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希伯來書4章9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希伯來書4章9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希伯來書4章9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希伯來書4章9節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水深之處(水深之处),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給你一頁撒冷】21 JUN 在耶路撒冷醒來 追蹤一頁撒冷Instagram : https://reurl.cc/5ojKVn 早期的朝聖者經常來到客西馬尼園禱告,這項傳統延續到如今,許多基督徒還會專程在晚上入園禱告,感受救主那一夜的心境。 「基督在肉身的日子,強烈的哭號,流淚向那能救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約櫃 #考古 #傳說中的約櫃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約櫃,是個在舊約裡面出現過的神聖櫃子,是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和設計打造出來,用來放聖諭板,也就是兩塊寫著十誡的石板,長2.5肘尺,寬1.5肘尺,高1.5肘尺,用金合歡木打造而成,內外都包上純金,還有優...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lucy liou 劉曦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41:00

- 2021.07.12 今天早上一起床 不知道為什麼就很想拿起以前高中的時候,陪我一起走過指考的一本書 - 《揮別這樣就好的人生!》 這是是一本由劉群茂牧師寫的書 裡面有分成很多小章節 ,引用聖經中的一些經文再搭配一些文字 其實上大學之後,一直對信仰感到很迷惑,雖然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那麼一...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Sharon MAMAintheKitch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07 17:41:51

今朝睇到呢篇靈修 有感而發寫少少野比大家 感恩過去喺呢度同您地分享一切嘅點滴 由4年前開始這個平台和您們相識 在香港嘅一切大小事情 開始計劃回流 執拾屋企嘅物件、離開舊屋、同家人嘅聚會 同朋友嘅聚會、去機場、到達溫哥華 等等嘅細節⋯⋯ 一切都唔係我哋叻 而係我哋好感恩可以 #靠着主靠着神嘅話語去行...

  •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15:00:45
    有 165 人按讚

    【每天給你一頁撒冷】21 JUN 在耶路撒冷醒來
    追蹤一頁撒冷Instagram : https://reurl.cc/5ojKVn

    早期的朝聖者經常來到客西馬尼園禱告,這項傳統延續到如今,許多基督徒還會專程在晚上入園禱告,感受救主那一夜的心境。

    「基督在肉身的日子,強烈的哭號,流淚向那能救祂出死的,獻上祈禱和懇求,因祂的虔誠,就蒙了垂聽;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成全,就對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希伯來書5章7至9節)

    #在耶路撒冷醒來

  •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5 17:39:18
    有 480 人按讚

    《你為何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網友的一則留言觸動了我想寫這個題目。一個網友在我分享漫畫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請問你是否曾經因爲做了漫畫事工太久而感到厭倦或乏悶嗎?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職宣教二十多年,筆者見過各種參與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一些參加過幾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場幾年之後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盡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不同的表現?筆者反思後發現,動機是關鍵。

    本文嘗試分析基督徒參與宣教的不同動機,並從中去探討哪些才是健康及經得起考驗的動機,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檢討,也可以讓教會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推動信徒參與宣教。

    一、出於待遇

    在社會上找工作,人通常會先考慮:「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如何?工作時間長短?有何福利?……」一旦轉移到服事的領域,這動機就顯得很「不屬靈」。要是一個基督徒真的以此作為是否全職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路,因為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韓國這一類基督徒很多、教會規模很大、傳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但這也引起了別的問題——教會出現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傳道人。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投入全職的因素,也不應該成為那些有感動投身全職到最後決定退縮的因素。教會若期待更多全職宣教同工興起,至少應該讓他們對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能專心服事。

    二、出於興趣

    「興趣」聽起來好像也不太屬靈,不過筆者認為是極重要的。一般人很難長久持續地做一件自己沒有興趣的事(雖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過程培養了興趣。有一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採訪了两百位從藝術學院畢業出來超過十八年的藝術家。他發現,成爲專業畫家的都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能享受繪畫之樂的人。那些因爲想要賺錢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讀的人,大多數漂浮不定地去從事其它行業。他說:「畫家必須想『畫』——勝於一切。如果畫家坐在畫布前面,開始盤算這幅話可以賣多少錢,或是揣測評論家會怎麽說,他就無法追求原創之路。創意的成就乃在於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裏面。」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宣教工場從事教育、醫療、輔導、傳道……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些事,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單單這個動機顯然是不夠的。

    三、出於成就感

    這個動機聽起來也不屬靈,不過有時候在現實中是一種需要,畢竟每個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果。若你問我,是什麼因素讓我每天毫不厭倦地畫信仰反思漫畫,並且在網路上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興趣」,坦白說,我完全不否認臉書上的「讚」、「分享」,還有網友們的留言肯定和鼓勵是我持續到今天的一大動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樣。一點點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變、成長、獻身做傳道人,或者只是別人對我們的鼓勵和讚賞,往往都能帶給工人莫大的動力。但是,宣教動機若是為此,不可能撐太久。

    四、出於順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當順服。大家最熟悉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寫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門徒」是命令式語氣,被視為該段經文一系列動詞中的主要動詞。一個基督徒會承認耶穌對祂的子民有絕對的主權,進而順服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顯示該基督徒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然而,如果參與宣教的人純粹是因為順從指示,卻不知道發令者為什麼要吩咐他去做這事(即做這事的本意),那麼就算他可以堅持一生不離崗位,也可能不會喜樂。

    為了從小建立孩子們的信仰基礎,我們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讀經,每一天至少十節經文。這個對我們這些傳道人而言是極其輕鬆有享受的事,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苦差!儘管我們費盡口舌去向他解釋讀經的重要性和好處,孩子們還是常常讀到唉聲嘆氣。為什麼?因為按他們的年齡,他們尚未能真正體會和了解讀經的可貴,而只是順從父母的吩咐罷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穌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後的珍貴意涵,結果也是一樣。

    五、出於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質的聚會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宣教相關的數據以及當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場的情況,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區、哪些國家還有多少人還沒有聽到福音,或還有多少族群還沒有自己的聖經等等。這種做法是希望讓會眾因看見需要而做出當有的回應去參與宣教。這個角度也沒有錯,耶穌就曾因看見許多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看見需要),而呼籲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筆者在大專畢業之後不久就踏上全職宣教事奉。那時,教會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為各類事項禱告,我是負責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禱部分。當筆者越了解世界各國的宣教近況時,心中宣教的感動就越發強烈。雖然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職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見需要而回應呼召是好的,不過如果參與宣教單單因著看見需要,整個心態就變得很消極。

    六、出於榜樣

    很多獻身當宣教士的人都曾經深深的被歷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勵。在許多宣教信息中我們也聽到講員指出,教會必須做普世宣教,因為初代教會一開始便是一個宣教的教會。無論是個人或教會,神都放置了許多很好的榜樣供我們效法。希伯來書作者寫信給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時,也向他們提起歷史歷代信心為人的榜樣:「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耶穌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們的榜樣(如約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儘管這些經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聖經要我們在各方面向歷代美好的見證看齊,當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過,榜樣的效法叫人把兩個生命作比較,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敢跟屬靈偉人相比,更不用說耶穌,何況比較的結果可能會如以利亞一樣絕望:「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於世界觀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動機。所謂「出於世界觀」,就是指基督徒藉著聖經的啟示,接受並深信其中所論關於神、人和世界現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該扮演的角色,進而願意擔起責任、做出回應。以這種方式回應的人,深深地知道從事宣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去面對服事上的一切挑戰和艱難。

    聖經一開始便清楚地表達,宇宙萬有都出自於一位創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稱為神,並配得萬物和人類來敬拜。創造的敘事也啟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將管理大地的職責託付於人。到了創世記第三章,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導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徹底破壞。後來,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來開始一個救贖計劃,要從他建立一個歸屬於神、順服神的群體——以色列——來向不認識獨一真神的世界作見證,使世人歸向神並順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領受的律法,實際上是人作為人本來應該有的職責和樣式(只是這些都因罪被破壞了)。舊約歷史顯示,以色列人在神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上是失敗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接受管教。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約,耶穌道成肉身,將神的國帶到人間,並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完成了偉大的救贖。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他做多國的父(創十七4),因為凡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不分種族、地位和性別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6~29),而這基督裡的新群體也繼承了舊約以色列人的使命,為獨一真神向世人作見證(彼前二9)。耶穌升天之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身上,新群體(教會)誕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傳開。直到耶穌再來那一天,神的目標和計劃將分毫無誤地完成,萬國萬民都要來到寶座前,敬拜獨一真神,萬有因此就恢復了受造時的美好,謂之新創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認清神這個偉大的計劃,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業的永恆意義和價值。

    筆者期盼,教會在竭力推動會友參與宣教的當兒,不要輕忽神學基礎的建造,而神學的教導也不應該不以宣教為其導向。神學根基的建立是極其費時費力的,其果效卻是最持久的。

  •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5 22:28:42
    有 3 人按讚

    特別報導--鐵達尼號船難百年的省思
    ~~~歡迎來電免費所取~~~

    鐵達尼號船難百年的省思

    本會節目總監 孫大中

    百年前的悲劇

    今年是2012年,在一百年前,1912年的4月14日深夜11點40分,發生一件震驚全球的事件。號稱「連上帝也不能讓它沉沒」的英國豪華郵輪「鐵達尼號」在橫越大西洋的處女航中,誤撞冰山而沉沒,造成1500多人喪生。

    當年2月,這艘總噸位為46,328噸、全長269.06米,寬28.19米,在當時號稱是世界上最大、最豪華,且「絕對安全」的郵輪下水的時候,船長史密斯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自信滿滿地表示:「我無法想像會有任何可導致這艘船沉沒的狀況,或者有任何致命的災難發生在這艘船上。」甚至一位船員在乘客針對所謂「不沉」的質疑,直接了當回答:「是的,連上帝自己都弄不沉這艘船!」

    但人算不如天算,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1912年4月10號晚上,鐵達尼號滿載2207名乘客,由英國首航前往美國的紐約;沒想到四天後,就在大西洋的黑夜裏誤撞冰山。不到3個小時(2小時40分),船身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海底,沒有照預定的行程抵達美國紐約。「鐵達尼號」在4月14號深夜11點40分撞上冰山,4月15號凌晨沉沒,前後只有短短不到3小時;因為船上的救生艇不夠,沒有救生艇的1528位溺水的乘客當中,最後只有6位獲救。

    1980年,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海底3657公尺深處被發現,許多人特別前往參觀鐵達尼的遺物。參觀的遊客拿著複製的船票,上面印著當時旅客和船員的真實姓名,模擬一百年前那些罹難的乘客登上了這艘船的情形;參觀的遊客在展覽館可以看到整套純銀餐具和其他的手工製品。在參展結束的地方,有一塊大告示牌,列出當時所有旅客的姓名以及座位等級,如:頭等艙、二等艙或船員;參觀的遊客可以對照告示牌,尋找自己手上那張船票上的名字。告示牌上有一條線,將告示牌一分為二;在這條線上方的名字是「獲救」的旅客,下方的名字都是在船難中「失蹤」的人。

    致命的錯誤

    這場船難發生距今已經一百年了,1997年美國大導演詹姆斯‧科麥隆(James Cameron)耗費鉅資,拍攝電影《鐵達尼號》,奪得奧斯卡十一項大獎;這部電影也成為美國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據說有十八億美金的票房收入。有一對老夫婦看完了電影,邊走邊談,老太太說:「這鐵達尼號的人真是太粗心了!那麼大的船,上頭那麼多人,怎麼只有不夠一半的救生艇?」老先生說:「這不是粗心,是太有自信。他們認為他們造的大船不可能沉下去,所以救生艇只是擺在那裏做個樣子。」(其實,當年救生艇的目的並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而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因為沒有預料到有這麼大的船難。鐵達尼號的沉沒永久性地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

    老先生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4月14日當晚,鐵達尼號先後接到六次有關冰山海域之無線電,尤其第六次是在晚上11時來自「加利福尼亞號」的警告。但鐵達尼號上的報務員居然一概置之不理,沒有向上回報;等到撞上冰山,發現船體嚴重受損,那時已經來不及了。

    鐵達尼號向外發出求救的「SOS」無線電訊號時間,是在4月15日零時45分,也就是在撞上冰山以後一個小時才發出求救訊號。顯然船長等人在初期完全不瞭解船體受損的嚴重,因為過分的自信而耽誤了求救的先機。為什麼先前不理會這些警告呢?很可能是為了要創下快速橫越大西洋的記錄,所以即使明知道前面有冰山,仍是執意高速航行。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的時候,建造這艘船的工程師也在船上;經由他詳細地檢查之後,他失望地告訴船長:「船艙損毀嚴重,必須棄船!」不久,船開始下沉,由於船上人多而救生艇嚴重不足,頓時秩序大亂。

    救人的福音

    這時,一位應邀到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Moody Memorial Church)佈道,來自蘇格蘭的約翰.哈伯牧師(Rev. John Harper),他眼看船難即將發生,就呼籲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當時有幾十位基督徒陸續前來,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哈伯牧師對大家說:「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生的盼望,我們不用害怕。可是,船上還有很多沒有信主的人,他們還未得救;如果今天他們失去生命,就註定永遠滅亡。假如我們現在願意讓出逃生設備,讓沒有信主的人有機會獲救,他們以後還有機會聽福音、信耶穌得永生。」

    幾十位基督徒聽了之後,大受感動,有了一致的行動;他們繼續手牽手,一同唱著詩歌。莊嚴的詩歌感動了船上的其他乘客,大家開始變得井然有序,接受船上工作人員的安排,讓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而這時候,船上的樂隊領班和其他的樂手,也身著燕尾服走上甲板,為這群基督徒伴奏。他們演奏「更加與主親近」這首詩歌,它也成為《鐵達尼號》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之一。

    當哈伯牧師掉到海裏時,他抓住了一片浮木,在海面上漂流,偶然碰到另一個什麼也沒抓到的年輕人。哈伯牧師問青年人:「年輕人,你信主得救沒有?」青年回答道:「沒有。」一個大浪打來把他們分開了。幾分鐘後,他們又靠近,哈伯牧師再問他:「你與 神和好沒有?」他還是回答:「沒有!」海浪再次把他們分開。最後一次,他們再靠近時,因為在海裏的時間久了,青年已經顯出疲態,差不多想要放棄掙扎了。哈伯牧師卻告訴年輕人:「年輕人,耶穌要救你!」說著就把手中的木板,推給那個年輕人,自己沉入海中。

    天亮之前,當收到鐵達尼號求救訊號陸續趕來的救援船隻抵達時,只有六位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生還,而這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年輕人一到紐約,立刻趕到哈伯牧師原本要去的芝加哥慕迪教會,向大家見證:「哈伯牧師原本今天要站在這裏向各位講道,但卻因為我的緣故,他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我因此也認識了他所認識的那位真神。從今以後,我也要繼續哈伯牧師他那不一樣的選擇。」年輕人信了主。哈伯牧師捨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後來被寫成一本書,叫《鐵達尼號上最後的英雄》。

    救恩的名單

    「更加與主親近」這首詩歌是由一位莎拉‧亞當斯(Sarah Flower Adams, 1805-1848)姐妹所寫,由作曲家孟遜博士譜曲,曲調優美,廣為大眾喜愛。莎拉‧亞當斯姐妹寫這首詩歌的時候,她的靈感是來自創世記中,雅各逃避哥哥以掃來到巴旦亞蘭的曠野,在那裏以石為枕,夢見「天梯」的事蹟。這「天梯」就是基督,祂是 神人之間的中保,祂把 神的恩典帶到世人中間。今天很多人一心想要擠身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想要擠身「頭等艙」。但親愛的朋友,無論是百萬、千萬、或是億萬,少了前面的「一」,後面無論有多少個「零」,都是空的。你來的情形怎樣,去的情形也怎樣;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如果今夜 神就收回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那個「一」是什麼呢?就是你跟造你的 神的關係。你是 神所造的,你是因 神的旨意被造而有的;你有很高的地位,你坐的是頭等艙,你用的是整套純銀的餐具和精緻的手工製品。但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就是 神怎麼看你,你跟 神的關係如何。你在這條線的哪一邊?是獲救的,還是失蹤的?

    今天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行的客旅,有頭等艙的,有二等艙的;有讓人羡慕的,有被人輕看的。無論是頭等艙、二等艙,重要的是——我們是在救恩的名單裏獲救的,還是失蹤的?關鍵就取決於基督是否在你心裏。

    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人有罪的靈魂最後的終點,就是永遠的滅亡,沒有人付得起這贖價。詩篇四十九篇6-9節,詩人說:「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 神,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罷休!」一個人靈魂的價值貴重到一個地步, 神要差祂的獨生愛子來拯救。約翰福音三章16節,使徒約翰說:「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神怎麼救人呢?乃是差祂的獨生愛子為我們的罪捨己,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用祂所流出的寶血買贖我們。聖經希伯來書九章22節,經文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我們的萬貫家財不能讓自己列入得救的名單裏,因為我們得贖,不是憑藉著會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祂是 神的羔羊,祂為我們背負一切的罪孽。

    今天,誰能夠被列在得救的名單上呢?就是那些接受寶血贖罪代價的人。這跟我們在社會的地位、成就、名望無關,就像鐵達尼號上那1500多位在船難中失蹤的旅客,雖有各個等級,但是再沒有他們的消息。

    特別報導--鐵達尼號船難百年的省思
    船難百年的省思

    親愛的朋友,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你可曾為你的靈魂做過什麼準備?你的靈魂在哪裡? 神愛你,祂不願意你在永恆中失喪,所以祂差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為你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塗抹了你的過犯。世上的成就不過曇花一現,唯有相信耶穌才有真實的盼望。

    鐵達尼號屢次忽略前方有冰山的警告,終至釀成大禍。在鐵達尼號沉沒一百年後的今天,也許過去已經有許多人向你傳過福音,但我們不要忽略:人生最大的災難、最大的危機,就是 神公義的審判。 神的震怒是基於祂的聖潔、公義,因為祂是絕對公義的,斷不以有罪為無罪;祂將我們的罪孽擺在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祂面光之中。祂公義的威嚴從來沒有改變! 神有慈愛寬容的一面,也有公義威嚴的一面,關鍵就在於你跟耶穌基督的關係如何?你願意耶穌基督是你的救主,還是你的審判主?

    如果你已經信主重生、悔改受洗,今天你要把你的家人親友當作是同行的客旅,繼續關心他們靈魂的得救,找機會與他們聊一聊人生的終點;用懇切的心、溫柔的態度,期盼他們因信耶穌基督,被列在得救的名單裏。寬門大路到滅亡,窄門小路到天堂。求主甦醒我們的靈魂,賜給我們得救的智慧,不叫我們作無知的人,願主也幫助我們用諸般的智慧傳揚福音,帶領未信的家人、親友歸向 神。

    by特別報導--鐵達尼號船難百年的省思 圖擷取網路
    https://www.feearadio.net/official/contents2/monthly?id=38&fbclid=IwAR0pYYyhuIvPfFNOBdHnHkgVSg6Iyn7pLlniO9GvIdCdMuF-JARkqAs4Hjw

  • 希伯來書4章9節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20:30:11

    #約櫃 #考古 #傳說中的約櫃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約櫃,是個在舊約裡面出現過的神聖櫃子,是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和設計打造出來,用來放聖諭板,也就是兩塊寫著十誡的石板,長2.5肘尺,寬1.5肘尺,高1.5肘尺,用金合歡木打造而成,內外都包上純金,還有優雅的修邊,櫃蓋是純金打造的,兩端各有一個基路伯天使像(Cherub)也就是智天使像,也是用純金打造的。兩個天使的臉朝向櫃蓋,翅膀向上張開蓋著櫃蓋,約櫃的櫃腳上方有四個金環,兩個包金的合歡木穿過這四個金環,方便抬起約櫃。
    在希伯來書9章1-28節裡面有講到,
    裡面有燒香的金盤+和整個包金的約櫃+,櫃裡有裝著嗎哪*的金罐+、亞倫那根發過芽的杖+,還有兩塊約版+
    但是在列王記上8章9節,卻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裡面寫著:
    約櫃裡只有兩塊石版,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耶和華跟他們立約時,摩西在西奈山放進去的。
    那麼究竟現在約櫃在那裡呢?今天我們來找傳說中的約櫃吧!
    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傳說中的故事,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吧!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所有精彩的影片咯!
    好!我們出發尋找約櫃吧!
    聖經裡面的記載
    我們剛才大概形容了約櫃的樣子,那麼它真的擁有神奇的力量嗎?在舊約裡面,它主要的用途就是提醒以色列人上帝和他們在西奈山上面的誓約,而這個約櫃本身是在贖罪日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並不是任何人都能碰這個約櫃,在利未記裡面16章,1節開始有講到:
    亞倫的兩個兒子走到耶和華面前來,結果死了+。這件事以後,耶和華對摩西說話。 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告訴你哥哥亞倫,不可任意進入帷幔內+的至聖所+,來到約櫃蓋前,免得他死亡+,因為我要在約櫃蓋上方+的雲中顯現+。
    所以這個約櫃就是上帝耶和華出現的寶座,在沙姆爾記的4章4節裡面有說到:
    於是他們派人去示羅,把約櫃抬來。這個約櫃屬於天軍的統帥耶和華,他坐在兩個基路伯天使上面。
    因此兩個基路伯天使就等於是上帝的戰車,如果上帝臨在,雲彩會停在聖殿上面,也就是以色列營地的正中央,等下會和你們解釋什麼是聖殿。由於約櫃是等於上帝的出現,因此大衛王把約櫃移到耶路撒冷時,就說耶和華住在錫安(zion)也就是耶路撒冷的另外一個稱呼。
    搬運約櫃的人只可以是利未人,雖然可以抬,但是還是不可以接觸這個櫃子。
    必勝的武器?
    那麼這個約櫃是不是有著神奇的力量,可以讓以色列人百戰百勝?非也!
    如果以色列人對於上帝不忠,上帝會降罪於他們身上,好像他們在對抗費利人時,把約櫃也搬到了戰場,但是卻還是不敵費利人,是因為以色列的祭司何弗尼和非尼哈肆意作惡,所以上帝不和他們同在,而費利人更殺了他們三萬多人,把約櫃也搶走了。但是費利人搶了約櫃過後,就一直發生災難,最後七個月後歸還了約櫃給以色列人,災難才停止。
    最後的記載
    過後就到了大衛王的時候,約櫃就被運到了耶路撒冷,在還沒有到曠野之前,約櫃是放在流動的至聖所裡面,直到所羅門王的時候,第一座聖殿就建造在摩利亞山上,所以最後約櫃就放在這座聖殿裡面。而在聖經最後一次記載的就是這段經文:
    歷代志下35章3節:他又對以色列人的導師a,就是那些在耶和華眼中聖潔的利未族人,說:「你們要把神聖的約櫃放回以色列王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建造的聖殿裡,不用再扛抬,現在要敬奉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為他的子民以色列人服務。
    這句話是在約西亞王18年,大概就是公元前622年
    巴比倫之囚
    在公元前597和586年,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兩次帥兵攻打以色列王國,滅了猶太王國,把裡面的所有貴族,祭司,商人等都抓到巴比倫裡面做奴隸,剩下一些窮人就留在耶路撒冷種葡萄,聖殿被燒,裡面的金銀珠寶都被搶光,也聖殿裡面的約櫃也不翼而飛。
    而過了幾十年後,巴比倫就被波斯帝國滅了,而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就解放了以色列人,把他們放回耶路撒冷。
    而所羅巴伯,就是流放在巴比倫的猶太國王的孫子,他負責帶領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他們的家園,而那個時候,重建的聖殿裡面已經沒有約櫃了。
    那麼約櫃究竟去了哪裡呢?是被巴比倫人搶了,還是以色列人藏起來了?
    這些資料並不可以在聖經裡面找到,而收錄在次經,也就是在馬加比二書裡面可以找到,這個次經在天主教和東正教都被認為是聖經的其中一部分,但是新教卻不大相信裡面所說的內容。但是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約櫃的線索。
    在馬加比二書裡面,先知耶利米收到上帝的諭令,命令他帶著一班勇敢的祭司,將約櫃和帳幕等聖物運出聖殿,藏在一個石窟當中。而記載中的是說登上摩西遙望神的產業所登的山,那究竟是哪裡呢?應該不是摩西領受十誡的西奈山,因為西奈山是在埃及。相隔太遠了。
    這裡記載耶利米到了那個山洞,把約櫃,金香壇,帳幕放在裡面,然後堵住洞口。那麼他們是如何把約櫃從聖殿運出去呢?
    隱藏的機關
    耶路撒冷的第一座聖殿是所羅門王建造的,巴比倫入侵過後就被燒毀了,而第二座聖殿是希律王在第一座聖殿的舊址上面建造的,但是羅馬帝國入侵耶路撒冷過後,就燒毀了第二座聖殿,在上面建造朱比特神廟,是羅馬神話裡面的眾神之王,好像是希臘神話的宙斯一樣,羅馬王也把猶太省改名為巴勒斯坦。
    到了公元637年,伊斯蘭王國佔領了巴勒斯坦,又再同一個地方上面建造奧瑪清真寺,也就是現在的園頂清真寺。而原本的約櫃的位置是在聖殿的東邊。但是由於太多次拆了重建,燒毀又重建,因此他們並不清楚舊址的東邊是哪裡?但是估計是這個清真寺北面的碑與靈石碑亭才對。
    而這個石碑亭的四邊剛好都有一顆四方形的鍵石,這可能是原本至聖所秘道的開關,大家來看看聖殿的平面圖,左邊的四個鍵石就是機關的開關,而右手邊的圓柱也是機關的一部分,有什麼證據推測這個圓柱也是機關的一部分呢?
    在聖經裡面記載,在建殿的時候,兩個圓柱分別高18肘尺,上面有5肘的圓頂,但是巴比倫王入侵耶路撒冷時,要把圓柱拆掉拿回去巴比倫的時候,卻變短了,上面原本5肘的園頂變成了3肘。難道他量錯了?
    但是過後以色列人被擄走後,圓柱的圓頂長度又變回5肘,這究竟是什麼回事,他們研究人員就預測這是所羅門王從埃及皇朝裡面學到的沙液體壓升降系統。在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時候,已經設計好約櫃秘密運出聖殿的秘道,而至聖所的四個鍵石就是啟動機關的開關,而圓頂就會壓下來變短了,而至聖所裡面的秘道就會打開,而他們就用這個秘道把它秘密運出聖殿。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