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平行遊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平行遊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平行遊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平行遊戲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16的網紅媽媽好忙。媽媽好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3-5歲兒童的執行功能活動 (譯自哈佛兒童發展中心的分齡指南) 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能力增長很快,因此,調整活動以配合每個孩子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年齡較小的兒童在學習規則和結構方面需要很多支援,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可以更加獨立。歸根結底,目標是讓孩子不再依賴成人的管控調節,所以當孩子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嘿! 兄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嘿!兄弟!今天我們來玩平行遊戲的據點搶奪戰地圖!在這張地圖裡面兩個據點分開超遠的!我們將會由保力來防守家裡的圈圈!辣椒則負責中路支援兩邊隊友!而羅莎就負責去對面嘗試站敵人的圈圈!讓我們看下今天的組合行不行吧!希望兄弟們喜歡今天的影片! ⭐️加入DISCORD⭐️ https://discord.g...

平行遊戲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6:32:38

小孩有時候真的是越講越故意 聽得懂卻故意唱反調~常常挑戰大人的極限啊 有一次吃飽把雞腿丟超遠(整個傻眼!!!) - 《文章分享》 當家中兩歲的幼兒動不動就發脾氣,或發生要求孩子往東,他卻偏往西的情況,父母在教養上應堅持哪些原則,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接納孩子的不穩定性 孩子在兩歲前期與兩歲中後...

  • 平行遊戲 在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08:26:52
    有 12 人按讚

    👦3-5歲兒童的執行功能活動
    (譯自哈佛兒童發展中心的分齡指南)

    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執行功能和自我調節能力增長很快,因此,調整活動以配合每個孩子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年齡較小的兒童在學習規則和結構方面需要很多支援,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可以更加獨立。歸根結底,目標是讓孩子不再依賴成人的管控調節,所以當孩子看起來準備好了,儘量減少你提供的支援。

    *扮演遊戲
    在特意進行的扮演遊戲中,孩子會發展出規則來決定他們扮演的角色該如何行動。他們會把複雜的想法記在心裡,形塑自己的舉止來遵循這些規則,抑制不符合「角色」的衝動或行為。遊戲的想法常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比如看醫生。他們可能會裝作「生病」,請醫生檢查,並接受注射。「醫生」的言行舉止像個醫生(平靜和令人放心),「病童」的言行舉止像個生病的孩子(悲傷和害怕),而扮演「父母」的孩子的言行舉止像個關切的父母(擔心和關愛)。年幼的孩子傾向單獨或平行遊戲,但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開始學習合作遊戲,並經常調節彼此的行為 ── 這是發展自我調節的重要步驟。

    支持高層次扮演遊戲的方法:
    - 閱讀書籍、實地考察、觀賞影片:確保孩子對情境和角色有足夠的瞭解,從而支持扮演遊戲。
    - 提供各種道具和玩具:年齡較小的學前幼兒可能需要更逼真的道具來進入遊戲(如:玩具醫藥包),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可將其他東西重新利用,變成遊戲道具(如:紙巾捲筒可用作「斷臂」的石膏)。以不同的方式重新使用熟悉的物品,也可以鍛煉認知的靈活性。
    - 允許兒童自己製作遊戲道具:孩子們必須確定需要什麼,把這些資訊記在心裡,然後在不分心的情況下執行到底。他們還鍛煉了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如果原來的計畫不成功,孩子需要調整他們的想法並再次嘗試,挑戰他們認知的靈活性。
    - 遊戲計畫是組織遊戲的好方法:“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這個旨在建立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教學法就是這樣做的。孩子們在開始遊戲前決定他們要扮演誰,要做什麼,然後在紙上記錄他們的計畫。預先計畫意味著孩子們必須先思考,再行動,從而練習抑制性控制。以團體為單位計劃遊戲讓孩子們能夠一起計劃,把這些計畫牢記在心,再應用在遊戲當中。這給孩子們練習解決社交衝突的機會,並能鍛鍊口語能力。

    *說故事
    孩子喜歡說故事。他們早期的故事往往是一系列的事件,每個事件都與之前的有關,但缺乏整體的大架構。隨著練習,孩子會發展出更複雜和有組織的情節。隨著故事越加複雜,孩子們得以練習在工作記憶中記住並處理資訊。

    支持孩子說故事的方法:
    - 鼓勵孩子說故事給你聽:寫下故事,和孩子一起讀。孩子們也可以畫畫,創作自己的小書。重溫故事,不管是透過圖片還是文字,都能支持更有意識的組織和更多的闡述。
    - 團體創作:由一個孩子開始說故事,然後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對故事進行補充。孩子們需要注意到彼此的發言,思考可能的情節轉折,並調整他們的補充內容以符合情節,從而挑戰他們的注意力、工作記憶和自我控制能力。
    - 讓孩子表演他們寫的故事:故事提供了一個結構,引導兒童的行動,並要求他們注意故事,跟著故事走,同時抑制他們創造新情節的衝動。
    - 雙語家庭可以用他們的母語講故事:研究顯示使用雙語可增進所有年齡段的孩子的多項執行功能技巧,所以培養孩子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是有價值的。

    *運動挑戰:歌曲和遊戲
    歌曲和運動遊戲的挑戰可支持執行功能發展,因為孩子必須跟著特定的節奏做動作,並與動作和音樂同步唱出歌詞。這些任務都有助於抑制性控制和工作記憶。當孩子們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得越來越好,需要逐步提供越加複雜的歌曲和遊戲,提高挑戰性以吸引他們的興趣。

    - 為孩子提供許多機會:讓他們可以使用攀爬結構、平衡木、蹺蹺板等設備來測試自己的體能。為孩子設置挑戰,如障礙賽和鼓勵複雜動作(跑跳步 skipping、平衡等)的遊戲,也很有趣。在嘗試較難的新活動時,他們需要集中注意力,監測和調整他們的行動,並堅持不懈地達成目標。
    - 鼓勵通過較安靜的活動來控制注意力:這些活動要求孩子們減少刺激並集中注意力,例如使用平衡木或包含緩慢呼吸的瑜伽動作。
    - 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很快地跳舞,然後再很慢很慢地跳。Freeze Dance (木頭人/凍結舞蹈)也很有趣,若要增加難度,可要求孩子靜止時擺出特定的姿勢。(“Tools of the Mind” (心智工具) 使用火柴棒人形圖片作為視覺輔助)當音樂停止時,兒童必須抑制動作,將注意力轉移到圖片上,以模仿所描繪的姿勢。
    - 重複並增加內容的歌曲:(通過語言或動作)可鍛鍊孩子的工作記憶,如歌曲 She’ll Be Coming ’Round the Mountain的動作、Bought Me a Cat的歌詞,倒數的歌曲,如Five Green and Speckled Frogs,以及重複一長串清單的歌曲(the Alphabet Song字母歌)。
    - 傳統的歌曲遊戲:如Circle ’Round the Zero也很有趣。複雜的動作,包括尋找夥伴,必須在不分心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安靜的遊戲和其他活動
    - 配對和分類活動仍然很有趣:但現在可以要求兒童按不同的規則分類,促進認知的靈活性。孩子們可以先按一個規則(如按顏色)分類或配對,然後馬上換成另一個規則(如按形狀)。如果想增加挑戰性,可以玩配對遊戲,但每次配對都要改變規則。市面上可買到的 Quirkle and S’Match 遊戲就是以這種方式挑戰認知靈活性。或者玩賓果或樂透遊戲,但孩子必須在卡片上標出與聽到的字詞相反的內容(例如,聽到「白天」,要在「夜晚」的圖片上做記號)。孩子們必須抑制住標記相同圖片的自然反應,同時還要記住遊戲規則。
    - 更複雜的拼圖:可以吸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鍛煉他們的視覺工作記憶和計畫能力。
    - 烹飪對幼兒來說也很有趣:他們在等待指示時可鍛煉抑制力,在記住複雜步驟時可鍛煉工作記憶力,在測量和計數時可鍛煉集中注意力。

  • 平行遊戲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2 20:00:24
    有 14 人按讚

    。育兒知識分享。
    【那些3歲前孩子的課程 真的是需求嗎】

    訪間的團體課程或共學越開越多,而私立幼兒園的課程也越趨向豐富多元,但是孩子真的需要這些嗎?可以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作探討
    (這裡不討論訪間課程或是共學好不好,而是從孩子發展需求為出發)

    🔎幼兒的遊戲發展可依年齡分成四個時期:
    ◆(一)單獨遊戲期0至2歲
    遊戲活動均以自我為基礎,無意而且不想接納其他幼兒
    ◆(二)平行遊戲期2至4歲
    已進入群體時期,但其遊戲多為各玩各的,且無目的,彼此間少有溝通,不喜歡與人合作
    ◆(三)聯合遊戲期4至6歲
    幼兒的遊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無組織,只做相同的遊戲
    ◆(四)合作遊戲期6歲以後
    開始有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有目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等,學期合作與競爭

    🔎Selman曾將兒童友誼發展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至7歲 此時期,兒童尚未有友誼概念
    ◆第二階段4至9歲 單向
    ◆第三階段6至12歲 雙向,有明顯的功利性,尚未有共患難合作
    ◆第四階段9至15歲 親密的共享階段
    ◆第五階段12歲開始 友誼發展最高階段

    #3歲前則為依戀發展時期,尋求且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這個人主要是母親,也可以是其他主要照顧者,一種社會情感需求發展的關係,也是滿足和維持幼兒活下去的一個需要,#依附也是建立與他人互動的基礎,#是培養人際互動的起源。

    從兒童發展裡可以明顯地知道,一般正常發展之下,3歲前是沒有友誼的需求,也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所以坊間的那些團體課程或是共學,當然不會是這時期的發展需求,但也或許會有想要互動或是看見其他孩子會開心的狀況,就如同是孩子想吃糖果餅乾,可是生理是沒有這樣的需求

    也可以經常聽到 #3歲前 的家長會說,孩子去上課時,不願意與大家玩或是融入大家、怕生、哭鬧甚至滿場跑等等狀況,其實不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是怕生,而是此階段的他尚未發展人際關係(友誼)需求,也還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

    🔎此時期的需求還落在自我認知與探索、親子連結的階段,非向外社交

    再者,坊間開課者,通常會告訴家長,孩子需要上課,或是需要些刺激,但如果孩子沒有特殊狀況,其實這些費用都可以省下來,若是有疑慮,可以選擇有專業人員(職能治療)的課程,從中還能有引導與評估孩子狀況喔

    最後,若是孩子喜歡去上課或是共學,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家長單方面的想要或是自己需求,這樣可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親子衝突,諸如:去上課會有時間壓力,開始催促孩子又或是孩子在現場出現一些不合家長意的狀態等等。

    反之,若是孩子想去的,卻遇到拖延、不願加入等狀況,那就課題分離吧

    💡最後可以一同思考:(學習課題分離)
    出現以上衝突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問題呢?
    是誰需要做調整或改善呢?
    關於參與非必要性課程,是家長需求還是孩子需求呢?

    🌾除了課程,更好的是把握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註:關於兒童發展的細節或理論,可以參考國內外校園用的教科書籍

  • 平行遊戲 在 恬兒職能治療師-醫學領域的兒童發展專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2 21:00:01
    有 108 人按讚

    【亂玩一通!? 我的孩子,是在玩嗎?】#發展百科 #遊戲

    🤦‍♀️「老師,我家寶寶看到什麼東西都要拿來塞嘴巴,他是在玩嗎?」
    🤷「老師,我們家大寶都不玩扮家家酒,這樣正常嗎?」
    🙍‍♂️「老師,大寶玩積木時都在蓋房子,但小寶拿到積木就一直敲敲打打、搞破壞,怎麼差這麼多!」
    -
    玩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職能活動之一!
    寶寶到處按按鈕是在玩🛎
    疊積木是在玩,
    扮家家酒是在玩🍡🥤
    鬼抓人、一二三木頭人也是在玩。
    這麼多不同的情境都算是玩,那到底遊戲有哪些種類呢🤯
    -
    之前我們有以✨社會互動的角度,
    跟大家分享過不同階段孩子的遊戲型式
    也就是👉獨立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
    文章傳送門▶ https://bit.ly/3hmK4DS
    -
    今天呢~💙星星和💙恬兒治療師要以另一個角度,
    跟大家分享遊戲有哪些種類喔~
    -
    根據學者史密蘭斯基(Smilansky)的理論,
    如果以✨認知的角度切入,大致可分為

    🎲功能性遊戲:
    指的是簡單、重複的肌肉活動,包含使用或沒有使用玩具🧸。像是跑、跳、踢、搖晃玩具等等。這個通常是最早出現的,尤其常見於0-2歲的寶寶👶
    -
    🎲建構性遊戲:
    有目的的遊戲與使用玩具,並做成某物品,像是美術拼貼畫🖼、疊積木、堆沙堡🏖等等。通從2歲以後開始出現,且會持續至兒童中期,甚至是青少年期。隨著年齡的成長,兒童會以更抽象的方式進行建構式遊戲,甚至發展成藝術能力。
    -
    🎲戲劇性遊戲:
    指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或關於行動和情境的假裝,例如:扮家家酒🥂、把木棍當馬騎、假裝搭公車等。一般來說,象徵性遊戲指的就是這個喔!孩子會藉由「假裝」來進行想像遊戲。這個遊戲型式在孩子1-2歲間出現,並在5歲達到高峰。
    -
    🎲規則性遊戲:
    包括一些訂好規則,需互相遵守的遊戲,像是籃球🏀、下棋♟、大風吹等。通常孩子在上小學後,就漸漸以規則性遊戲為主啦!而且規則會越來越複雜喔~

    -
    所以說孩子小時候看起來毫無意義的重複按按鈕,
    其實也是在遊戲呀🤣
    隨著孩子的成長,遊戲的型式會不斷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玩具🧩
    被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拿到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玩法啦~
    (小的永遠搞破壞 !? 😱)
    -
    今天以不同角度簡單跟大家分享了🎲遊戲的種類
    你們家孩子現在在哪個階段呢?
    最喜歡玩什麼遊戲或玩具?
    趕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
    📣如果有更多關於遊戲方面的疑問或想了解的,
    也歡迎在下面跟我們許願喔XD
    (像是孩子不玩扮家家酒怎麼辦?弟弟總是在破壞姐姐的玩具?之類的)
    有機會我們會再透過文章或影片和大家分享的呦👏
    --------------------
    更多發展資訊與好玩遊戲,
    都在我們的官網與Youtube頻道!
    🔎官網👉 https://www.kid-pro.com/
    🔎Youtube👉 https://kid-pro.com/youtube

    --------------------
    玩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事
    學會這些遊戲 陪孩子玩出好能力
    【治療師不藏私,孕期到2歲感覺統合教養包】
    https://kid-pro.com/jqrp

  • 平行遊戲 在 嘿! 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19:00:29

    嘿!兄弟!今天我們來玩平行遊戲的據點搶奪戰地圖!在這張地圖裡面兩個據點分開超遠的!我們將會由保力來防守家裡的圈圈!辣椒則負責中路支援兩邊隊友!而羅莎就負責去對面嘗試站敵人的圈圈!讓我們看下今天的組合行不行吧!希望兄弟們喜歡今天的影片!

    ⭐️加入DISCORD⭐️
    https://discord.gg/heybrother

    ⭐️荒野亂逗⭐️荒野亂鬥動畫系列⭐️
    http://tiny.cc/o6rsez

    ⭐️荒野研究所⭐️小知識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bHr1fg

    ⭐️上盃攻略⭐️心得與技巧分享⭐️
    https://goo.gl/Hhqc51

    ⭐️播放清單⭐️2019⭐️
    https://shorturl.at/cKMVX

    #荒野亂鬥 #嘿兄弟 #創作者代碼heybrother

  • 平行遊戲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02 15:44:19

    #豆豆媽咪吳霈蓁 #上學 #光光老師
    小朋友上了幼兒園之後,可能會出現這些不適應的挫折,包括:交不到朋友、不知道怎麼去交朋友、得不到老師的注意就傷心、和同學搶玩具吵架等等…,你們家出現了幾項呢?豆豆媽咪訪問了兒童發展專家、奇威專注力學習中心的光光老師,來教教大家解決的方法喲~

    推薦大家可以複習前面二集
    進幼兒園的三項準備:http://bit.ly/2PxFJow
    如何降低分離焦慮:http://bit.ly/2zFrWRV

    也可以直接點選三個問題看光光老師的解答喲
    0:14 不會交朋友
    0:47 吸引不到老師目光就受傷
    02:18 和同學搶玩具吵架

    #不知道該怎麼去交朋友
    特別是如果是家中獨子、長孫,家中沒有其它兄弟姐妹,個性也比較害羞、平常也沒有常常到公園或是戶外去認識朋友的孩子,和其它小朋友相處的經驗比較少,在剛上學時的確可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要如何解決?
    1.兒童認知發展的層次中,從平行遊戲到單獨遊戲是需要一點時間的,爸媽不用過度擔心焦急
    2.可以創造交朋友的機會,約的地方要是孩子熟悉的地方

    #得不到老師的注意就會玻璃心
    通常孩子在家都是全家人注目的焦點,不管說什麼都馬上可以得到回應、做對事情就會得到讚美和獎勵,但是到了學校卻不是這樣~老師要照顧全班的孩子,的確無法分身乏術去即時關注到孩子的需求和反應,比較敏感的孩子就會覺得:老師不喜歡我、或是感到自尊心受傷,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1.讓孩子練習不是要吸引大人的注目,而是要吸引同學的注目
    2.可以把情況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協助孩子增加吸引其它同學注目的機會

    #在學校和同學搶玩具吵架!?
    進入幼兒園,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輪流、分享,如何先在家中幫助孩子練習呢?
    1.用數數來練習等待
    2.等待能力建立了才能學會輪流的概念
    3.小孩不會搶食物卻會搶玩具!?要先把幾個玩具的所有權放在爸媽身上

    如果有更多想知道的親子教養問題,
    都可以到我的粉絲團和我聊聊喲~
    https://www.facebook.com/dobemami/

    #幼兒園 #上學 #分離焦慮 #光光老師 #搶玩具 #不適應 #注意力 #奇威專注力學習中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