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巴斯大學碩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巴斯大學碩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巴斯大學碩士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謝金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S01E56 去巴斯,跟珍奧斯汀一起跳宮廷舞 feat.郭婷博士 今天是三級警戒的最後一個禮拜天,理論上啦~希望不要再延長了。 依照慣例一樣,要帶大家用耳朵出國去走走,我們今天要去英國的巴斯Bath,大家知道這個字也就是洗澡沐浴的意思,這裡呢,也是英國非常著名的溫泉水療之都,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奇幻生物的起源:史上第一本古代幻獸檔案大解密」介紹 訪問譯者:林為正 內容簡介: 腦動大開,跟著古人一起探索未來。 原來…… 月女會下蛋、四腳鴨長了蛇尾巴, 鳳凰可以活到540歲、獨角獸的角是強大的解毒劑, 雙頭野雁吐出的石頭可以做為試...
「巴斯大學碩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歐陽偉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Beacon College (Officia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斯大學碩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巴斯大學碩士 在 歐陽偉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4:58:46
Ben Sir’s Zoom Academy: 劇場的創作如何變成大眾的創意? 抗疫期間,各行各業比從前更需要創意,我們不斷的問:如何提升自己的創意? 楊秉基(Banky)和陳恩碩(Tom)是兩位劇場人,擔任自己劇團的創作藝術總監;我有幸參演過他們的作品並從中學會了很多創作的技巧,而我也曾爲自己的...
巴斯大學碩士 在 Beacon College (Officia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4:45:47
疫情反覆,教育局又再一次宣布暫停面授課堂😣大家有冇想過可以善用這個12月,根本性地改進你的英文? 無論寫作、說話都成日俾老師話做得唔好,究竟點解錯?點樣先係正確?講到英文能力,當中最考功夫一般都在乎Grammar,不如等Michael由淺入深教你正宗正統的Grammar啦! 對象: S1 – ...
巴斯大學碩士 在 Zero +o One Planet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08:37:34
- 2020/08/19(三)|#今日社群看重點 👋🏻👋🏻 ❶ 職業漫畫家謝東霖,於個人粉專上表示,職業漫畫家不該參與同人創作,觸怒同人圈網友! ❷ 林書豪 @jlin7 拿到中華民國護照了!正申請入籍! ❸ 【熱點】 吃米要知道米價!Uber eats 搜尋王家海產鍋-粥麵,看老闆...
-
巴斯大學碩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5 22:38:45本集主題:「奇幻生物的起源:史上第一本古代幻獸檔案大解密」介紹
訪問譯者:林為正
內容簡介:
腦動大開,跟著古人一起探索未來。
原來……
月女會下蛋、四腳鴨長了蛇尾巴,
鳳凰可以活到540歲、獨角獸的角是強大的解毒劑,
雙頭野雁吐出的石頭可以做為試金石、綿羊樹是活生生的綿羊從肚臍長出植物。
動物們不但有自救能力,還有各自的愛恨情仇。
五大章節,帶你一步步開啟奇幻世界的大門!
人類神話:獨眼族、巨人族、半人馬……
草原森林:戈爾貢、獨角獸、綿羊樹……
飛鳥禽類:藤壺鵝、鳳凰、無腳鳥……
海中幻獸:獨角鯨、拖延魚、克拉坎海怪……
爬蟲傳說:巨蛇、多頭龍、雞蛇怪……
作者簡介:約翰‧艾希頓(John Ashton)
約翰・艾希頓John Ashton(1834–1911)出生於倫敦,一生居住於繁華大城,在大英博物館的無數個日夜中,研究早期人類的社會與文化生活之相關領域。他於1882年完成第一本書後,每年撰寫一部新作,持續了二十年之久。著有《安娜女王統治時期的社會生活》Social Life in the Reign of Queen Anne(1882)、《19世紀的英國黎明》The Dawn of the XIXth Century in England. A social sketch of the times(1886)、《攝政時期的英國社會》Social England under the Regency(1890)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林為正
畢業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先後攻讀取得中山大學外文所碩士,英國華威大學翻譯研究博士之學位,曾事師余光中教授及蘇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教授。
於第三至第五屆梁實秋文學獎,分別獲得譯詩、譯文及散文創作等獎項,並曾擔任過《聯合晚報》副刊之每日一譯、雜文、影評之專欄邀稿作家。身兼教授、譯者、專欄筆者等多重身分;目前任職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專長領域涵蓋中英詩歌、翻譯理論、文學翻譯、翻譯實務、西洋文學史等。
譯作包含挪威作家賈德《西西莉亞的世界》、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梅內茲之《小毛驢與我》、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之《群山淡影》、《我輩孤雛》、陳克華中英對照詩集《垃圾分類說明》等30多部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大都會文化.大旗出版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巴斯大學碩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01 20:00:13本集主題:「勇敢如妳 To be a better me」介紹
訪問作者:張怡婷 Eva
內容簡介:
你曾有這些困惑嗎?
●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怎麼在工作顧家之餘增進職能?
● 角色過多難以平衡,怎麼辦?
● 該辭去工作,當個全職家庭主婦嗎?
● 情緒如何不被他人拉著走?
● 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何還是不夠好呢?
● 如何與另一半當彼此的「神隊友」?
●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Eva屬於人生勝利組,職場上,叱吒縱橫;在家中,有個容易情緒爆衝的「刺蝟女兒」,讓她傷神不已。
出差歐洲當空中飛人時,收到家人傳來的影片,竟看到女兒在百貨公司和其他小朋友衝突扭打,
她瞬間崩潰,痛哭失聲自問:「孩子會這樣,是我的錯嗎?」
其實,她何嘗不是跟無數職場女性一樣,在多重角色中感到茫然失措。
當媽媽之後,因掛心而自覺渺小,因勇敢而學習成長。
歷經工作、家庭與自我的各種挑戰,
Eva誠心分享人生進階心得:
● 掌握「媽媽MBA」大法,家庭與職場對照思考、交互運用,當兒女的好媽媽,晉升為更優秀的管理者。
● 懂得人生經濟學,面對選擇更聰明。
● 鎖定「目標管理法」,除了OR的選擇,也找到AND的兼顧突破口,越忙越有時間!
● 打造個人專屬的「情緒轉換玄關」,清除有毒情緒,沉澱心靈,不遷怒、不失控。
● 訓練意志力肌肉,完成小挑戰,累積自信與成就感。
● 分配Me Time & We Time,夫妻各自放鬆,更能共同承擔大小事,神隊友就在你身邊。
● 參透「狡兔有三窟」哲學,在不同角色間切換,讓喘息空間更大、支援系統更完備。
職場女性是家庭的核心、孩子的依靠、同事的好夥伴、老公的神隊友,
也許「恐懼」沒有消失,只是「勇敢」有了意義!
作者簡介:張怡婷 Eva
蠟燭多頭燒的職業婦女,育有一女一兒,在職場上擔任業務副總暨行銷總監,同時經營「女人進階 To be a better me」臉書粉絲頁,擔任多個平台的專欄作家。每天都在媽媽、妻子、媳婦、女兒、員工、主管、部落客的多重角色中轉換,試圖取得平衡。努力在忙碌的日子裡,擠出時間做自己。
人生原則:微調成為更好的自己,進階不停歇。
FB貼文瀏覽次數經常破萬,百次分享,並受邀轉載於《今周刊》、《經濟日報》、未來 Family、104職涯社群、女人迷等各大媒體。
學歷╱
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英國巴斯(Bath)大學行銷碩士
經歷╱
遊戲科技公司 業務副總暨行銷總監
憲福育創 講師
News98 廣播節目「士大夫談職場」代班主持
輕適能運動空間 行銷長
研華科技 行銷主管
技嘉科技 行銷主管 -
巴斯大學碩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12 21:26:00共造城市」(Mitmachstadt)是一項帶有教育性質的都市空間介入計畫。藝術團體「Leut’Werk」就讀於藝術家進修實驗學程(Modellversuch Künstlerweiterbildung)時,與當時的指導教授巴斯特(H. K. Bast)共同發展出這個計劃,並隨後於79年之後陸續於多個西德的城市:基爾、波昂、卡塞爾、哥廷根、布萊梅等地執行。
透過捏塑陶土,參與者必須自己親手「建造」城市,並隨著工作坊的進行,或者突如其來的角色扮演,思考各種都市空間問題:我們需要更多高樓嗎?我們需要住宅或是豪華別墅?要留下舊城建築,或是改換現代化的都市面貌?
40年後的今天,「共造城市亞洲小組」(Mitmachstadt Asia。成員:王瑋琪、何凌宇、權銀妃、鄭安齊)計畫在亞洲的三個地點 - 韓國(首爾)、中國(瀋陽)與台灣(宜蘭) - 重製1979年的「共造城市」。我們如何將歐洲的一項歷史藝術計畫帶進亞洲的城市空間?又如何比較相差40年的時間背景?藝術、教育和議題又如何在同一個計劃上交錯?
講者:何凌宇、鄭安齊
何凌宇,畢業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柏林藝術大學Art in Context碩士班。研究如何將社會議題,透過藝術或藝術教育,增加公眾參與可能性。
鄭安齊,奧登堡大學藝術教育博士生。研究和實踐側重於藝術,(體制外)教育和社會轉型之間的關係。
巴斯大學碩士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S01E56 去巴斯,跟珍奧斯汀一起跳宮廷舞 feat.郭婷博士
今天是三級警戒的最後一個禮拜天,理論上啦~希望不要再延長了。
依照慣例一樣,要帶大家用耳朵出國去走走,我們今天要去英國的巴斯Bath,大家知道這個字也就是洗澡沐浴的意思,這裡呢,也是英國非常著名的溫泉水療之都,是個歷史久遠的都市,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珍奧斯丁也住過巴斯,她的小說也以巴斯為舞台。
我們今天的導遊是我的朋友,郭婷博士,她本身是愛丁堡的人類學碩士跟宗教學的博士,之前在香港大學、現在要準備前往加拿大任教。具備豐富的學養之外,也會蒐集舊物Vintage、探索背後的故事,其實幾年前我就看過她寫的一些談舊物啦、慈善店啦的故事,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最近,她的這本《舊物的靈魂》即將由麥田出版,今天她為我們朗讀的就是其中的篇章〈去巴斯,和珍奧斯汀一起跳宮廷舞〉
*選自郭婷,《舊物的靈魂》,台北:@麥田出版 ,2021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點開連結直接聽
https://player.soundon.fm/p/f678abfe-5a08-4841-b81c-15943784ec24/episodes/d8130443-52d0-4394-8367-550cb401b0b9
-------
由謝金魚主持、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不論你在哪裡,我們都在這裡,每天九點,為你朗讀。
Sound On:
https://sndn.link/readforyou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SwHu6Voc8eNV4trI8N0ZX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KlHdUqx6AIr-Fdpprn
apple:
https://reurl.cc/a9vXVl
Google:
https://reurl.cc/zeWKpe
巴斯大學碩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活動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這一生中,我完成過幾個攝影故事,那些作品述說我們身處的時代以及世界的轉變。每一次,我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作品。常有人說,攝影師是捕捉影像的獵人,這的確不是空話。狩獵的獵人事先總會花很長的時間窺伺獵物,再儲備足夠的耐力靜心等待,直到獵物願意自己走出藏身處。攝影也是如此,攝影師得有耐心等候可能發生的種種狀況或事件,因為一定會有狀況或是事件發生。除此之外,多數時候,我們沒有方法避免狀況的發生或者加速事件的變化,因此就必須安於忍耐。
在執行「創世記」攝影計畫之前,我拍攝的對象只有人類。為了這個獻給保留自然原貌地區的專題,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我除了周遊世界各地之外,更得學習如何和其他物種一起工作。從第一篇報導進行的第一天開始,感謝那隻象龜,讓自己領悟到要拍攝動物,就必須真心喜歡牠,樂於欣賞牠的美、仔細觀察牠的輪廓,更得學會懂得尊重牠、維護牠的生存空間,以讓牠安心的方式靠近牠、觀看牠、拍攝牠。也就是從那天起,正如我向來與人一起工作一般,自己也以同樣的方式開始與其他動物一起工作。(Sebastião Salgado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
🟥從鄉村小孩到經濟學者再到國際知名的紀實攝影師。
1944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他的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年布朗庫元帥(Castelo Branco)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1969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在此時,他擁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
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1994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因此他的作品是主觀的,富含著他的想法、人生經歷、體驗。
🟥看盡自然狀況和人類多元的攝影師
他帶著相機和底片走遍全世界,走過森林、沙漠、非洲、南美洲、南極洲,拍攝了工人、移民、原住民、戰亂、飢荒、種族大屠殺。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作品在歐洲各大媒體上刊登,他透過影像,將這個世界的所有面貌展現給世人。
🟥看見人類世界上的不平等
薩爾加多在二十歲時就觀察到了巴西國內情勢的變化,隨著工業發展,鄉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社會不平等因此浮現。在世界各地工作過後,他看到了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因此他決定透過攝影向大眾揭露那個我們不願面對的世界:戰爭、飢荒、種族大屠殺,使我們用自己的雙眼直接去看: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公平!
🟥他為地球種下250萬顆樹
不只如此,他還想要為世界、人類、地球做更多──他和妻子蕾莉亞回到巴西,創立了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努力尋找資金及專業人士的幫助,在遭到人類破壞殆盡的大西洋沿岸森林重新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作者。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
紀實攝影師,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944年出生於巴西,取得聖保羅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巴黎行政管理學校經濟學博士的學位後,進入國際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他放棄高薪和經濟學者的身份,轉而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的足跡到過120個國家,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拍攝照片。1994年他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Amazonas Images)。1998年創立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在巴西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出版有攝影集《其他美洲人》(Autres Amériques,1986年)、《工人的手》(La Main de ;Homme,1993年)、《出埃及記》(Exodus,2000年)、《非洲》(Africa,2007年)、《創世記》(Genesis,2013年)。
曾獲得美國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1982年)、美國雜誌攝影師協會年度最佳攝影師獎(1987年)、法國佩皮尼昂國際攝影報導節新聞攝影獎(1990年)等獎項。自2001年起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伊莉貝爾‧馮克Isabelle Francq(採訪整理)資深記者,合作媒體包括《新觀察家》和《宗教世界》,擔任《生活》周刊服務中心主管,負責「藝術」及「電視」專題。
__贈書辦法__
1.追蹤粉絲團
2.按讚分享此貼文並設公開
3.留言寫上一位最喜歡的攝影師
6/29日晚上12點截止
6/30公佈抽獎結果 請得獎者注意私訊
將贈送三本書會由 #衛城出版 出 版社寄出
🟥Photo Credit: Sebastião Salgado
巴斯大學碩士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Filmosa Festival 巴黎台灣電影節:法國電影經驗」線上對談】
.
過完年後,我將與 #巴黎台灣電影節 Filmosa Festival - Festival du Cinéma Taïwanais à Paris 的夥伴合作一場線上對談,焦點擺在策展、發行與影評文化三塊。屆時將由我擔任主持人,邀請的三位講師王慧茹、許境洛與陳潔曜都是長居在巴黎的台灣人,各自堅持自己的領域發揮所長,學有專攻。
.
請有興趣參與的朋友,閱讀下方講題與講者介紹,挑選你最有興趣的主題,免費參與!報名方式在文末處。
▅▅▅▅▅▅▅▅▅▅▅▅▅▅▅▅▅▅▅▅▅▅
●
2/19(五)20:00
「我在法國辦台灣影展」王慧茹
巴黎台灣電影節在王慧茹籌辦之下,已經來到第四年。為何會想在電影發源國推廣台灣電影?從何取得資金?又要如何設定策展論述與主題讓法國人理解台灣的電影創作?屆時將請王慧茹為我們從各個角度來看海外影展的經歷。
講者簡介:
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 (巴黎第三大學)電影所碩士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電影所碩士修復組
Filmosa Festival巴黎台灣電影節創辦人兼策展人
現職為獨立策展人及製片
▅▅▅▅▅▅▅▅▅▅▅▅▅▅▅▅▅▅▅▅▅▅
●
2/20(六)20:00
「在MK2做一件在拍電影和賣票之間的事」許境洛
平常有在欣賞歐陸藝術片的觀眾,都對mk2 Films的大名不會陌生,阿巴斯、奇士勞斯基等名導之作都由該公司持有。身為台灣人,許境洛敲開了mk2的大門,現在的工作內容涉入買片、銷售、推廣的流程。加上對國際片商運作的了解,屆時也將談到台灣電影在法國市場的定位。
講者簡介: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電影所碩士
現職MK2電影國際發行及版權買賣
電影及文字工作者
▅▅▅▅▅▅▅▅▅▅▅▅▅▅▅▅▅▅▅▅▅▅
●
2/21(日)20:00
「不斷死而復生之法國影評」陳潔曜
作為長年旅居法國的台灣電影學者,陳潔曜透過其豐富的電影學識,從事譯者與影評工作,並對法國當地影評文化有密切的關注。近年常有法國影評文化衰落的聲音,事實真是如此嗎?而法國人又怎麼關注「後新電影」時期的台灣電影?屆時將請陳潔曜為以評論角度窺見法國電影觀點。
講者簡介:
法國巴黎狄德羅(第七)大學電影所博士
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2014、 2016、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
中法雙語影評平台《ges du cinéma 電影時代》創辦人
現職為獨立譯者及中法雙語影評人
▅▅▅▅▅▅▅▅▅▅▅▅▅▅▅▅▅▅▅▅▅▅
主持人:
翁煌德,設有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現任桃園光影電影館、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目前在《時報週刊》、《安可人生》、《鳴人堂》、《太報》設有電影評論專欄。同時為《放映週報》、《端傳媒》、《關鍵評論網》、《國語日報》、《訪問》特約合作作者。
▅▅▅▅▅▅▅▅▅▅▅▅▅▅▅▅▅▅▅▅▅▅
參加方式:
請先務必zoom app。本活動名額限量100人。
有意參與者請填寫報名表單,屆時會即時通知zoom的活動link: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pjOcy7uDyGnFVICTnnk6h9NU_8Omkho8WODH_d6E8th9azQ/viewform?usp=sf_link
▅▅▅▅▅▅▅▅▅▅▅▅▅▅▅▅▅▅▅▅▅▅
Filmosa Festival 巴黎台灣電影節介紹:
2018年三月底,幾個在法國學習電影的台灣學生在巴黎成立非營利性質的FILMOSA協會。FILMOSA一字,由FORMOSA和FILM兩字組成,前者為歐洲社會在十六世紀第一次指稱台灣為「美麗島」之意,後者是本協會的核心──電影。FILMOSA期望將台灣電影文化推廣給法國觀眾,並促進台法雙方文化交流及互動。
自2018年成立至今,準備邁向第四屆電影節,即使在全球covid-19疫情肆虐的環境下,仍努力克服困難、成為2020年少數仍順利舉辦實體影展的電影節。巴黎台灣電影節一年年將視野放遠,期許自己不僅只是台灣電影的引薦者,更成為台灣文化在巴黎的傳遞者。
https://www.filmosa.org/
https://www.facebook.com/filmosaparis
媒體報導: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E5%8F%B0/20190410-%E5%B7%B4%E9%BB%8E%E5%8F%B0%E7%81%A3%E9%9B%BB%E5%BD%B1%E7%AF%80%E5%9B%9E%E4%BE%86%E4%BA%86%EF%BC%8112%E6%97%A5%E8%B5%B7%E4%B8%89%E5%A4%A9%E4%BD%B3%E7%89%87%E9%80%A3%E9%80%A3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9200013.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