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市區重建局地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市區重建局地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市區重建局地址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94的網紅西嘉生活百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茂蘿街7號探索} 😃唔知你有無聽過或者去過茂蘿街7號呢?我今日就去咗啦!一於等我同大家介紹一下呢個建築物,同埋入面有咩好玩!😏 💁🏻♀️茂蘿街7號,前稱為動漫機地,係香港歷史建築,前身係💚綠屋,而家已列為香港2️⃣級歷史建築。呢個歷史建築係合共🔟幢唐樓嘅一個藝術中心,同時亦係香港藝術中心🎨同...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瀝源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 它是沙田區首個公共屋邨,也是開發沙田新市鎮的先鋒,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項目編號為ST01,與禾輋邨為鄰。 香港電台首部兒童劇《小時候》及香港導演陳果在1997年拍攝的第一部獨立電影《香港製造》亦在此屋邨取景拍攝。 https://www.li...
「市區重建局地址」的推薦目錄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西嘉生活百科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7 16:14:04
{茂蘿街7號探索} 😃唔知你有無聽過或者去過茂蘿街7號呢?我今日就去咗啦!一於等我同大家介紹一下呢個建築物,同埋入面有咩好玩!😏 💁🏻♀️茂蘿街7號,前稱為動漫機地,係香港歷史建築,前身係💚綠屋,而家已列為香港2️⃣級歷史建築。呢個歷史建築係合共🔟幢唐樓嘅一個藝術中心,同時亦係香港藝術中心🎨同...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9:08:38
撳Story睇更多! 「冰室」命名的由來,眾說紛紜,當中有一個書卷味濃的傳聞,與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相關,傳言自梁啟超的朋友以「飲冰室」書齋之名經營食店,其名成為「冰室」之始。生於清朝末年的梁啟超,另有別號「飲冰室主人」,當然他不會坐在現今的茶餐廳,一面吃着炒滑蛋拼烘多士,一面喝着港式絲襪奶茶,一...
-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09 21:30:05瀝源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
它是沙田區首個公共屋邨,也是開發沙田新市鎮的先鋒,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項目編號為ST01,與禾輋邨為鄰。
香港電台首部兒童劇《小時候》及香港導演陳果在1997年拍攝的第一部獨立電影《香港製造》亦在此屋邨取景拍攝。
https://www.linkhk.com/tc/shopCentre/lyxxc2
領展旗下商場 車位唔算多,係好舊式屋村格局,街市超迷你,但供應區內老人所需
餐廳選擇都多,有大快活,傳統茶記,PIZZA ,麵檔,吉野家,酒樓等等
區內都消費力都唔差,支撐得起
富東閣係黃店,更加係有外區客人專登到訪支持
711,10分鐘快剪,759阿信屋,中銀,金行,中藥行,舊式士多辦館 琴行,錶行,音樂教育
由於地點都算方便,引到外區人黎消費
仲有順豐
最多係教琴同補習社~
基本上出租%極高
地址
新界沙田瀝源街6號瀝源廣場
客戶服務熱線
2607 0145
停車場查詢
2788 3070
租務查詢
2175 1850 -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2-22 18:17:39景點名:深坑老街|Shenkeng's Street Of Old
電話:886-2-26623116 ( 深坑區公所 )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老街
開發時間:全年開放(依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關於:
早在清代時期嘉慶年間就有深坑市街的出現,陸路方面為清代時期臺北往返宜蘭的淡蘭古道必經之處,街上昔日是販賣茶葉及染料的臨溪集散市集;深坑北臨臺北盆地,位居景美溪中游北岸,水路則經由渡船頭運往艋舺等地,為早期文山地區的茶葉在景美溪集散的重要轉運站。深坑老街長度約有300公尺,道路是一條寬兩公尺的泥土路面,兩旁皆為草厝,在街上中段有一間王爺公廟。有一次的廟會活動因為燃燒紙錢不慎起火,將整條街的草厝燒毀,事後民房重建時皆蓋成瓦屋,牆壁使用土角磚、地板則為水石構造,這些構造是為了用來防火而闢建的,即稱「土角厝」。日治時代1915年起,日本人實施市區改正計劃才將深坑街拓寬,兩邊街屋也改建成有亭仔腳的立面街屋,至今也是老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深坑地理位置四面環山,為深坑區主要的商圈,主要販售豆腐相關美食、芋圓、肉粽等,亦有古早味十足的童玩店供民眾參觀選購。 老街全長約三百公尺,以純手工製作的方式加以鹽滷的「深坑豆腐」聞名全國,現今隨處可見各式豆腐衍生商品。每年市政府文化局都舉辦「深坑四寶文化節 」以豆腐、綠竹筍、黑豬肉、茶葉等四樣在地名產為地方行銷。
2008年起為重現深坑街早年古樸風貌,新北市政府將深坑街列於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重現古蹟保留及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共存,城鄉局針對騎牌樓保存與修復,因為街屋是不可切割,針對私人的土地及建物部份,城鄉局擬定獎補助辦法,希望以獎勵的方式鼓勵老街的居民踴躍參與整條老街的風貌保存,復舊工程於2012年9月順利完工。在近年也因為觀光熱潮興起,加上國道三號與國道五號的開通,使得深坑老街的旅遊再度興起,新北市政府為了有效彌補現行跨越景美溪僅依賴中正橋與昇高橋的不足,興建平埔橋從平埔街往南跨越景美溪,再銜接文山路二段,加快聯繫國道的時間。
深坑街與北深路交會處有棵茄冬老樹,其樹枝葉茂密、樹形優美,早已是深坑老街最顯著的地標。據當地居民表示,位於交會處圓環內的茄苳老樹年齡約有一百多歲,樹下圓環設有座椅供人休憩,是鄰居們聊天和遊客歇腳休息的場所。1981年,公所興建中正橋並欲拓寬深坑街時,計劃砍除在路中央的老樹,幸而當時蔣經國總統至深坑地區巡視,居民陳情希望保留這棵老樹,於是總統指示公所加以保護,老樹才得以保存下來
#Meck大叔#深坑老街 -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25 18:44:53區議會選舉後的新舖市 - 銅鑼灣駱克道529號地舖, 成交1.28億。感覺6分。持貨44年升228倍《社運後最大宗單一舖成交》
錄影日期: 2019年11月25日(星期一)5:45pm
第1614成交(堅 - 註冊): 銅鑼灣駱克道529號地舖, 建築約1000呎,成交1.28億,原租金438000, 現新租約25萬,租客新利大藥房, 簽約日期2019年10月10日,原租回報4.1%。美聯做。 舖闊約15尺,深約50呎。
駱克道這段的地盤面積合共都有16個號碼,近一萬五千呎。Commercial zoning, 重建可達15倍地積比率。
1975年原業主 Chung Wing Cheong 以56萬買入。持貨44年升229倍。 買家是名人站老闆梁健恩。 駱克道對正Sogo後面,極度罕有成交。 六層高大廈, 樓齡64年,業權份數1/6。 好大重建潛力,博收購都好。
Note: 促成交易的經紀是美聯 Don Kong (Tel: 9493 8803) - 是我認識的全世界其中一個最好經紀,really! 唔怕蝕底,乜都願意幫手,乜都夠膽試下,好跑得, 又唔串,好謙卑,REALLY! 我和他沒有親戚/商業關係,我只是真心的認同他。So happy for him.
此舖成交紀錄:
- 1975年10月以56萬買入
- 1970年9月以4萬第一手買入
成交比較:
- 這段的駱克道,Sogo後面,近年極少成交。 根據土地註冊處,近5年是沒有成交。
關於區議會選舉結果對舖市的新形勢:
(1) 泛民大勝, 用選票發了聲,政府希望會更聆聽社會訴求。 希望社會暴力會減少。
(2) 由於新局勢底下,政府未來政策難有大動作, 新發展/新樓宇供應將會難落實。 市區重建應該會增加,可以多留意具重建潛力的商舖。
(3) 遊客段/核心位,繼續會是重災區。買家信心盡失。但如果是核心位,較小依賴遊客,中低檔民生消費,如果平市值2至3成,有3厘以上租值回報,旺位就撈底唔怕買。揸3至5年以上,應難錯。短炒則無可能。
總結,逆市應買「用低價撈靚位」,揸中長線,博收購或等待市況回復平靜。除非超超超平(比市值平4成以上),才會買差位,貪平。 逆市梗係買返啲靚位。
Note: 如果對影片任何內容有意見,請通知我。我會盡量配合修改。我無心得罪任何人,請多多見諒。
商舖業主/經紀放舖熱線 (直接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 1143
康業信貸快遞,業主按舖/按樓熱線2110 2110 (My family business,聯絡 Bonita Tsui,話李根興介紹)
盛滙投資商舖基金/買舖/租舖/放舖熱線: 2830 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購買李根興兩本舖書:
(1) 「買舖 要買得 PRO」書 ($198),
(2) 「買起金磚頭 - 商舖投資煉金術」($128),可透過以下渠道:
(1) PayMe at 9745 3555
或
(2) 永隆銀行戶口
020-644-0000-3123
(Bridgewa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付款後,請留你的地址給我們,我們會馬上郵寄給你。或你可到我們盛滙辦公室領取。中環皇后大道中16-18號新世界大廈一期1502至3室。電話 2830 1111。我會親筆簽名給你。多謝!
#銅鑼灣舖,#駱克道舖,#區議會選舉後的新舖市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西嘉生活百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茂蘿街7號探索}
😃唔知你有無聽過或者去過茂蘿街7號呢?我今日就去咗啦!一於等我同大家介紹一下呢個建築物,同埋入面有咩好玩!😏
💁🏻♀️茂蘿街7號,前稱為動漫機地,係香港歷史建築,前身係💚綠屋,而家已列為香港2️⃣級歷史建築。呢個歷史建築係合共🔟幢唐樓嘅一個藝術中心,同時亦係香港藝術中心🎨同市區重建局嘅合作項目。現時轉型為藝術展覽場地🖼供公眾參觀。
😃我今日就去左由「設計光譜」舉辦嘅「Play Lives 好玩日日」展覽🎭。展覽以👨🏻🎨設計角度出發,展現玩樂嘅各種面貌。以往成日聽人講勤有功,嬉無益。但今日行完呢個展覽,真係對「玩」有一個全新體會,原來「玩」都咁有學問!😳
展覽一共分左4️⃣個部分,係第1️⃣部分,大家可以試用幾式各樣嘅遊戲,有拉繩🪢、有平衡、有推波🎾等等,首先由參與玩樂開始呢一場探索🤩。
第2️⃣部就分講咗玩具設計歷史同發展,講下唔同國家嘅玩樂係點樣,就連儲figure🪆都有得解釋。
第3️⃣部分,就介紹一啲顛覆傳統觀念嘅玩具,講下設計師將遊樂或者玩具融入藝術當中。🧐
😊最後,參觀完仲可以係「玩具製作工房」扭玩具蛋,扭蛋入面係一個特製玩具零件⚙️,大家可以即場或返屋企發揮創意想像力,🛠製造個人專屬玩具。佢嘅玩具零件有三款,佢都介紹左點樣用呢啲零件分別整出釣魚杆🎣、彩帶🦋同風車🌬,當然大家可以再諗呢三樣以外嘅設計啦!🤨
呢個展覽有得玩、有得學,真係大人細路👨👩👧👦都啱晒啊!而家參觀展覽費用全免,而家即刻預約啦!
.
日期: 2021年2月23日 – 2021年4月30日
時間:早上10時正 – 晚上7時正
地址:灣仔茂蘿街7號3樓
費用:全免
敬請預約: https://www.eventbrite.hk/e/play-lives-tickets-142212101223
網址:www.designspectrum.hk
#DesignSpectrum #7MalloryStreet #HKDC #gooddesign #設計光譜 #茂蘿街7號 #香港設計中心 #好設計 #Playlives #好玩日日 #親子好去處 #周未好去處 設計光譜 Design Spectrum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華商場誕生前後 1960 vs 1961
上圖由《聯合報》記者於1960年7月2日在臺北市中華路與開封街口的高處往北拍攝,當時中華路上的違建住戶為配合新商場的興建而開始自行拆除違建。
下圖由《聯合報》記者陳明輝於1961年3月27日在同地拍攝,此時中華路上新建的中華商場即將竣工。
謝謝 報時光UDNtime 提供圖片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附錄】
1963年6月3日《聯合報》第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撰文:何凡
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年6月4日《聯合報》第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撰文:何凡
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
市區重建局地址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商場誕生前後 1960 vs 1961
上圖由《聯合報》記者於1960年7月2日在臺北市中華路與開封街口的高處往北拍攝,當時中華路上的違建住戶為配合新商場的興建而開始自行拆除違建。
下圖由《聯合報》記者陳明輝於1961年3月27日在同地拍攝,此時中華路上新建的中華商場即將竣工。
謝謝 報時光UDNtime 提供圖片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附錄】
1963年6月3日《聯合報》第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撰文:何凡
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年6月4日《聯合報》第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撰文:何凡
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