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年青有為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年青有為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年青有為意思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22221-22240) Q22221: 你好呀老師,我最近上左車,手頭現金唔夠要放手上既股票,現時佔我自己個組合最大部分就係比亞迪。 我想請問你會建議我放部分比亞迪嗎?如果放應該咩價位先放?感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有資金需要,就要賣股票,不過決定賣那一隻,並不是睇那一...
年青有為意思 在 凌性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09:33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凌性傑詩文選》作者序(下) 像是一封長長的手寫信 《你是我最艱難的信仰》正好也是在這段時日不斷刪節、割捨、增補,成為一本與回憶相關的詩文作品集,很像一九九〇年代歌手的新歌加精選。我有一批捨不得丟棄的CD,都是類似的精選,其中還有為數頗豐的套裝紀念品。雖然已經擷取儲存在電...
年青有為意思 在 Kelvina Chung 鍾昕澄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9:34:02
「 我害怕、我不懂、我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事的...」 . . 小時候問大家志願是什麼,人們都是回答:「醫生、律師、老師、建築師、飛機師....」 沒有人會回答想做乞兒、拾荒者這些的。 每一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或者至少不被世界所改變,充滿了雄心壯志。 但是到了二十...
年青有為意思 在 港唔斷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0:41:00
* 談觀看《相愛相親》後的一些閃念 「情憑誰來定錯對」 (含劇透,本年度十大好片之一。) — 愛是什麼: — 愛對於我而言,從來都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令人為一棟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呢?你雖然很美很棒,但總有比你更美更棒的人,我還何要在某個時間點內放棄其他選擇,跟你去冒一場很大機會會失敗...
年青有為意思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2221-22240)
Q22221:
你好呀老師,我最近上左車,手頭現金唔夠要放手上既股票,現時佔我自己個組合最大部分就係比亞迪。
我想請問你會建議我放部分比亞迪嗎?如果放應該咩價位先放?感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有資金需要,就要賣股票,不過決定賣那一隻,並不是睇那一隻賺得多。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這刻,要假設自己賣出那些股票後,「之後的組合」會變成怎樣,這個組合是否優質,是否適合你,是否平衡。
------------------------------------------------
Q22222:
龔sir,你好呀sir 剛剛學習投資 見到有 月供股票 呢樣野。現時大約有$6000 流動現金可作投資
如果想以增長率 係未應該從 2800盈富基金 出手會比較好嗎? 還是有其他月供股票介紹?
龔sir 我30幾歲 暫時單身 搵緊大約2萬正職收入,兼職都有1萬。而女朋友準備置業 拎左我係投資保險公司基金 大約50萬出黎幫佢
咁本身投資左 兩期ibond ,保險公司基金 大約用10000投資係裏面,
而且買左幾隻股票 (6993)$13.6 入左500股 ,(8500)$5.5 入左4000股,(8500) $2.45 入左2000股,(857)$3.64 入左200股
我諗住自己都想買層樓要黎收租,又想買車。大約有5-6千 可以拎出黎投資,而家應該方向如何?
謝謝龔sir
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因此,你在選擇應該投資那一類股票時,會係因應你人生階段、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去做決定。
你現時3X歲,應以增值為主。現有持股都算有質素,但中海油(0857)係商品類股,質素只算中等。
而天泓文創(8500)質素再弱多少少,整體只算一般,2隻股票長線都不宜持有太多。
另外,IBOND主要係創造平穏現金流,無增長力,建議你沽出,贖回現金。
而保險基金,你可以比較翻,佢是否優於大市回報,去決定是否值得持有。
未來時間,你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的組合,去累積財富,以達成你的目標。
若果你現時無投資知識和經驗,對企業估值,點去定平貴未必會太了解。我都會建議,先利用月供模式去做增值。因為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對你而言會較理想。
現在你每月可先用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係新手,未必對以上股票有認識,可以先指數基錢做目標。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223:
你好, 龔sir! 有事想請教下你, 求你可以解答一下, 謝謝。
本人33歲, 月入2萬6, 股息平均每月3000,有層剛收樓未裝修的開放式居屋(折後150萬, 現按揭貸款約130萬)。為咗控制自己物慾,
一出糧我就將大部分錢投資在股票裡, 所以手上現金只應付當月的開支。
現持有:
2638港燈-
82000股 (扣除股息後平均價7.28元)
405越秀房託
50000股(扣除股息後平均價4.31元)
在未來1年內想用40萬裝修層樓, 所以現在要減持股票套現。想問點部署好?減持邊隻好?
龔Sir, 我知道我的投資組合有點保守,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你都明白到現時組合,係不太適合你年紀。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因此,你係應先集中用有增長力股票,去做增值,而唔係去買收息股,去純收息。
若你一年用,係要動用40萬去做裝修,你現時就要開始分注沽出持股。你現時2隻收息股,都係有質素,但增長力就麻麻。你可以按比例咁,慢慢沽出部份持股。
目的係套現幫你支付裝修費外﹐同時都要將部份,換成其他有增長力的股票。
未來時間,我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你可以將這2隻股票的一部份,換成以下增長股。
另外,你可以用每月空出來資金,去進一步堆砌這個增長組合。每月先用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224:
早晨 龔sir,好耐之前聽你講買咗1211,前嗰排賺咗少少,多謝
用咗1211賺咗嘅錢買咗啲股票(1177、3319),同時亦月供緊幾隻股票(2800@$2000、1177@$2000、270@$2000)。最近恒指持續下跌,唔知你點睇1177、270、3319???謝謝
龔成老師︰
你建立一個「長期、優質、平衡的組合」就得。
要記住一個重要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或者大市升跌所影響。
買入價和大市走向,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所持有股票,和月供組合配置,都係有質素和適合你年紀。
但緊記優質股最理想的增值方法,係長線持有。唔好賺少少就沽貨,咁會浪費左你長線增值機會。
------------------------------------------------
Q22225:
龔成老師,本人46歲,有1個小朋友,我和先生從來對投資都0興趣, 我有份文職, 自上年疫情, 公司生意差了, 便多了時間,
跟同事開始投資股票, 真是信同事講而買少少, 升少少就放, 最重要唔想虧錢, 當然之後不能咁幸運, 現買下多隻股份, 都虧錢中。
無意間係網上見到你對股票投資的答問, 覺得你的投資概念好好, 所以現在想重新整理股票組合,令財富可以穩健中増加, 想請教你, 那些應該保留, 減持或放棄?
現已投放30萬持有下列股份。
1530本來好想放, 但自己無把握好時機, 升上去時未放之後就一直跌到現在, 自己又唔想虧錢, 之前你有講過三生都有質素, 請問我可以等, 還是應該止蝕放棄, 轉投其他股份?
請提議。
今個7月開始月供共$ 5000以下股份
2800盈富基金 $3000
0066港鐵公司 $2000
現持有股份
0002中電控股 71 @1000
0270粵海投資 11.24 @4000
0388香港交易所 452 @100
9988阿里巴巴 277 @100
0941中國移動 49.75 @500
1530三生製藥 10.8 @4000
7299FL二南方黃金 7.95 @5000
7568FI二南方納指 1.54 @10000
感謝你的意見。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股票,其實等同投資一間企業。希望透過其自然增長,以達至財富增值的目的。所以,我地投資一定係長線,才會有最理想效果。
你要明白,就算再優質股票,中短期都會係有波動。只要佢長線質素不變,你一直持有就可以。
其實睇翻你持股,大致上都無問題。
三生製藥(1530)都有質素的,不過近年增長力有所減弱,但公司不是無錢賺的。不過,由於市場之前估值較高,現時預期佢盈利轉弱,因些股價中短期較弱。
這股都有投資價值的,你現貨可持有。不過,你預中短期一定會較弱,你預要較長線持有,才會有明顯回報。
較大問題係FI二南方納指(7568)和FL二南方黃金(7299)這2隻ETF。
FL二南方黃金(7299)當中有槓杆成份,要留意風險。升的時候你會賺多左,但跌時候你損失同樣會係雙倍。
若你係想追蹤黃金,又唔想買現貨,建議你用無槓杆成份的SPDR黃金ETF(2840)會較穏當。
FI二南方納指(7568)除了有槓杆成份的風險外,佢係係反向追蹤納指100指數每日表現。如果納指跌1%,你就會獲利2%(另扣管理費)。
但若然納指向上,你就會虧損。我對這類產品有保留,納指在過去數10年反覆向上,所以長遠計持有這股對你"不利",一定多於"有利"。
建議你長遠就算不全數沽出,也最好沽出大部份,換碼至其他優質股較好。
而月供方面,現時配置和組合,都係合適。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唔好盡用。要留有部份,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時,可以用來大手掃貨。
------------------------------------------------
Q22226:
1.每注相隔大約10-15%係指升/跌都可以再入市?定係每跌多10-15%先再加貨?定係將25萬拎埋黎做月供(每月1萬)會更好
2.老師,請問0388 港交所係平穩增值定係潛力股?
3.老師,平穩增值股每手入場費都較高,買一手平穩增值 = 好幾手潛力股
按老師所講:同一行業不能高過30%,同一企業不能高過15%
但由於資金(25萬)有限,平穩增值股只可以揀幾隻,每隻都只係入到1-2手;而潛力股老師話現價可以先入一注,每注相隔大約10-15%。
由於平穩增值股每手入場費較高,以致一開始入手時成個比例會偏向平穩增值股,甚至同一企業的比例都會高於15%(甚至去到30%)咁係咪都可以接受?
龔成老師︰
1) 我意思是指,每股股票的股價計。例如,你港鐵(0066)$44入左首注,下一注就預$37.5-40左右才入。
當然,你將這25萬,平均拆落去5隻股票(每隻每月$2000),都係可以。
2) 港交所(0388)會較偏向係潛力股
3) 其實開始時,組合金額不高,會較難做到我這個標準。所以,開始時有所偏離,都係可以接受。
但長線計,你要用這個標準作為參考,去令組合不會有過度集中問題。
另外,唔好覺得買入1手成本高,就係貴。平貴定義,應該係參考企業本身質素、行業發展等,去估算出來。
雖然平穏增長股好多1手成本唔少,但以估值角度,反而大部份平穏增長股,都尚在合理水平。
反而潛力股,現時只有安碩恒生科技(306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阿里(9988)、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勉強算在合理區頂部,可分注入貨,其餘都略貴,想買就要等一等。
當然,如果你係用月供儲貨的話,你之前提過的股票,現價已經可以開始。
------------------------------------------------
Q22227:
5 1000股 @$57.7
1658 6000股@$5.73
3067 500股@$18.8
1883 1000股@$2.58
3988 1000股@$2.95
1398 1000股@$3.07
1177 2000股@$7.37
想請問成sir,我持有以上股是否收息股為多?我組合是否比較保守?我想增加一些較有潛力增長既股有咩見議?
另外因銀行股佔多數,我想放0005轉其他非銀行股,但要回到$57相當困難,你會否見議止蝕一部分轉其他高增值既股票?謝謝你
龔成老師︰
我地設計組合時,任何股票、任何行業,我們都不應太過集中,因為一個行業就算更有優勢,也有機會面對行業週期及突發風險,太集中會對你整個財富組合不利。
因此,你要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當中有不同的類別、不同的行業,這是最好的平衡風險方法。相同行業不可佔組合多於30%,而單一企業不要高過15%。
特別係銀行業,佢營運模式較特別,風險會比一般行業為高。必需堅守30%這個準則,如果可控制在20%以內,會更好。
你現時銀行股,明顯係太多。你要沽出部份,轉至其他行業股票。匯控(0005)佢只係收息股,你唔好預佢有太大增長力,要上翻$57應該係有機會,但唔會係短期的事。
如果你唔想沽出現有持股,其實都可以。但你新資金,要先避開銀行業,去將個比重慢慢修正翻好。
至於收息股是否過多,要睇翻你年紀和風險承受能力。若你係年青人,收息股不宜太多。如果你較中年,可以升至2-3成。到你將近退休,就要至7成以上。
所以,你可以睇翻自己年紀和風險取態,去調整長線收息股比例。
現時只有安碩恒生科技(306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阿里(9988)、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勉強算在合理區中上至頂部,可分注入貨,其餘都略貴,想買就要等一等。
------------------------------------------------
Q22228:
老師,先多謝你回覆,我會溫翻課堂筆記,我仲有以下問題。
1. 暫時來講,令我放心,相對風險較少的潛力股是1448,同埋1177,以月供策略的話
2. 1297潛力度有1448穩定嗎?
3. 我研究緊1909,ROE達40%,5年平均EPS:0.336,5年取3年PE:12-20,合理價是4.032-6.72。
紿終業務是網上遊戲設計,風險比較大,現價3.08,雖然仍然便,但因風險大,宜月供。
相反327,5年平均EPS: 0.55X1.1=0.605
5年取3年PE:7-10
合理價: 4.235-6.05。
327的業務是做無接觸支付,業務相比1909穩定。但現價是8.93,價值偏貴。不宜大注,只能月供。
4. 345今日受到memo 事件影響令股價下跌一成,從基本因素上,是沒有受影響的,所以大跌理應是買入好機會,但維他奶高增長時期已過,
加上PE仍接近50,仍然好貴,所以不建議買入或最多只能月供,如果跌到20元才開始可以用分段增持?Memo事只是影響短期股價,對維他奶本質完全不受影響
5. 想問你企業評估表,收益和盈利有什麼分別?
6. 利息成本從哪兒看到?
龔成老師︰
1) 以月供策略,中生(1177)和福壽園(1448)有係一個唔錯選擇,可長線。
但始終佢地都係潛力股,就算再高質,都會有一定波動性,你要明白這點。
2) 中國擎天軟件(1297)本質不差的,市場擔心佢之後的增長動力減慢,因此估值上認為佢會較低,但如果佢能保持這增長,其實現時的股價有吸引力的。
這股的其中風險,就是規模較細,以及行業存有風險。
現價其實有投資價值,但就唔建議太過大注。整體質素上,會係福壽園(1448)較好。
3) 火岩控股(1909)有質素的。佢主要從事開發網頁遊戲及移動設備遊戲(包括遊戲設計、編程及圖像製作)以及授權全球各地的營運商營運集團自主開發的遊戲。
遊戲已在北美、日本、歐洲及中國營運。集團收入主要來自授權費及出售遊戲幣。
業務發展理想,生意與盈利都有理想的上升,賺錢能力強,基本上有投資價值,暫時睇,前景仍是正面的。
不過要留意兩大風險,第一,佢行業是一些變化較大的類別,無人知當中的優勢能持續多久,始終市場變化可以較大。第二,股價上落大。
因此,你係估值時要較保守,你預現價合理區上部,投資值博率都有,但未算高。
而百富環球(0327)係一家電子支付終端機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在中國從事開發及銷售相關產品並提供相關服務。
佢產品及服務包括移動終端機、消費者操作設備、非接觸式讀卡設備及提供售後服務等。佢的客戶大致可分為收單機構(如支付交易處理商及金融機構)及商戶服務供應商。
質素都有的,但未算好強,同時業務與股價都有點波動。但此股波動性風險,相對1909無咁高,估值可以上調少少,現價算合理區中上部。
其實不宜長線月供,只係適合一些好優質股票。如果要投資此2隻股票,只宜直接入貨,同時要控制注碼。
4) 維他奶(0345)短期股價一定不利,但長遠,我相信影響又未算核心性,不過好睇事情的發展,要睇管理層,以及事件發酵程度,仍有未知數,只可以話短期股價上落都大。
但此股質素上係有,佢過往一直略貴,但由於高質素,反而我地可以用月供去儲貨。
不過現價就唔平,大約為合理區頂至略貴,小注或月供可以,但回多1成投資會更有投資值博率。這股可長線的。
除非事件導致一些較長線的負面影響,否則此股值得長線持有。
5) 「收益」等同營業額,假設你係開糖水店,你賣一碗糖水係$10,個「收益」就係$10。
「盈利」就係扣除你當中一切成本(如人工、食物成本、舖租、電費等等)的淨賺金額。
6) 你可以在年報損益表中的「融資費用 / 融資成本」找到。
------------------------------------------------
Q22229:
老師,我今年30歲,現時持有以下股票:
6186 @20.35 4000股
914 @48.1 500股
241 @20.19 2000股
700 @600 200股
9618 @286.49 200股
270 @12.02 8000股
3067 @16.56 1400股
1448 @7.56 4000股
1810 @28.15 1000股
3331 @23.9 1000股
823 @60 500股
1398 @4.4 10000股
想請教老師,對於此組合,可否給予意見?是否可以守? 有部份股票,如6186、241 帳面上已蝕20%,是否應減持?
龔成老師︰
你唔好用買入價,作為判斷一隻股票優劣的標準。你應著眼佢本身有無質素,如果有,中短期價格波動,令到出現帳面虧損,係無問題,照可以長線持有。
但如果係無質素,就算而一刻是賺定蝕,你都要將佢沽出。重點分析的地方,係企業質素,而非股價上。
你現時持有股票,都係有質素,你照長線持有就可以。
中國飛鶴(6186)和阿里健康(0241)都係有質素,可長線持有。但佢地波動性略高,建議不要太大注。
另外,你現時30歲,應以增長為主。工行(139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欠奉,以你年紀不宜持有太多。
------------------------------------------------
Q22230:
我已經買下你幾本好書,但真的沒有時間開始閱讀,建議你可否把你的好書分level, 由BB初哥到高手呢?
還有我好愛港交所,但是是否好貴?幾時可以買一手入場好?建議下?還有什麼好抵的股票呢?
謝謝你龔sir
我真的覺得你幫我開發我50歲從逆境中走出來,充心多謝你,因為過往23年也一直都沒有人問津,一直蝕錢尤其股票市場上,做生意又差,又唔知怎樣開發公司生意,好慘!
雖然而家仍是逆境中,但公司每月都叫有收入及中小企貸款協助了我們過到難關,有小小希望
龔成老師︰
你可以先睇我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較適合初學者。
之後,你可以再睇埋《選股勝經》和《年報勝經》。這2本會較仔細少少,講解企業估值方法和知識。最後,你才睇餘下幾本。
港交所(0388)由於有好高質素,故經常都係偏貴。現價算合理區頂至略貴,你可以考慮用月供儲貨,或現價小小注,你預回翻10-20%更有投資值博率。
我的答問,能幫到你就好。未來時間,就要繼續努力,讓自己可以走更遠。加油!
------------------------------------------------
Q22231:
老師你好,我其實一路都有密密留意你的Facebook, 特別是當股票跌的時候你便會出來穩定大家,我也是其中一受益人。
我今年將44歲,從事製衣業,估計去到年尾公司都要執,生意不好。
我有以下投資組合,請幫忙看看有否需要重整一下
5 - 423 股 - n 年前從153月供,現已停
823 - 500 - @92
1830 - 4000 - @8.8
1211 - 500 - @183.4
0003 - 約15000 - 月供
3690 - 100 - @283
669 - 500 - @101.9
9988 - 100 - @302
另外想問問2013 是否合適?
其實我知道老師有教導學生計股價的合理區位,但現實很多時股價都高過合理區位,那應該堅等至合理區位才入,還是怎樣去衡量那個位入呢?
龔成老師︰
你現有持股,都係有質素,你可以長線持有。
但我發現你有2個較大問題,第一,你好多股票的買入價,都係偏高。相信你買貨,都幾受市場氣氛所影響。
我建議你在未能定平貴前,最好用分注或者月供模式去儲貨,以減低入貴貨的風險。
第二,你而家太偏重左係潛力股,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44歲計,潛力股可佔約3-4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2成以下。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但現貨不用沽出,用新資金去令佢平衡翻,咁就可以。
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微盟集團(2013)集團主要在中國從事提供軟件即服務產品及營銷服務。
佢的產品分為「商業雲」解決方案、「營銷雲」解決方案及「銷售雲」解決方案三類。
「商業雲」可助商戶開設線上業務並助彼等提升顧客參與度、轉化率、收益及忠誠度。「營銷雲」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力及AI技術為商戶提供智能營銷服務。
這些都是將來發展的大趨勢,從業務潛力上,的確是有的,見佢財務數據的增長都強勁。但在估值上都唔平,所以,如果投資,這刻小注好了。
至於買貨策略方面,我地係貴架水平,係唔會買貨,因為會影響長線回報。
但有部份優質股,好多時都只會停留係合理區中間,甚至頂位。係而個時候,我地就可以會策略性地入少少,或者用月供儲貨,以免錯失儲貨機會。
我唔係所有股票,都值得這樣做,要視乎股票質素和手上資金,去做一個完整的配置計劃。
------------------------------------------------
Q22232:
老師你好,本人今年30歲,每月收入36000,基本開支23000,餘下13000應該如何配置?
目標五年後達致140萬,現在現金有20萬,現持有股票如下:
175 1000股@24.75
9988 200股@209
788 32000股@1.17
2388 1000股@28.3
2845 200股@133
1833 300股@94
龔成老師:
其實好睇你的年齡、風險承受程度、投資目標,而我地一般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用「先增值,後現金流」的方法。
你30歲,是財富增長的黃金期,可以著重「增值」,上述的股票都適合你的,你都可以長線投資,這些都是潛力股或平穩增長股。
現時現金$20萬,你可以留$10萬,餘下$10萬就投資,另外,你每月儲到$13000,可以動用$6000去月供(如果不想月供,就儲起先,久不久買入優質股都得)。
你可以考慮以下比例。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7:3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指數基金。
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三星FANG ETF(2814),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2233:
龔Sir, 想問下你投資意見,我同老公都36歲,兩個加埋現金有110萬,我地本身租屋, 最近諗緊買唔買樓, 老公收入有7萬多,可買8百萬的樓,需要比1.1百首期。
我們有機會4年後移民去其他地方, 但我們找到有些盤睇好有升值能力, 例如近紅磡火車站的屋(有沙中線通車)或康城的樓。
但我記得睇過窮爸爸富爸爸寫買樓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如果有一間樓其實又要付厘印,mip, 管理費等等,個度去一舊錢。4年後走,我唔sure 我買的樓有呢個爆升能力。。
另一個方案就是唔買樓,用1.1萬投資在股票或其他野, 有的是流動性, 但同時一輸股票又係乜都冇。。
請問你點睇?
謝謝你閱讀及分享
龔成老師︰
其實買樓,表面上係開支,但只要係有質素的物業,我地都會視之為資產。因為你每月供樓,除了支付利息外,有一部份資金係還本金,等同儲資產一樣。
但由於係香港,買樓係一個大動作,當中買賣成本都唔細。而且,現時以租金回報率計,樓市投資價值,不及優質股高。
如果你係肯定4年後會離開香港的話,我比較建議投資在優質股,會較好。
當然,股市都會有風險,但只要我地認真選股,再策略性地投資。其實當中風險,已經會少左好多。
以你現時36歲去計,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
若你每月有一定閒錢,可以做埋月供股票,去加快財富增值。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選股上,你可以投資在平穏增長股︰指數基金、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潛力股可選安碩恒生科技(3067)、比亞迪(1211)、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三星FANG ETF(2814)。但佢地波動性和風險會較高,你要自己平衡。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1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到你準備移民前1年﹐就要開始慢慢沽出持股。唔好等到走前一刻,才一次過沽貨,以減低價格波動,所造成之風險。
------------------------------------------------
Q22234:
老師,港交所我持4手,大約$350(2手),$480(2手),如果到$500,沽2手賺差價,再搵d錢去投資其他優質股,這樣做合理嗎?
另外想問,兢價時段,散戶可以買賣,對嗎?怎樣操作?
7月2日我見669 兢價時段大約$145,當時想沽,但又唔識點做。開市後,價位得大約$135,就無沽。
但覺得疑惑,兢價時段同開市價位可以差咁多?!
因為我手持388同669,佔我全部投資資金的7成(約有70萬)。所以想趁個市未大跌就沽一些先,但唔知咩價位沽好
龔成老師︰
港交所(0388)現時係升左唔少,但又未到好貴,我建議你維持持有,咁會較好。你想投資其他優質股,你可以用新資金去做。
競價時段,散戶可以買賣,就好似平時咁網上落盤。你會有分"競價盤"和"競價限價盤",後者係指定價格範圍。
而前者,係無指定價格,所以有機會大幅偏離你心目中預期價位,你要明白這個風險。
競價時段,有時開價會偏離得好緊要,所以我一般唔會建議讀者用。最多只可用在一些大價股,如果係細價股,個波動會好大,太危險。
另外,記住我地投資唔好估走勢,無人知個市係唔係就快大跌。有機會係再向上升,你就升去增值機會。
現時港交所(0388)和創科(0669)係貴,但未到好貴。用平貴去衡量的話,其實未有減持需要。
但由於佢佔你組合比重太高,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就算佢地現時是平定貴,你都必需減持,去平衡風險。但唔洗一次過沽到要求比重,你可以分段咁慢慢換碼。
同時,再用你新資金,去一齊慢慢修正個組合比重,咁就可以。
------------------------------------------------
Q22235:
Hi 龔成老師,我諗住今年年尾或者下年年頭買外地樓收租,要賣出部分股票套現。
我而家持有以下股票:
恆地 x 2手
港鐵 x 3手
盈富基金(月供5千) x 3156股
阿里巴巴 x 2手
QQQ x 20股
ARKK x 20股
請問你覺得我應該賣出邊類型股票套現?以上嘅股票得阿里巴巴係蝕錢。
同埋我而家每月用5千蚊供緊盈富基金,我應唔應該買樓前停供?
多謝老師付出寶貴嘅時間解答,你本80後千萬富翁好好睇呀,令我好有動力去成為有錢人。
龔成老師︰
多謝你支持我本新書!
首先,你唔好用佢現時帳面賺蝕,去判斷一隻股票。就算再優質股票,中短期都會有波動,係正常事。
你現時股票,都係有質素和適合你24歲年紀。因此,若你需要用持股套現,我建議你用平衡地賣出,咁就可以。
至於月供,除非你這$5000資金,都係需要買樓時動用,否則你維持月供會較好。
另外,你若打算投資海外樓收租,你最少要確認自已,係認識這項目,要堅守「不認識就不投資」這個方針。
如果你真的已了解當地的物業市場、租務市場、法例、經濟發展,那可說是過了第一關。
土地是有限資源,所以長期一定上升,但你都要分析這地方的長期土地供應。另外就是匯價如何,就算物業有穩定租金,以及樓價上升,但若然匯價不穩,都會對你的投資造成打擊,這方面不能忽視,你應該了解當地貨幣過去的變化,以及將來的強弱分析。
若你分析過後,覺得都有值博率,才好去入市。
------------------------------------------------
Q22236:
你好 龔成老師,近期突然留意到你個fb page觸動了我神經 啟發了我人生 開始想為自己打算一下 希望唔會太遲
本人 41歲 家庭主婦 要揍著兩個幼小孩非常捆身 只有儲蓄$hk20萬和5萬人民幣儲蓄的我每月少少支出沒有收入
現在開始有些少時間感到傍惶 眼見銀行錢越來越少又怕通帳 好想搵辦法滾大舊錢
我現在打算月供盈富$2000港交所$1000會唔會太冒險 我還有什麼可以做呢?萬分感謝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41歲,依然有一定時間,比你去做財富增值。只要你用正確方法,相信會得到理想效果。
以你年紀計,都可以用增值作為主要目標。你月供盈富$2000和港交所$1000,係有一個合適的配置。
但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
當然,可以的話,最好一直持有。因為,優質股持有時間越長,財富增值效果就會越理想。
而人民幣只係貨幣一種,由於貨幣可以無限發行,長線只會貶值,唔係財富增值的理想工具。除非你有實際需要,否則你應換回港元,去進行投資。
另外,你可以用現有資金,去投資平穩增長股。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那20萬資金,你可以先用一半,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一半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另外,你要去多讀投資相關書本、年報,新聞和課程,去提升你自己的投資知識。
書本上,你可以睇我寫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
另外,本人的【投資倍升股課程】適合初學者的,每一課後都會有指引比你,要你在一星期內找那些資料,溫那些內容,只要你跟著去完成,到你讀完整個課程後,你已能自己選股、投資、評估平貴,在投資上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
Q22237:
老師,您好,我其實想月供2000元2800盈富基金,但好像最平都係渣打手續費每次50元, 中銀仲要每次100元,其他富途牛牛又冇,我供款少但手續費佔咁多,值得月供嗎?
但是儲三个月或半年一次過先買,謝謝賜教。
龔成老師︰
雖然月供手續費,係有點高。但作為初學者,我都係比較建議做月供。
因為,你現時無投資知識和經驗,對企業估值,點去定平貴未必會太了解。先利用月供模式去增值,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對你而言會較理想。
當然,你自行按一個時間,去自已入貨,都係可以,同樣有月供的效果。但你要有自律性,同時要長期進行(最少供3年,持有5年),才會有平衡價值波動的效果。
------------------------------------------------
Q22238:
你好老師,希望你能給我一些建議。
35歲, 有投資港股,美股,儲蓄保險
每月計劃: 2800(月供$3000) + 3067(月供$2000) & $5000 為美元存錢
目標:希望到2025年儲額外100萬
問題:
1. 我應該如何改善港股的投資
2. 每月有為年尾交10K左右保險存錢,有用這筆錢投資,差不多年尾需要賣掉一些股票來支付保險費- 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嗎
這是清單,計算包括股票利息:
小米1810 1,600 @24.07
阿里9988 200 @256.80- 虧錢
日清1475 5,000 @8.16- 虧錢
雷蛇1337 30,000 @2.39- 虧錢
港交所388 100.00 @196.30
HSBC 005 1,600 @62.66- 虧錢
盈富2800 513 @29.08- 虧錢
安硕科技3067 558 @17.778- 虧錢
電能006 1,500 @54.08
中電002 500 @79.80
煤氣003 2,000 @12.30
領展823 500 @75.00
置富778 3,000 @8.02
中銀3988 5,000 @4.00- 虧錢
iBond 4246 300 @100.00
正在考慮月供其他股票,例如700,1177,1810
謝謝你的幫助
龔成老師︰
1) 首先,你持股太多,雖然這些股票都係有質素。但長線計,你重點維持10隻左右,會較理想。
雷蛇(1337)不確定性較高,不宜持有咁多,建議沽少少,去平衡風險。
另外,以你年紀應以增值為主。IBOND主要係收息,唔適合你,建議沽出套現。
你現時月供組合係可以,你計劃新加的3隻都係優質股,但佢地都係潛力股,波動性會較高,以你年紀最多佔組合一半好了。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0000 + 現有持股50萬,4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3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2) 保費方面,我建議你另外現金儲起去支付。因為優質股係要長線持有,而你這個方法,就等同短炒,是不正確的。
------------------------------------------------
Q22239:
龔成老師你好,想請教一下想財富更加增值應該加邊隻股票比較理想! 可否屆時inbox我~ 我怕miss左回覆~ 謝謝!
本人現時34歲, 有以下股票組合:
1. 中國銀行(3988) 4000股 ($2.71 x2000 + $2.79 x 2000)
2. 領展 (823) 100 股x $71.3
3. 盈富(2800) 800股 (之前月供股票,但現時停了)
每月可以有$3000左右騰出來(因一邊想儲多點現金平行),以上的投資組合,是否應繼續月供盈富,或是先儲多一點再掃貨? 還是可加多一隻股票增值? 金沙 (1928) 適合我嗎?
謝謝老師!
如果安碩3067, 買幾多手可以長線持有? 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34歲,應以增值為主,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中行(398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唔明顯,不宜持有太多,建議不要再加注。領展(0823)和盈富(2800)都係適合你。
月供方面,盈富(2800)、 金沙(1928)都係可以,你可以先集$2000供盈富,或跟金沙各$1000。餘下$1000就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安碩恒生科技(3067)係潛力股,都合適你年紀。我地無話幾多手先適合,但因為佢係潛力股,有增長力之餘,都有一定波動性,故佔組合比重不可過高。
以你年紀,潛力股大約可佔4-5成。但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我建議2-3成好了。等你學會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加翻大個比重。
------------------------------------------------
Q22240:
sir你好, 我係呢2星期先開始認識你, 有好多野想問
我40, 女性, 1個8歲小朋友, 一向唔識理財, 直至結左婚先開始學懂下理財, 辛苦儲左30幾萬, 衰左喺1間投資公司同微信女,
而家得返6-7萬積蓄, 有工作, 25000元, 但比10000家用, 同女家8成開支都係我比, 所以每月剩返嘅錢唔多, 想請教下有咩方法以令積蓄有穩定增長?
40歲人先得咁少積蓄覺得好慚愧
龔成老師︰
過去的事情,就當吸收個經驗,讓它過去吧。
現在開始正式做好投資,用正確方法,去累積資產。首先我地投資股票,就等同投資一間公司。
你必需要知道佢質素、行業發展、財務狀況、點賺錢等,才好決定是否投資。
現時你可以先做3件事﹐現價先入一手盈富(2800),再回10-15%就再入一手,餘下資金就等大跌市機會。
另外,你要努力增加收入或者減少開支,令你每月有一定儲蓄,可以比你用來月供股票。
第三,你要去多讀投資相關書本、年報,新聞和課程。
書本上,你可以睇我寫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
另外,本人的【投資倍升股課程】適合初學者的,每一課後都會有指引比你,要你在一星期內找那些資料,溫那些內容,只要你跟著去完成,到你讀完整個課程後,你已能自己選股、投資、評估平貴,在投資上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年青有為意思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難忘旅伴系列 #4:一年只返三個月工的追夢者】
這位澳洲人是我一趟和歌山「無人之旅」中,某夜於Guesthouse的同房。在這個地方旅遊,絕大部份時間不單是「包房」,甚至是「包Guesthouse」(我不能說這些是Hostel)。真的,離開和歌山市後,你跑到那些深山或村落,住進Guesthouse沒有旅客,正常不過。一整天在熊野古道獨個兒走,晚上來到Guesthouse連屋主都離開了,只剩下你一個人,甚至有刻覺得世界獨我一人般。沒想過,有天竟會遇上了同房。
永遠都有旅伴的人,或許不會明白為甚麼我那麼喜歡住Hostel,也不明白獨個在外,有個同房是多期盼的事情--當你長時間一個人走遍大江南北,來到晚上想找個人跟你分享所見所聞也沒有時,那是多麼沒趣。
這位澳洲人也跟我一樣。當我用最經典的「開場白」打開話匣:「Where do you come from」後,他已經大叫。原來他已經足足十天沒有旅伴,甚至,沒有遇過許多個人。他在熊野古道走了一星期,採露營的方式,日間登山看不見一個人,入夜後也是一個人在營地看星星。即使我是將熊野古道分開了一截截走,理論上跟著某架巴士一同上下車,總會有其他遊客,事實上也沒有看過甚麼人,還是一個人來來回回。他肯定比我更沒趣了。
如是者,我們竟然促膝長談,談至通宵達旦。
這個澳洲人並非大家眼中的「廢青」,他也是有固定職業,只不過做得較為輕鬆。昔日,他是個「餐廳顧問」--一個我從沒聽過的職業。他在街上走著,跑到不同的餐廳當類似神秘顧客,然後跟餐廳老板分享意見,例如餐牌怎樣改善可令上菜速度加快、例如餐廳怎樣設計可以吸引最多人流、例如廚房怎樣運作可免卻無謂的人手。他從小就在不同的廚房內幫忙,訓練得這種專業技能,憑自己的經驗為餐廳提供意見。雖然,這種行為明顯是「踩場」,也曾遭受到許多白眼,但當他的意見被接納後,一般都會開個價錢給餐廳,寫一份詳細的計劃書;若為小店,甚至會聘請他工作一段時間,將他的意見實際套用在餐廳中。
他從沒想過,自己身為年青人,比那些老板、那些大廚年紀輕一大半,竟然可以幫到他們。他「創業」不過是一次無心插柳與餐廳老板的聊天,意見竟被接納,就此一做就做了幾年,甚至,成為一份工作,更可讓他遊走不同城市。他沒有為此自滿,在不同餐廳中,亦與不同廚師交流,學會更多更多菜式。
那一天,我看他在Guesthouse廚房有限廚具、有限資源、有限材料下,竟然做到一碟超美味炒麵,嘖嘖稱奇。雖說背包客怎樣在有限資源下做出一道菜,是基本的求生技能,但能做出色香味俱全,以至跟餐廳賣相無異的,倒真較罕有。原來,他在Gold Coast某間正宗日本餐廳工作過--對,「正宗」的,在外國無論日本或中國或韓國或泰國菜館,有分「正宗」和「偽」的,我當然明白他說甚麼。
後來,他有點積蓄,便跟父親及弟弟開了一間餐廳。他整家人都很喜歡旅遊,做了兩年後便覺得,這根本沒意思大家同待在一家餐廳中,如是者,他和弟弟各做三個月,父親就做半年。這樣子,餐廳就能夠一年都在營業,而他們也有更自由的時間。
這樣子的分工,我從沒想過,聞所未聞。
他的「九個月假期」快將完結,將由弟弟接手,他們一家人突然想起,好像很久沒有一起旅遊了,便打算把餐廳在聖誕後暫停營業半個月,到泰國玩玩。
他告訴我,在澳洲賺三個月的錢,已足夠他在亞洲、非洲或南美玩九個月,依然有錢剩下。我明白,我當然明白,當年我在澳洲一星期的薪水,已堪比我在香港一個月了。聽來或許匪夷所思,在傳統華人社會中,必會覺得「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家兩代都是廢老兼廢青,但他們又真的這樣子活得來。而且,活得比你和我精彩。他的下一站,將會去沖繩環島登山--我從沒想過去沖繩登山,看他的行程又好像很有趣般。他在某海邊旅館找到了一份交換食宿,做了十年廚房工作,不妨體驗一下旅館吧!他聽完我的故事後,也告訴我,別再留在亞洲吧,這種文化絕不適合你。說易行難,又說中了我內心的糾結了。
整天到處跑的人不代表是無夢廢青,本已是個出色的廚師,他卻希望有天能在街頭賣藝,表演魔術為人帶來歡樂。在這家無人的Guesthouse、附近甚麼都沒有的小鎮中,大家無所事事,他又跟我玩了一個又一個魔術。縱是小型魔術,卻讓我大開眼界。他直言,這是在旅途上學會的事,找點有趣的東西跟別人交流,打開話匣自然輕而易舉。他覺得,做廚師做了十年,開始有點悶了,很想轉個方向,做一些自己更有興趣的事情。街頭賣藝又如何?無需家財萬貫,能夠賴以維生便足夠了。
在這間靜得有點詭異的旅館中,很高興不再一人獨居,能有個人跟你喝啤酒聊聊天。分享背包客彼此的夢,從來是最好的話題,也從此喚醒了我在澳洲最美好的回憶。
身邊朋友常說,聽得太多這些故事,只會令你更加「離地」、不設實際,世上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生活,這些人根本就是無所事事作故事。
大抵,這也是華人社會中最悲哀的事情之一,不獨是不願意面對外面世界有人可以這樣子去活,對於自己想像不來的事情,就會覺得別人作故事。
這樣子的價值觀,也是我很想離開的一個誘因。
同樣地,一如上集分享的「憂鬱同房」,這位澳洲人也結婚生小寶寶了。傳統的社會觀念會覺得,成家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子生活了。最傳奇的是,這位澳洲浪子真能做到,帶著妻子與寶寶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留影,一家人一同浪跡天涯,原來也非不可能的任務。
澳洲人表示自己超喜歡熊野古道,曾問我今秋會否再去走一回?只可惜一個疫情打消了一切可能性,不然真想聽聽這個人的趣怪故事!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年青有為意思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人如何面對2047問題
近日香港社運終有點偃旗息鼓的迹象,整個社會都非常疲倦,真的需要休息了!林鄭犯下彌天大錯,但明顯因中央仍未批准辭職而被迫做下去。她開始嘗試派糖,建立所謂對話平台,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必有更多紓緩民生問題的措施。如能改善民生,尤其房屋(需時甚長),當然是好事,但抱歉,對解決今次社運的核心政治問題,幫助甚微。
香港是個19世紀,兩次鴉片戰爭,歷史遺留下來的畸胎,亦正因如此,香港才這麼獨特、迷人,和具有價值。但既然DNA是畸形的,怎可能成長為一個完全「正常」的社會(當然沒有絕對定義) ?
上周已敍述過1980年代初的故事,香港開始擔心九七問題,出現移民潮,社會和金融市場漸趨不穩定,港元兌美元滙率由5.6跌至9.6,後來推出聯繫滙率,才穩定下來。政制方面,更需等到鄧小平先生推出「一國兩制」,得到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人才放心,更開始大量投資到內地,建設祖國。所以我認為「一國兩制」,其實是為九七前,而並非九七後所設計的。回歸後第二天,即碰到亞洲金融風暴,衰足6年,到SARS後才開始復蘇,即使不是「一國兩制」的錯,但最少可說「腳頭」非常差。
兩個權宜之計 深種不穩禍根
上周也提過聯繫滙率和「一國兩制」,這兩個權宜之計,雖有效穩定上世紀80年代香港人的信心,但亦留下一大堆嚴重的後遺症,亦是現在香港再趨不穩定的禍根:
(1) 聯繫滙率有助穩定投資者信心,非常適合香港的開放式經濟,更對中國吸收外資非常有幫助。但由於過去35年,大部分時間中國的增長率和通脹都遠高於美國,而香港經濟跟內地的經濟愈來愈密切,本需要較高息口來壓抑通脹和更重要的地產泡沫,但在聯繫滙率機制下,貨幣政策早已「外判」給了美聯儲,息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5厘以上,跌至GFC(環球金融危機)後的零利率,再加3輪QE。結果就是全球最昂貴的樓價,和最不合人道的人均生活面積。
(2) 「一國兩制」的2047時限問題。自回歸後,香港已不再是英國羞恥地搶來的所謂borrowed place,但竟然奇怪地竟仍活在非常有限的borrowed time。即使當年英國租新界,年期都有99年,但「一國兩制」竟然只有50年,即僅現在香港人均壽命的60%左右,對現在才十來歲的年青人來看,怎可以不擔心?過短的時限設計,是個極奇怪和嚴重的漏洞,即使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特區,都沒有限期,為何已變回中國永遠屬土的香港,仍需再次面對此「租約期滿」問題?
(3) 《基本法》奇怪地也似乎故意留下多處憲法上的重要空白,包括23條,和更重要,如何達到普選的方法?為何當年不索性訂下一套完善的選舉法,或最少說清楚一條路線圖和時間表?在任何地方,從來修憲都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美國無法修憲控制槍械,就是個好例子。理論上,設計雙普選並非修憲,仍留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框架內,但實際上只是完成廿多年前,仍未完成的立憲工作。
貨幣貶值戰 聯匯將成犧牲
解釋完憲制問題的歷史根由,再探討一下未來吧。
我對聯繫滙率的觀點,大家都應該清楚。知道它的壞處,在適當時間可以檢討,但在危急時刻,絕不可碰。聯繫滙率,簡直是穩定香港的最重要支柱之一,尤其在連法治都已嚴重受損的今天。
我從來不擔心Kyle Bass之類的三流外國勢力來衝擊聯繫滙率,即使索羅斯(一流)也不怕。我最怕的是人民幣的半主動/半被動貶值,如真的只是一次性微調還好,但如不幸成為長期政策,真的以貶值來打愈來愈全球化的貨幣戰,我就非常擔心聯繫滙率將成為這場戰役的犧牲品。這不會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決定,必將是綜合經濟、外交和內政考慮的複雜決定,包括為何繼續支持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和內地人對香港的看法。
如果你認同現在香港的情况有點類似上世紀80年代初,面對九七問題,人心惶惶,動盪要等到出了「一國兩制」計劃才可平復下來。那麼是否現在的社會動盪,即使短期稍為平息,但除非2047的期限問題,得到明確解答,長期不安仍無法解除,社會動盪的頻率和幅度,必將隨着時間而加密和加劇?
大家可能有點猶豫,現在距離2047年仍尚有28年,比上世紀80年代初相對1997的時間點為早,是否太早杞人憂天?今次危機的導火線當然是反修例,因元朗事件而變為反警察暴力。但歸根究柢,最重要訴求就是真普選,亦認為有了真普選,才能保障其他權利。
但試想一下,如未能解決2047年這個期限問題,即使在3年後的下一屆特首選舉前,爭取到某形式的普選,有多大意義?還記得1997年前,英治年代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彭定康取消功能組別,全部議席變為直選,遭中方指摘為故意搞局,結果「直通車」通不了,回歸後,馬上解散立法會,需要重新再舉行選舉,連功能組別制度都起死回生,一直沿用至今。我仍然主張先重啟普選立法會的討論,因為明年已到選舉,亦應較少爭議性,但或需要修改831框架。
所以即使能夠落實任何形式的普選制度,但如沒有能夠成功穿越2047年的擔保,結果也是徒然。如得到的只是短暫限於2047年前的普選制度,之後徹底取消一國兩制,更必令人失望和不滿。
所以這個看似仍有點遙遠的2047問題,最好能在不久將來內得到解決。如未能做到,恐怕社會動盪,不會完全平息,甚至愈來愈差。
3條出路 港獨危險難行
香港大概有3條政制出路,但機會並非均等。
(1) 不忌諱,少數極端分子其實是在追求「港獨」,成功機會絕對是零,亦當然極度危險。撇開民族大義,連食物和水源等實際問題都不講,只用兩段英治年代歷史來證明此舉的危險和不可行性。
1941年10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國首相邱吉爾,雖很早在內閣會議上已承認軍事上,香港是無法抵禦日本侵略,但仍殘忍地增派兩營加拿大兵來港,近2000人。結果到了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的翌日,日軍果然從深圳發動攻勢南下,不到兩日已佔領新界九龍,但港島仍堅守至聖誕節才投降。聽過不少長輩講這場慘烈港島防衛戰的故事,缺食水和糧食,更遭不停炮轟。英勇的加拿大軍死傷慘重,近300名戰死,其後再有200多名死在集中營,他們都葬在赤柱軍人墳場。
第二個例證是1980年代初的中英談判,英方從未認真考慮過保留從《南京條約》得來應為永久割讓的香港島,和經《北京條約》得到的界限街以南九龍半島,因為他們知道香港仍是個無法防禦的地方。從1949年起,新中國早已否定清廷簽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仍尊重英國在香港的管治權。結果是等到了1997年新界租約期滿時,就收回整個香港。
有少數人更妙想天開,希望美國插手香港。但可以告訴大家,表面上不少美國政客針對中國,但私底下,我接觸過的美國高官和政客當中,不少都和中國有不錯關係,甚至金錢來往。
隨便舉兩個例子,昨天說美國應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對抗北京的參議院共和黨大多數領袖Mitch McConnell,他是靠老婆運輸部長趙小蘭發達的,大量選舉經費亦來自老婆外家。早前,《紐約時報》曾作深入調查報道,披露趙小蘭爸爸,船運大亨趙錫成的大部分資金來自中國的銀行,業務亦以中國為主,他更是某前領導人的同窗兼好友。 美國前副總統Joe Biden,他兒子的私募基金,從2013年至今已接受了超過15億美元的中國資金。
我更求神拜佛,特朗普千萬不可插手香港。兩星期前,他在接見巴基斯坦總理Imran Khan時,隨口說他願意充當巴基斯坦跟印度在Kashmir(克什米爾)邊境問題上的調停人。印度總理Modi認為此舉為干預內政,即時取消整個Kashmir實行了70年的一國兩制(Article 370),拘留所有政府高官,執行軍事戒嚴。同樣,如特朗普干預香港事務,只會令到情况更差,主權遠比貿易重要。
(2) 有些人希望大致上不變形,不走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可獲得續約,因為2047年的時限實在太短。當年鄧小平也口頭上答應過如有需要,可給予更多時間,但可惜沒有寫下來。在現今情况,我認為以同樣條件來「續約」的可能性不太大,且機會肯定因近月事件而降低不少。
首先既然香港已回歸22年,竟仍可活在borrowed time之下已相當奇怪,為何中央會讓這歷史遺留下來的畸形情况再延續下去。有朋友妙想天開,問有沒有可能,香港人以交稅來交換「續約」?中央絕不缺錢,根本不可能動之以財。且看丹麥,也絕不會考慮特朗普神經的Greenland(格陵蘭)收購建議!
除非香港能證明繼續實行「一國兩制」,對祖國和香港,都是個無可替代的雙贏局面。要不然,為何會答應?但這是個雞蛋和雞的問題,如2047的期限問題沒法解決,香港就很難平靜下來,而愈動盪的香港,就愈對誰都沒有價值。
當年香港前途談判上,英國出賣了香港人,既不賦予居英權,談判團中亦沒有香港人(彭定康不算),但最少是一次對等,兩個主權國的談判。但如現在香港真的想跟中央談2047年的問題,由誰來充當香港代表呢?特首和主要官員都是由中央委任的。正如我上周指出,香港沒有共產黨支部,整個體制內,香港都沒有代表,更遑論中央最高層,與上海在每屆常委都必有代表的情况,截然不同。香港最多只有一些政協和人大代表,主要功能都只是諮詢。
(3) 除非中央另作闡述,法理上,到2047年7月1日,《基本法》到期,將變為一國一制。當然大灣區發展,除幫助發展區內經濟外,似乎也有為此作出準備的意思。硬件上問題不大,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都通車了。本來的4+9,近日的深圳先行示範區等計劃都已出台,作好幾手準備。也歡迎港人搬到大灣區,未來應可享受到與內地人一樣的待遇。
移民潮再現 北京將鼓勵新移民
在這次重大社運後,亦必有大量香港人選擇移民,近日美、加和澳洲等地移民政策已收緊,所以連馬來西亞、台灣、葡萄牙和希臘都變為熱門點。估計中央反將加速鼓勵內地人移居香港,彌補人口的流失。
簡單研究一下香港的人口國籍結構。約150萬為大陸出生的新移民,外傭約有40萬(沒有居留權,不公平)。其他行業的外國人約20萬(住滿7年有永久居留,投票和參選權)。再加上估計約有100萬香港人擁有美、加、澳、英等其他國藉。即剩下來土生土長,沒有其他國籍的香港人,約430萬,佔740萬人口不到60%。到2047年,這比例可能將跌至40%或更低。
一國一制的最大問題是到了2047年,誰都不知道到時中國的一制是怎樣的一回事。會否大概和現在一樣,比現在更開放,還是比現在更收緊?
其實完全一國一制也不容易,我相信仍需要一些例外。簡單如交通,香港開車是右軚的,與內地相反。普通法下的公司法、合同法和破產法等,也與內地法律非常不同(內地仍未有個人破產法,可能快出台),要完全改變也不容易。 但這些都是在一國大前提下的小例外,不能算一國兩制。
從前偶然會去寧波旅港同鄉會食飯(臭豆腐超好味),但一直覺得它的名字很有意思。相信這個會的創辦人,初頭因戰亂而逃到香港,本以為小住三兩年,就可以回到家鄉。但想不到一眨眼,已「旅港」七十載。
香港是個華洋混集的國際大都會,生於大時代的動盪,成長於難民潮的血淚史, 孕育無數商界傳奇故事。大家都推崇備至的香港精神,其實也包含一點「旅港」的過客心態,未必是壞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