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演說觀點】同步共鳴:講者與聽眾的神秘連結 每到畢業季,大學畢業典禮的重頭戲就是「來賓演講」。 就像是職棒請來賓開球一樣,聽眾都屏息以待看是誰來開講。 當然,對學校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找來個講者也就代表校方的格局,所以最常見的就是找知名的成功人士來跟畢業生分享成功之道。 像是哈佛大學畢...

  • 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7-18 18:00:00
    有 18 人按讚

    【演說觀點】同步共鳴:講者與聽眾的神秘連結

    每到畢業季,大學畢業典禮的重頭戲就是「來賓演講」。
    就像是職棒請來賓開球一樣,聽眾都屏息以待看是誰來開講。
    當然,對學校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找來個講者也就代表校方的格局,所以最常見的就是找知名的成功人士來跟畢業生分享成功之道。
    像是哈佛大學畢業演講請來馬克‧祖克伯,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則請來李開復。
     
    不過,今年臺灣師範大學的畢業演講令人耳目一新。
    說起師大,你會聯想到什麼?
    沒錯,就是培養教師的搖籃。
    因此,直覺來看,應該會請在教育界擁有一席之地的大師來開講。
     
    但師大卻跌破眾人的眼鏡。
    畢業典禮上,上台致詞的是一位剛從師大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女生。
    她是林藝,畢業於師大生命科學系,為寶島淨鄉團的創辦人。
     
    她曾投入教職,但卻又離開教職。
    若照社會的既定價值來看,她和我們認知的有權有勢的成功人士,好像有一段距離。
     
    不過這場演講,卻造成廣大的迴響和轟動。
    怎麼一回事?
    從演說的觀點來看,林藝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她掌握了演說的關鍵:「同步共鳴」。
     
    所謂的同步共鳴,指的是講者能掌握聽眾的屬性,講出他們的心聲,就能建立與聽眾之間的信任。
     
    好的,我們來看看林藝如何建立與聽眾間的同步共鳴。
     
    首先,是「身分」上的同步共鳴
     
    「我是林藝!是生科系 101 級的學姐,聽到我是 101 級的,就知道我已經畢業 5 年了,不知道在座各位學弟妹們有沒有想過,5 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你不太知道,但沒關係,因為 5 年前的我,也不知道今天會站在這裡!」
     
    聽眾是大學畢業生,你覺得對他們而言,是學姐親近,還是功成名就企業人士親近?
    沒錯,當然是才剛畢業沒多久的學姐親近,那麼,這樣的開場策略就奏效了。
     
    其次,是「行動」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演講中第一次關鍵轉折,林藝提到,當她到學校實習,在課堂中講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講得口沫橫飛,自己都感動的亂七八糟。
    但沒想到,下課後有一位學生問了他一個問題:
    「老師,你今天上課講了好多守護環境的例子,那你有沒有做過什麼呢?」
     
    「當下我才發現,我什麼也沒做!老師應該要是學生的榜樣,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哪來的榜樣?我的課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全部都是空話。我這麼喜歡大自然,如果連我都不行動,那誰要行動?又怎麼叫學生行動?」
     
    對於台下的畢業生而言,這段演說是有說服力的,因為每個畢業生在這四年中,也是學到無數理論和知識,正準備躍躍欲試在講台上大顯身手。
    但突然被點中,我們在知識之外的行動呢?
    「是啊!我們的行動呢?」當聽眾這麼想,共鳴順利連線完成。
     
    隨後你知道了,林藝成立寶島淨鄉團,成立5年,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環境。
     
    最後,是「夢想」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整場演講最厲害的地方,因為社會對師大畢業生的期待是「成為好老師」。
    但其實你知道嗎?
    在少子化的衝擊、教甄率取率低、社會地位逐年降低,現在許多師大的學生不再把老師視為唯一出路,而努力走出自己的另一條路,但是過程中難免為迷惘。
    畢竟,唸師大若不是為了成為老師,那是為了什麼?
     
    好,我們來看看林藝怎麼說。
     
    她先是放棄了人人稱羨的教師鐵飯碗。
    不是當老師不好,而是那不是她嚮往的自己。
    那什麼是她嚮往的自己呢?答案是主持人。
    於是她參加比賽、爭取機會、終於一步步成為她想要的自己。
     
    接著這一段話就格外令人有共鳴了:
     
    「一路上我不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到今天,我主持了五、六十場活動,也主持過電視的外景節目,主持人正式成為我的一個身分。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你覺得你對某件事情有天分,你必須努力的讓別人看見你。不會有人經過你旁邊、看到你,就給你機會,不會有人在下一個路口,拿著你理想工作的聘書等你,你必須要很努力,才能成為你自己。」
     
    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成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夢想其實也不簡單,你必須很努力才能逃離社會的規格化。
     
    林藝講出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那份悸動:
    想飛,但怕摔,於是只好在回到安穩的巢中,最後看著夢想逐漸老去。
     
    這就是演講中「同步共鳴」的力量,頭銜和成就在演說中佔有說服力上的先天優勢。
    但別忘了,聽眾跟我們一樣是芸芸眾生,會為夢想感動、為奮鬥流淚、為悔恨搥胸。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講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和聽眾之間的「同步共鳴」,理解人生不易、同理世道不平,但帶著他們跟隨你的步伐,一步步看見做自己的各自精彩。

  • 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27 19:00:00
    有 84 人按讚


    【同步共鳴:講者與聽眾的神秘連結】
     
    嗨,大家好~
    記得前天歐陽分享的林藝在臺師大畢典演說嗎?(連結:https://goo.gl/v1XCKD)
    林藝的演說有別於大眾對於一般「成功人士演說」的想像,並在短時間內瘋傳並廣受讚譽。
    她用了哪些秘訣打動我們這些聽眾呢?以下來看看歐陽老師的解析吧!
    -

    同步共鳴:講者與聽眾的神秘連結 / 歐陽立中
     
    每到畢業季,大學畢業典禮的重頭戲就是「來賓演講」。
    就像是職棒請來賓開球一樣,聽眾都屏息以待看是誰來開講。
    當然,對學校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找來個講者也就代表校方的格局,所以最常見的就是找知名的成功人士來跟畢業生分享成功之道。
    像是哈佛大學畢業演講請來馬克‧祖克伯,台灣大學畢業演講則請來李開復。
     
    不過,今年臺灣師範大學的畢業演講令人耳目一新。
    說起師大,你會聯想到什麼?
    沒錯,就是培養教師的搖籃。
    因此,直覺來看,應該會請在教育界擁有一席之地的大師來開講。
     
    但師大卻跌破眾人的眼鏡。
    畢業典禮上,上台致詞的是一位剛從師大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女生。
    她是林藝,畢業於師大生命科學系,為寶島淨鄉團的創辦人。
     
    她曾投入教職,但卻又離開教職。
    若照社會的既定價值來看,她和我們認知的有權有勢的成功人士,好像有一段距離。
     
    不過這場演講,卻造成廣大的迴響和轟動。
    怎麼一回事?
    從演說的觀點來看,林藝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她掌握了演說的關鍵:「同步共鳴」。
     
    所謂的同步共鳴,指的是講者能掌握聽眾的屬性,講出他們的心聲,就能建立與聽眾之間的信任。
     
    好的,我們來看看林藝如何建立與聽眾間的同步共鳴。
     
    首先,是「身分」上的同步共鳴
     
    「我是林藝!是生科系 101 級的學姐,聽到我是 101 級的,就知道我已經畢業 5 年了,不知道在座各位學弟妹們有沒有想過,5 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你不太知道,但沒關係,因為 5 年前的我,也不知道今天會站在這裡!」
     
    聽眾是大學畢業生,你覺得對他們而言,是學姐親近,還是功成名就企業人士親近?
    沒錯,當然是才剛畢業沒多久的學姐親近,那麼,這樣的開場策略就奏效了。
     
    其次,是「行動」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演講中第一次關鍵轉折,林藝提到,當她到學校實習,在課堂中講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講得口沫橫飛,自己都感動的亂七八糟。
    但沒想到,下課後有一位學生問了他一個問題:
    「老師,你今天上課講了好多守護環境的例子,那你有沒有做過什麼呢?」
     
    「當下我才發現,我什麼也沒做!老師應該要是學生的榜樣,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哪來的榜樣?我的課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全部都是空話。我這麼喜歡大自然,如果連我都不行動,那誰要行動?又怎麼叫學生行動?」
     
    對於台下的畢業生而言,這段演說是有說服力的,因為每個畢業生在這四年中,也是學到無數理論和知識,正準備躍躍欲試在講台上大顯身手。
    但突然被點中,我們在知識之外的行動呢?
    「是啊!我們的行動呢?」當聽眾這麼想,共鳴順利連線完成。
     
    隨後你知道了,林藝成立寶島淨鄉團,成立5年,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環境。
     
    最後,是「夢想」上的同步共鳴
     
    這是整場演講最厲害的地方,因為社會對師大畢業生的期待是「成為好老師」。
    但其實你知道嗎?
    在少子化的衝擊、教甄率取率低、社會地位逐年降低,現在許多師大的學生不再把老師視為唯一出路,而努力走出自己的另一條路,但是過程中難免為迷惘。
    畢竟,唸師大若不是為了成為老師,那是為了什麼?
     
    好,我們來看看林藝怎麼說。
     
    她先是放棄了人人稱羨的教師鐵飯碗。
    不是當老師不好,而是那不是她嚮往的自己。
    那什麼是她嚮往的自己呢?答案是主持人。
    於是她參加比賽、爭取機會、終於一步步成為她想要的自己。
     
    接著這一段話就格外令人有共鳴了:
     
    「一路上我不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到今天,我主持了五、六十場活動,也主持過電視的外景節目,主持人正式成為我的一個身分。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你覺得你對某件事情有天分,你必須努力的讓別人看見你。不會有人經過你旁邊、看到你,就給你機會,不會有人在下一個路口,拿著你理想工作的聘書等你,你必須要很努力,才能成為你自己。」
     
    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成為你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夢想其實也不簡單,你必須很努力才能逃離社會的規格化。
     
    林藝講出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那份悸動:
    想飛,但怕摔,於是只好在回到安穩的巢中,最後看著夢想逐漸老去。
     
    這就是演講中「同步共鳴」的力量,頭銜和成就在演說中佔有說服力上的先天優勢。
    但別忘了,聽眾跟我們一樣是芸芸眾生,會為夢想感動、為奮鬥流淚、為悔恨搥胸。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講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和聽眾之間的「同步共鳴」,理解人生不易、同理世道不平,但帶著他們跟隨你的步伐,一步步看見做自己的各自精彩。
     
    P.s.
    你還喜歡哪些經典的演說、或者還想知道哪些講者的演說技巧呢?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