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師大樂智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師大樂智樓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師大樂智樓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ennon (橡皮靈魂)看板CampusTour標題關於興建樂智大樓的十二迷思時間Tue Ma...

師大樂智樓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18:55

圖說:1999 Brussels 1. 我在布魯塞爾網友的家,煮飯給他的朋友們吃 2. 我在他爸媽家住了一個禮拜。他們都不會英文,突然法語大爆發了一段時間 我個性很活潑外向,經常接觸到新朋友,各個不同國籍都有。我發現有非常多的人,其實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還是一天過一天的繼續,然後轉眼發現自...


文薈廳、老樹VS樂智大樓問答集

關於樂智大樓興建案?

什麼是樂智大樓?

樂智大樓是學校於七年前提出的「金鑽石」校園規劃案當中的一個19層樓
高建築物,大樓基地位在郵局、文薈廳、健康中心、教官室所在的地帶。其用意
在於提供現有運休所、設計所、民族音樂所、音樂系等系所,以及未來將增加的
兩所學院以及10個新的系所的使用空間。後來因多方的因素,在修定案裡於原
址規劃修改為十二層巨樓(見右圖)。若依既定進度,今年(2003)暑期即將動工。
(資料來源:樂智大樓整建工程計劃規劃報告說明書核定本)

然而,「樂智大樓」一旦動工,工程將遷移郵局前印度紫檀和黃檀樹群、
紅樓右端白千層樹群以及大王椰子等,其他樹木,則將遭逢砍除的命運。由於移
植老樹群,推擠所及,又將挖除狹小校園中其他樹木,勢將造成師大校園植被生
態的死亡和傷殘大浩劫。再者,新樓的興建,勢必移動文薈廳,且壓迫到紅樓,
將嚴重破壞師大校園空間的基本和傳統的建構形式,而將使師大原有的「長春籐」
學院的空間精神和美學,徹底毀滅、蕩然無存。


什麼是文薈廳?

師大校本部內的文薈廳,位在紅樓與師大路之間(見圖),與紅樓、普字樓、
以及小禮堂同為師大校園古蹟群。早在1926年「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
時期,即設置於現地。

文薈廳構築工巧樸實大方,屋頂斜面陡,內部空間寬敞,而且在紅磚、雕
石以及木製窗框之設計上,在在表現了匠師的精巧和細緻,無論造型和細部均
深具特色。位在屋頂兩側的琉璃玻璃,可謂台灣最早,設計有兩層玻璃窗,綠
窗可往內開,琉璃窗往外開,深具中古歐洲氣息。而文薈廳下的走道「蝙蝠廊」,
肋骨般羽翼的流線靈巧,宛若蝙蝠張翼,亦是不可多得建築特色。放眼全臺大
學,已無這種古樸典雅的校園構築。

在歐洲,此種學院建築空間可能是馬廄、可能是穀倉、亦可做為大食堂,
師生在此歡暢飲食,亦在此高歌共舞,或在此痛論人生、生命、人文、歷史等
等,總之,一方面,相對於禮堂的神聖性,文薈廳象徵了臺灣師大的俗世性;
一方面,相對於教室的理性,它則象徵了臺灣師大的浪漫。實為師大校園古蹟
群中不可缺少的建築之一。


師大老樹在哪裡?

師大校園內原本有許多樹木,根據老校友的回憶(現年50幾歲),他小時
候要進來師大,要先穿越一片小樹林(阿勃勒、白千層),那片樹林在今天校門
口進來的停車格位置上。而目前學校內還存在的老樹,已經不多,較明顯的區塊
為和平東路校門進來左轉,行政大樓前一直到郵局,主要的樹種有白千層、大王
椰子、印度紫檀、印度黃檀等。而這些老樹,在樂智大樓興建過程中都會遭遇被
移植甚至剷除的命運,以被移植而言,由於老樹們的樹齡都已高,移植後的生長
狀況令人擔憂。此外,郵局前老樹群下的空間,是師大本部校區絕無僅有較自然
的環境,老樹提供的綠蔭不是校園其他地方排排站的小樹所可以取代的。



為什麼有人反對樂智大樓興建案?

迷思一:為了師大未來的發展,一定要蓋樂智大樓?

學校行政表示因為現在各大學競爭激烈,蓋樂智大樓可以讓學校未來的發展
不會落後於其他大學,又說蓋樂智大樓還可以繁榮師大商圈。如果發展只能是興
建大樓、而不在乎原有空間的價值與意義,則抹去了空間、歷史文化的記憶後,
師大的特色在那裡?我們的學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不同於其他大學最明顯的
特色就在於它是台灣師資培育的先驅及中心,而見證此一別校無可取代的特性的
就是學校從創校以來的老建築群,以及其間空間配置的形式。當我們羨慕牛津、
劍橋等知名大學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時,我們的學校其實是具有同樣的條件的,
看到國外大學重視古蹟的程度以及其在學術上的成就,可以發現兩者是不相違
背,甚至歷史悠久的建築物與有深厚根基的學術發展正是相得益彰。正如上述,
蓋大樓不是學校發展的絕對條件,而繁榮商圈也不應該是一個大學對於社區的責
任,社區對於學校的期望應該是空間的共享與學習資源的提供吧!

對於「師大的發展=蓋樂智大樓」的迷思,讓我們再想想。


迷思二:只要將老樹移植,老樹還是保存下來?

空間凝聚記憶,老樹下的空間,曾經是許多師大人青春記憶的依據;老樹不
語,卻見證了師大的歷史發展。老樹的存在之於師大、之於師大人,不只是活著,
而是老樹以及其下的空間,已經是師大完整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是一張完
整而美好的拼圖,移開或更動其中的一塊,完整性便不復存在了。學校一再強調
老樹移植的存活率有90%,而我們也非常相信楊甘霖樹醫師的醫樹能力。然而,
老樹遷移後還活著,就算是成功了嗎?「樹的存在,必須配合空間的存在」,種
樹的意義,不僅是為了讓幾棵植物「存活」而已,牠的意義更在於樹要種對地方,
重在樹要與環境、與人們產生互動,並進一步讓這些互動成為一種精神一種寄
託。這種精神寄託,不是排排站像阿兵哥一樣的樹群(日光大道)可以取代的。


迷思三:即使把文薈聽拆掉,還是可以在樂智大樓終將文薈廳重組?

關於這個疑問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是校內空間的完整性,另一則是重組
的技術問題。

1、從校園空間完整性來看
紅樓(行政大樓)、普智樓、文薈廳、小禮堂、郵局前老樹下的空間,是
學校最早期的建築群以及校園景觀設計,這樣的空間配置意欲呈現出「人文-
自然」、「理性-浪漫」、「神聖-世俗」並存的空間可能。紅樓、普智樓在創校
之初做為辦公室和教室,因而象徵了教育和學術的理性實踐,小禮堂的地位猶
等於西方的教堂,是彰顯神聖性之所在,而文薈廳相對於禮堂的神聖性,則象
徵了臺灣師大的俗世性;相對於教室的理性,則象徵了臺灣師大的浪漫。因此,
一旦文薈廳被嵌於樂智大樓之內,雖然它依然存在,然而創校之初的整體校園
空間配置就不復存在。

2、從重組的技術來看
以台灣目前較成功的歷史性建物拆解後再予以重組的例子【林安泰古厝】
為例,古厝本身是木結構建築,在拆解的過程中,每一個被拆解下來的構件都
需要清楚紀錄並標示位置,以便之後能確實恢復原貌,因而細部的紀錄需要非
常地仔細、不容一絲馬虎。由此可知,古蹟拆解後再重組的完整恢復程度是很
大的挑戰。回頭審視文薈廳,它是磚造的建築物,磚造物如何每一塊都能被完
整拆下而沒有壞損,拆解-重組的過程所要面對的挑戰更大,而台灣目前並沒
有這樣的案例。


迷思四:因為樂智大樓興建案是七年前的設計案,很難再修改,所以一定要蓋?

七年前的設計案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似乎只有興建樂智大樓的唯一途
徑,然而時至今日,學校對於未來發展已有其他考量。從目前整體社會環境對
於文化及歷史性建築德價值及意義極度重視的情況下,文薈廳不再只是師大的
一棟老房子罷了,它之於紀錄日據時代此一特殊的時空背景下,外來政權對於
校園空間的想像及規劃,具有絕對的代表性意義,我們無法抹去那一部份的歷
史,它是整個台灣發展過程中具體存在的一環,因此在台北市文化局方面經過
審議委員的討論也建議整個師大老建築群應該一體保存,因為其具有無可取代
的價值。

樂智大樓的興建案絕對是有再討論的空間-是否還是絕對而必要的,是否
可以再修改使其更能滿足未來50年師大的發展,這些都是現在還有機會改變
的。再改變絕對是麻煩而費心力的,然而想到它的影響會長達半世紀甚至更
久,其實是值得我們再多花一點時間好好討論的,因為我們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迷思五:因為樂智大樓的興建執照已經發下來,所以樂智大樓一定要蓋?

興建執照核發,代表的是師大已經具備了興建「樂智大樓」的資格。然而,
有資格並不代表一定要執行,就像有駕照不一定要開車,我們討論的是必要性的
問題,儘管我們了解興建執照的申請手續相當繁雜,但不能以此做為樂智大樓興
建的理由。

在全校師生還沒有達到共識之前,在我們尚未確定樂智大樓的必要性與正確
性之前,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蓋,讓我們在達成全校共識以及確定樂智大樓的必要
性與正確性之後,再重新申請證照也不遲,這才是審慎考量全校整體發展的負責
任態度。


迷思六:文薈廳在以往並沒有被指定為古蹟,所以不是古蹟,不值得保存?

以往文薈廳未被列為古蹟,是因為在古蹟審查作業上有一定程序。而現在我
們要討論的也不是程序的問題,而是,如果文薈廳本身就是有保留價值,我們非
得等到有關單位的認定,才承認它確實是有保護價值的嗎?當民國十七年所建的
禮堂可以列入古蹟,我們相信建於民國十五年的文薈廳更有理由具備保存的價
值。更何況古蹟審查會議的結果已建議文化局將師大老建築群劃定為市定古蹟,
文薈廳實有就地保存的必要性。


迷思七:文薈廳的屋頂已經被換掉,所以已經不具保存價值?

文薈廳之所以現在會變成一個擁有古老的身軀,卻有著不倫不類的屋頂,是
因為文薈廳曾經遭受火災以致屋頂受損。依學校的說辭,當時因為經費拮据,才
換上這樣的青色鐵皮屋頂。但是除了屋頂之外,文薈廳其他部位依舊保持其本來
的模樣。

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第一個修復的機會,所以這一次我們更應該掌握機會,給
予文薈廳重新整修的計畫。宜蘭縣政府對於境內許多古建築物,並沒有因為其屋
頂破損就放棄其身為古蹟的價值,反而是從其他嚴重損壞的建物中,蒐集建材,
將這些屋頂受損之古蹟修復,如果師大是一個重視人文歷史古蹟的學校,我們就
應該師法宜蘭縣政府的作法,還給文薈廳原來的風貌,還原其古蹟的價值,而非
就此抹煞它!


迷思八:因為師大需要空間做校務發展,而且師大已經沒有其他適合地點,所以只能拆掉文薈廳、移除老樹來興建樂智大樓?

為了讓文薈廳被列為古蹟,而學校亦能在他處興建供未來發展需求之大樓,
過去兩個月來,校園關懷團隊試圖去提出可能的變更設計建議,希望能夠達成古
蹟保存及興建教學空間的雙贏局面。然而,建築規劃是極為專業的工作,我們能
夠提出的是另一種的可能,至於如何讓新的規劃建議能夠真正可行,或是針對舊
的設計案中大家質疑的部分(樂智大樓破壞了學校內舊建築群的整體性)加以思
考並尋求改進策略,這些都不是非建築規劃專業的老師或學生可以勝任的工作。
相對地,這些工作應該是學校中掌握有資源的行政部門應該出力的部分。

我們希望學校不應一再的反駁建議方案的不可行,而是要針對這些建議提出
積極主動的回應。不但要審慎考量其他可行之替代方案,更要在替代方案規劃完
畢後,於公開的場合與全校師生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迷思九:反對樂智大樓興建案,就是反對師大發展?

如果師大的發展,就是建築物有多高多大的話,這句話或許就成立。但是我
們對於師大的發展,就只關注在建築物的多寡上嗎?我想一所大學除了硬體建設
之外,更重要的是學術能力的發展、校園風氣的開放多元。試想,國外出名的大
學是因為他們的建築物而聞名的嗎?

我們不否認建築物對學校的發展是絕對必要的,但是前提應該是這樣的建築
物對學校發展來講是適當的,如果我們發現這樣的一項建設方案是有問題的,就
應當暫緩、重新檢視其必要、進行修正,甚至終止建設案。因為一棟花費數億元
的錯誤建築物,對師大的發展將是有害的。在我們確認樂智大樓是否適當之前,
我們的懷疑其實是有助於師大未來的發展的。


迷思十:學校為了樂智大樓興建案,已經與全校師生做過多次溝通,所以我們不應
該在這個時候反對樂智大樓興建案?

儘管校方指出,對於樂智大樓興建案,不僅曾經對師生做過問卷,而且對於
樂智大樓的建設方案也公告予全校師生知道。但是如果問問我們周遭的人,什麼
是樂智大樓興建案?將要建在哪裡?諸如這類問題,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回答。

校方當初所做的問卷,只是提出方案供我們選擇,事實上是屬於誘導式的問
卷,而沒有呈現出樂智大樓興建的利弊;另外,關於樂智大樓的興建方案,最初
也只是將模型公布在紅樓穿堂,而非公布在全校師生出入最頻繁之處,或是公告
在樂智大樓未來的設置地點旁,而且未放任何關於大樓興建案的說明文字,直到
黃絲帶週舉辦之後,學校才在老樹所在的郵局附近公布部分資料。因此事實上,
校內關於樂智大樓興建案的溝通是不足的!

就算學校在之前確實已經做過很多次真誠公開的溝通,只要我們發現任何不
妥之處,我們還是應該提出我們的疑問,因為這樣龐大的建設案畢竟關係著師大
整體的未來發展,且牽涉到全校師生、社區居民甚至是未來師大學子的權益,我
們豈可不慎重?!


迷思十一:跟樂智大樓比起來,文薈廳與老樹實在不重要,也不具保留價值?

如果我們以金錢來衡量一切,或許樂智大樓的表面價值會高過一切!但是文
薈廳、老樹的價值,不在於他們可以拿來換取都少金錢,其價值在於,文薈廳與
老樹都是見證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發展的歷史證物,是文化的一部份,而文化本來
就不是以金錢來衡量的。

一棟沒有歷史價值的樂智大樓,在台北市可以找到上千棟類似的建築物,而
在未來數年內,樂智大樓在金錢上的價值就將折舊,相反的文薈廳與老樹在文化
上的價值,只會隨著歲月越來越高。所以從文化的角度來衡量,文薈廳與老樹的
價值,其實高過樂智大樓數百倍!


迷思十二:憑學生的力量是改變不了樂智大樓終將取代文薈廳、老樹的事實的?

我們常常會覺得,憑我們的力量,能夠改變什麼?憑我們學生單薄的力量,
能夠讓學校管理單位聽到我們的聲音嗎?學校管理單位會願意聽取我們的意見
嗎?就因為這樣的無力感,所以在面對許多我們應該去爭取的權益時,我們退卻
了。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退卻,我們還沒嘗試,就讓希望化成泡影。如果反過
來思考,我們願意去嘗試,不管結局如何,我們盡了力,至少沒有遺憾!而且,
多一個人出來嘗試,代表我們的力量就越大,我們期望也更加有希望!

樂智大樓與文薈廳、老樹之間將如何抉擇,學生的力量絕對佔有重要的影響
力,只要你我願意站出來表達我們的想法,我們可以改變文薈廳與老樹的命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9.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