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幸災樂禍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幸災樂禍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幸災樂禍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幸災樂禍書產品中有30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之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張亞中教授終於取得他前所未有的聲量高度。 我在17年前,進台大政治系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就修習張亞中教的兩岸政策專題。 當時他剛來台大任教不久,但相對於一般學術研究,他對「提出政治解方」更有興趣。當代學術體制下,其實並不鼓勵學者「提出解方」,能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多半是「以分析某個現象來與某理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連結: https://bit.ly/3cIgRld 文森說書專屬博客來E-Coupon(限量1000份): https://bit.ly/2LVt9ee 五分鐘精華版:https://bit.ly/3dbQfZX 在電視裡大談股票操作的名嘴,因為炒股而變賣家產。 發明慢跑的人不得不承認,慢跑...

幸災樂禍書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8:14:44

#哇賽心觀點 ep32 | #網路酸民 與黑暗人格特質 收聽👉🏻 https://reurl.cc/rgOp5b 「網路酸民現象已經不是可以一笑置之的了。根據澳洲的研究調查,有8%的人曾持續性被酸民攻擊,這當中有四分之一因而尋求醫療協助,也有四分之一表示影響工作。整體而言,網路酸民現象讓澳洲經濟...

幸災樂禍書 在 Cher 雪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09:25:27

_我還能變好嗎?不要過分否定自己 過去的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選擇成為誰。 前幾天上高雄電台的廣播節目,問我說:「看你的書覺得你是個灑脫的人,似乎在年紀輕時就悟出了許多人生道理。」我說:「不是的,相反來說我是一個特別情緒糾結的高敏感人,從小到大被許多外界的聲音所干擾,一直逼迫自己順從,但內心又...

  • 幸災樂禍書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3:23:35
    有 9,226 人按讚

    張亞中教授終於取得他前所未有的聲量高度。

    我在17年前,進台大政治系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就修習張亞中教的兩岸政策專題。

    當時他剛來台大任教不久,但相對於一般學術研究,他對「提出政治解方」更有興趣。當代學術體制下,其實並不鼓勵學者「提出解方」,能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多半是「以分析某個現象來與某理論對話」。

    所以張亞中的課程,比較像是一個個的 pitch meeting,就是他對不同的人,發表他的「統一方法論」,針對他的「統一方法」,在對一群初入政治學領域的學子、學人,一次又一次地發表,在學子與他的對話、思辨中,他辯解、捍衛自己的「統一方法」。

    當時,在課程評價上,有學長形容張亞中的課,「可以激起人對學術的熱情」,不知道那位學長的意思,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很扎實,所以讓人很嚮往,還是說,張亞中的學術做得不太到位,所以讓人有「你這樣都能拿到博士還在台大取得教職,那我一定更可以」的感嘆。我不確定,也沒定論。

    在上課的時候,他喜歡的用詞是「駁倒」。

    也就是,任何質疑他的言論,他都是以「駁倒」為目的。

    他喜歡說,他把他的「兩岸統合論」的某個章節,拿去「大陸」某單位發表,有誰來對他提出質疑,他就以某某主張、範例「駁倒」對方。

    他也很喜歡講「解決」。

    就是,「你對我的主張所想到的可能質疑,我都已經想到了,而且我也想到一個你肯定能接受的論點,來駁斥你,你也一定會同意我,所以,你覺得我可能有的問題,我早已經解決了」。

    如果這時候,對方還是無法接受他所謂的「解決」,他就會勸人「不要陷入我執」。

    但也顯示,他真的相信「說服」這件事情,他似乎覺得,只要他能「說服」兩岸的領導人,這個統一大業,就能成了。

    這在政治上,是個非常可愛,甚至天真的前提。

    但其實他也從不諱言,他來台大教書,就是要把他的主張發揚光大,他要發起運動,他要影響政策,兩岸之所以沒有和平統一,就是因為大家都沒認真聽他講的話。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在台大教書?只能說,在台大政治系,除了吳乃德、吳叡人這種學者不能進來教書以外,anything can happen。

    所以他進台大沒多久,就開始發起反(台灣對美)軍購,後來也參加了任務型國大選舉、擔任洪秀柱主席的策士,在真的很關心政治的圈子裡,他似乎總是存在,但並沒有真的踏入到比較核心的政黨政策圈。

    2005-2015,這段時間的張亞中,似乎在偏藍偏紅的世界很活躍,往返兩岸之間,也非常頻繁,但卻又不太受到國民黨的青睞。

    我猜,他的明統立場,相對於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暗統立場而言,不甚方便。



    國民黨的暗統立場,是有明確路徑的。

    想像一群人走到一條三岔路,其中有人往半空中,丟一根樹枝,掉下來的樹枝指向其中一條路,眾人於是就往這條路走。那根樹枝上,歪歪斜斜地寫著「九二共識」四個字。

    這條路,雖然不是對的路,不是好的路,是一條我會起身反對的路,不過,他們相信是條路,而且,當時,很多人在走。

    但是這條「九二共識暗統」路,卻在馬英九總統後期,沿路一起走的人越來越少,跟著一起走的台灣人發現,不太對勁,你不是說大家都會發財嗎?怎麼只有兩岸權貴在賺飽飽?怎麼那些台商紛紛把生意收起來逃跑了?

    直到2019年初,习近平直接把這條路封死,「九二共識,此路不通」。

    這時候的國民黨,已經在台灣的中央政治場域裡,在野了幾年,(雖然地方不受到太大的影響,國民黨取得地方議會多數,仍然輕而易舉),但在論述能力上,在整體的國家路線上,似乎並沒有任何檢討、改變。

    面對美中新冷戰、全球疫情、東亞印太地緣政治新局,這些可以說是改變整個人類歷史的新趨勢,他們並沒有拿出新的論述、新的對策。

    他們仍然在用十五年前的老路「九二共識」,這曾經在當年選舉中,像是魔咒一樣幫助馬英九當選總統大位的四字真言,雖然已經此路不通,已經法力盡失,但他們樂此不疲。

    但,他們真正的危機,還不是九二共識,而是「只談下一場選舉」的問題。



    國民黨人喜歡譏諷民進黨人,或是廣義的獨派說,「有種你就宣佈獨立啊」。

    如果你在烤肉,你還在生火,有人在一旁說,「有種你就把肉放到烤架上啊!」

    火還沒生起來,你把一塊生肉放到架上,肉也不會熟,你急什麼?要不就去幫我生火,要不就到一邊烘乾,你一直講,肉也不會比較快熟,而且,你是要跟我一起烤肉的同伴嗎?

    但其實,這也表示,大家都知道,民進黨是要台獨的,也許不是現在宣佈獨立,但大家都有看到我們正在生火,而且火種燒得不錯旺,等炭再紅一點,也許可以放一塊肉來烤烤看。

    我講明了我要烤肉,大家也知道我要烤肉,所以現階段重點只是,盡量排除生火的阻礙,盡快開始烤肉。

    同伴們,可以幫準備飲料、甜點、切菜、備肉、備蝦,甚至準備一些我們沒想到要烤的好吃食物。

    只在一旁唉唉叫都不出力,時候到了又搶著吃的人,也是有,不過,這種人永遠都存在。



    好,國民黨的問題都不是這些。

    國民黨的問題是,當民進黨要的是穩健台獨,那國民黨呢?

    他無法說出自己要幹嘛。

    這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除了張亞中以外,剩下的人,都在講「要贏得下場選舉」。

    原本大家以為是朱立倫、江啓臣,半斤與八兩的世紀對決,沒想到,殺出了個張亞中,讓一切亂了套。

    朱江的主張,是贏得下一場選舉。這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但是,贏了選舉以後,要幹嘛?

    國民黨為什麼在野?國民黨在大型選舉中,不被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韓流現象是利還是弊?

    國民黨自己沒有了如「1998,沒有眼袋的馬英九」這樣的超級巨星,荒謬的政策立場經不起考驗,蜀中無大將,權力真空。

    在「要贏得下場選舉」的朱江之外,卻有個人出來說「我不只要贏得下場選舉,我更要贏得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這對青春期就灌注滿滿的中國人認同的中老年中華民國人來說,爆發力十足。

    上面那句「千秋萬世」不是張亞中的話語,是我這陣子聽張亞中眾多訪談、辯論的感想。

    張亞中這麼多年來,終於得到了他要的政治影響力,在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呼風喚雨,這是他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次。他大概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一個統派軍師,變成了可能的統派統帥。

    與那些黨幹部不同的是,張亞中真的相信自己是中國人,他是個60年代國民黨教育下的好學生,他真的信了那一套東西。



    「北京能接受嗎?」

    國民黨主席辯論與相關討論裡,他們最常彼此質疑的一句話就是,「你這樣主張,北京能接受嗎?」

    華盛頓能接受嗎?東京能接受嗎?華沙能接受嗎?布魯塞爾能接受嗎?孟買能接受嗎?

    這些問題,在民進黨的主席選舉辯論裡,不會出現。

    因為要當台灣這個國家的政黨主席,最重要,也唯一重要的問題,只有「台灣人民能接受嗎?」

    不過,在國民黨主席的選舉裡,北京能不能接受,很重要。他們為什麼不是在北京辯論,也是很奇妙。

    總之,不論是張亞中或是朱江,都在競相表示,自己的主張,北京最喜歡。

    所以北京到底喜歡什麼? 我不知道,沒人知道,也許北京自己也很緊張。

    我們只能說,目前已知,北京所喜歡的東西,分別是马云的錢、新疆的血,與香港的死。

    這幾件事情,這些爭取北京喜歡的人,不論是張亞中、朱立倫、江啟臣,都不約而同地,沒說。



    其實過去這段期間,我不乏讀到一些國民黨內部的青年世代的書寫,主張,就是「國民黨要在論述上,揚棄九二共識,真正本土化」。

    他們對現狀的掌握、民意的理解、局勢的發展、政治的判斷,都頗有見地。

    雖然我不同意,但是是我可以文明地對話的對象。

    只可惜,這樣的聲音,不是來自國民黨的民代、政治人物,而是苦無出頭機會的青年幕僚。

    並且這樣的聲音,他們光是講出來,就要遭受到來自自己黨內的無情攻擊。



    張亞中在上節目受訪時,不斷反問,到底為什麼要指控「張亞中當選黨主席,國民黨會分裂」?

    國民黨人,始終沒人敢回答張亞中這個問題,其實我可以回答。

    國民黨裡面有很多「沒有真正統派信仰的本土派」,而且為數不少。

    這些人表面上跟你講九二共識,但實際上,他們能撈則撈,能混則混,今天身為國民黨員,純粹巧合而已。這個問題,別的政黨也有。有些人是民進黨籍、民眾黨籍,也只是巧合而已。

    堅壁清野的統派路線,雖然不至於讓國民黨分裂,但如果國民黨沒有讓追隨的幹部有分得到好處的感覺,有些人會跟不上來。應該是很多人都會跟不上來。

    然後,他們就不小心跟著另一個邏輯前後不搭,但說話很大聲,優質電視台每天固定至少給他一則新聞的政治人物去了。

    對國民黨幹部來說,唏哩呼嚕的講一些「兩岸和平」、「溫和對話」,但又不講明到底要幹嘛,這才是維繫住他們大家的共同利益。

    而且,國民黨裡依靠「李登輝路線」而起的人,比比皆是,台灣各地方的議長、副議長、議員、前市長、前立委,現任縣市長、現任立委,幾乎無一倖免都是在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總統的期間,釋放機會、提名、提拔、扶持起來的人物與其後代。

    歷史無法一刀切割,尤其是國民黨的「結構」,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嘴巴上可以罵李登輝,但若要真的追殺李登輝的「餘孽」,恐怕現在國民黨在國會、地方議會、里長,甚至宮廟裡的理事,都要被點名批鬥,掃地出門。

    他們擔心的是這個,他們搶救的也是這個。

    國民黨這個影響台灣至深至遠的百年老店,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到底該放眼「下一場選舉」還是「兩岸中國人的千秋萬世」?



    這些問題,雖然內容不同,但就概念上來說,國民黨有,民進黨或多或少,也有。

    所以,我一個民進黨人看待這場國民黨主席選舉,不論結果如何,我並不幸災樂禍,也不見獵心喜。

    只以此提醒關心台灣的朋友們,面對這些議題,我們要屏息關注,面對這些政黨發展的問題,戒之慎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 幸災樂禍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1:42:46
    有 251 人按讚

    非常好的文章,一定要分享!👍🏻

    【美國失去了一整代中國年輕人】

    美國在外交關係上有一種慣用的策略,便是以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與制度去改造別的國家。為推動此策略,她可以顛覆別國的政權,也可能派兵把別人滅了,但近年美國手風不順,在背後推動了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後,多個國家變成爛攤子,難民到外跑,在阿富汗二十年,無功而退,塔利班回朝,美軍敗走。美國政府可能認為此種策略,會使美國更安全,但日本的例子也告訴我們,縱使日本跟足了美國的指揮,到她實力強大,威脅到美國利益時,美國也利用了廣場協議,把日本經濟打得一沉幾十年。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也包含以西方觀念改造中國的目標,但這政策應是撤底失敗了,失敗的原因與人無尤,是美國自己的錯誤造成。本來美國並非完全沒有成功機會,在十年前或更早,中國國內的崇美派也頗有影響力,他們有一部份留過學,也接受西方自由民主那一套,就連政府官員也不一定對美國有戒心,據內地一位評論人提醒,在阿拉伯之春初期,連溫家寶也不明白美國的意圖,以為阿拉伯人民有權追求民主。

      不過,美國也一直面對着一個困難,雖然西方社會進入工業革命比中國早了一百多年,經濟與科技發展程度遠高於中國,但中國卻是極速追趕,眼看便可以超越美國,所以不少中國人總會懷疑美國的制度是否真的有優越性。若優越性不足,何必學她?

      中國的自信,在特朗普上台前已顯露出來。有好幾個國外機構搞的民調都顯示,有九成多的中國人民支持中央政府。特朗普政府似乎對此種態勢毫無所知,上任一年左右便開始發動貿易戰。此戰損人害己,我當時已鐵口論斷,美國不可能贏得此戰(見筆者《龍鷹相搏》一書),當時內地的崇美派不懂經濟,卻未必作此想,當中不少人還贊成讓利投降。但美國的橫蠻,卻無可避免地引致十分支持中央的中國人民反感,使他們開始懷疑美國的意圖。在那段時間,我在北京參加的座談會中,便見不少觀眾質問美國前官員,究竟美國的真實目的是否要打殘中國。其後的華為事件,更確立了一種觀點,美國5G鬥不過華為,便要不擇手段把它摧毀,孟晚舟案亦使不少中國人憤怒,崇美派失去支持。

      二○一九年香港的黑暴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中國人民相信美國擺脫不了幕後黑手的嫌疑,而自稱為了民主的黑暴破壞社會安寧,放火燒人,掟磚殺人,破壞財物,強有力地令中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有重大缺陷,不是好東西。黑暴事件是壞事,但對中央政府而言,它卻轉化為好事,政府內外的崇美勢力大幅萎縮。這也許可算是香港黑暴份子對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

      真正使包括大部份年輕人的中國人民對西方制度與價值觀完全失去信心的是去年的疫情。武漢出現疫情時,中國確有危險,是否能戰勝疫症毫無把握,美國也在幸災樂禍。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張千帆教授去年二月十一日在《紐約時報》甚至斷言,只有憲政民主制度才可防治疫症。

      我們可以推測,若中國抗疫失敗,以張千帆為代表崇尚的西方觀點,定會十分有說服力,中國有可能走上與日本相仿的路,親美然後又被美國禁制着。但中國人民及醫護人員卻硬是把不可能的任務出色地完成,當中付出不可想像的巨大代價,社會基本上沒怨言,反而有強烈的自豪感。與此同時,歐洲與美國卻是傷亡慘重。事實放在眼前,無可爭辯,你叫中國的年輕人如何還能相信西方的一套?希望他們不會變得排外。

      本來中國的成功,歐美的失敗,並不一定造成中美的敵對,但整個特朗普政府在最後兩年多的任期都在集中火力抹黑中國,拜登上台後竟延續特朗普的反華政策,這便帶來兩個結論,第一,美國的制度可選出一個如此不靠譜的反華總統,肯定有缺陷;第二,美國並不打算與中國人民做朋友,中國人民也很難會崇尚美國的制度。

      楊潔篪在阿拉斯加說「中國人民不吃這一套!」內含千鈞之力,因為它正是中國對貿易戰、科技戰、香港黑暴、疫情,與美國不斷抹黑的一個總回應!

    雷鼎鳴

  • 幸災樂禍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21:30:16
    有 40 人按讚

    有時,這樣的快樂是源自嫉妒,尤其當不幸落在裝模作樣的權貴名人身上。在工作場所內,幸災樂禍亦可能基於員工的自我保護機制 —— 老闆在員工面前裝腔作勢,卻沒為意自己把衣服反轉穿,這時員工的恥笑,便可能成為保存自尊的辦法。在令人鬱悶的政治低氣壓下,嘲笑政客的失言失態,往往成為無權力者僅餘的反擊武器。

    詳細全文:
    https://bit.ly/2U91FIn

    延伸專題:
    【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哪種快樂最緊要?】
    https://goo.gl/LRE8ZM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上)】
    https://goo.gl/SUAryF
    【黑色星期五的幸與不幸】
    https://goo.gl/6Z9o8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