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紐約回到台灣,在高雄傳統市場上了一堂「進階採購課」
_
從外派紐約工作、回到台北、最後搬回家鄉高雄後,我第一次陪母親去傳統市場挑水果,要買盛產的棗子送禮給友人。
⠀
傳統市場,其實一直是讓我「不得其門而入」的地方。總覺這裏品項凌亂、價格品質不一、買賣間又充滿眉角,似乎只有在超市整齊劃一的開架上...
⠀
從紐約回到台灣,在高雄傳統市場上了一堂「進階採購課」
_
從外派紐約工作、回到台北、最後搬回家鄉高雄後,我第一次陪母親去傳統市場挑水果,要買盛產的棗子送禮給友人。
⠀
傳統市場,其實一直是讓我「不得其門而入」的地方。總覺這裏品項凌亂、價格品質不一、買賣間又充滿眉角,似乎只有在超市整齊劃一的開架上,看著一盤盤預先分裝包裹在保鮮膜下的食品與標示清楚不容分說的價格,才能找到「齊頭式平等」的購物安全感。這次難得能在真正的專家關照之下,一同踏入主婦日常採買的地盤,自當好好觀摩一下。
⠀
只見媽媽熟門熟路地走到一水果攤前,先和老闆點頭打招呼,接著用台語問道:
⠀
「頭家,這棗子怎麼賣?」 「這種的又大又甜,一斤 80 。」年約 30 來歲的年輕老闆,帶著親切笑容回道。
「可以切來吃吃看嗎?」
「來!保證好吃。」老闆拿出隨身小刀,現場切了幾塊遞給我們。
⠀
媽媽邊吃邊點頭,接著岔開話題,和老闆身旁的年長女性聊起來: 「老闆娘,這是妳兒子喔?很乖內!這麼認真幫妳做生意。」
「對啊,他大學畢業後就說要幫媽媽的忙,一直幫到現在內。」老闆娘露出欣慰表情,看著一旁笑得靦腆的老闆。
⠀
接著又是幾句寒暄後,母親才回到正題,笑笑地說:
⠀
「老闆,我們要買來送人的,會買 20 斤,這樣能算多少?」
「 20 斤的話,算妳一斤 60 啦。」老闆也笑笑的。
⠀
「老闆你裡面還有貨吧?我要挑『簍面』送人,」媽媽又問。
「簍面⋯⋯?」正當我像聽到外星語的門外漢,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時。老闆已經帶著媽媽走向攤位後頭、擺放更多棗子的地方。一面挑,一面又閒聊了幾句:
⠀
「你怎麼那麼乖?來市場幫父母。」
「我喜歡做生意,不喜歡上班,這樣可以幫他們分擔工作,也可以常看到他們啊。」
「你幾歲?看起來比我兒子還少年耶,長得好像爸爸哦。」 「哈哈,大家都這麼講!你兒子手上拿的相機很漂亮,我爸也有一台。」
⠀
一旁的我笑了笑,對著成堆翠綠的棗子按下了快門。
⠀
挑完後,媽媽冷不防向老闆說:「我們還要額外買一些自己吃的,你可以算多少?」 「一樣一斤 60 啊。」老闆說。
⠀
「不一樣啊,我們自己吃的,不用挑『簍面』,挑下面的就好,老闆算便宜一點啦!」 ⠀
和善而精明的老闆想了一下,刻意壓低聲音說:「好好好,今天算你一斤 40 ,但你要買多一點,因為明天我就要漲價囉!」
⠀
目睹這整齣「將定價對半砍」的過程,我在一旁看得瞠目結舌。臨行前,老闆還笑笑地對媽媽道再見。
⠀
我深知要是依自己的道行,來到此處,頂多只能勉強擠出一句「可以算便宜一點嗎?」接下來就等著被老練的商人輕鬆化解,遑論一開始就要在茫茫市場中,找到這量多質優的棗子攤了。
⠀
我於是懷著崇敬的心,向母親大人討教。
⠀
「首先,你要知道,不是每個水果攤都能殺價的。」媽媽氣定神閒地說:「第一,這跟老闆的個性有關。個性溫和的,試吃或殺價都比較好講話;第二,零售商通常不好殺價,我挑的是批發商,這種商家量大、進貨成本低,他們半夜 3 點就來市場做批發買賣了,早上開市後改賣散客零售價,價格因此較有彈性──只要客人買的數量夠多,達到一定利潤,價錢都好談。」
⠀
「那麼『簍面』又是甚麼意思?」我問道。
⠀
「通常商人會把較大較美的水果鋪在簍子的最上層,這就是『簍面』,我要求送禮挑簍面,可以挑到比較漂亮的水果。」
⠀
「再來,如果送禮外有打算買自己吃的份,通常一般人會直接買足數量。但其實可以告訴老闆:『我多買一些自己吃,不用挑簍面,能夠便宜多少?』對批發商而言,這就變成『多賣的、又不特別挑』,情況允許,他就會再算便宜點給你。」
⠀
「太專業了!」我聽得目瞪口呆。
⠀
「不過啊,我也是他們店裡的常客。市場裡每個商家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收銀機,多和他們寒暄、說些好聽話,他們對你的觀感,也會直接影響殺價的效果。」
⠀
「像有一攤賣豬肉的,老闆兒子剁豬腳剁得很賣力,我誇過他一次『你好會剁肉喔,刀工真好!』從此以後,每次光顧他的生意,我的肉都剁得特別整齊。」媽媽笑著說。
⠀
「又譬如每次買回家的水果禮盒、簍子,這些對店家來說都是本錢。所以如果沒用到,我會集中起來,下次拿還給他們,他們會開心地感受到你的小心意。」「關係是需要長期經營的,有來有往,大家才能歡喜做生意。」身穿樸素家居服的母親,一邊說、一邊熟稔地繼續在市場採買著。
⠀
原來,傳統市場裡一次成功的殺價,背後至少就包括了「對產業鍊的理解」、「交易對象的選擇」、「區隔分批採購換取議價空間」、「與往來對象建立長期默契」等學問。其達成的結果,更是互信而互惠的。
⠀
我跟在大師後頭,一邊接過買好的食材、一邊聆聽這可貴的「主婦市場心法」,更彷彿上了一堂商學院的「進階採購課」、「商業談判心理學」。
⠀
一直不敢獨自踏入的傳統市場,就像是個栩栩如生的有機生命體。在其多樣化、個性化的交易模式下,體現出的除了是返璞歸真的商業本質外,更是一個個歷經淬鍊的人生智慧,與細水長流的人情世事。
⠀
許多原本以為簡單的事情,在自己於海外獨立生活又歸巢之後,才知其遠非想像中容易。而且也發現儘管在世界走闖了一圈,有些事情,我恐怕還是永遠無法做得和媽媽一樣好。譬如說──買水果。
_
※本文刊登於換日線旅行沙舟專欄
⠀
#旅行沙舟誌 #高雄 #菜市場 #傳統市場 #商業談判 #市場採購 #kaohsiung
市場豬肉一斤多少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臉書看到一張圖看了就很想笑,這圖裡面有各國豬肉平均價格,裡面有各國豬肉平均價格,關於台灣豬肉的部分竟然是第三貴,西班牙、荷蘭都比台灣豬貴,看到這種圖表,就說明外行人隨便資料抓一抓又不懂解讀,就做出這種貽笑大方的圖表。
台灣豬的價格到底是多少呢?
我們來看看官方的講法,前幾天陳主委的臉書有圖表,可以看到毛豬的批發價在60~80之間,毛豬批發價指的是整隻豬到批發市場的價格,整隻豬當然是不能吃的,以台灣的程序來講,豬販把豬買走之後,就會把豬送進屠宰場裡面殺掉,通常一隻豬120公斤,殺完去掉血液、內臟等部位,大概可以得到約93公斤的半屠體,也就是大家在豬肉攤看到的切一半的豬。
所以如果以毛豬一公斤70來講,一隻豬120公斤要8400,殺一隻豬個屠宰場價錢不一定,抓個平均600好了,這樣成本就9000,有93公斤的肉,這樣平均成本就已經從毛豬的70元變成96元。
但盤商總是要賺錢,把豬運送到零售的豬肉攤,如果一公斤運費抓5元利潤抓20元,零售豬肉攤的購入成本就是1公斤120元,以一般零售公斤買台斤賣的思維,1公斤賣200元也是很合理,但是豬肉有好賣的五花、梅花、里肌,也有便宜的前後腿肉,所以切好之後,就有高於200元的五花、梅花、里肌跟低於200元的前後腿肉,所以就會買到那種一斤120~160之間的梅花肉。
而大部分的餐廳都是跟肉商買肉,買的部分是切好的部位肉,例如已經切好的梅花肉,購入的成本可能就在一公斤200之間跳,會比豬肉攤的便宜一些。
可是進口肉進來根本不是毛豬,而是已經切好的部位肉,所以各個圖表的平均價格講的跟本是不同的東西,裡面台灣100~110指的是半屠體的價格,也就是都還沒切的豬肉,但進口肉是已經切好,整塊的部位肉,就像一整塊的五花、梅花一樣。
因此進口肉為什麼可以比台灣便宜?因為經過豬肉12.5%及5%的進口先徵收的營業稅,會有17.5%的成本,但人家的梅花一公斤台幣75,來台灣完稅完88元,分切完再賣到餐廳可能一公斤只要150元,比台灣豬肉便宜了50元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餐廳會用進口豬的原因,因為真的比較便宜。
市場豬肉一斤多少錢 在 陳文政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農委會宣布預告開放豬飼料瘦肉精標準🔥
💢我不OK👉你先吃
💢委會預告開放瘦肉精標準💢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830001315-260405?chdtv
農委會陳吉仲還大言不慚的說
📣「百分百不會吃到」
📣「不發藥證、國內豬農沒法使用」
📣「國內要求標示明確」
💢開放毒品💢又要抓吸毒
到底嗑了什麼藥才講得出這種幹話?
台灣豬為什麼會被打趴?
進口豬肉一公斤不到50元(美國港口價)
本土豬肉一公斤超過100元(國內批發價)
價差一倍的肉品進入市場,一定造成價格混亂
影響台灣本土肉品市場價格
台灣的養豬事業屬於精緻農業
台灣的用藥檢驗標準也相當嚴格
沒有瘦肉精的本土健康豬肉
換肉率、瘦肉比例都遠低於用藥豬肉
加上價格便宜,肉商誰要買本土健康豬肉?
農委會放任用藥美豬開「外掛」
來打壓本土健康豬肉
還大言不慚說「不發藥證」
身為農業主管最高機關的主委,你不汗顏嗎?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
「路邊攤也要明確標示」
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吃掉36.5公斤的豬肉
https://musou.watchout.tw/read/PfBtRXR6UY1WFfOXjwML
相當於每年吃掉8億公斤的豬肉🐷
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
🐷請問農委會,假如業者被抓到要罰多少錢?
🐷請問政府有多少取締的經費與人力?
開放美豬、放寬瘦肉精標準
文政不OK
大家都不OK
請陳吉仲帶領民進黨官員以身作則
你們先吃。
#林佳龍時代已有自治條例規定不得販售瘦肉精豬肉
#林佳龍可能又要被民進黨打臉但這不重要
#市民健康比較重要
#陳文政
#臺中市議員
#這次抵死不讓了
市場豬肉一斤多少錢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說,我個人對吃下肚的東西不太斤斤計較(所以才胖成這樣,今早體重突破八年新高),但是我力行一件事,你花出去的錢、按的每個讚都是淘汰不良商品、不良企業、不良網紅的過程,所以我買東西的時候會瞄一眼成分、產地、製造商,大多選擇商品的關鍵在企業的理念、行為、還有商品的優質與否。
關於肉品,我來到美國之後沒有太多選擇,紐約的牛排真的很好吃,但美國豬肉真的是有股腥味,怎樣都入不了在台灣被寵壞的的嘴,無論是豬絞肉還是排骨,都需要用大量米酒或是薑片去腥,就連香腸,可能為了要去腥,全都鹹得要命,害我天天都在想念台灣那種有著肉香、多汁肥美的烤香腸。
關於台灣進口美國豬,這世界上利益交換、繳保護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連在一般公司都不會有為你掏心掏肺兩肋插刀的朋友,到底有誰會天真的覺得隔了十萬八千里、國力又相差甚遠的美國會無條件成為台灣的盟友?再說句題外話,川普搞中國也絕不可能是為了台灣,無論白宮主人是誰,台灣就是一顆旗子。好,那我們確定這筆要給美國的保護費是一定要交之後,接下來該做什麼?
配 套 措 施,也就是負責任的進口。
基本上農委會說,只有22%的美豬使用萊克多巴胺,是個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一般的消費者,購買美豬的時候,要怎麼樣辨別哪盤肉有沒有使用萊克多巴胺?如果美豬進口只要求標示產地,不要求標示是否使用瘦肉精,那要怎麼讓民眾買得安心吃得健康?如果要保障國民權益,甚至應該規定所有使用肉品的餐廳都標註肉品產地,這樣才能讓民眾自由選擇,要不要把美國豬,吃下肚子裡。
我個人認為,台灣在國際社會處境艱難,如果非得開放進口來換取聲援,那台灣民眾用鈔票決定市場的力量就必須變大,也就是說,在買東西的時候認清楚產地,再去支持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商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說,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在決定你未來能選擇怎樣的東西吃下肚。這跟一個我已經說破嘴的道理一樣,全世界都沒有中立的媒體,但有努力查證、值得信賴的媒體,在資訊爆炸、全民記者的時候,民眾的識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個讚、每個忍住不去增加腥羶色新聞點閱的瞬間,都在決定未來,你吞進去的是什麼樣的資訊。
#圖為我最愛的紐約巴西烤肉餐廳
#一個人有兩樣沙拉兩樣配菜六塊肉🐔🐂🐷
#猜猜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