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的便祕可能不只是便祕😲 如果已經排除導致便祕的環境,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甚至以藥物治療仍然不見改善,就要多一點警覺心,最好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因為便祕有時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 [訊號1]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很常發生在情緒緊張的時候,其常見症狀除了肚子痛外,經常伴隨排便頻率...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象中醫的復健有邏輯性 每一個復健動作 的結果 呈現 是簡單的 在傷科醫者 腦裡 卻是經過算計客製化的 必須 符合一慣性 符合 太極拳的邏輯性 僵直性脊椎炎 頸椎 胸椎 腰椎 一節一節發炎 硬掉轉不動 不在於 要推拿調整那裡 而在於 如何讓他們 一貫整體的轉動 不...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練健康|健身房|運動科學|肌力訓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5:44:25

【☯️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8:17:47

超級大腦飲食計畫 1、冷壓初榨橄欖油 橄欖油刺激醛是一種「酚」,「酚」是一種植物化合物,通常以相連在一起的「多酚」形式存在,食用後能有效激發人體的修復機制。 除了可以保護你的大腦,還能有效控制體重。 在希臘、義大利南部、西班牙等等地中海國家,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發生率都比較...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巧克藥師|臺灣藥師|連鎖藥局經營管理顧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1:18:37

《長期使用這些藥 和感冒成藥併用得注意》​ ​ 【綜合感冒成藥】​ 感冒藥怎麼吃才對?若有長期使用這些藥物,併用綜合感冒成藥,如:伏X熱飲、斯X感冒膠囊、大X百X能顆粒...,可能造成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藥品的副作用風險!​ ​ 綜合感冒成藥內含成分種類多,包含:​ ​ 1.鎮痛解熱劑:常見成分為乙醯...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1:44:39
    有 99 人按讚

    😲你的便祕可能不只是便祕😲

    如果已經排除導致便祕的環境,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甚至以藥物治療仍然不見改善,就要多一點警覺心,最好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因為便祕有時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狀。
     
    [訊號1]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很常發生在情緒緊張的時候,其常見症狀除了肚子痛外,經常伴隨排便頻率、糞便型態的改變。每個人在緊張時,腸道蠕動狀況都不一樣,有人蠕動變快,就會拉肚子,有人蠕動變慢,就會便祕。
     
    [訊號2]
    #腸子長東西
    指的就是便便通道被阻塞了,滿肚子大便卻大不出來。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長了腫瘤、長了大顆瘜肉或病變引起的腸道狹窄。一般而言,長的地方越靠近肛門,便祕的狀況會更嚴重。
     
    [訊號3]
    #大腸無力症
    大腸無力症會使大腸排空的時間延長,所以便祕的情形通常「超級嚴重」,甚至會有長達整個月都沒有排便的狀況。大腸無力症以年輕女性居多,發生原因不明確,但幾乎都是年紀很小就開始有便祕。
     
    [訊號4]
    #內分泌失調
    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內分泌相關疾病,也可能會透過便祕來表現。其中甲狀腺問題又以女性居多,除了有長期排便不順的問題,還經常伴隨體重增加、水腫等症狀,若只針對「腸胃科」去檢查,可能很難抓到真凶。
     
    [訊號5]
    #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但由於很多症狀(如肌肉僵硬、手抖等)跟老人退化相似,早期並不容易診斷。帕金森氏症在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前,可能已有便祕、焦慮、失眠等前兆,其中又以便祕問題居多。
     
    #了解更多
    方格子 https://reurl.cc/NZRGrk
    部落格 https://reurl.cc/NZRGZk
     
    #吳文傑醫師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1 13:00:41
    有 119 人按讚

    詹雅雯、方岑確診帕金森氏症!3種最佳治療運動更有助分泌多巴胺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退化疾病⛔。根據統計,在台灣至少有10萬名患者,病發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跡象。包含歌手 #詹雅雯、八點檔女星 #方岑 都是病友😬。 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但應該如何緩解症狀?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如果喜歡早安健康文章,請按讚追蹤 早安健康 粉絲專頁。【你的分享】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美好;【你的按讚】傳送大溫暖❤️支持著我們!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11:28:07
    有 0 人按讚

    歐洲獨角獸Mindmaze把VR技術導入醫療,協助中風患者復原!還有哪些應用?

    2021.08.19
    李翊巧

    瑞士醫療神經修復科技公司Mindmaze僅創立3年,就獲得瑞士政府和天使投資者共850萬美元(約2.37億新台幣)的投資。

    2015年,MindMaze發布全球首款靠意念控制的虛擬實境(VR)遊戲系統—MindLeap,其新穎的概念及技術備受各界矚目,因此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企業及投資機構爭相投資;2016年,Mindmaze獲得印度家族集團設在瑞士的私人銀行Hinduja Group投資1億美元(約28億新台幣),使其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約280億新台幣),正式加入新創獨角獸的行列。

    近幾年,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問題逐漸增加,民眾對於Mindmaze產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讓Mindmaze的規模及營收也因此水漲船高,不僅成為歐洲最大的VR獨角獸公司,更是在全球VR和擴增實境(AR)領域中,名列第二的獨角獸公司。

    近年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問題逐漸增加,民眾對於Mindmaze產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Mindmaze是由神經科學家泰吉·塔迪(Tej Tadi)於2012年成立,總部位於瑞士洛桑,是一間醫療神經修復的科技公司,專注於利用AR和VR技術結合本身神經專業知識,推出一系列VR和AR的神經治療相關系統;此外,團隊亦利用AR和VR技術完成治療性的遊戲,希望幫助像是中風患者等人員訓練身體運動,讓他們自行測量相關資料,並就如何提高運動技能和認知功能的恢復提供建議。

    之所以能做到這點,Mindmaze執行長泰吉.塔迪(Tej Tadi)表示,他們的VR科技同時運用動態捕捉感應器與軟體來接收電子脈衝,藉此偵測人體的運動,而這項技術可以利用上述獲得的訊息,在VR中創造一個互動角色(即為avatar),並即時模擬現實中人的動作,在歐洲的醫院裡,主要用於幫助中風患者、截肢者,以及身體衰弱的病患們,協助他們重拾肢體的運動力。

    2017年,美國知名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也投資Mindmaze,李奧納多在聲明中說道: 「我對Mindmaze技術發展的可能性感到相當興奮,尤其在未來幾年可能作為推動媒體與娛樂產業的潛能。」

    截至目前,Mindmaze已在神經科學、生物傳感、工程學、混合現實和人工智慧的交叉領域進行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使用VR和AR技術推出的一系列產品皆備受各界肯定,去(2020)年9月,Mindmaze和紐約的西奈山醫療機構(Mount Sinai Hospital)宣布一項可在家進行的遠端神經康復治療研究,以輔助中風患者透過臨床醫生的虛擬支持下,繼續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治療,一推出,即大獲好評,引起許多企業的興趣,並紛紛加入投資的行列,截至今(2021)年,Mindmaze已融資超1.085億美元(約30億新台幣)。

    未來,Mindmaze將利用自身擁有的專利和臨床資料瞄准其他疾病,並讓自己成為製藥和醫療器械公司的優秀合作夥伴,對此,泰吉·塔迪表示: 「我們的技術是可擴展的,目前正應用於解決7到8種不同的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症、癡呆症、阿爾茨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老年人常會出現的疾病,且公司正在構建相關的軟硬體,並希望通過VR和AR來幫助患者與多種疾病奮鬥。」

    此外,MindMaze也將繼續研發提高人類在神經疾病後的康復、學習和適應能力的技術,並探索醫療保健以外的其他領域,將突破性的神經科學技術帶入日常生活,為下一代人機介面提供技術支持。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4571/mindmaze-vr-eu-medical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4:59:19

    大象中醫的復健有邏輯性
    每一個復健動作 的結果 呈現 是簡單的
    在傷科醫者 腦裡
    卻是經過算計客製化的
    必須 符合一慣性
    符合 太極拳的邏輯性

    僵直性脊椎炎
    頸椎 胸椎 腰椎 一節一節發炎 硬掉轉不動
    不在於 要推拿調整那裡

    而在於 如何讓他們 一貫整體的轉動
    不會跌倒
    勇敢的生活自理 走出家門

    這是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 的邏輯
    也是治療 中風後遺症 帕金森氏症 老人失智的邏輯
    透過三種不同型態 運動的說明
    確保 患者 晚年仍能 不低頭 不彎腰 正常走動
    完美呈現 太極球體 之美好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08 19:00:06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就是不管在我們的生理、還是心理上,因為各種外力,或者是疾病的原因,讓我們喪失了某些功能。

    然而,這些功能的喪失,究竟是因為我們真的失去了這些能力,還是我們的大腦「學會」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這什麼意思呢?

    你可能有見過一些因為中風,可能造成他的手,或者是腳不方便的這些朋友。在我們一般直覺上面,會覺得他就是因為中風,而造成神經跟肌肉的功能,沒有辦法發揮。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對的。但是如果從近年來,大腦跟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的很多證據;那這樣的一個觀念,其實是可以被懷疑的。

    近年來,大腦神經的研究當中,有一個最具革命性的發現,就叫做「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的研究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學者,叫愛德華.陶伯。

    在他一系列的實驗當中發現喔,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中風之後,不見得只能過著,那些很悲慘的失去功能的生活。事實上,在後面的復健,只要方法正確的話,他要恢復原本的功能,而恢復的程度很高,這是絕對有可能,而且絕對做得到的。

    其實,有很多實驗的證據告訴我們,這些中風的患者,如果在他們想要使用,那個已經癱瘓的手臂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舉不起來,於是在大腦跟神經裡面,就會很自然的「學會」不再使用那一隻手。

    然而一旦如此,大腦當中,掌管那隻手的運動神經迴路,就退化了。因此呢,陶伯的做法,就是先教中風的病人,重新使用已經癱瘓的手。

    他做法是什麼呢?他會先限制住、可能是綁住病人,功能好的那一隻手,然後去訓練那隻病人「以為」已經癱瘓的手。當功能正常的手,被限制住的這些病人,他就被迫得使用,那個功能已經受到傷害的手。

    結果,最後那隻功能受損的手,恢復狀況越來越好。甚至於他還發現,即使這個病人已經中風了好幾年,這個方法也仍然適用。

    愛德華.陶伯他首創的這個方法,稱為「限制引發治療法」。在執行「限制引發治療法」的時候,他們同步去做很多大腦掃描。

    這些大腦掃描顯示,當病人使用陶伯的方法,去挽回失去的功能的時候,那些受傷部位附近的神經元,就會開始接手,受傷或者死去細胞的工作。

    用一般人比較容易聽得懂的話來說,就是雖然你可能中風,你可能局部大腦功能的區域,的確是壞死了,或者是受傷了,或者是受損了。可是別忘了,那個受損區域的旁邊,還是有很多「大腦神經元」。

    於是,這些周邊的大腦神經元,就慢慢的「接替」或者是「取代」原本神經元的功能。那當然談到這裡,我必須要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自己或你身旁的家人,有中風或癱瘓…等等的狀態。你還是得詢問你的醫師,看看怎麼樣去做相對適合的復健跟治療方法。

    然而,其實不只是在「中風患者」的身上;事實上,這樣的一個實驗方法,還曾經把它用在老鼠身上。研究者把會引發出「帕金森症狀」的藥物,注射到老鼠的身上。

    讓老鼠的身上,可能是左半邊,或者是右半邊,造成癱瘓的狀態。在引發癱瘓的病症之後,實驗者就把老鼠正常功能的那一邊,的前肢或後肢,把牠們綁住。而這個老鼠,就被迫使用癱瘓的那一邊。

    結果,經過七天之後,把正常的那一邊鬆綁,結果原本癱瘓的前肢,或者是後肢,牠的功能發揮,就跟沒有癱瘓前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動作上的困難。

    也就是說喔,這老鼠功能受損的那一邊,被迫要不斷的去使用牠,反而在牠大腦跟神經系統當中,受損的那個部位,周邊的神經系統,就會取代原本受損部位的功能。

    所以聽到這裡,你仔細想想,我們的神經是不是很有可塑性?那如果「神經可塑性」是我們人類,或任何動物身上的特性的話。那麼你回想一下,那些你覺得自己很害怕、那些你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究竟是你真的做不到,還是你「學會」了自己做不到這件事呢?或許限制住你的,並不是你功能不足的那個部分,反而是你功能運用得很好,的那個部分。

    因為它功能運用的很好,所以你就依賴了它,以導致於功能不好的那個部分,一直沒有機會發展出來。

    所以囉,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狀態,其實我們都必須要先確認,並且告訴自己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就叫做「老狗學的會新把戲」。

    生命的可能性,無所不在,而你就是那個「可能性」的源頭。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文字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帕金森氏症運動治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7-06 19:00:0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它的附書名是《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它是由「遠源流文化」出版的喔,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本書。

    它裡面提到了一些關於像是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疼痛、中風腦傷、自閉症,和過動症。它怎麼樣透過神經可塑性的概念,和有意識的調整,讓這些病症得以康復。

    並且善用光啊、聲音啊、震動啊、電流,還有運動,活化神經的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那可能聽到這邊,已經引起你的好奇,那我就挑裡面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來跟你分享喔。

    這個例子就是書中有一個案,他罹患了帕金森氏症,那我們知道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會有一種叫「動作性震顫」這樣的一個現象。簡單來說呢,就是拿杯子的時候手會抖。

    結果這一個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患,他發現一件事,在他還沒發病之前,他的大腦會把這些動作結合在一起,把這些複雜的流程,拿到一個杯子,你看它的流程是什麼?

    我們要看到杯子,我們要先驅動我們的神經跟肌肉,去讓手伸出來,然後打開手掌,然後碰到杯子,然後用力拿住杯子,拿後再把它拿起來。這個一連串的流程事實上是蠻複雜的。

    你就可以去看現在的機械手臂,要能夠做到精確的做這個動作,其實也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研發才做得到,那在我們一般正常人的大腦的時候,這些動作會直接把它變成是一個自動化的歷程。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拿一個杯子這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不需要運用大腦的資源,就可以把這些動作串在一起。然而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就失去了這樣的潛意識自動化的「把動做連結起來」的能力,所以才會有「動作性的震顫」。

    這一個個案發現了這件事情之後,他開始在他生活當中,只要他的顫抖又發作,或者是他平常可以做好的小事,又做不好的時候,比如說扣扣子又扣不好,穿襪子又穿不好,穿鞋子又穿不好的時候,他就開始專注他的意志力,專注在他的意識的每個動作。

    於是他發現,只要他專心的拿杯子,不像是他還沒發病之前順手就拿起來,他只要專心的做任何事,那個帕金森氏症的典型反應就不會發生。等於當他強迫自己使用意識,而不是用自動化的潛意識歷程,他的很多病狀就會得到改善。

    在這一本書中,舉了很多、很多各種原本醫學裡面,覺得已經是沒有辦法去做任何治療的病症,結果呢,都透過關於神經的可塑性,怎麼樣透過運動、怎麼樣透過意識的使用,然後得到改善的很多例子。

    那為什麼我特別挑這個例子出來講呢?其實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發現有一種人,他們很特別,他們在教室裡面聽課學習,只要老師說的任何東西,跟他原本的認為是不一樣的,他就會有很強烈的抗拒反應,因為他覺得他以前的習慣並不是這樣啊!

    我每次遇到這樣的學生,我都會好好的問他們,你們進教室究竟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還是來學習的?如果你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你根本不需要進教室。

    然而如果你進教室的原因是來學習、是來改善你那些困擾的問題,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你原本的習慣沒辦法幫你解決問題,你才有動機踏進教室不是嗎?

    那在這樣的前提底下,你踏進教室,如果我在教你那些你本來就已經很習慣的事情,請問你的問題是有解還是無解呢?所以其實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學習,就是跨出舒適區的過程」。

    其實不管是面對帕金森氏症的狀態,還是面對我們生命當中,或大或小的改變。改變的初期,本來就需要有意識的投注,有意識的關注,如果你企圖想要用原本的習慣,讓事情有所改變、讓事情有所解決的話,那你現在已經沒問題了不是嗎?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瘋狂是什麼?瘋狂就是企圖想要用同樣的方法,而讓事情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回到人類的大腦設計,像帕金森氏症這樣的病,的病人都可以透過有意識專注在自己的每個動作流程,讓那個顫抖不再控制他。那你生命當中的那些問題,那些你想改變的部分,請問是有比這個難嗎?

    這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相關的課程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