現較明確的症狀:
    對叫名不大反應
    眼神對視缺乏
    1歲後的自閉症幼兒呈現:
    眼神接觸少
    缺乏共享式注意力
    對物品的偏好勝過與人互動
    語言遲緩
    堅持度高
    自我刺激行為多
    所以如果寶寶出生時聽篩正常但4個月大後不大看人,對叫喚不大有反應,就要小心了。

    #上唇翹嘴_下唇按追蹤偶的instagram📸:https://goo.gl/EgNyYr

  • 幼兒自閉症症狀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8-14 12:02:34

    #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這一次特別邀請臺安醫院兒童心智科 黃國洋醫師,跟我們講解一下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以及有什麼徵兆是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
    各個年齡層,應該出現一些語言的行為,父母可以觀察的部分,可以分為「理解」跟「表達」
    #0到1歲 :叫喚反應,牙牙學語
    #1到2歲 :了解物品名稱,單字
    #2到3歲 :明白指令,雙詞/簡單問句
    #3到4歲 :了解分類(水果, 動物),短句/連接詞 (後來,然後)
    #4到5歲 :聽懂大部分對話,長句/電話應答
    #5到6歲:理解所有成人日常生活話語,推理/抽象意義 (因為…所以...)

    目前兒心的研究顯示自閉症孩童可在4-6個月大時就出現和正常嬰兒不同的地方,最明顯之處是他們「對照顧者的眼神追視不良」。
    6個月後,自閉症嬰兒呈現較明確的症狀:
    對叫名不大反應
    眼神對視缺乏

    1歲後的自閉症幼兒呈現:
    眼神接觸少
    缺乏共享式注意力
    對物品的偏好勝過與人互動
    語言遲緩
    堅持度高
    自我刺激行為多
    所以如果寶寶出生時聽篩正常但4個月大後不大看人,對叫喚不大有反應,就要小心了。

    父母可找兒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復健科醫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