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物的我當然不會放過澳洲的野鳥,澳洲的鳥類比我想像的還多,旅遊途中時常遇到但從未見過的鳥類,有些是獨行鳥、有的則群集在一塊,海濱、樹林、花叢、城市、河岸…等我所不在。澳洲人把動物照顧得比自己還好,曾經看過一句話:「如果你要把人和動物排地位的話,在澳洲動物是第一名,小孩是第二、再來是女人,最後才是...
喜歡動物的我當然不會放過澳洲的野鳥,澳洲的鳥類比我想像的還多,旅遊途中時常遇到但從未見過的鳥類,有些是獨行鳥、有的則群集在一塊,海濱、樹林、花叢、城市、河岸…等我所不在。澳洲人把動物照顧得比自己還好,曾經看過一句話:「如果你要把人和動物排地位的話,在澳洲動物是第一名,小孩是第二、再來是女人,最後才是男人。」看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女人、小孩和狗,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民不民主。 「紅嘴鷗」Larus ridibundus
是在澳洲最常見的海鷗排名第一,整個澳洲都曾發現它的蹤影,尤其是沿海區域。 「澳洲白䴉」 Australian White Ibis
第二名常見,又稱垃圾鳥脖子上的皮很像皺紋,一層一層的,長相不太討喜.我們坐在公園椅上吃漢堡的同時,牠就不停在附近徘徊等待著我們吃剩的食物,舉動其實很像在乞討食物的小狗! 「鵜鶘」Pelican
又稱塘鵝,嘴下有一個很大的囊袋,主要的功能就是補魚,有些囊袋超過13公升的容量,補魚時鵜鶘像轟炸機一樣的從上往水裡衝,將水和魚一起撈起來,然後讓水慢慢的從嘴邊流下,留在嘴裡的就是魚。 「虹彩吸蜜鸚鵡」Rainbow lorikeet
在中小型鸚鵡當中的智商很高。棲息地涵蓋低地的森林、草原、紅樹林、沼澤區、灌木叢、小鎮、公園、農作區等地。食物是以水果、花朵與花蜜、花粉為主,因此消化道與一般主要吃種子的鸚鵡不同,它們呈現刷狀的舌頭因應食物所演化出的獨特構造。 「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
以前被稱為「蒙面珩」(Masked Plover)和「直翅珩」(Spur-winged Plover)。是澳大利亞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尤其在北部和東部地區。白頸麥雞大部分的時間在地面上尋找食物,如小型的昆蟲,臉部有黄色的肉垂非常奇特。 「鵲鷚」Magpie-lark
被澳洲的科學家研究後認為繁殖期間,鵲鷚夫妻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合唱的默契程度越高。 「澳洲灰雁 」Cereopsis novaehollandiae
又稱蠟嘴雁是澳洲南部一種大型的鵝,體型粗大並呈灰色,有黑色圓斑點。尾巴及飛羽均黑色,腿及腳掌分別呈粉紅色及黑色。喙黑色且短並向下彎曲,蠟膜呈綠色。雄鳥較雌鳥大。它們主要是牧食的,很少游泳。獨居或成對活動,於繁殖季節時會組成小群。 「胡錦鳥」Erythrura gouldiae
又稱為格爾丹雀,俗稱七彩文鳥。由於色彩鮮艷,所以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雖然是世界著名的寵物鳥,但在原產地是瀕危物種,據統計現存野生數量不足2,500隻。 「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
又名褐蟆口鴟、茶色蛙口鷹、茶色夜鶯或茶色夜鷹,是一種蟆口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塔斯曼尼亞島及新畿內亞南部。茶色蟆口鴟因為其外形和通常在低光環境下出沒,經常被誤認為是貓頭鷹。
-
🔍Youtube/ 蔡芮郁
#芮芮玩澳洲
#australianbirds #larusridibundus #blackheadedgull #seagull #australianwhitelbis #pelican
#rainbowlorikeet #maskedlapwing #magpielark
#cereopsisnovaehollandiae #erythruragouldiae
#tawnyfrogmouth #sydney #newsouthwales #nsw #australia #travel #instagood #instadaily #life #melbourne #melbournecbd #victoriaaustralia #victoria #紅嘴鷗 #澳洲白䴉#鵜鶘#虹彩吸蜜鸚鵡
巴丹鸚鵡智商 在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Bare-Eyed Cockatoo 裸眼巴丹
顧名思義,裸眼巴丹的眼眶周圍沒有羽毛,尤其是下眼瞼還有個光秃秃的大眼袋,前額有著粉紅色或淡橙色的羽毛,外觀十分顯眼可愛.分類上,牠屬於鸚型目,巴丹科(Cacatuidae)的Cacatuinae亞科.這個亞科裡頭,包含了大多數較為人熟悉的巴丹種類,例如杜柯波氏,粉巴,戈芬氏(小白),雨傘巴丹(大白),葵花巴丹,朱露冠等.有趣的地方是,長相酷似巴丹的玄鳳,在分類上的確也屬於巴丹科的Nymphicinae亞科,而不是大家以為的其他澳洲長尾鸚鵡.
大家習慣稱為裸眼巴丹的Long-Billed Corella,英文翻譯為長嘴Corella,另外還有一種同樣有著下眼帶類似長相的巴丹叫尖嘴巴丹(Slender Billed Corella),二者為同屬(Cacatua)不同種的巴丹鸚鵡.裸眼巴丹總共又可分為五個亞種.台灣較為常見者多為 C.p.sanguinea ,
雖然裸眼巴丹在市面上,不如粉巴或葵花巴丹那麼常見,但牠們友善甜美,活潑愛玩,聰明靈巧的個性,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加上裸眼巴丹比較獨立,不像其他巴丹鸚鵡那麼粘人,略為害羞,相對得也顯得安靜.叫聲較不尖銳,(曾有飼主表示,裸眼巴丹的音量,大約只有雨傘巴丹或朱露冠的八分之一吵而已.)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想找一隻會講話的巴丹鸚鵡,裸眼巴丹就不是最佳的選擇對象.
裸眼巴丹的體型比戈芬氏巴丹略大,依照亞種的差異,體重約在250-330公克之間.體長約在34-40公分間.公母在外觀上,無法藉由虹彩的顏色辨認出.性成熟時間約為四到五歲,但合適的繁殖年齡多半得等到六,七歲以上.依亞種的不同,於澳洲分佈的範圍也有異.照片中的裸眼巴丹為Little Corella, (C.p.sanguinea) ,體型較Bare eyed corella小些,自然棲地為澳洲北部,體長約38公分.平均壽命約為50年.
野外的裸眼巴丹,以樹洞為巢.牠們選用的巢穴,度內直徑約為35公分,深度達一公尺,其中木屑墊料的厚度也有20-30公分厚.每次平均產2-3顆卵,但不見得所有卵都可順利的孵化.孵化期約需26天,幼鳥56日齡大時羽毛長齊.人工飼養環境下,繁殖成功率不會比其他巴丹困難,除了均衡多樣化的食物外,最好能提供較寬大的飼養空間(半日曬的飛行籠較佳).
和其他巴丹鸚鵡一樣,裸眼巴丹在晨昏間較容易呼朋引伴發出叫聲.鳥喙的破壞力強,飼養時最好能提供足夠且安全的啃咬玩具.粉塵般的羽屑是另一項較為擾人的問題.這種智商高的鳥兒,也容易因為受人冷落或生活緊迫而出現啄羽的症狀.較易受病毒性疾病PBFD的威脅,所以選擇有信用,口碑良好的寵物鳥進口商或店家購買鳥隻,才能保障愛鳥的健康.
但相對的,這種較安靜,舉止逗趣,聰明友善,不易攻擊家人及家裡其他寵物的鸚鵡,的確是居家伴侶鳥的優質選擇.
#鸚鵡用品相關雜貨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