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布袋計程車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布袋計程車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布袋計程車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布袋計程車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報喜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真空妙有 尤振卿老師】 今天證嚴上人在晨語開示提到了他在屏東的弟子,過去很用心在推動靜思語教學的尤振卿老師。 2001年11月尤振卿老師的故事《尤老師的十二堂課》在大愛電視播出,我記得男主角是蕭大陸先生。記憶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演布袋戲的方式教導靜思語。身為國小老師的他,就是在接觸靜思語...

  • 布袋計程車行 在 報喜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4 22:13:40
    有 504 人按讚

    【真空妙有 尤振卿老師】

    今天證嚴上人在晨語開示提到了他在屏東的弟子,過去很用心在推動靜思語教學的尤振卿老師。

    2001年11月尤振卿老師的故事《尤老師的十二堂課》在大愛電視播出,我記得男主角是蕭大陸先生。記憶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演布袋戲的方式教導靜思語。身為國小老師的他,就是在接觸靜思語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照片裡,中間的那位長者就是尤振卿老師。那是2017年夏天我隨師到屏東分會時與他的合影。

    不知道老師最近好嗎?祝福他身心自在,幸福快樂。

    分享有關老師的一篇文章,您可以複習 上人在晨語說的故事,若錯過「晨鐘起 薰法香」的人,明天請早⬇️
    http://connect.tzuchi.im/dharma/

    #敬佩上人的超強記憶力+1

    《囚車裡的那雙手 是我學生》

    一輛押解犯人的囚車從警察局前開了出來,正好和開車經過的尤振卿錯身而過,他本能地把行車速度放慢,打算讓囚車先過去……突然間,他看見囚車裡伸出了一雙手,從他眼前閃過,一陣尖銳的哭喊聲直竄入他的耳裡:「尤老師──尤老師──尤老師再見!」

    尤振卿震驚地往車裡看去,一位少年戴著手銬的雙手急切敲打著窗沿,一張稚氣的臉隱藏在車內,「那不是我曾經教過,而且引以為榮的好學生嗎?」尤振卿驚愕地回不過神。

    車行漸遠,尤振卿還兀自愣在那裡,不知如何面對周遭路人的目光;這位在屏東大同國小赫赫有名、以明師自居的「尤老師」,此時內心的感覺,卻只有「羞愧難當」四個字。

    嚴師真的出高徒?

    那一夜,尤振卿輾轉難眠,歷經了從事教職以來,人生最大的挫敗。

    他不斷地捫心自問「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是不是錯了?他一直認為「教不嚴,師之惰」,只有讓學生愈怕他,才會愈認真讀書,曾經有學生被帶到他的辦公桌前就嚇得尿褲子,學生們在私底下都喊他──「希特勒」,他不以為意,因為他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任何人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好。」

    「我的教育到底哪裡錯了?為什麼會教出一個犯罪的學生?」尤振卿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989年,慈濟志工黃寶慶送給他一分《慈濟道侶》刊物,文章裡一句證嚴上人的話:「要改變別人之前,先改變自己。」他猶如被當頭棒喝,從囚車伸出的那一雙手的影像浮現在眼前,他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如果不能親身力行、以身作則,要怎麼教導學生?又怎麼能敎出真正的好學生?」

    他決心改掉自己的壞脾氣,有的學生看著他的改變,竊竊私語:「『希特勒』怎麼變得好假?」尤振卿不為所動,他相信上人說的:「假久也會變成真。」

    假久也會變成真!

    隔年,慈濟志工潘蓮花邀請他到慈濟屏東分會,那天,分會牆上懸掛的一幅幅「格言」,不斷吸引他的目光,「天助我也!」尤振卿暗自歡喜著:「這些『格言』拿來教學生多好啊!莫非是佛菩薩在指引我一條明路?」他拿出紙筆拚命抄寫那些字句,渾然忘我之際,潘蓮花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不用抄啦!這些都是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有結集出版的。」

    尤振卿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平日從《慈濟道侶》抄錄下來的好話,就是上人的「靜思語」。尤振卿決定轉換自己對「好學生」的觀念,以「人格教育」作為教學的根本。那一年暑假,他開始編輯「好話教學」教案,有計劃地將「靜思語」融入下學年「生活與倫理」課程中。

    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尤振卿將「靜思語」編寫成符合學生真實活動的劇本,以布袋戲、相聲、數來寶、話劇等方式交互呈現,有時候學生也會將自己的故事套入靜思語,即興演出;漸漸地,背地裡「希特勒」的稱呼逐漸隱退,取而代之的是布袋戲裡慈祥又善良的「老聖公」,當他經過教室走廊,聽到學生悉窸窸窣窣地喊著「老聖公──尤老師──老聖公!」他都會假裝沒聽到,卻忍不住微笑。!

    從1989年到1999年這十年的時間,尤振卿不曾停止「好話教學」。有一天,當他帶著學生到校門口打掃,一位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突然間走過來,從口袋裡掏出一千元,要他買糖果給小朋友吃,那位司機說:「老師,您這班學生真的很乖,每一天看到我都會打招呼,讓我很歡喜。」

    就在他為學生喝采的當下,他卻中風了,百般不願地從教職退休下來,但他仍然堅持以志工的身分,應邀分享「靜思語教學」,2002年更遠赴美國與加拿大示範教學;他從不擔心自己的身體負荷不了,他只希望用他的生命,取代囚車裡的那雙手。

    (文:郭素霞、羅世明 本文摘自:《品格學堂20年》)

    原文出處 https://reurl.cc/MvOYVk

    以上。

    阿明 感恩合十
    2020.05.04

  • 布袋計程車行 在 晨羽小小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12 20:51:11
    有 175 人按讚


    這週六會來參加IEDT沙龍座談會的小平凡,我們臺史博見囉。(希望不會下大雨啊😂)

    #台南我來惹

    #活動QA

    #此文主要針對有購買票券及當天有意願前來參加者

    #如果有朋友彼此知道有報名的話請他來看這篇喔

    #三人特級優惠團購票限量10組銷售中👇👇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5031144446474020350

    首先,感謝前來參與的朋友
    以及心理支持卻無法前來的人
    這一次的IEDT沙龍,確定明年將在台南停辦
    什麼時候會再出現在台南,就暫時無法預期了

    所以期盼這次的沙龍
    可以讓大家留下一次
    對於IEDT的美好印象

    針對一些問題跟回應
    在此跟大家用QA形式說明一下
    也請大家耐心看完

    Q1:臺史博這麼遠,到底要怎麼去?
    A1:
    先來個臺史博的交通連結(https://www.nmth.gov.tw/content_104.html),其實裡面說的蠻清楚的,那如果你是外地來的完全沒交通工具者,推薦以下方法給你,那如果你開車或騎車者就參考上方連結

    1.從台北台中搭客運來者,參考如下
    →下永康鹽行站→轉搭計程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15分鐘)
    →下永康鹽行站→搭乘20號公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0分鐘)

    2.從各地搭火車(高鐵轉火車也算)來者,參考如下
    →下臺南火車站→搭乘18號公車行經西門路、公園路、安和路、長和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60分鐘)
    →下永康火車站→搭乘20號公車行經臺南應用科大、鹽行(國道客運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0分鐘)

    🤓結論就是,到永康再去臺史博是最快的方法

    ps.因為報名者大部分都是能自行前來者,僅有少數無法自行前來者,所以請當初勾選無法自行前來者,參考以上的交通方式嚕,如還是有疑問,也煩請私訊粉專嚕

    Q2:活動一整天,我一定要一大早去嗎?
    A2:
    以主辦單位的立場,當然我們會希望觀眾盡可能在一開場時就進場報到(開放進場與現場購票時間:0900-1000),那如果你真的無法整天參與,抑或是你只想來其中的上半或下半場,那中場(中場時間:1210-1320)會有自由時間,你可以選擇在這時間來去或是參與跟講者互動的個人展時間,甚至要拿沙龍票根去逛臺史博也是可以的!

    Q3:我在活動通買票了,要如何領票?
    A3:凡是購票成功的朋友,主辦單位於後台皆會有你的報名資料,我們會將購票者連同被贈票者的資料整理出來,現場直接進行簽到核對,確定為本人者,則給予實體票券,作為活動通行之證明,另備註幾點於後~

    1.購買雙人票與三人票券者,我們會給予對應數量之票券(購買雙人給兩張,購買三人給三張),並由當初報名之代表人簽收,簽收後之實體票券則由代表人自行處理,簽到完畢後,進出的程序就只認票不認人嚕

    2.購票者(代表人)與被贈票者如不克出席,可將票券轉讓,但須於活動前(6/14前含當日)私訊通知粉專被轉讓人之姓名與信件,以便後續連繫,如無通知當天又無法出現者,視同棄票

    Q4:憑沙龍票根可入臺史博參觀的期限是多久之內?
    A4:原定於6/15-7/15,一個月內,但這兩日在與臺史博人員商討延長使用時間事宜,一旦確認,將會公告於粉專

    Q5:中場時間(中場時間:1210-1320)跟講者互動時,能夠要簽名嗎?
    A5:原則上中場互動時,主辦單位僅會安排講者於展區之位置,其他互動事項,則以講師自由意願為主,如講師另有帶經紀人員在旁者,一樣依其規定辦理,主辦單位不主動介入互動形式,也請熱情的講者粉們,可以尊重講師之意願嚕

    Q6:中午可以去何處用餐?
    A6:臺史博本身有自己的輕食店,另往安南區方向,也有集中之市街,主辦單位不提供用餐,麻煩各位觀眾自理,或是也可自行攜帶食物,到臺史博之戶外陰涼角落用餐(盡可能不要在活動場內用餐)

    Q7:活動主場地的湖畔教室要怎麼走
    A7:湖畔教室就位於本館之前,建立於湖上,往售票處之方向前來,一路往行政大樓的路上即可看到

    Q8:絹印體驗是什麼活動呢?
    A8:絹印體驗一樣是中場時的活動,如果講者個人展區人太多,或是你想找些其他事情來作,我們一樣於二樓或有一個絹印體驗的角落,主辦單位會準備一些紙給大家玩絹印,同時各位觀眾亦可攜帶可被印的東西前來,此活動跟講者互動一樣都是自由參加,另外有買紀念品的朋友們(空白棉布袋)亦可將棉布袋拿來絹印,成為自己獨特的紀念品

    Q9:如果以上的問題都沒有滿足我的疑問呢?
    A9:各位觀眾如果發現有主辦單位沒列出來的問題,可以私訊粉專,如果是跟大部分人都有關聯的話,也會將增列於此發文中,那如果只是個人問題,我們則有專人會於粉專私訊中解答

    以上,報名到6/13晚上2330,希望還未報名的朋友,踴躍來參加喔喔喔,如果真的一路沒空到6/14,我們依舊期待能在當天看到你︿︿!

  • 布袋計程車行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1 15:20:41
    有 278 人按讚


    【3/21 星期四 絕對音樂】

    「當事情的發展不如所願時,焦慮就會產生,痛苦隨之來襲;
    但其實事情本來就不會如心所願,
    真實的情況是,所有的事物都一直在改變,
    任何的選擇和行動,都會有某些不確定性;
    只有堅定的告訴自己,緊張是正常的,
    擔憂是自然的,失敗是可能的,
    對於成功的想像,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切實際…」
    SO~~該在意的,是時時刻刻的感受;
    該著墨的,是曾否用心好好的活過……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網路線上收聽:www.kiss.com.tw點選 南投廣播FM99.7
    或下載KISS RADIO專屬APP收聽哦!

    *************************

    《人際關係是門大人的學問,光心存善念是不夠的!…》

    搭大眾運輸工具(包含計程車)除了省下養車的錢,更是個觀察眾生的好機會。每次我文章寫不出來,就會認真搭捷運偷聽,或是跟計程車司機聊天,往往就賺到一兩個好故事!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拾金不昧卻慘遭羞辱的故事」。 運匠告訴我,他幾乎每隔幾週,就會在車上撿到乘客遺留的東西。他多半在下車前會提醒乘客留意隨身物品,但畢竟載的客人太多,難免會忘記;也有的客人匆匆忙忙沒理會他的提醒就下車了,所以偶而還是得處理乘客失物。 以前遇到這種事,運將都是把失物送到警察廣播電臺或是附近的警察局,乘客發現自己東西掉了,就會去那兩個地方找。但現在多數計程車都是靠行,而且用電話或APP叫車越來越普遍,當乘客發現東西忘在車上,他們都會聯繫車行,車行根據行駛資料與位置可以找到是哪位司機,然後聯絡司機開去乘客所在的地方把失物直接還給乘客。 我跟運將先生說:你每次把失物還給乘客,他們應該都很感激你吧?說不定還會送你謝禮!

    沒想到運匠告訴我:這是應該的,我不求感謝,更不會收禮,但只希望被尊重。尤其我覺得學歷愈高的人,感覺愈不尊重我們。 這一聽就有故事,於是我把耳朵豎起來,輕聲問一句:怎麼說。 故事就開始了。 有一次一位醫生搭他的車,結果皮夾子還有手機忘在車上。運匠看到後,趕緊聯繫這位醫生,並且暫時放下生意,開車到醫師工作的醫院樓下親自把東西送還。

    劇情發展到這裡,我們暫停一下。請想像你是這位醫生,你的頂級手機和擺滿重要證件與現金的皮包掉了,這時運匠先生把車開到你醫院的樓下送還,你要如何一秒激怒這位運匠呢? …… …… …… …… …… …… 接過皮包,打開,然後「數錢」!

    你答對了嗎? 這就是這位司機遇到的事。對方第一時間沒有答謝,甚至沒有正眼看他,把皮夾接過去後就在對方眼前開始數錢。運匠先生氣不過就兇了那位醫生,那位醫生可能嚇到,同時也有點莫名其妙,所以自始至終都沒答謝,兩人就這樣不歡而散。 老實說,聽到這個故事我非常震驚。原因在於,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是那位醫生),我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證我不會做出跟他一樣的事情。我當然不是懷疑司機偷錢啦!他要偷也不會開車過來還我錢包了。
    只是珍貴物品失而復得的瞬間,趕緊檢查有沒有缺失,這是人的直覺反應。就像媽媽找到走失的小孩,第一時間也是緊緊抱住,然後仔細端詳看有沒有受傷。然而,這樣的直覺反應卻深深地傷害了幫助我們的人。

    這位運匠接著又說了另一個案例,剛好是十足的反差。 他職業生涯中找到最大的一筆失物,是現金60萬元。裝在一個花布袋裡,主人是一位阿嬤。運匠先生發現金額不小,記得上次不好的經驗,為了慎重就約到附近的派出所,當著警察的面歸還。 這位阿嬤接過了布袋,完全沒有打開的意思,只握著運匠的手不斷地感謝,接著就拿出一疊錢要給運匠。 運匠堅持不收,而且跟阿嬤說:這麼多錢你要不要點一下?阿嬤居然回答:完全不需要。那你不收謝禮,至少讓我補貼一下你的油錢,還有這段時間少載客人的損失! 我想對司機先生來說,不管有沒有油錢補貼,那句阿嬤的回應,讓他覺得這一切都值了。因為他獲得了「尊重」,那可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比「金錢」更高級的回報!

    運匠先生說,學歷愈高的人愈自私,一般平民百姓反倒比較尊重人。我對這句話持保留態度,這畢竟只是他個人的主觀經驗。不過, 待人接物是否周全,還真的跟教育程度無關。這是一門學校沒有教,考試不會考的特質。專注在讀書考試往菁英之路邁進的人,未必好好磨練過此道;而在生活裡打過滾,甚至遭遇過人際挫折的人,反倒能從經驗中調整自己的態度。 我們常聽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以為光是做到這個就可以行走江湖,至少不惹上什麼壞事。但以這個例子來說,我相信這位醫生並沒有惡意,他甚至可能剛動完一個手術,拯救了一位病人的生命,甚至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他很可能只是累了,在壓力之下又掉了東西,他的行為只是焦慮下的自然反應。但這位司機先生仍確確實實地被羞辱了,並心懷憤恨(他甚至連這位醫師的名字與醫院都記下來了)。 兩個好人,一樁美事,卻因為一個直覺的小動作,產生這樣的嫌隙。可見人際關係真是門大人的學問,值得留意。

    (文章來源: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