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哪裡,瘦哪裡】-淺談局部減脂
「我在家都做一個腹部燃脂操」
「我是不是練哪裏,就可以瘦哪裡」
1. 什麼是局部減脂?
局部減脂(Targeted fat loss or Spot reduction),指透過運動等方式來減少特定身體部位的體脂肪,常說的「蝴蝶袖、肚子的三層肉」,被認為是手臂或...
【練哪裡,瘦哪裡】-淺談局部減脂
「我在家都做一個腹部燃脂操」
「我是不是練哪裏,就可以瘦哪裡」
1. 什麼是局部減脂?
局部減脂(Targeted fat loss or Spot reduction),指透過運動等方式來減少特定身體部位的體脂肪,常說的「蝴蝶袖、肚子的三層肉」,被認為是手臂或肚子有過多的體脂肪,而為了美觀,大多數人會想多舉啞鈴、練核心來「消除」這些部位的體脂肪。
2. 怎樣線條可以明顯?
大多數人會想要局部減脂,應該是為了讓「身體的線條更明顯」,例如人魚線、明顯地腹肌等。用簡單的公式表示:
線條明顯 = 肌肉量高 + 體脂肪低
可以把肌肉想成一座一座的山,而體脂肪像是雲層的厚度,當山夠高、雲夠薄,山的形狀就會看得很清楚;然而,當雲層太厚,不管山高或低,其實都看得不清楚,體脂偏高、肌肉量高的人,有時肌肉線條並不是那麼明顯的原因,常見於職業鉛球、相撲選手等。
增加肌肉量、減少體脂肪的細節,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3. 局部減脂有可能嗎?
若一個身體部位的肌肉量高、同時體脂肪低,肌肉的線條就會顯得明顯,因此,多數人認為「多動這個部位,就可以燒掉這邊的體脂肪」,但實際上,身體的運作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仰臥起坐時,確實告訴了大腦說「我的肌肉在消耗能量,我需要拿庫存的能量(體脂肪)」,但這個庫存的能量多是全身性的,因此,會使用到全身的體脂肪,而非只有「運動的部位」。可以想像成東西(肌肉)掉到河裡面(體脂肪),為了找到它拿抽水機抽腳下的區域,但是河水是會平均分佈地被抽走一樣。
4. 局部減脂較有效的方法
延續上述,若目的是把河水給抽乾,讓河底下的樣子可以清楚,那目標應是動員更多個抽水機,馬達較大的抽水機叫做「飲食控制,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馬達較小的抽水機為「運動、訓練多個肌肉群」。
因此,多關節、全身性的運動訓練配合飲食調整(熱量赤字)相較於只動想瘦的部位是較有效的方法。
5. 迷思的討論
*「練核心時我肚子有燒起來的感覺呀,不是燒體脂肪嗎?」
有緊繃、痠痛、灼熱感等皆代表有「使用到該肌肉」,但不代表肌肉會去使用那個部位的體脂肪。
*「為什麼有些部位的體脂肪好像瘦不像來,大腿、屁股等?」
體脂肪的含量跟分佈位置,影響的因素包括:性別、基因、體型、種族等,例如女性的演化是需要「生孕」的,因此身體會傾向多儲存脂肪(能量)在臀部等區塊。
*「為什麼剛練完時,我覺得線條變明顯,不是因為燒體脂肪嗎?」
運動訓練時「有使用到該部位的肌肉」,大腦會傳遞更多血流過去,所以運動後的肌肉像是顆充飽氣的氣球,會顯得更明顯,但當運動結束後,血液重新分布,就像氣逐漸卸掉一樣。
*「訓練局部真的沒幫助嗎?」
其實近期有研究在討論說,當運動訓練時,能讓使用的部位:溫度提高、增加血流量等,並透過這些因素增加局部的體脂肪代謝反應等。
6. 結論
透過運動特定身體部位來局部減脂,或許是有可能的,不過就先階段而言有更有效率的方法,即透過「全身性、多關節的肌力訓練,配合飲食調整」,也有人提到想多跑步、有氧運動來減少卡路里,不想調整飲食,其實任何方法我相信都有幫助,只是比例、程度及所耗費的時間心力問題,例如消耗200 kcal,有些人傾向少吃一碗飯、有些人傾向慢跑30分鐘,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就好。
重點整理:
*線條明顯 = 肌肉量高 + 體脂肪低
*增加肌肉量倚賴「肌力訓練、重量訓練」
*減少體脂肪倚賴「熱量赤字」
*熱量赤字:熱量的攝取 < 消耗
*消耗體脂肪的過程大多是全身性,非局部
*會消除哪個部位的體脂肪,多取決於性別、基因、體型等因素
#spotreduction #targetfatloss #fat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局部減脂 #體脂肪 #肌肉 #增肌 #減脂 #防疫 #新冠病毒 #疫情 #關節有聲音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平均流量公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三條
1.洛基使週三更新變成Disney+新常規
2.Twitch的串流收入是音樂人的新希望
3.串流大戰已進入龜龜賽跑的煎熬階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isney+ Shifts Original Series to Wednesday Release Date Schedule(https://flip.it/Hlh2UB)
│
上週三上架 Disney+ 的 Marvel 影集《Loki 洛基》創下 Disney+ 開台以來最佳收視記錄,使 Disney 決定全面改變原創節目的上架策略,將接下來的幾個節目原訂週五上架的日期一概延後至隔週三。Hollywood Reporter 掌握的 Disney 內部人士表示這個變動是為了讓繼續維持週五上架的 Disney 電影不會與原創節目硬碰硬對決,而有各自的空間施展身手。從電影院發行模式轉換到串流發行模式之後,各家都還在摸索自己的運作邏輯:Netflix 和 Amazon 目前是週五上架整季新節目,Disney+ 未來則是每週三釋出一級新節目,Hulu 則在週三、週五、上架單級和上架整季之間交錯混用,HBO Max、Peacock 和 Paramount+ 則是固定在週四更新。「週五看新片」這個幾十年的慣例正在串流宇宙緩慢地解體中。
│
│
▼ 2.Can Streaming Pay? Musicians Are Pinning Fresh Hopes on Twitch.(https://flip.it/2ESE4o)
│
因為 Spotify 等音樂串流平台按照點播次數付費的公式改變了整個音樂產業的經濟正義邏輯,讓大者恆大,大者以外剩下的全吃不飽。Spotify 的數據顯示平台上有97%的音樂人每年收到的版稅不足1000美元。另一方面 Spotify 前首席經濟學家 Will Page 發表的統計數據則顯示,許多音樂人正在遊戲直播平台上得到驚人的收入:比如電玩作曲家 Laura Shigihara 在其他串流平台上的月收入加總起來約700美元,可是單從 Twitch 上每月就賺取8000美元收入;美國重金屬樂團 Trivium 在 Twitch 上的月收入也高的1.1萬美元。除了居家防疫期間導致 Twitch 流量大增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 Twitch 上的粉絲相較於 Spotify 用戶更加熱誠、參與度更高,因此使用平台的平均時數遠高於 Spotify 用戶,也更願意以贊助或購買行為來支持音樂人。這跟 Twitch 原本設計來給遊戲直播主使用有非常大的關係。在遊戲的世界裡直播主和觀眾的界線是模糊的,因此彼此有更高的認同感。雖然去年 Twitch 開始變成音樂人和音樂迷聚集地之後引來唱片公司的大量侵權通知,但只要 Twicth 能妥善解決這個議題,未來勢必將成為音樂產業經濟體系中不可分割的新版圖。
│
│
▼ 3. Disney+ and Netflix’s Next Challenge: Shaking Off Slower Streaming Growth(https://flip.it/0PWYzp)
│
瞬息萬變的串流大戰已經脫離 Netflix 一枝獨秀的「龜兔賽跑」階段快速進展到群雄並起的「兔兔賽跑」階段,然後就在今年初又迅雷不及掩耳地演變成新的局勢:龜龜賽跑。今年第一季 Netflix 的新訂戶數量低於目標,Disney+ 的新訂戶也低華爾街預期,昨天剛剛出爐的美國人擁有串流帳戶數量也首度出現下滑。看來 Covid-19 疫情帶來的紅利似乎終於領取完畢,現在各家串流業者只能使出吃奶的力氣從「比慢」的競賽中勝出成為「比較不慢」的那家。經常被忽略的 Hulu 其實有自己的秘密成長公式:在他們高價無廣告、低價帶廣告兩種會員架構之中,低價版向來都是成長較快的部門。HBO Max、Peacock 和 Paramount+ 都使用了類似的方法以帶有廣告的低價版會員想辦法衝市佔率,雖然這麼做會付出高昂的財務代價。Disney 執行長近日才斬釘截鐵地說 Disney+ 絕對不會推出低價帶廣告版本。然而在國際市場拓展過程中, Disney就像主要對手 Netflix 一樣依據不同國家的市場現況和消費能力採取差別定價策略,比如在兵家必爭之地印度市場 Disney 就透過子品牌 Disney+ HOTstar 低價搶市。這種犧牲營收換取市佔率成長的策略把眼睛放在更遙遠的未來:Netflix 在美國市場的經驗告訴其他後進者,只要等到市佔率夠大夠穩就可以隨便你漲價,把少賺的補回來。
平均流量公式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家練核心,燃燒腹部脂肪】-淺談局部減脂
.
「我在家都做一個腹部燃脂操」
「我是不是練哪裏,就可以瘦哪裡」
.
1. 什麼是局部減脂?
局部減脂(Targeted fat loss or Spot reduction),指透過運動等方式來減少特定身體部位的體脂肪,常說的「蝴蝶袖、肚子的三層肉」,被認為是手臂或肚子有過多的體脂肪,而為了美觀,大多數人會想多舉啞鈴、練核心來「消除」這些部位的體脂肪。
.
2. 怎樣線條可以明顯?
大多數人會想要局部減脂,應該是為了讓「身體的線條更明顯」,例如人魚線、明顯地腹肌等。用簡單的公式表示:
線條明顯 = 肌肉量高 + 體脂肪低
可以把肌肉想成一座一座的山,而體脂肪像是雲層的厚度,當山夠高、雲夠薄,山的形狀就會看得很清楚;然而,當雲層太厚,不管山高或低,其實都看得不清楚,體脂偏高、肌肉量高的人,有時肌肉線條並不是那麼明顯的原因,常見於職業鉛球、相撲選手等。
增加肌肉量、減少體脂肪的細節,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
3. 局部減脂有可能嗎?
若一個身體部位的肌肉量高、同時體脂肪低,肌肉的線條就會顯得明顯,因此,多數人認為「多動這個部位,就可以燒掉這邊的體脂肪」,但實際上,身體的運作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仰臥起坐時,確實告訴了大腦說「我的肌肉在消耗能量,我需要拿庫存的能量(體脂肪)」,但這個庫存的能量多是全身性的,因此,會使用到全身的體脂肪,而非只有「運動的部位」。可以想像成東西(肌肉)掉到河裡面(體脂肪),為了找到它拿抽水機抽腳下的區域,但是河水是會平均分佈地被抽走一樣。
.
4. 局部減脂較有效的方法
延續上述,若目的是把河水給抽乾,讓河底下的樣子可以清楚,那目標應是動員更多個抽水機,馬達較大的抽水機叫做「飲食控制,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馬達較小的抽水機為「運動、訓練多個肌肉群」。
因此,多關節、全身性的運動訓練配合飲食調整(熱量赤字)相較於只動想瘦的部位是較有效的方法。
.
5. 迷思的討論
*「練核心時我肚子有燒起來的感覺呀,不是燒體脂肪嗎?」
有緊繃、痠痛、灼熱感等皆代表有「使用到該肌肉」,但不代表肌肉會去使用那個部位的體脂肪。
*「為什麼有些部位的體脂肪好像瘦不像來,大腿、屁股等?」
體脂肪的含量跟分佈位置,影響的因素包括:性別、基因、體型、種族等,例如女性的演化是需要「生孕」的,因此身體會傾向多儲存脂肪(能量)在臀部等區塊。
*「為什麼剛練完時,我覺得線條變明顯,不是因為燒體脂肪嗎?」
運動訓練時「有使用到該部位的肌肉」,大腦會傳遞更多血流過去,所以運動後的肌肉像是顆充飽氣的氣球,會顯得更明顯,但當運動結束後,血液重新分布,就像氣逐漸卸掉一樣。
*「訓練局部真的沒幫助嗎?」
其實近期有研究在討論說,當運動訓練時,能讓使用的部位:溫度提高、增加血流量等,並透過這些因素增加局部的體脂肪代謝反應等。
6. 結論
透過運動特定身體部位來局部減脂,或許是有可能的,不過就先階段而言有更有效率的方法,即透過「全身性、多關節的肌力訓練,配合飲食調整」,也有人提到想多跑步、有氧運動來減少卡路里,不想調整飲食,其實任何方法我相信都有幫助,只是比例、程度及所耗費的時間心力問題,例如消耗200 kcal,有些人傾向少吃一碗飯、有些人傾向慢跑30分鐘,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就好。
.
重點整理:
*線條明顯 = 肌肉量高 + 體脂肪低
*增加肌肉量倚賴「肌力訓練、重量訓練」
*減少體脂肪倚賴「熱量赤字」
*熱量赤字:熱量的攝取 < 消耗
*消耗體脂肪的過程大多是全身性,非局部
*會消除哪個部位的體脂肪,多取決於性別、基因、體型等因素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spotreduction #targetfatloss #fat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局部減脂 #體脂肪 #肌肉 #增肌 #減脂 #防疫 #新冠病毒 #疫情 #關節有聲音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平均流量公式 在 蕭凱莉實驗室 HK Lab - 旅行/運動/健身/旅館 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期間,什麼都做不了只好關在家寫寫文最安全
#google廣告 #實戰分享2
【google ads 廣告預算怎麼抓?初心者投放幾個常見狀況|實戰經驗分享-2 】
詳細圖文我放在部落格文章,有興趣可以直接點擊看,眼睛比較舒適
https://reurl.cc/l089ad
.
------------------------------------------
廣告預算真的是所有要投放廣告的人都會遇到的抉擇
我剛轉到google廣告
一開始也沒人告訴我到底廣告預算小額能多小? 🧐
小額預算到底有沒有效? 🧐
還是根本就是把錢丟海裡?😩
找行銷代操公司? 那就是一次至少噴個好幾萬
平常看到身旁創業好朋友一個月幾百萬的廣告預算
真的是嚇到吃手手......😱
要不然土法煉鋼就是坊間的參考公式拿營業額2成下廣告
咳咳
以上完全套用不了,因為我的電商品牌才剛開始,哪有什麼穩定的營業額😔
後來決定自己操廣告,投放一天300元
這個數字也沒有特別原因? 就是一個月下來不超過一萬元是我願意負擔的廣告費
後來這個基礎預算,一去不復返了,如果投放超過一定額度,帳戶有專職的google客戶經理照顧你
.
隨著想曝光的活動越來越多,廣告活動也就越加越多
肯定有人問社群媒體不是也有曝光量自然流量嗎?
單靠廣告感覺是個無底洞?
是這樣沒錯,所以一邊照顧各個社群平台,一邊還是得要靠廣告才夠力
畢竟現在臉書的自然觸擊率極低.......😒
行銷的預算我比較少花在大部落客身上(很貴請不起……泣)
有知名度是不是代表真的轉單率高? 我還是要打個問號
主要原因還是我是小廠商,實在經不起一次滑鐵盧
.
在投放廣告過程中有幾個常見的狀況
👉google 廣告預算一下子就噴完
你會發現,怎麼一下就消耗完了?
跟打電動玩賭博一樣錢一下就不見了,一個點擊三十四塊,預算300元,點個10次就沒了,官網完全沒訂單!
此時你會很想罵髒話。別擔心,這都是很正常的。
新的廣告開始,google 系統也需要時間學習測試。例如像下圖範例
前面1~3天絕對是單次點擊成本破表。
請你耐心每天觀察數據是否有越來越好的趨勢。
我的建議是新廣告至少開放七天,若你的廣告文案都不錯,我相信數據也會說話
此時真的是需要有點本錢擺著預算消耗
不然一個好廣告但是你預算只夠三天,就可惜了
以前聽過專門選爆品的人操作是每個產品上廣告砸三天大預算
哪個表現好,就繼續留著
這也是一個方式,很猛快狠準。不過不適合我
👉廣告當天花費超過我設定的預算
這也是很多人一開始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google 廣告是這樣的
有時候會發現,明明我廣告預算設定300元,為什麼當天花了五百多元? 甚至花了更多?
google ads 廣告系統統計預算通常是以月來分配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預算是300元,一個月是9000元
那麼不會平均分配每天300元,而是有時候高有時候低
最重要的是,每天也不會花超過預算的兩倍(600元)
如果發生超過兩倍的情形,別擔心google 最高也只會收兩倍的錢(如下圖範例)
.
👉系統偶而會跳出提高預算建議
不是每個廣告活動系統都會一直建議提高預算
當我們在廣告轉換目標時,若是“盡量”爭取轉換價值
請記住,有”盡量”兩個字代表你要求google ads廣告幫您在設定的預
算內盡全力去達到目標
也就是說,在你給的預算內,系統已經做到最大化的效益
但是轉換目標若是在”轉換次數” 或是轉換”目標報酬率”,系統通常會
跳出預算不足建議增加預算,畢竟目標不是一個預算內”盡量”的事
.
👉什麼時候該提高廣告預算
我會觀察廣告成效不錯時,在能力範圍內提高預算
什麼叫做成效不錯? 例如 點擊成本低,轉換率不錯,點閱率不錯,轉換價值/費用不錯…….
最後一個通常是官方說法或者說是最實際的判斷
《轉換價值/費用 只要數據大於1》,你都可以一直加預算
不過對我來說,我會先根據我對該廣告的目的,然後觀看哪個數據? 再去判斷要不要加預算,一次少一點的話會加個100~300元
例如我的廣告目的是盡量爭取曝光,那我就會主要看”點閱率” 還有版面的完全比對曝光比重
.✍️✍️✍️
最後還是想提醒看正在看文章的你,預算不是越大越好,最重要的是”#優化廣告” "#認真做產品"
希望能給不會下廣告的人一點幫助
🙂
對了,我的電商品牌已做到台灣前幾大知名,你如果這兩年在網路買過,應該會看過我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