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師二級職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師二級職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師二級職等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呼籲行政院應將「#全面發放現金」納入 紓困4.0計畫】 全國三級警戒從5月19日開始,疫情仍持續嚴峻,指揮中心也在日前宣佈三級警戒將延長至6月14日,在防堵疫情蔓延的緊急時刻,全民都希望能盡力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在此同時,許多人的生活也面臨天翻地覆的改變。 包含許多小吃飲食、休閒娛樂、表演藝...
師二級職等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呼籲行政院應將「#全面發放現金」納入 紓困4.0計畫】
全國三級警戒從5月19日開始,疫情仍持續嚴峻,指揮中心也在日前宣佈三級警戒將延長至6月14日,在防堵疫情蔓延的緊急時刻,全民都希望能盡力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在此同時,許多人的生活也面臨天翻地覆的改變。
包含許多小吃飲食、休閒娛樂、表演藝術、零售服飾百貨,以及因為全面停課影響的托育幼教產業,成千上萬的相關從業人員,為了全民的健康、為了齊心防疫,不只面臨生活停擺,更可能面臨下個月三餐無以為繼的困境。其中,甚至有初掌教職不久的幼教老師,依然面臨學貸、房租壓力,卻求助無門。我相信,這樣的狀況並不是個案,政府應該立刻行動、即時紓困,接住這些無助的民眾。
.
紓困勢在必行,但 #要如何紓困,才能真正符合目前的需求?
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柯文哲市長也在五月來到台北市議會專案報告,因應疫情該如何紓困、如何振興,當時包含中央政府、以及全台灣各地方政府,都因地制宜推出了不同的紓困方案。
大家可能記憶猶新,當時包含區公所、包含各家銀行,都大排長龍,許多基層公務人員以及銀行行員 #苦於各種煩瑣的資格審查文件,連申請文件的遞件、複查,都成為地方政府與中央互相喊話數日的新聞事件。
.
在今年疫情依然嚴峻的此刻,我們不能讓需要紓困補助的民眾,為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必須大排長龍暴露在疫情的風險中,而在銀行業從業人員已傳出多起確診案例的此刻,我們也不該讓更多的銀行從業人員,為了大眾的生活所需,被迫在窗口接觸大量群眾;我們更不該讓許多應該投入協助防疫的民政基層公務人員,因應紓困審查而要在室內溝通排解各式各樣的民眾疑惑。
此時的紓困,不能再成為防疫的破口。
#現在的台灣沒有承受這些風險的本錢。
因此,我和幾位跨黨派、跨縣市的朋友,一起發出聯合聲明,在這個非常時期,紓困為重,行政院應該將「全面發放現金」納入紓困4.0計畫,接住各行各業的自營、兼職等非典勞動者與家庭,行政院可以採取必要排富措施,但重要的是應該秉持 #免申請、 #免審查,能即時快速給予民眾救急紓困的精神,不要讓配合防疫的人們防堵了病毒,卻被生活打倒。
———
以下為聯合聲明全文:
建請行政院將『全面發放現金』納入「紓困4.0」
台灣正處在全國團結防疫的時刻,在三級警戒之下,疫情影響台灣各行各業,每個工作、產業、領域都受到劇烈的衝擊。
蔡英文總統已表示,紓困的速度絕對不能夠延遲,才能降低疫情對經濟民生的衝擊。
蘇貞昌院長亦在說明「紓困4.0」時強調:防疫紓困特別預算的相關補助將主動撥款、快速入帳。
在此我們要建請行政院審慎考慮,將『全國發放現金』一併納入「紓困4.0」的整體方案當中,讓紓困更圓滿、流程更簡單、民眾更有感。
我們認為,唯有通過『全國發放現金』,才能確保那些自營、日薪、兼職、part time的非典勞動者及其家庭,能夠撐過三級警戒帶來的停止營業與生意冷清,能夠被社會安全網接住。
在二級警戒以下的NPI,我們按照不同工作、產業、領域的需求,制定特定且細緻的紓困及振興方案,順利度過了難關。
此時此刻,在三級警戒的NPI,台灣社會遭受的衝擊更為全面也更為巨大,我們也需要更全面、更徹底、更包容的紓困措施。
參考先進國家(如美國的 CARES Act、日本、韓國)之作法,全國發放基本薪資,可以省下龐大的之申請成本、手續成本、行政成本,可以支持政府集中量能於防疫工作,可以確保基層人員不會被紓困作業綁死甚至累死。也可以減少民眾群聚的風險。
所以我們主張『全國發放現金』,發放現金,不用申請、不用排隊、不用等候,政府直接撥現金至指定帳戶,行政院則可以配合財政能力採取適當的排富措施。
現在,政府採購之莫德納、AZ疫苗正穩定抵達、分批施打,國產疫苗開發速度也突飛猛進,可望於七八月陸續施打。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全國發放現金』的原因,政府要跟人民共同把台灣守下去。
黎明前夕總是特別黑暗,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全民團結一致、專心抗疫,台灣必定可以再見光明。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台北市議員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台北市議員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苗栗縣議員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台中市議員 黃守達
高雄市議員 黃捷 高雄市議員
政治工作者 吳崢
2021/5/28 聯合聲明
師二級職等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棒的文章,一口氣回答幾個重要問題:
1. 建中有10%出國唸書,為什麼去中國和香港,卻不去歐美?是真的嗎?媒體這樣寫,其背後可能動機?
2. 為什麼台灣人對留學歐美,有著與事實不符的過份美好想像?其歷史成因。
3. 歐美留學實際上有什麼好處?
4. 到香港或中國留學,可能的原因與挑戰。
「建中生留學中國」
早上起來看到當年來我家拜訪的學長在群組裡面指名要我回答的訊息「建中有10%出國唸書,為什麼去中國和香港,卻不去歐美?現在的年輕人有辦法在那樣的環境生活嗎?現在大學生我行我素,去了中國怎麼受的了!我都不敢去。」。本來想要直接在群組裡面回他,但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於是又寫成了一篇文章。
點進去看新聞的連結,建中有120個同學出國,其中有77人到中國和香港,文中沒有提到香港的人是多少,但比以往爆増六倍,所以應該是到香港的比較多。裡面舉一個72级分同學的特例,把台大當成備案,新聞並把這個當成標題,或許是這一句話讓身為台大教授的學長看起來刺眼。其實從小看黨國媒體長大的我,看到這個標題隱約就覺得這是故意攻擊台大的一種手法,尤其在台大校長拔管插管的風波當中。
學長說他周圍的同學小孩子年紀都比較大,出國的情況不是從小就送美國、加拿大,不然就建中北一女畢業之後到歐美去唸書,為什麼要去中國或香港?
台灣因為長期在黨國的統治之下,對於出國留學有兩個歷史的痕跡,第一種是拿黨國的資源,不管是高官的小孩或是拿中山奬學金有特殊任務出國的抓耙子,在海外拿到博碩士學位,回來台灣經過甲等特考的洗白,直接聘任為十三職等的大官,想當年我高考二級及格初任官等是六職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到九職等,這樣的出國留學真是一種神奇的法寶。
另外一種因為在歐美日留學,了解整個台灣的人權和國家狀況,在相對安全的海外環境挺身而出,為台灣發聲並且支持台獨的海外留學生,可能參加遊行活動被第一種人拍照進了黑名單,有家歸不得連父母死了都沒有辦法回來奔喪。這種為台灣奮鬥的英雄氣魄,讓很多台灣的年輕人非常崇拜。當然出國留學還有中間的許多人,因為有這兩種歷史的遺跡,大家誤以為是出國留學只有正邪兩種精英份子,對於出國留學這件事情有太過神話般的想像,但是這種美好的想像其實非常深植在台灣人的心目當中。
看新聞裡面的數據,120個人裡面還是有43個人不是到香港或中國,這個部分並沒有加以強調,也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背景資料的呈現,到歐美日的這43個人成績到底比較好還是比較不好?到香港或中國的這77個人,到底有多少父母本身就在中國,或是在中國已經有事業等待子女前去接班?沒有這些背景資料其實無法判斷到底前往香港或中國留學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在群組裡面的朋友有人感謝建中這10%的人讓出名額,可以嘉惠更多中南部的學子。
出國留學對一般人而言,是件相當奢侈的夢想,但是對有資源的家庭來講,提供小孩出國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出國留學的學生有非常多種,在多元社會的台灣,用的手機是中華電信,出國比賽掛的是中華台北,坐的飛機是中華航空,說是中華其實是China,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有一定比例的人到中國或中國統治下的香港去唸書,撇開上面我講的那種對留學神話的想像,看起來相當正常。
如果不是父母的安排,而是出自本身的動機,出國留學除了吸取專業知識以外,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想要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一個矮胖的黃種人在一群高大的白人當中,彼此互動侃侃而談,交流不同國家的文化,沒有什麼其他人生的經驗可以更加速自己的成長。個人覺得出國的年紀真的不要太早,否則還不明白自己是誰的情況之下,容易迷惘或迷失。另外,語言當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去香港或中國在唸書喔生活上,因為語言方便許多,方便通常代表的是難度較低。這件事情我有深深的體會,即使在唸了四、五年德文考上公費留學,要交表格給教育部決定最後留學國家的前一刻,我的腦海裡面還是有49%的聲音叫我選英語系的國家。
每個人的決定各不相同,尊重並祝福選擇香港或中國唸書的同學,語言雖然不成問題,外表看起來也是一樣的人,但體制和內在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灣習慣享受民主、自由和人權,高高在上評鑑大學老師的年輕人,到中國去要接受的應該是另外一種地獄般的挑戰,其實出國留學並沒有那麼神聖偉大,每個人的客觀環境也不相同,面臨的挑戰也各有差異,但是不管在哪裡,一定要學會思考,有廣泛的興趣和閱讀,了解事情的本質和不同的原因,尤其不要忘記自己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