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了幾趟 Hoka One One Clifton 8
感覺起來八代整體比七代更為緊緻
乍看感覺鞋身幾何幾乎一樣
但仔細一瞧又全部都做過調整
像是沒有鈑金共用的車型小改款
第一印象是
後跟更穩固
鞋身更合身一點點
中底內側彎進來的曲線多一些些
釋放了中底的結構,讓八代的足弓感覺比七代舒緩
...
最近跑了幾趟 Hoka One One Clifton 8
感覺起來八代整體比七代更為緊緻
乍看感覺鞋身幾何幾乎一樣
但仔細一瞧又全部都做過調整
像是沒有鈑金共用的車型小改款
第一印象是
後跟更穩固
鞋身更合身一點點
中底內側彎進來的曲線多一些些
釋放了中底的結構,讓八代的足弓感覺比七代舒緩
----
中底是 Clifton 系列的主軸
以 CMEVA 壓鑄出來的中底線條比七代更明顯
後跟線條讓視覺效果變得豐富
實際跑起來基本延續 Clifton 7 代的調性
是款重量與緩震平衡的 Daily Trainer
因為中底實在很大塊
所以即便腳下有明顯的潰縮感
但鞋子外圍沒受力的絕大部分仍維持原來形狀
所以不會有搖晃不穩定的感覺
甚至可以說是雙相當穩定的跑鞋
我查了一下 Clifton 8 的中底厚度
簡直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文題(笑
網路上有各種數據跑出來
29-24mm
33-28mm
37-32mm
38-34mm
這誤差也不需要太考究
畢竟連國際田總在測量中底厚度的規定
也不是想像中沿鉛垂線量測的方式
不管數字怎樣
Clifton 8 是一雙高緩衝足跟差 5mm 的日常厚底跑鞋
這點我覺得不用懷疑
穿著 Clifton 8 起跑
從鞋身往外擴的大中底一巴掌打在地面上
卻是不痛不養
標誌性的緩震效果隔絕了水泥路面的無情
跑了一兩公里後,我開始忽視自己落地的方式
前掌 中前 或是後跟 跑姿都先放一旁
只想順順往前
把注意力放在大腿帶動上
Clifton 8 對腳掌的導向、反應跟驅動我覺得並不明顯
跑超過五公里之後身體運作開來 連續動作
但 Clifton 8 還真沒有勸說我加速的意思
相較之下
Hoka 用 ProFly 中底與碳板結合的 Carbon X 鞋款
就有目標鮮明的 Meta-Rocker 結構跟跑感
Clifton 8 雖也維持系列中的 Meta-Rocker 元素
但滾動的程度真的輕微許多
也不太有讓人加速離地的暗示
這幾次跑下來
中底的吸震與舒適支撐
是 Clifton 8 留給我的印象
而另一方面
Clifton 8 的中底還有另外一個謎
是 Hoka 在資料裡提到中底材料有 15% 的輕量化
但 Clifton8 與 Clifton7 的鞋款重量幾乎相差無幾
都是 250g 左右(算是相當舒適的 Daily Trainer 標準)
我想省下來的重量可能都用在鞋身上了
----
鞋身部分
雖然 Clifton 8做滿滿的厚底
外觀上讓人感覺是又胖又高的一雙鞋
鞋身實際上給我的體感其實蠻低筒
這個配色屬寬楦設定
拿了一般尺寸
覺得寬楦版本 Clifton 8 的鞋身寬度長度其實剛好
並不會覺得有多餘空間
足背高度就比較有寬楦的感覺
但是鞋帶拉緊也不會讓鞋面皺起
腳踝周圍沒有壓迫
鞋身後跟的展開也相當開放
阿基里斯腱不會受到壓迫
Clifton 8 是可以光腳穿
不用擔心摩擦問題的一雙鞋
我蠻喜歡這次鞋舌跟後跟的布料
很容易穿進去 也具有科技感
彈性鞋舌連結到兩側
中度的填充避免鞋帶拉緊的壓迫
但是想要拉緊緊綁死死的穩固感就沒有辦法了
我會建議把最後一個鞋帶調整到靠近小腿的那孔
會多些固定感 要不要用上 Runner’s Loop 就看個人了
Clifton 8 在踝關節周圍加入了一圈填充
舒適度很好
但腳跟穩定度蠻靠近臨界值
穿著站立時
坦白說是有些微的不安全感
我有一些後跟太開放的的錯覺
但其實稍微按捏比較
Clifton 8 在腳後跟的燕尾與杯狀支撐
其實比 Clifton 7 來得更結實許多
而實際跑起來後跟沒有出現滑動的感覺
我想這跟 5mm 的足跟差也有點關係
腳掌不會一直往前「兔」
----
非常有「飽足感」的中底是 Hoka One One 的特色
自2009打娘胎誕生就已經不安於份
近年更有不少誇張前衛的設計
在重量與緩震之中找尋平衡點的 Clifton 系列在 2014 年第一次問世
如今看起來也是越來越順眼
Clifton 8 是在超級避震款 Bondi 與競速鞋 Carbon X 的一個中點
少了點乖戾之氣
穿著他跑步似乎稜角也不是那麼銳利
Clifton 8 是一雙平衡的日常跑鞋
我覺得等級上類似的有 ASICS NOVABLAST, ADIDAS ULTRABOOST, NIKE PEGASUS , MIZUNO WAVE RIDER 25 還有 BROOKS GLYCERIN
有趣的是在這區間裡
各家品牌的設定也讓這等級的每一雙都特色鮮明
彷彿是平行宇宙之中的各種洛基(咦
Clifton 8 會建議找寬楦版本
尺寸選擇正常一般大小就可 也不用小半號(我覺得)
速度上我會使用在五分半到六分半的舒適跑的設定
距離守備範圍相當廣
從3KM 5KM 甚至半馬應該都行
只是我應該熬不過這陣子要命的大太陽
@hokaoneone_tw #hokaoneone #clifton8 #kenlugo @kenlu_net #titan太肯 #running #runningshoes #shoereview #hokaclifton8 #hokaclifton
平行鞋帶綁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唔可以講下皮鞋鞋帶要點綁?」收到patreon訂戶message的一刻,佬編輕蔑地笑了,然後陷入沉思。諗深一層,穿鞋帶其實都幾難講。
原則上,鞋帶可以有無限種穿法;但實際在dress shoes上,極其量可以歸納三種穿法:平行線、斜線,以及交叉線。至於波鞋或運動鞋,有機會下次講。
傳統來說,最formal的Oxford,傾向會用平行線的穿法,鞋帶呈一條條打橫的平行線,是非常穩打穩紥的造型。怕麻煩的話,其實識這種穿法已經夠打天下。
將鞋帶由上至下,穿入最底排的兩個鞋孔,然後將右邊的鞋帶,由第二排左邊孔的底部穿出來,再由上至下穿入同樣是第二排的右邊。然後,將最底一排左邊的鞋帶,從第三排右邊孔的底部穿出來,由上至下穿入第三排的左邊,如此類推。視乎鞋帶孔的數目,將以上步驟重覆,直至剩下最後一排。
這𥚃要記得另一個原則:最上排的兩個孔,一定是由下至上穿出來。這是佬編自己的慣性,純粹是因為掉轉由上至下穿的話,綁鞋帶會有點不方便。正如上面所說,任何鞋款,包括Derby甚至各種款式的Boots,都可以這樣穿,基本上不會出事。
F.
平行鞋帶綁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別想在冬至夜晚回顧的,還有去年同時期上線的愛片,或許它就像《愛在午夜希臘時》一樣,乍看之下不如想像中那麼美好,但當我們再次凝神細看,這些刮痕,這些痛楚,背後是不是還藏有一些隱隱發亮的真實事物?或許藝術的作用就在於此,溫柔改變了現實與人心的紋理。其實不妨現在就打開 Netflix,一起來看 ── Noah Baumbach《#婚姻故事》。
⠀⠀⠀⠀⠀
⠀⠀⠀⠀⠀
「我認識他兩秒就愛上了他,就算愛他已經無意義,我今生還是會愛著他。」
⠀⠀⠀⠀⠀
I fell in love two seconds after I saw him and I will never stop loving him, even though it makes no sense anymore.
⠀⠀⠀⠀⠀
結過婚的人如羅塞里尼,他說婚姻就像商業契約,也見到無數當代故事《82 年生的金智英》、《厭世媽咪日記》等,講述家庭與社會角色的弱勢之下讓女人覺得自己漸漸在失去,失去價值,失去前途,失去尊嚴。但唯獨 Noah Baumbach 親自走過這一遭後,讓人相信婚姻走到盡頭後還會感受到一個家的柳暗花明,看見愛情的餘溫,寫下溫柔的詮釋,真正跳脫桎梏凌駕於婚姻的母題之上,所以會說,《婚姻故事》是一個讀懂箇中滋味才寫得出的劇本,也是一個嚐盡千迴百轉人生滋味的人才得以揮灑出來的真實印記。
⠀⠀⠀⠀⠀
一如婚姻日常般平淡流暢,就像海灘上的沙堆,雪地裡的雪人,出自兩個滿心歡喜的人之手,從無到有點滴積累,那是愛啊,卻眼睜睜見證此份人人欽羨、郎才女貌的感情到最後成了讓人窒息的牢籠。那代表不同經歷與價值觀的兩份樂譜各自成形,難以合而為一又保有兩種風格,也很難為了不舊不新又不屬於自己的曲調揚棄多年來的旋律,琴瑟和鳴往往如李維菁形容雙人舞的身體意識般 Men lead,women follow,主導者渾然不覺按照社會規範走,跟隨者別無選擇成為了一個命運共同體裡夫唱婦隨的陪襯角色,整章樂譜有無奈也有無悔,有甜蜜也有爭吵,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憤怒也有溫暖,有隔閡也有包容,兩個發光發熱的藝術家不知不覺迎向了平行時空裡《樂來越愛你》的另一種結局。
⠀⠀⠀⠀⠀
緊緊牽起這段親密關係的愛於彼此之間俯拾即是,未曾消失,存在於修剪頭髮的親暱互動,存在於合力推上的厚重大門,存在於發自內心的真誠祝福,存在於選擇餐點的日常瑣碎,也存在於毫不猶豫蹲下幫忙綁好鞋帶的細微舉動;或許愛一開始是衝動和熱情,但日積月累就成了歲月皺褶,成了心照不宣的生活痕跡,成了我們之所以為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抽離的一大部分,某種層面互補、某種層面相似的一個整體,以婚姻與家庭為名。
⠀⠀⠀⠀⠀
許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幕情緒層層積累、指著鼻子怒目相視的殘酷控訴,從一開始理性爭執走到口不擇言,言語利刃於頻頻提高的聲調中刀刀見骨,在張力高點四弦一聲如裂帛,突然陷入一片靜默,滿是懊惱的淚水傾瀉而出,彷彿後悔自己怎麼會又再度傷害了曾經最深愛的人,他一度咄咄逼人說,那也是妳自己的選擇。
⠀⠀⠀⠀⠀
怎麼不是呢?我們都在命運洪流接受了自己的角色,只是這條路不見得能走到底,不為親手自己做出改變,沒有人會為我們往後的人生負責。
⠀⠀⠀⠀⠀
或許沒有家暴、沒有虐待,沒有酗酒吸毒,沒有不良嗜好,事業還漸趨順遂,但這才是最恐怖而無解的一件事,我們無法在親密關係中尋找到兩人生涯發展的平衡,當一段婚姻裡,一個人的事業蒸蒸日上,另一個人難免得獨自撐起一個家,因此活得愈來愈小、變得微不足道,約翰齊佛寫過,維持一個婚姻所做的一切有多少是好的呢?
⠀⠀⠀⠀⠀
當初耳鬢廝磨,而今對簿公堂,律師的職責在於在有限的空間內幫助客戶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所以含血噴人是手段之一,所以無所不用其極也合情合理,親密關係就是以權力關係為基礎,不帶感情的事實亮出來就是兩面刃,既得利益者可能無意識甚或慣性忽視,一旦赤裸攤在陽光下便經不起任何檢視,古今中外無數對夫妻在法庭上撕破了臉,打死不相往來,從保護孩子的初衷變成毫無舊情可言,但如此並非兩個一如既往深愛對方之人的本意,我們都需要有人抱你過緊,同時也傷你過深。
⠀⠀⠀⠀⠀
「讓生命慢一些長一些,持續地去牴觸,去愛去恨,去記去忘,去成為一根尖刺,但也去成為一場擁抱」,黃麗群這麼說。
⠀⠀⠀⠀⠀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余華這麼寫。
⠀⠀⠀⠀⠀
《婚姻故事》不同於多數愛情故事,以溫柔開啟,也以溫柔作收,細數當初不自禁透過愛的視角細膩寫下的種種優點,視線仍若有似無多留連一秒在對方身上,那些始終過不去的,有一天也就自然而然輕輕地跨過了,人性與藝術之美一點一滴改變現實世界的紋理。Noah Baumbach 省略人人歌頌的美好相戀過程,我們看見了親密關係無可避免走到盡頭的面貌,熱情被生活消耗殆盡後的真實樣態,有婚姻的不堪,有投射的影子,也有悲傷劃過的痕跡,昔日燦爛奪目的金色表層已滿佈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的凌亂刮痕,但當你仔細凝神端詳,某個瞬間突然淚流滿面,是視線遠端的淡藍柔光,是淬煉過後的真實愛情,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從未真正逝去,包覆著不捨以新的型態陪伴我們朝向未來繼續前進,將憂愁與痛苦化為人生的養分,遺憾也能如美麗的晚霞般流過心頭。
⠀⠀⠀⠀⠀
⠀⠀⠀⠀⠀
⠀⠀⠀⠀⠀
▍完整文章:
婚姻故事|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
https://pse.is/3a8ydc
平行鞋帶綁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
余華這麼寫。
「讓生命慢一些長一些,持續地去牴觸,去愛去恨,去記去忘,去成為一根尖刺,但也去成為一場擁抱。」
黃麗群這麼說。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一如真正的婚姻一般平淡流暢,好似米蘭昆德拉所言的那份生命樂譜,年輕時相遇還有機會共同譜寫、改變動機,但一定的年紀之後,各自的樂譜都逐漸成形,代表著不同的經歷與價值觀,很難合而為一又保有兩種風格,也很難為了不舊不新又不屬於自己的曲調捨棄多年以來的旋律,琴瑟和鳴往往如李維菁形容雙人舞的身體意識般 Men lead,women follow,主導者渾然不覺按照社會規範走,跟隨者別無選擇成為了一個命運共同體裡夫唱婦隨的陪襯角色,整章樂譜有無奈也有無悔,有甜蜜也有爭吵,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憤怒也有溫暖,有隔閡也有包容,兩個發光發熱的藝術家迎向了平行時空裡《樂來越愛你》的另一種結局。
我們都需要有人抱你過緊,同時也傷你過深。一段關係往往存在兩方以上的觀點,過去也只是自己告訴自己的故事,將己身的委屈、犧牲與不平衡盡收眼底,將對方的處境、成就與理所當然擅自解讀。
然而愛依然於彼此之間俯拾即是,未曾消失,存在於修剪頭髮的親暱互動中,存在於合力推上的厚重大門裡,存在於發自內心的真誠祝福中,存在於選擇餐點的日常瑣碎,也存在於毫不猶豫蹲下幫忙綁好鞋帶的細微舉動裡;或許愛一開始是衝動和熱情,但年深月久就成了歲月皺褶,成了心照不宣的生活痕跡,成了我們之所以為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抽離的一大部分。
不同於多數愛情故事,《婚姻故事》以溫柔開啟,也以溫柔作收,細數當初不自禁透過愛的視角細膩寫下的種種優點,視線仍若有似無多留連一秒在對方身上,Noah Baumbach 省略了人人歌頌的美好相戀過程,我們看見了親密關係無可避免走到盡頭的面貌,熱情被生活消耗殆盡後的真實樣態,有婚姻的不堪,有投射的影子,也有悲傷劃過的痕跡,昔日燦爛奪目的金色表層已滿佈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的凌亂刮痕,但當你仔細凝神端詳,某個瞬間突然淚流滿面,是雲霧下方的星星,視線遠端的淡藍柔光,也是淬煉過後的真實愛情。
Netflix │ #婚姻故事 │ #Marriage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