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師大歷史學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師大歷史學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師大歷史學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師大歷史學報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民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莊萬壽 專欄】從《林秋梧》閒談到《根》挖掘民間人物與故事 很小就喜歡聽老父講台灣事,我屘子可知兩世代人的歷史。大學工讀,又兼修輔系,早出而深夜歸,及準備研究所,兩年研究所,北一女專任,十萬字原創性論文,結婚生子,我幾乎不休不眠。待我進師大專任,搬至古亭安頓下來,老父己衰老不堪,不及待我的提問而辭...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師大歷史學報 在 中醫四物所-全台最懶得更新的中醫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26:20

[藥你知道-韓劇中的牛黃清心丸] 大家都有追《Start Up:我的新創時代》嗎?你是韓組長派,還是南道山派呢?  這部韓劇的編劇真的各種虐男二的劇情,但是目前男二的人氣比起男一要高很多(私心覺得編劇就是偏心男二,故意捧他的),討論度超高,一邊看劇一邊揪心,快給我來顆牛黃清心丸壓壓驚(誤) ...

  • 師大歷史學報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30 17:52:25
    有 28 人按讚

    【#莊萬壽 專欄】從《林秋梧》閒談到《根》挖掘民間人物與故事
    很小就喜歡聽老父講台灣事,我屘子可知兩世代人的歷史。大學工讀,又兼修輔系,早出而深夜歸,及準備研究所,兩年研究所,北一女專任,十萬字原創性論文,結婚生子,我幾乎不休不眠。待我進師大專任,搬至古亭安頓下來,老父己衰老不堪,不及待我的提問而辭世。我衹記他幼年讀書……及為辜顯榮做桌椅錄音,但對木工及文協沒有問到,無可彌補的遺憾。老父終身讀書報不綴,是一部小歷史書,就化為灰燼了。我更無能為力為蔡葛做傳。 就看他的子孫了。時間是無情的。歲月蹉跎,提筆忘字,我正在自我埋藏。但並沒有價值等待後人的挖掘。今年文協百年,所幸己有更多的歷史家如李昭容等在挖掘被埋葬的人物和事蹟。
    #台灣文化協會 #林秋梧 #蔡葛 #挖掘民間人物與故事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670de84-5946-472a-9c54-dc425cb27661

  • 師大歷史學報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6 19:00:00
    有 3,358 人按讚

    1949年的今天,中華民國政府的軍警大規模進入臺灣大學、師範大學等校園逮捕學生,爆發了「四六事件」。🚲

    其中,台大校長 #傅斯年 和師大校長(師範學院院長)#謝東閔 的角色極為關鍵。過去提到這段歷史時,許多人總是會想到傅斯年如何保護學生,「#如果有學生流血我跟你拼命」也成為大家常常引用、作圖的名言。
    .
    然而,歷史學者 #陳翠蓮 和 #周婉窈 都指出,四六事件發生的當天清晨,傅斯年和和彭孟緝(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一起在陳誠的辦公室守候消息,當時軍警進到校園抓人,也是經過他同意的。

    師範學院院長謝東閔因不願意配合肅清匪諜而辭職,那傅斯年呢?他則是對彭孟緝說「要快,要徹底,不能流血」。
    .
    看完前因後果以及與師大校長態度的對比,你還覺得傅斯年是在保護學生嗎?

    .
    了解更多歷史,請看《沃草》的相關報導
    👉陳翠蓮:「政治0分經濟100分」就是一種威權價值|https://waa.tw/dxXAoI
    👉冒死營救政治犯、撰寫台獨文宣的「激進歷史學者」鄭欽仁|https://waa.tw/IpK3Bi
    👉事件受害教授李日章:加害主謀就是蔣經國|https://waa.tw/iTDkbl

    .
    📚 延伸閱讀
    周婉窈教授臉書「歷史很難!」|https://waa.tw/BwnSFQ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IG_watchout.tw|TG/YT_WatchoutTW|TW_watchoutT

  • 師大歷史學報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1 11:53:33
    有 33 人按讚

    【新竹散步】 #公園裡的動物園:從日治時代的遊園地到現在的新竹動物園 | 李長潔 🐘
    .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

    #4K版youtube: https://youtu.be/gVled5y8TMc

  • 師大歷史學報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21 14:17:57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 師大歷史學報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14:09:10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