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平行塊 規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平行塊 規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平行塊 規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平行塊產品中有8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同時也有2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6的網紅Bradley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lka Dot的時機即將來臨,測試網Kusama平行鏈取得大成功! 本視頻中提到:Polka Dot(波卡)、Kusama、Relay Chain(中繼鏈)、Parachain(平行鏈)、Parachain Slots Auction(平行鏈插槽拍賣)、Moonriver、Moonbeam ...

平行塊 在 萬Wan |旅遊景點 飯店住宿開箱 咖啡店 穿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14:13

華源海灣。 . 從知本沿路往下,在到太麻里前會先經過華源海灣,蜿蜒的海岸線,這裡是觀賞日出的絕佳地點。 . 從南迴公路轉彎沿路往上,可以看到不同的灌溉水池,總共有3座,最上層則為華源觀景台,旁邊就是為第三座水池,在2020年的暑假有先來過一次這裡,當時由上往下看華源海灣,加上蔚藍的海及天空,整個就是...

平行塊 在 Joyc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34:23

·· ⊱ 炎夏 · 尾聲┆𝘛𝘩𝘦 𝘌𝘯𝘥 𝘰𝘧 𝘚𝘶𝘮𝘮𝘦𝘳 ↬ $145(這邊只有組合裡的兩顆喔!) ↬ 冷藏解凍2小時 𓐄 「夏季的滋味, 酸甜、清爽,讓我們用冰涼與微醺,貪一晌想望」 昨晚睡不太熟,4:30起床便跑去廚房解凍了這兩顆,放兩個小時應該可以達到麵體完全沒有冰霜、內餡融化而冰涼的...

  • 平行塊 在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1:20:31
    有 276 人按讚

    【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  ​ 
    ​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 平行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6:00:29
    有 41 人按讚

    致H:交往對象開始跟我計較他支出的花費,表示他不愛我了嗎?


    你好,這個問題我想要找男性請教,但我周遭沒有適合的朋友,不知道您的想法如何。我是一個45歲的女性,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有房有車,感情生活已經空窗了好幾年,在去年開始在網路上交朋友,認識了幾個但一直沒有感覺,後來認識了我現在的男朋友,他大我七歲離婚目前一個人租房子住,自己開一間小公司自給自足我也覺得不錯,交往的半年我們很開心,到處吃吃喝喝,運動打球爬山,我覺得我們很契合,但有一點就是在這半年期間大部分的金錢都是他負擔,但都是一般的小吃都是幾百塊的費用。


    作家H X桂圓紅棗黑木耳飲X奇異果酵素X軟骨肉
    團購連結:https://privatecuisine.1shop.tw/%E4%BD%9C%E5%AE%B6H1
    👀追蹤「作家H」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0711writer/
    💊生命靈數諮詢感情與數字占卜測未來
    https://reurl.cc/b6d8kd
    ❤️最新創作「真。愛的平行宇宙」全面發行。
    博客來:https://reurl.cc/4g9xbK
    📺訂閱「作家H」的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wqyDPJ6T2Jdu22LDrzhJA…

  • 平行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22:50:48
    有 232 人按讚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 平行塊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6:46:15

    Polka Dot的時機即將來臨,測試網Kusama平行鏈取得大成功!

    本視頻中提到:Polka Dot(波卡)、Kusama、Relay Chain(中繼鏈)、Parachain(平行鏈)、Parachain Slots Auction(平行鏈插槽拍賣)、Moonriver、Moonbeam

    時間軸
    0:00 開場
    0:29 測試網 Kusama
    1:16 平行鏈 Parachain
    3:26 Moonriver
    5:11 Polka Dot 生態系
    5:52 Polka Dot Is A BEAST !!!
    #crypto #polkadot #kusama

    🔥 在 幣安 交易所交易 (全世界最大交易所,取得手續費折抵)
    https://accounts.binance.me/zh-TW/register?ref=P9H7RJYN
    🔥 在 Max 交易所交易(台幣出入金首選,取得手續費折抵)
    https://max.maicoin.com/signup?r=3ab27dfa
    🔥FTX Pro(玩以太坊、Solana鏈首選)
    https://ftx.com/#a=40291297
    🔥FTX(舊Blockfolio)美金賺取8%!
    以零手續費交易比特幣、狗狗幣與其他加密貨幣。當您進行價值 10 美元的交易時使用我的推薦代碼並獲得免費硬幣。
    https://link.blockfolio.com/9dzp/58d03a11
    🔥CELSIUS BTC 賺取6.2% 並且贏得 50 美元的免費 BTC!
    https://celsiusnetwork.app.link/194077575c
    推薦碼:194077575c

    https://celsiusnetwork.app.link/194077575c

    訂閱以追蹤更多加密貨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BradleyChung?sub_confirmation=1

    👇►►► 我的社群連結 ◄◄◄👇
    ✅ 追蹤我的 TWITTER: https://twitter.com/yuchanchung8211
    ✅ 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radleychung6666/
    ✅ 追蹤我的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radley.chung.58910

    CREDITS: Content inspired by Lark Davis
    https://youtu.be/BCH9oAh2Jqs

    CREDITS: "Subscribe Button" by MrNumber112
    https://youtu.be/Fps5vWgKdl0

    ⚠️免責聲明:請注意,我的媒體內容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內容僅供參考,不得作為財務、法律或投資建議。 加密貨幣是非常高風險的投資,可能帶來相當大的損失風險,在投資之前,請務必深入鑽研並諮詢專業人士。

    #Crypto #Bitcoin #Altcoins #Blockchain #Altcoin #Decentralized #CryptoNews #Investing #Ethereum #Ripple #Binance #Cardano #Litecoin #BullRun #PassiveIncome #StockMarket

  • 平行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2:24:13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 平行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12:23:49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