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常闇永遠前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常闇永遠前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常闇永遠前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常闇永遠前世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厭世哲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商鞅原本是衛國貴族後裔,本名公孫鞅,他曾經被舉薦給魏惠王,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正當公孫鞅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秦國正在招納賢士、準備變法,於是便由魏入秦,打算投靠秦孝公。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魏惠王原本看不起商鞅,但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讓秦國變成超級強國,逼得魏惠王節節敗退,只能割地賂秦。魏惠...

  • 常闇永遠前世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22 15:28:02
    有 2,666 人按讚


    商鞅原本是衛國貴族後裔,本名公孫鞅,他曾經被舉薦給魏惠王,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正當公孫鞅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秦國正在招納賢士、準備變法,於是便由魏入秦,打算投靠秦孝公。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魏惠王原本看不起商鞅,但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讓秦國變成超級強國,逼得魏惠王節節敗退,只能割地賂秦。魏惠王一定覺得超級爆幹悶,所以他也想變法改革,效法秦孝公廣招賢才,希望可以找到像商鞅這樣的人才——想不到卻招來一個孟子,直接把魏惠王罵了個狗血噴頭,要他「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魏惠王一定覺得寶寶心裡苦啊……)

    商鞅透過什麼方式見到秦孝公,又是怎麼被秦孝公任用的,由於實在是太八卦了,所以此處暫且略過不提。我們直接來談:當時秦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秦孝公又為何要變法呢?

    大家應該還記得高中學過一課〈燭之武退秦師〉吧?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是春秋時期,主角是秦穆公跟晉文公,這兩位可都是鼎鼎有名的霸主啊!但是秦國跟晉國後來發生一場大戰「秦晉殽之戰」,秦國大敗,元氣大傷,從此只能退居西邊,斷了稱霸中原的夢想。

    一直到戰國時期,秦孝公即位之初,東邊的國家根本就看不起秦國,認為秦人是「夷狄(野蠻人)」,串通起來要把秦國給邊緣化,不要讓秦國參加諸侯的盟會。除了有外患之外,當時秦國還有內憂,在內外夾擊的壓力下,秦孝公火燒眉毛,被逼到走投無路,若再不變法,可能就要成為亡國之君,遺臭萬年了!

    正因為秦孝公本來就有「變法」的念頭,所以當他碰上激情改革分子商鞅時,兩人才能一拍即合。不過,雖然想要變法,但變法這事的牽涉範圍實在太大,若搞得好國家當然會強盛,若搞得不好就有可能會身敗名裂。司馬遷在《史記》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把孝公此時的心情給具體描繪出來——「恐天下議己」。他想變法,但他也怕國民不支持,怕天下人會議論他「變亂祖宗家法」,成為歷史罪人。

    就在此時,商鞅為他打了一劑強心針。商鞅的回應,翻成白話文,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凡事猶豫不決,就不可能會成功。

    一個人德行過於崇高,世俗之人就會批評他矯情虛偽;
    一個人見識過於超前,世俗之人就會嘲笑他荒謬無知。

    愚蠢的人,即使事情成功了,他仍然搞不清楚原因;
    聰明的人,在局勢尚未明朗前,就已經能洞燭機先。

    你只能跟人民共享快樂的果實,
    無法跟人民一起共商國家大計。

    德行最崇高的人,無法跟世俗之人和平共處;
    成就大事業的人,絕不跟世俗之人一同謀劃。

    因此,
    如果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按照老規矩來辦事;
    如過能夠對人民有利,就不必沿用已過時的禮制。



    原文如下: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茍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史記.商君列傳》



    公孫鞅這一番話是為了說服秦孝公堅定變法的心意,謀定而後動,不要再顧慮世俗的眼光。秦孝公覺得他說得非常好,簡直無言以對,所以只回應了一個字:「讃!」

    其實,我們都知道「變法」是好的。時代一直在變,制度如果不跟著變,怎麼可能跟得上潮流。但為什麼「變法」總是那麼難?不外乎幾個原因:

    (1)變法的人走得太前面,人民跟不上,所以人民很容易看不懂變法的人到底在做什麼。舉個例子,政府如果想要發展什麼計劃,要投注多少資金,人民一聽就很容易勃然大怒,覺得花這麼多錢幹什麼!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還債?為什麼不發展經濟?人民過得很苦你們不知道嗎?不管不管,反正下一次選舉,一定要用選票讓執政黨下架!——你就算跟人民解釋,他們也不想聽,因為他們的智力真的就是搆不到那裡。

    (2)人的習慣就是怠惰。當人民已經習慣一個制度,而你打算要改變的時候,不管你想變得怎麼樣,一定都會遭受極大的反彈——因為大家就是不想變、不想動嘛。就算照目前的制度,國家不會變得更好,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在這樣的習慣之中會得到安全感;一旦你站起來呼籲改變,大家反而會心生恐懼,不知道以後會變得怎麼樣,不能確信是不是會變得更好。總之,如果你期待人民會支持你的改革,那你是永遠也等不到這一天的;所以,如果你想改,那就勇敢去改吧!你本來就要逼人民「通通都給我動起來」。

    (3)「變法」這回事,說穿了就是一件「重新分蛋糕」的事。你要把蛋糕從別人的手中拿回來,然後再分給其他人——這本身就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你要怎麼叫別人把手中的利益給吐出來,需要極高的智慧,否則必定會讓那些既得利益者覺得很受傷、很沒尊嚴。更何況,如何重新分蛋糕也是一件大難事,你要把蛋糕分給誰才不會產生不公不義?如果你要把蛋糕平均分給人民,最後只能一人分到一滴奶油,你覺得人民會高興嗎?——凡此種種,都是需要極高的智慧才有辦法處理,一旦處理不好,就是身敗名裂。



    法家的故事,我們以後還會繼續講下去……



    「嘿,我們出書了,你已經預購了嗎?」
    「你的支持,讓我們可以一直寫下去!」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莊子十堂課》1/27正式出版,各大通路目前皆已開放預購!
    (博客來獨家簽名版皆已完售。)

    (一)金石堂限量籤詩貼紙版:http://bit.ly/2TQBa5X
    (二)博客來一般版:http://bit.ly/2TT2L6C
    (三)誠品:http://bit.ly/2TWYizW
    (四)讀冊一般版:http://bit.ly/2TQOnM7

  • 常闇永遠前世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1-21 08:00:00
    有 2,600 人按讚

    商鞅原本是衛國貴族後裔,本名公孫鞅,他曾經被舉薦給魏惠王,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正當公孫鞅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秦國正在招納賢士、準備變法,於是便由魏入秦,打算投靠秦孝公。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魏惠王原本看不起商鞅,但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讓秦國變成超級強國,逼得魏惠王節節敗退,只能割地賂秦。魏惠王一定覺得超級爆幹悶,所以他也想變法改革,效法秦孝公廣招賢才,希望可以找到像商鞅這樣的人才——想不到卻招來一個孟子,直接把魏惠王罵了個狗血噴頭,要他「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魏惠王一定覺得寶寶心裡苦啊……)

    商鞅透過什麼方式見到秦孝公,又是怎麼被秦孝公任用的,由於實在是太八卦了,所以此處暫且略過不提。我們直接來談:當時秦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秦孝公又為何要變法呢?

    大家應該還記得高中學過一課〈燭之武退秦師〉吧?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是春秋時期,主角是秦穆公跟晉文公,這兩位可都是鼎鼎有名的霸主啊!但是秦國跟晉國後來發生一場大戰「秦晉殽之戰」,秦國大敗,元氣大傷,從此只能退居西邊,斷了稱霸中原的夢想。

    一直到戰國時期,秦孝公即位之初,東邊的國家根本就看不起秦國,認為秦人是「夷狄(野蠻人)」,串通起來要把秦國給邊緣化,不要讓秦國參加諸侯的盟會。除了有外患之外,當時秦國還有內憂,在內外夾擊的壓力下,秦孝公火燒眉毛,被逼到走投無路,若再不變法,可能就要成為亡國之君,遺臭萬年了!

    正因為秦孝公本來就有「變法」的念頭,所以當他碰上激情改革分子商鞅時,兩人才能一拍即合。不過,雖然想要變法,但變法這事的牽涉範圍實在太大,若搞得好國家當然會強盛,若搞得不好就有可能會身敗名裂。司馬遷在《史記》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把孝公此時的心情給具體描繪出來——「恐天下議己」。他想變法,但他也怕國民不支持,怕天下人會議論他「變亂祖宗家法」,成為歷史罪人。

    就在此時,商鞅為他打了一劑強心針。商鞅的回應,翻成白話文,意思大概是這樣的:



    凡事猶豫不決,就不可能會成功。

    一個人德行過於崇高,世俗之人就會批評他矯情虛偽;
    一個人見識過於超前,世俗之人就會嘲笑他荒謬無知。

    愚蠢的人,即使事情成功了,他仍然搞不清楚原因;
    聰明的人,在局勢尚未明朗前,就已經能洞燭機先。

    你只能跟人民共享快樂的果實,
    無法跟人民一起共商國家大計。

    德行最崇高的人,無法跟世俗之人和平共處;
    成就大事業的人,絕不跟世俗之人一同謀劃。

    因此,
    如果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按照老規矩來辦事;
    如過能夠對人民有利,就不必沿用已過時的禮制。



    原文如下: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茍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史記.商君列傳》



    公孫鞅這一番話是為了說服秦孝公堅定變法的心意,謀定而後動,不要再顧慮世俗的眼光。秦孝公覺得他說得非常好,簡直無言以對,所以只回應了一個字:「讃!」

    其實,我們都知道「變法」是好的。時代一直在變,制度如果不跟著變,怎麼可能跟得上潮流。但為什麼「變法」總是那麼難?不外乎幾個原因:

    (1)變法的人走得太前面,人民跟不上,所以人民很容易看不懂變法的人到底在做什麼。舉個例子,政府如果想要發展什麼計劃,要投注多少資金,人民一聽就很容易勃然大怒,覺得花這麼多錢幹什麼!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還債?為什麼不發展經濟?人民過得很苦你們不知道嗎?不管不管,反正下一次選舉,一定要用選票讓執政黨下架!——你就算跟人民解釋,他們也不想聽,因為他們的智力真的就是搆不到那裡。

    (2)人的習慣就是怠惰。當人民已經習慣一個制度,而你打算要改變的時候,不管你想變得怎麼樣,一定都會遭受極大的反彈——因為大家就是不想變、不想動嘛。就算照目前的制度,國家不會變得更好,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在這樣的習慣之中會得到安全感;一旦你站起來呼籲改變,大家反而會心生恐懼,不知道以後會變得怎麼樣,不能確信是不是會變得更好。總之,如果你期待人民會支持你的改革,那你是永遠也等不到這一天的;所以,如果你想改,那就勇敢去改吧!你本來就要逼人民「通通都給我動起來」。

    (3)「變法」這回事,說穿了就是一件「重新分蛋糕」的事。你要把蛋糕從別人的手中拿回來,然後再分給其他人——這本身就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你要怎麼叫別人把手中的利益給吐出來,需要極高的智慧,否則必定會讓那些既得利益者覺得很受傷、很沒尊嚴。更何況,如何重新分蛋糕也是一件大難事,你要把蛋糕分給誰才不會產生不公不義?如果你要把蛋糕平均分給人民,最後只能一人分到一滴奶油,你覺得人民會高興嗎?——凡此種種,都是需要極高的智慧才有辦法處理,一旦處理不好,就是身敗名裂。



    法家的故事,我們以後還會繼續講下去……



    「嘿,我們出書了,你已經預購了嗎?」
    「你的支持,讓我們可以一直寫下去!」

    《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莊子十堂課》1/27正式出版,各大通路目前皆已開放預購!
    (博客來獨家簽名版皆已完售。)

    (一)金石堂限量籤詩貼紙版:http://bit.ly/2TQBa5X
    (二)博客來一般版:http://bit.ly/2TT2L6C
    (三)誠品:http://bit.ly/2TWYizW
    (四)讀冊一般版:http://bit.ly/2TQOnM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