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年假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年假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年假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年假計算產品中有2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23的網紅懶系英國生活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工作篇 在英國工作,是否人工高、福利好❓❓ 想分享這個Topic很久,到底在英國工作,真的人工高、福利好嗎?以我在英國生活了兩年的感受,簡單來說,一定是優點多過缺點,不要說我賣花讚花香,的確是有原因的,先由福利開始講起! 1. 每年28天年假Annual Leave📆 英國法定年假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在現場等待上台質詢時,聽到有國民黨委員,打趣地說要把「中醫藥」稱「傳統醫學」怕對衛福部說有「中」字就不打算考慮把相關計畫納入中醫藥。其實阿,台灣過去中醫都叫漢藥漢醫,是國民黨來之後才改成中醫,我們把這個歷史先講清楚。 回到正題,我們來談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在防疫期間,我們觀察到一...

年假計算 在 Sydni 嬉妮|時尚行銷|精品操盤手|品牌顧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0:16:31

Summer vibes by photo stream continuously. 微解封聽說可以去山上 海邊先不要嗎? 可是我真的很怕山上的蟲跟蛇那些有的沒的… 海邊比較chill😎 忍一忍繼續南法蔚藍海岸的照片旅行 記得我剛拿英國打工度假簽證回去的時候 短暫投靠還在唸博士的學弟家 他說...

年假計算 在 Coucou法國我的愛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01:45:06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 法國也一樣 這邊的傳統是會在今天購買鈴蘭花 送給家人或朋友 代表幸福的傳遞🥰 但台灣節日落在六日 都會補假一天在禮拜五或一 我問隊友 他說法國沒有補 我說:真的假的😲 他說對呀!只有服務業今天放假 本來一般休六日的人是不會補假的 不像台灣那麼好 不過大部分的人都說法國是全世界假期...

年假計算 在 營養師Feib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20:21:15

👆🏻tag #過年 吃太滿足的朋友🧨年後平衡 腸胃公休餐 - - - 🧨過年假期結束了,是不是覺得身體變沈重了呢? (還有心情🤪)因為吃進了一堆一堆的熱量,這時候怎麼消除罪惡呢?就是吃少一點,多排一點哦 

🧨相信大家在大餐之後呢,都會選擇吃少一點,可是吃少也是有學問的哦,要選擇一些健康卻又有...

  • 年假計算 在 懶系英國生活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7 18:32:23
    有 65 人按讚

    🇬🇧#英國工作篇
    在英國工作,是否人工高、福利好❓❓

    想分享這個Topic很久,到底在英國工作,真的人工高、福利好嗎?以我在英國生活了兩年的感受,簡單來說,一定是優點多過缺點,不要說我賣花讚花香,的確是有原因的,先由福利開始講起!

    1. 每年28天年假Annual Leave📆
    英國法定年假有20天,再加8天公眾假期Bank Holiday,每個英國打工仔一年便享有28天有薪年假,以我所知,有一些公司還會增設額外的年假福利給員工,例如是生日假等。而到下年,2022年是英女皇伊莉莎伯二世登基70周年紀念👑,6月份全英國會增加一天Bank Holiday,讓市民享有一連4日的公眾假期👏,一起慶祝英女皇的大日子!自從疫情開始,很多人也沒有辦法出國旅行,我今年的年假也一直未用過,於是很豪邁地8月底請了5日大假,加上星期六日和Bank Holiday,請5日放10日,是真的很爽!😃

    2. 一日病假不用醫生紙❌👨‍⚕️
    在英國如果有什麼頭暈身體不適,想請一日半日在家休息,大部分公司只需通知上司就可以了,不需要到診所拿醫生紙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一般輕症如傷風、感冒、喉嚨痛、咳,在英國根本不會即日看到醫生的,大多數人只會在家食藥💊和自行休息,所以只要簡單通知上司請一天Sick Leave就可以了,而且過去一年多,大多數Office都習慣了Working from home的模式,在家中工作已是家常便飯!

    3. 公司保險多福利💼
    英國大部份公司都會幫員工購買醫療保險🏩,一般保障包括洗牙、NHS公立醫院的急症、住院、物理治療、GP門診的Prescription藥費、新生嬰兒的津貼費等等,根據公司幫你買的保險level限額就可以claim錢。而初入公司最讓我suprise的是,竟然連去做Eye test和配眼鏡都有福利🤓,每年有£200可以買眼鏡,我就喜歡去大型的連鎖眼鏡店買,例如Boots或Specsavers,對我這些長期帶眼鏡和con的人來說,真是最好的福利啊!

    4. 英國退休金Workplace Pension💰自願性供款
    英國的退休金計劃類似香港的強積金,雇主每個月會把你人工某個 %的金額存入你的Pension戶口內💰,不同的是,香港的強積金是強制性讓僱員和僱主都必須供僱員收入的5%,但在英國,則分為國民退休金State Pension和私人退休金Private Pension,Workplace Pension是屬於後者,可自願性選擇供或不供,根據每間公司的供款計劃而定,有些僱主可供5%,僱員只供3%,聽說有些公司甚至供到8%,所以越早開始供,退休金就儲得越多!📈

    5. 員工懷孕福利更高🤰
    在英國全職的員工如果懷孕了,享有的福利就更多了,一共有39星期有薪產假,首6星期可獲人工的90%,之後33星期可獲最高每星期£151.97或平均每周人工的90%,同時享有20天年假,而法定產假的上限為52星期,即是最盡可以放足一整年產假,專心在家湊BB👶!而孕婦由懷孕開始到生產後的一年,在英國拿NHS的處方藥和看牙醫都是全免費的,由產檢直至生產當然是不用錢的,生完之後,英國政府還有為每個小孩提供牛奶金Child Benefit🍼,每星期以人頭計算(如多於一個小孩),3歲開始,政府更會補貼每個小孩15小時的免費Child Care,父母兩個去上班,可以送小朋友去nursery,總括而言,在英國生BB真是福利不錯!

    6. 人性化的工作模式💕
    以前在香港公司上班時,很多同事和上司或HR的關係都不見得很好,就是因為大家都困在一個死板而制式的公司內工作,遲到早退沒情講,resign了繼續受壓榨,大家上班都木口木面的💀!但在英國的Office中,會感受英國人真的比較sociable和talkative,健談又帶點風趣,做事laid back一點,但不代表他們做事不認真,有什麼家中急事要遲到早退,同事都會體諒,更不用說每逢星期四五的下午就等於Happy hour🍻,阿哥阿姐帶領大家放底手上工作去酒吧吹水,疫情期間都要來個Zoom的Friday gathering,真是讓我眼前一亮!😃

    好啦,打了很多在英國工作的福利,當然都有缺點的,為免太長篇大論,下篇再講!

  • 年假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8 16:07:41
    有 102 人按讚

    #啤酒花酵水與酸種液種完成的牛奶帶蓋吐司與斯佩爾特農夫麵包全野酵食譜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7/see-what-hops-rice-wine-yeast-water-and.html

    今天這兩種麵包我都非常滿意.
    先來談吐司:
    因為前兩天做了一個完全都不酸的土司. 不知道怎麼送給同事. 不過, 今天的土司在剛咬進口裡時是沒有酸味的. 細嚼有一絲酸味出來. 這樣好像就可以送給同事. 不過,
    兩天前那個吐司我有故意隨便儲存. 就是沒有蓋子蓋起來. 因為我想就打成麵包粉. 覺得這種土司好厲害.很不容易發霉. 它就是慢慢乾去這樣~~~
    實在沒有" 酸種" 的感覺. 而且氣孔我不是很滿意. 所以本來想回送給那位提供我啤酒花的同事的念頭就打消了.
    這次我用的是3.4容積比. 最主要是我看書上的比例都大概是3. 雖然書上那三個全啤酒花種麵包都比較高熱量. 因為每次都會計算一點操作上的流失率. 所以有多了一些不想浪費. 所以 1305 g 給2個三能2160 ml及略大的無斜線處理三能土司盒.

    這是我的烘焙比例:

    1. 高筋粉 100%
    2. 酸種液種 20%
    3. 啤酒花酵水 20%
    4. 麥芽精 0.4%
    5. 牛奶 38%
    6. 水 10%
    7. 鹽 2%
    8. 糖 3%
    9. 蜂蜜 1.5%
    10. 3% 椰子油
    11. 3% 奶油

    基發第一小時後有做了一次light fold. 大約第4小時取出灑粉摺疊放回盆中. 約莫再過1.5小時就取出做切割分團整圓. 中間休息了30分鐘. 總的來說. 我覺得算發酵蠻快的. 因為這是有加牛奶的麵團. 通常有加牛奶的麵糰會比較需要長一點時間的發酵.
    這次在一位日本麵包老師岡本智美女士的youtube影片中 看到一個整形放吐司模的影片. 覺得很不錯. 為了要不違規可以連結在這個部落格中. 我自己錄了這段影片
    https://youtu.be/p6OBwntL6OU

    當初原本只是為了要寫部落格. 發現傳上影片會出現在某些瀏覽器無法觀看的狀況. 所以才會開始上傳youtube.很多都是短短的看" 狀態" 的影片. 我到現在都還在想. 如果當初好好鑽研怎麼製作影片. 我可能也不用花這麼長時間在這裡打字. 而且. 應該會賺錢....
    但我還是喜歡有文字的紀錄.

    這是一個昨天我收到的留言. 仔細找~ 在這個影片的下方有文字敘述短短地連接了我的這篇詳細的部落格文: 來一條直接法 100%斯佩爾特小麥( 部分全麥) 的核桃脆皮吐司吧! 詳細食譜 全程影片做法 滾圓整形對照探討. Whole grain spelt hard toast tin bread recipe Dinkel Dinkelvollkorn Kastenbrot rezept video 低溫起步烘焙法 Cold Start method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16/11/100-whole-wheat-spelt-hard-toast-tin.html

    我覺得我自己的修養有在" 進化" 中....
    以前, 我會對於這種沒注意到下方文字敘述有其他文字的人. 很有禮貌地回答: 有喔~ 下方有連結. 並且會再次給連結或直接幫他貼上食譜.
    然後我就開始檢討自己.
    結果, 某個時間後. 我開始變成不開心別人這麼諷刺的言論. 但還是會幫他們的" 家長" 說上幾句道德培養上的觀點並且給連結.
    這次, 我直接刪掉他的文字. 因為, 用諷刺的言語還想要我的食譜. 你看著流口水吧! ( 我並沒有刪掉文字下方的部落格連結)

    在找啤酒種這個單獨做或搭配方式時. 我有很多疑問想找食譜及成品來看. 所以用日文 ホップ種 做google, 並且找出IG 上 #ホップ種 的照片連結不下數百張.
    實際上. 肯花時間分享的幾乎沒有. 多數的人通常都是把美美的照片放著. 大家點讚觀看就好的. 我想, 大家會做麵包的" 朋友" 都好多啊!
    所以也不存在日文聽不懂所以不理解的問題. 因為根本沒甚麼資料可找.

    但這是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種. 雖然實際上怎麼去養成它我並不覺得自己做得好. 當然, 也想要理解為什麼大師是這樣的定量方式. 在這兩個麵包裡, 我覺得發酵的狀態都很好. 會有一種可能單獨啤酒花種也不真的只是單獨酒麴在裡面. 會先多試試. 例如, 這個麵包的基礎發酵. 我訂的溫度是21度.
    說多了. 整形完後. 後發是26度. 花了2小時20分鐘.
    烤焙上, 我用200度烤 10分鐘, 降溫190度10分鐘. 最後再降溫180度烤20分鐘. 總烤焙時間40分鐘.

    我覺得上面這幾張照片蠻適合講解幾分滿入爐烤焙會出現甚麼狀況的. 沒有斜紋的吐司模我有放多一點麵團. 因為它容積比較大. 發酵的環境都一樣所以沒有太大的差異性. 通常. 你看烤完後平放的側面可以看到比較有色澤的從頂端往蓋子方向的麵包皮. 所以斜紋的是約8,5分滿. 平面的是9分滿. 出現的頂角也不會一樣. 8.5分滿的會有一點點的白邊在蓋子的連接處. 9分滿的則是全部都上一樣的色. 但仍然是鈍角.

    要判斷放的量到底是太多太少. 除了容積比. 有時候可以看吐司底層的厚度. 在我看來. 這樣的發酵狀況蠻好的. 這個食譜或許就是適合3.3多的容積比

    這是一條目前為止做過的野酵牛奶土司裡我覺得最滿意的一條. 除了它酸度比較低以外. 它有非常柔細的跟用商酵做的吐司那種的細絲. 通常, 我的野酵吐司做出來都會有種比較" 海綿" 的感覺.( 在不加蛋的狀態下非脆皮吐司時) 我覺得是啤酒花種的功勞. 因為以前沒出現過這個狀況.

    再來要談的是這個Bauernbrot 農夫麵包. 通常美式的Farmer's bread農夫麵包就是低礦物粉加上全穀粉, 再來一點裸麥粉這樣的組成. 內在會比我這個麵包的水量還低. 但如果你看到這種還需要割線入爐的麵包其實在德國不是所謂的Bauernbrot. 因為通常德國的Bauernbrot 會有高含量的裸麥粉. 並且是自然在爐內龜裂開的. 所以整個麵包切片非常的密實. 這個麵包法國叫
    pain paysan 不過. 裸麥比例上德國要高很多. 瑞士則通常是有添加牛奶的配方...
    所以說~ 其實我這個麵包只是想跟農夫麵包搭便車. 想解釋一下農夫麵包而已.... 跟這個麵包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次的麵包. 我把它切得比較薄片. 因為有在上面刷蛋白黏上了香料種子. 味道比較強烈. 所以早上八點到公司放廚房. 就陸續被應該早吃飽的人好奇拿來試吃. 不到中午就沒了!
    蠻有成就感的. 還有同事跟我要食譜.
    這是我這次的比例:
      1. 斯佩爾特低礦物粉 Dinkelmehl 630 80%
    2. 斯佩爾特全穀粉 Dinkelvollkornmehl 15%
    3. 奧地利黑麥粉 Schwarzroggenmehl R2500 5%
    4. 酸種液種 8%
    5. 啤酒花酵種 15%
    6. 水 55%+ 5%
    7. 鹽 2%
    根據志賀勝榮老師的提醒是啤酒花酵母會隨著沒有每天餵養而慢慢失去活性. 所以每7天要餵養一次. 我這兩個食譜是用第三天的儲存在攝氏3度的酵種.
    除了鹽. 1~6( 55%) 混合做水合20分鐘

    加入鹽及剩下的水我用手持攪拌機的捲棒混合至不黏盆成團.
    只有在一小時後做了一次 Light fold
    總基發時間是4.5小時
    取出盆後滾圓. 中間休息30分鐘

    休息後....

    刷蛋白液* 注意~ 我蛋黃沒有弄破. 只是這樣不要用兩個碗. 刷完就拿去煎顆蛋來吃了

    這裡的比例是用湯匙量的:
    葛縷子1: 小茴香1: 奇亞子約4~5( 忘了XD )

    整形完後直接放3度冰箱後發約8小時 這個麵團蠻特別的. 覺得它的氣體儲存得很好. 也因此整形放發酵籃後怕它過發. 才會直接放冰箱沒有在室溫停留一下. 下面是開烤的狀態. 這次我還是一樣用double line scoring. 也就是在割線下另外再藏一道割線

    鑄鐵鍋烤焙. 連鍋帶蓋空鍋預熱至少30分鐘275度. 放入麵糰後調降至240度. 帶蓋烤25分鐘. 開蓋降溫度180度. 不帶蓋續烤18分鐘.

    這種薔薇花也是院子裡的. 因為當時快要下雨了. 怕被雨打爛. 所以收編.有種數大便是美的感覺.
    在這裡久了. 真的很能體會花開堪折直須折的道理. 昨天跟老爺趕緊去打第二劑疫苗.

    當初去鄰邦打疫苗是因為這裡預約不上. 之後發現第二劑打的時間是42天以後!!! 跟我住的這個薩克森邦21天第二劑施打的規定差很多. 但因為明天要去參加一個因為COVID去世的阿姨喪禮. 並且會後可能還要一起吃飯@@ 我跟老爺只好預約到另一個可以直接去的地方打針. 也是同樣的鄰邦. 只是不一樣的地點. 因為疫苗夠了. 所以打針的人少很多( 應該都打過了)所以也很快地就完成這個施打的動作.我兒子女兒的第一劑原本是在離這裡超級遠的地方預約到的. 但是. 第二劑可以不用取消. 只要下午兩點後去離家附近最近的施打地點施打就可以. 我覺得蠻便民的. 打完第二劑後. 會拿到一個QR code. 只可以使用一次. 在德國政府認證的App. 上登記就可以帶著出國遊應該是歐洲? 我也不是很確定. 但回去台灣照樣還是要關緊閉14天. 而且要住指定防疫旅館. 回去的路好遙遠啊~~~ 我跟我剛渡完一周假期的同事說. 她眼睛睜好大. 因為那就是她14天就是一整年假期的1/2!
    病毒~ 請你快退散吧!!

  • 年假計算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17:22:09
    有 1 人按讚

    【這樣看香港 715公里之間】兩地假日大不同(二):勞工的假期�(精彩節目內容 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27/id/124576
    �上周,我們介紹了台港兩地帶政治味的 #假期,本周我們將談談勞工假期。
    跟香港不同,台灣早在 #勞動基準法 設立後便統一放假,不像香港區分了藍領白領,且每年假期天數也不一樣。不但如此,台灣還有超貼心的彈性放假機制,真讓香港人羨幕不已啊……�所謂彈性放假,指的是如果國定假日剛好在星期二、四,則星期一、五也會順帶放假,而該工作天改為前一個星期六補班。這麼一來,連著星期六日就成了一個四天的假期;在疫情前,若再多請一兩天假,便可出國來個小旅行了。�此外,台灣還有按工作年資計算的特休假,最高可累積至每年三十天......
    本周,我們再度邀請在台港人 #朱紹俊 博士 跟我們分享台灣的假期!

    #廣東話節目 #朱漢強 #蘇美智 #每周二晚上十點首播 #715公里之間 #假期

    「這樣看香港」節目電子信箱:hk@rti.org.tw

  • 年假計算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16:30:04

    我在現場等待上台質詢時,聽到有國民黨委員,打趣地說要把「中醫藥」稱「傳統醫學」怕對衛福部說有「中」字就不打算考慮把相關計畫納入中醫藥。其實阿,台灣過去中醫都叫漢藥漢醫,是國民黨來之後才改成中醫,我們把這個歷史先講清楚。
    回到正題,我們來談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在防疫期間,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武漢肺炎做到了!
    我們知道雙向轉診,顧名思義有「上轉」,也有「下轉」;以分級醫療來說,穩定長期服藥的病人,應該要下轉至基層醫療院所。雙向轉診制,其實重點是在於「下轉」,才能舒緩整體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的服務太過於擁塞;目前從數據看起來,結果大多數都是在「上轉」病人。建立雙向轉診制,結果基層診所的case反而流向中大型醫院。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許多民眾都不敢到大醫院看病。根據衛福部本日的報告,109年1-3月較106年(基期)同期,醫學中心就醫占率從 10.42%減少至10.16%,區域醫院就醫占率從 14.75%降至13.62;地區醫院就醫占率由約 9.86%增加至 10.13%,基層院所就醫占率由 64.96%增加至 66.09%。
    武漢肺炎發生的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健保署長上任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2017年開始)以來,「數據上」看起來成效最好的時候。這個數字過去SARS期間也發生過,但疫情結束之後,就恢復。
    理想的分級醫療應該是服務量呈現「正金字塔」,讓相對少量的重症在「醫學中心」受到照顧,而相對較輕的症狀或疾病而案例較多、頻繁發生者,例如感冒,則回到基層社區醫療院所或診所來處,但臺灣民眾以往仍傾向不管大小病都往大醫院來擠,造成「倒金字塔」的現象。
    這次我特別注意到「民眾端」的就醫習慣及觀念調整,為什麼呢?我認為現下的狀況,主要是民眾害怕而不到大醫院去,就像17年前的SARS爆發一樣,然而要小心等疫情趨緩,民眾小病跑大醫院的情形可能會慢慢回到以往的情形。
    我認為這波疫情,趁此時讓民眾瞭解,有些病不需要特地到大醫院找名醫,才有辦法被解決,請衛福部可以趁此時向民眾進一步宣導,提出有更具體的宣導方案,趁這波疫情讓民眾實質改變就醫習慣。
    另外,也因這次疫情,住院率佔床率下降,某些醫院營收也會降。因為住院率、佔床率低,導致醫院營收下降。就本辦收到的陳情有兩種情形:
    a. 以自假變相減薪:有醫院召開「薪資調整說明會」,基本上就是要降薪,甚至要醫護人員將累積的加班時數、年假提前休完。
    b. 負時數:護理人員因下午病患減少,被臨時要求扣時數回家,或因放假回家不足基本值班時數,日後還要補給醫院。
    用這些方式,講好聽一點是讓醫護人員多休息,講不好聽的,就是收入不夠。但醫院營收,不能讓醫生跟護士來負責。勞動部及相關法規都有明確規範,醫護人員真正不高興的是有兩者:一、常常醫院會以醫護人員不熟悉法律或是以「權力關係」來要求遵守命令;
    二、扣薪或補上班這種造就「相對剝奪感」,醫院「生意不好」時,就扣減少薪水,但醫院「生意興隆」時,醫院的盈餘並不一定會回饋到醫護人員身上。
    這次各級醫院的服務量,可能趨近「分級醫療」的理想值,那麼是否也應請健保署趁這次試算合理的「健保點數分配」及「點值計算」方法,讓醫護人員在下降的服務數,但預期是照顧真正的重症,仍能維持合理薪資,不因服務數降而降薪。除了多向醫護人員宣導外,也請主動向各醫療院所瞭解這樣的情形,呼籲各醫療院所好好遵守法規!

    我是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人
    衛福部何次長也是澎湖的榮譽縣民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 年假計算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1-28 20:28:51

    本片內容﹕「紅盤」來由 / 農曆新年的紅盤效應

    在農曆新年期間,街頭智慧亦應節地為大家帶來相關的課題。剛過去的西曆新年,我們曾提及過「紅盤效應」雖然是由美國傳來,但近年卻在香港比較準確。時至現在的農曆新年,不少評論看好紅盤高開的效應,但欠缺數字去證實這個理論的真確性。本集街頭智慧將以恆指及首次利用上證的數據作測試這個中港獨有農曆年紅盤效應,以統計看看其威力。

    — 「紅盤」來由

    「紅盤」是指每年的第一個交易日,指數大多都會錄得升幅。而內地與香港不同,是以紅色代表升市,故首日高收時則有紅盤之名。。特別農曆新年這個重大的傳統節日,中國人的習俗在新年前已密鑼緊鼓地準備好賀年的物品,進入股市的意欲較低。在新年假後,市場的氣氛開始熾熱,加上公司大多都會在農曆年假前派放花紅,令股市於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升的機會大增。但需要留意,內地的農曆年假是比香港長,所以內地首個交易日大多跟香港開市的日子不同。

    香港恆生指數
    測試年數: 47年
    紅盤次數: 26
    上升機會率: 55.32%

    上證綜合指數
    測試年數: 25年
    紅盤次數: 14
    上升機會率: 56%

    由以上數據可見,不論香港還是中國,在農曆新年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升的機會只是僅僅高於50%。如看好紅盤高開的效應,就會如賭博買大細一樣。

    — 農曆新年的紅盤效應

    「紅盤效應」是指每年首個交易日如指數是上升,紅盤高開的話,全年指數都會錄得升幅。今次使用的新年卻是以中國農曆年來計算,試試以紅盤高開的勢頭,是否能為全個農曆年帶來好運?

    香港恆生指數
    紅盤次數: 26
    全年上升次數: 19
    成功率: 73.08%

    上證綜合指數
    紅盤次數: 14
    全年上升次數: 9
    成功率: 64.29%

    哈哈!想不到這個「紅盤效應」在香港的威力是那麼強大,如農曆新年後首日表現良好,將會有73.08%令全個農曆年都能夠上升。相反,上證指數只有6成多的命中率,準繩不及恆指。從數據來看,恆指對於農曆紅盤效應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估計是本港的投資者對農曆年間,會出現有一個投資的規律和概念。另外,在新年熾熱的投資氣氛,或會帶動整個生肖年的投資心態,令股市向上高收。當然,亦可能有其他原因所影響著,有興趣的朋友不坊在下面留言,發表一下意見,找出效應的真相。

    — 總結

    看到恆指「紅盤效應」的成功率之高,如來日真的是出現紅盤高開的現象,是否可以把整副身家押注下去?甚至槓桿把它倍大?那當然不是吧。「紅盤效應」只是一個心理的現象,雖然經量化後發現命中率甚高,但這是背離了投資的概念。這個心理可用作參考,說到底,不論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每一個步驟都是缺一不可,做好功課,別亂信傳言方是皇道。

    撰文﹕施宏毅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