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布蘭達維尼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布蘭達維尼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布蘭達維尼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布蘭達維尼書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進入三十歲以後,「生活」突然變成一件很有「存在感」的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自己覺得,十幾歲或二十幾歲時的我,其實沒有在「過生活」,只是在「求生存」。 我的性格倔強好勝,也頗有危機意識。從讀書做報告開始,總是很努力...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極簡姐姐 巧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明欄有免費課程可以參加 #極簡生活 #極簡主義 #斷捨離 #怦然心動 #極簡姐姐巧玉 ✨Life is LOVE 人生必修的整理學分👉🏼https://chiaoyu.teachable.com/p/life-is-love 課程原價USD $9 https://chiaoyu.teachab...

布蘭達維尼書 在 Pag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12:27:22

#page_living #page家風景 謝謝 @tinyhome.by.nicole 邀請我參 #30dayhomelove 的活動和挑戰。(Thanks @myscandinavianhome and @decor8 for hosting this lovely challenge.) ...

布蘭達維尼書 在 精準生活設計-布蘭達&維尼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1:40:19

【生活好多理由?為什麼我們總是會這樣斷捨離?】 「人」似乎是一個極為不理性的生物,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情緒」, 或是自己「已知(但可能有限)」的了解來做出判斷, 而陷入自己的「慣性思考💭」模式中! 容易以為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審慎判斷之後決定的, 但事實往往都不是🤣 所以,如果...

  • 布蘭達維尼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5 15:15:13
    有 6,265 人按讚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進入三十歲以後,「生活」突然變成一件很有「存在感」的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自己覺得,十幾歲或二十幾歲時的我,其實沒有在「過生活」,只是在「求生存」。

    我的性格倔強好勝,也頗有危機意識。從讀書做報告開始,總是很努力證明自己,凡事都盡自己的力做到最好;讀研究生時,給自己蠻大的壓力,有輕微的失眠及心理問題;寫論文時稍有挫折,但也做出了(至少)自己滿意的作品;畢業後求職算是挺順利的(在別人看來),總算不需擔心「生存」的問題。然而,「求生存」的模式似乎沒有轉變。

    一個人陷在「求生存」的模式中,不一定是因為他的「生存」真的有大問題,很多時候是來自這個人自己的思維沒有改變。對當時的我來說,我有太多的「目標」需要達成,如果沒有達到這些目標,似乎就成了無能或失敗的人,毫無價值,連我都會看不起自己。因此,我得追求更高層次的「生存」,才能讓自己活得「踏實」一些。

    開始工作後,就一直很忙,忙著證明自己的能力,生活品質沒什麼改善;談了戀愛,沒有修成正果,反過來質疑自己的人格是否有缺陷。除此之外,還發生了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迫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發現,如果不把「求生存」的思維徹底拋棄,我還是會不斷重複現在的生活模式,坐困愁城。

    當我們起心動念,覺得「非得要得到這個東西」或「達成某個目標」心裡才會踏實的時候,其實我們就不自覺地陷入「求生存」的模式,因為我們所做的事都是為了抵抗心中對於「生存危機」的焦慮。如果我們不能先讓自己「心安」,要如何擺脫這種求生模式呢?(注意:是要真的「心安」,而不是又陷入「求心安」的模式。)

    三十歲以後,我開始嘗試「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心安的生活」;這個過程很辛苦,充滿實驗性,走了很多錯誤的路,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也試過一些愚蠢的方法,但人總是必須走這一遭,畢竟人生沒有坦途,路是靠自己雙腳走出來的。

    疫情這兩個月期間,我都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獨居生活,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跟我一樣,突然多出很多時間與自己對話,調整自己生活的作息。因為幾乎不與他人互動,所以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哪些事情是為了滿足別人、取悅別人而做的?而哪些行為又是純粹為了自己喜歡而做的?

    不管做什麼事,都回到「最初做這件事的動機」,來反思它的意義。如此檢視之下,頓覺過往很多行為都十分荒謬:為何要強迫自己穿不喜歡的衣服、穿不合腳的鞋?為何要用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去說服他人?為何要耗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去處理毫無意義的紛爭?為何要在意那些惡意的評論、無情的冷眼?以及,為何要委屈自己跟不合適的人在一起?

    對三十二歲的我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當然,我也很在意別人的感受,但前提是我得先重視我自己的感受,不值得委屈了自己去迎合他人。總歸一句,「好好照顧自己」,優先把自己的生活給過好了,才有足夠的能量去做其他的事,帶著真正喜悅的心去幫助他人。

    現在,我會在下午時給自己泡一杯手沖咖啡,讀自己想讀的書,寫自己想寫的文章;我每天都花一些時間把環境整理得井井有條,給植物澆澆水,跟他們說說話;即使一個人在家,我也會穿舒服的襯衫,撒上一些自己喜歡的香水,這讓我的心情非常愉悅。

    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有辦法過一個人的生活,因為實在太害怕孤單了;但現在我想說,一個人的生活真是太棒了。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曾說:「孤獨,不在山裡,而在市區裡;不在一個人時,而在眾人群聚時。」

    ——原來,為了配合他人、迎合他人,迫使自己過著偽裝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孤獨;當一個人懂得好好照顧自己,把自己能量充滿的時候,那就不是孤獨了,是「圓滿」。



    本文受到布蘭達&極簡維尼「極簡單身極品一人樣:獨處也是需要學習的能力,享受一個人的極品時間」的啟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PgmyTGbWU&t=181s]

    ————————————————————————————————
    👏👏👏工商服務時間👏👏👏

    【在防疫時代,重新思考生活】

    厭世哲學家要開課啦!!這一系列課程,我命名為「哲學是一種生活風格」。我要嘗試的是:不想把哲學當成抽象的玄思,而要將哲學放回它所生長的土壤——也就是你我的「生活」中,來探討哲學對人類生活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觀點,又能如何指引我們當下的生活行動,甚至解答生存的困境。

    👉講座詳細資訊: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aspx?classid=235
    共有四堂講座課程,可只參加其中一堂,亦可四堂全部參加。

    👉 講座費用:單堂250元

    👉 報名全系列講座再享兩項好康:

    ★好康一:預購系列四堂合享八折優惠,點選「我要報名」後,於「報名方案」處,選擇「系列講座」,即可享優惠價800元。

    ★好康二:凡報名系列四堂講座,就有機會抽到厭世哲學家親筆簽名的「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乙本(共5名)

    7.31 如果「性善」是對的,人類又是怎麼墮落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29

    8.14 如果「無為」是對的,是否意味不必再努力?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0

    9.25 如果「自然」是對的,文明生活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2

    10.16 如果「神話」是對的,科學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3

  • 布蘭達維尼書 在 文青懶媽的簡單生活提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0 18:48:58
    有 25 人按讚

    || 個人欲望與收納簡化間的平衡 ||

    雖然是個整理師,但生活中難免還是會出現混亂的狀況。
    雖然推崇簡單生活,也有割捨不下而持續因為腦波弱而購買的物品。
    (不得不承認,我的死穴是書,大人的書或孩子的繪本讀本。)

    隨著物品的增加,只要數量超出原本預留的收納空間,物品自然會開始堆積於任何放眼所及的平面上(桌面、櫃上、地板),產生雜亂的景象。

    但於此同時,我又是個不喜歡花太多時間整理收納、處理家事的人。
    該怎麼在個人欲望與收納簡化間取得平衡,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於此同時,我也發現,當我在焦躁不安時,更容易透過「買書」的行為,來緩解焦慮。
    彷彿透過「買書」代表的「閱讀」行為,我能夠找尋到自己擔憂的答案。

    Peter Walsh在「太多了」一書中提到,他派給委託人的第一個任務是「#想像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老實說,懶媽的夢想就是擁有一整面的書牆,其它物品皆可精簡。
    然而,我也知道問題不單單是「#目前沒辦法擁有一面書牆」這麼簡單,而是「#什麼時候才覺得足夠」、「#什麼時候能放下執著」。

    #物品雖然只是物品,
    #卻承載了人的期盼想望與舊情綿綿。
    為了能從這樣的「執著」與「整理」中自由,我也為自己設計了「短、中、長程」目標與作法。

    ✅ 短期:
    #有進有出,#持有物品不超過收納空間。
    整理東西不累,累的是「處理物品的去向」。

    為了減省處理的時間,也為了空間的整齊,每當物品超過收納空間時,我會先將「待處理的物品集中」,趁某個空檔統一處理。
    處理物品最快的方式,就是「贈送」,FB上有許多 #贈物社團,像是 #Taiwan_Give、#二手小物free送、#什麼都不買也豐盛有餘的一年。
    書籍部份則會分為成人書跟兒童繪本分開進行。
    二手書集中十本以上我會送讀冊賣、二手繪本我會在二手的童書社團及LINE群賣。

    ✅ 中期:
    #鍛練自己的心志,持續進行「#放下執著的練習」。
    我仍相信「閱讀」是個好的習慣,所以該戒斷的,是「持有大量書籍」的想法,改用防堵的方式,管控、訓練自己的行為。
    利用「#原子習慣」中「#四大法則」的「#獎賞」法則,找一個問責夥伴(老公立刻自願),監視自己的行為、擬定習慣契約,並嚴格執行。

    ✅ 長期:
    持續減少家中的藏書,擅用圖書館資源。
    也參考 精準生活設計-布蘭達與維尼 的作法,每讀完一本書,就做筆記,回憶、省思從書中學到的資訊,接著便可以將書本轉交需要的人。

    斷捨離的過程,就像是面對自我「恐懼」與「不足」的歷程,每個人的終點都不一樣,要處理的課題也不盡相同。
    整理師能引領思考的方向,然這條路能否走到底依舊是仰賴你的選擇與決定。

    如果你需要一個人聽聽你的問題,歡迎讓我知道,跟我聊聊。
    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一句話、讓你相信自己辦得到的契機。

    (想直接預約懶媽我也沒有意見😉)
    預約表單👉 https://reurl.cc/V6RE2Y

    #整理是面對自己的過程
    #持續練習
    #成就更好的自己
    #高雄整理師
    #台南屏東也能去
    #homedecor
    #homeorganizer
    #kaohsiungorganizer

  • 布蘭達維尼書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7 10:00:58
    有 28 人按讚

    這十個都要做到真的好難啊!小編已經選出比較容易做到的其中五個方法,你做得到幾項呢?
    👉 不持有備品
    👉 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同一個地方,而且都看得到
    👉 每一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任務
    👉 不持有書本超過一個月
    👉 只做自己喜歡且負責的工作
     
    #小編決定先從做到其中一項開始挑戰
    #也想開始極簡生活的+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