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房小鎮9 / 水井的故事 (下)
水井的故事第三篇要來提到更多和戰爭有關的事情。
什麼?
瑞士身為一個中立國, 有它的原因。這些戰爭摧毀多少的人文歷史, 補救不回也只是讓全國人民往後受罪許久, 單單看戰爭歷史對德國有怎樣的影響就知道。
前一篇我提到德國沒有國家英雄, 小學生在音樂課學到...
/ 羊房小鎮9 / 水井的故事 (下)
水井的故事第三篇要來提到更多和戰爭有關的事情。
什麼?
瑞士身為一個中立國, 有它的原因。這些戰爭摧毀多少的人文歷史, 補救不回也只是讓全國人民往後受罪許久, 單單看戰爭歷史對德國有怎樣的影響就知道。
前一篇我提到德國沒有國家英雄, 小學生在音樂課學到國歌的時候不是教他們怎麼唱, 或者得背歌詞, 而是告訴他們哪段歌詞為什麼沒有被採用。當已經念大學的中文家教學生告訴我, 她到現在還不曉得德國國歌怎麼唱, 我也驚訝了一番。 “任何跟國家主義有關的在德國都不流行呀! ” 那到底什麼時候會唱國歌? 似乎也只有德國國家足球隊在世足的開場前才會唱而已(或者其他的世界運動會)。
德國因為戰爭, 留下的是這種傷疤。
瑞士呢? 瑞士算是特別了一點。但我們先回來水井的故事。
羊房有個很可愛的步兵水井, 位置就在最常舉辦活動的Fronwagplatz 福紅瓦格廣場。步兵水井(Landsknechtbrunnen)另外一個名稱是屠夫水井 (Metzgerbrunnen), 可是就連偉大的孤狗大神也沒有辦法說明屠夫和步兵的關聯是什麼。
這真的跟小朋友問 “為什麼” 結果大人回答 “你長大就知道” 一樣好痛苦呀!!! 我現在就想知道!
後來深度探查步兵的歷史之後才發覺, 原來這種步兵並不屬於國家訓練的軍隊, 而是中古世紀開始為了戰爭而臨時徵招的那些平民。可能是農夫, 工藝師傅, 或者誰家的兒子。可能就是一 個屠夫。誰有錢就可以徵招, 不用是君主帝王或者公爵, 而這些兵也不會只屬於一個國家。最有可能就是打仗完畢, 綁約綁完, 還活著的就回家鄉, 缺錢還可以繼續打仗的就去找下一個雇主。
就中歐這個地方的歷史來說, 步兵確實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戰爭少了步兵就打不成, 也因此從戰爭歷史到步兵的各種相關資訊都可以從百科全書讀到。步兵的各種階級, 武器的種類, 還有衣服的花樣都可以深度討論, 這實在是太令人意外了。
瑞士的步兵有自己的名稱, 也可以稱作是 Reisläufer 。話說, Reis 其實是米耶! 可是這裡的Reis 是從旅遊 reisen 而來, 也就是說他們是四處行旅的步兵。瑞士的步兵歷史也一樣悠久, 甚至有比德國更厲害的打法, 以至於德國步兵後來和瑞士的學了很多戰術。很愛幻想的我, 認定了就是因為瑞士步兵很會爬山, 可以像山羊那樣跳來跳去, 對於行走式的戰爭有一定的優勢。當然事實如何沒有人做更深度的研究 (這未免也太豆知識 !!! 根本已經比芝麻還小吧!!! )
但是後來畢竟戰爭深受人厭, 傭兵即使只是為了一口飯而打, 也還是飽受人們的差別待遇。最後在瑞士免除了軍隊制度, 堅決成為一個中立國, 再也不加入任何一方, 任何一場戰爭。雖說沒有軍隊制度, 但德國和瑞士都一樣有職業軍人, 男性也都有軍役要服。選擇不服軍役的人必須要去做社會役, 例如在醫院做護士助理或者開救護車這類的。 而原本的步兵隊從此不見 !!!
….. 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 現在還有一組步兵隊已經成立五百年, 非常有名, 甚至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組織, 大家猜得出來是哪個嗎?
答案是, 教宗近衛隊 Pontificia Cohors Helvetica (Pontificial Swiss Guard)。
五百年前的義大利戰爭, 當時一連幾個教宗都有請瑞士的兵隊保護以對抗法國, 所以之後這個傳統就一直延續下去。只有一次近衛隊在戰爭逃難中一天之內死了超過半數, 才臨時雇用了兩百個德國兵, 不然教宗近衛隊從來沒用過其他國家的步兵。
這些步兵手拿尖刀(其他階級的還有刀劍等等之類的武器), 現今的時代能夠看到他們都是在遊行和慶典的時候。確實歷史上有一段日子他們真的就只在各種慶典才有 “作用”, 不需要知道怎麼用刀槍。直到教宗保羅被暗算的事件發生之後, 這些步兵才又開始接受正常軍隊訓練。首先必須是在瑞士接受過兵役的人, 必須是天主教, 19-30歲之間且至少174公分高, 未婚的瑞士籍男士( 完全符合各種交友條件?! )。除了傳統的尖刀, 實際在教宗身邊的時候他們都必須會使用現代的各種兵器。
如果大家對這些步兵有印象, 也可能發覺他們的制服很奇妙。這些制服很重, 單單那身裝備就有三點多公斤, 而且每一套都得花四個工作天才能完成。設計靈感來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衣服, 可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義大利很熱, 我超佩服這些步兵能夠穿著這些非常多層的衣服站在那裏一整天。到了近代, 在非慶典時期他們可以穿比較現代的制服, 是一種很漂亮的藍色且較方便活動的設計, 我雖然手邊沒有圖片, 有興趣的人在網路上一定可以找到參考照片。他們頭上的頭盔也是貨真價實的金屬唷!!! 直到 2019 年, 感謝立體列印的技術才讓步兵們能夠換戴極度現代的防紫外線 PVC頭盔。不然我實在不曉得隨著氣候暖化, 這些步兵要怎麼活下去。
話說, 這樣到底跟水井有什麼關係? 從步兵聊到梵諦岡去?
大家有注意到水井上面的步兵服裝跟教宗近衛隊的傳統制服很像嗎? 不要懷疑, 這個關聯雖然很小, 它們都是同個時代的產物呢! 虧我找到了這個關聯呀! (僵硬地笑)
以上, 水井的故事就到此結束!
#羊房小鎮的故事 #水井的故事 #小鎮風光
已讀不回助理沒用 在 3c有意思tim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這幾天早上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白頭髮越來越明顯了!😱 可是還是不敢出門去髮廊,然後就看到自己越來越多明顯的白髮,就覺得自己怎麼防疫防到一下老了這麼多!這樣放著下去不是辦法,尤其是鬢角這兩側的白髮,不管是戴口罩、戴帽子還是戴眼鏡,都很難遮住,所以讓我越看越在意 😫
這時候助理就推薦我這個竟然只要 5 分鐘,而且不管是頭髮濕的還是乾的都能使用的 #Rerise瑞絲 #髮色復黑菁華乳,一直跟我強調這不只成分很天然、可以讓我頭髮黑回來,最厲害的只要 5 分鐘就完成,然後除了第一個禮拜要用 3 次之外,以後每個禮拜只要用 1 次,頭髮就能持續黑下去!
⏱ #五分鐘保持自然黑髮 頭髮乾的濕的都可以 超方便
使用方法更是簡單到一個不行:不管頭髮是乾的還是濕的都可以用,只要擠出需要的量,塗抹在頭髮上後停留 5 分鐘後就能洗掉了!是不是超簡單?而且不管頭髮是乾的還是濕的都可以用,所以像我第一次是洗完頭,頭髮還濕的時候擦乾到不滴水的時候用,第二次是把頭髮吹乾後再來用。而且像我們男生很怕麻煩,這個只要戴上手套,擠出大概 3 個乒乓球大小,再塗抹在頭髮上,而且因為這是天然的,所以我可以很放心的塗抹在頭髮的髮際線、分線處的位置。然後大概就像用護髮乳一樣,等個 5 分鐘就能洗掉了!是不是超簡單?最特別的還是如果沒用造型品、頭髮乾的時候也能用,上色又方便。第一個禮拜使用三次後,接下來就能一個禮拜用 1 次。而且因為這個染一次也只要 5 分鐘相當快速,我以後每個禮拜花一個 5 分鐘,就能讓自己不用再擔心白頭髮長出來了,真的超省事!
💐 成分超天然 味道不刺鼻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印象,有時候染完頭髮回來,頭髮怎麼洗都會有一種染劑的刺鼻味道,而且自己平常都會戴帽子,然後那個很化學感的味道就會很像一直在帽子裡,而且頻繁染髮感覺對身體不太好,所以自己平常就很不愛去染頭髮。不過 Rerise瑞絲 髮色復黑菁華乳的概念是「補充 #天然來源黑色素」到頭髮表層,所以上色成分是萃取自一種叫做「黧豆」的植物,再跟日本月桂冠清酒廠共同研發的酒麴發酵技術製成,不但可以安心使用,裡面還沒有那種市售一般染髮劑的阿摩尼亞刺鼻的染劑味道!可以 #健康遮白 #安心無負擔 !
💆♂️ 使用心得
雖然現在沒什麼出門,不過也不能就這樣放縱自己,畢竟平時就要好好的打理自己、準備好自己,我是相信「只要把自己準備好,就會遇到好的事情」。再加上這只要 5 分鐘,就像護髮、打場遊戲一樣快,所以其實也已經用了快一個月,然後就發現鬢角這邊的頭髮真的就這樣慢慢的變黑了!在使用的這段期間,先不要說照鏡子的時候發現鬢角兩側白髮竟然就這樣慢慢黑回來,連我們家導演、工讀生在視訊會議的時候還眼尖發現我竟然頭髮變黑了,甚至在上節目的時候,也有久久沒見的朋友竟然直接說我看起來變年輕!
大家也覺得我這樣看起來,真的有年輕點了嗎?
Rerise 髮色復黑菁華乳現在正在進行父親節的限時優惠,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前往購買唷!
✅康是美:https://bit.ly/3tIwCRF
✅ momo:https://bit.ly/3dD6hif
✅ PCHome:https://bit.ly/3eNxr77
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讓頭髮黑回來!
這邊有準備獎品要送給大家,詳情請見 #文末
#Rerise瑞絲髮色復黑菁華乳 #天然來源黑色素 #健康遮白
#安心無負擔 #Rerise給爸爸健康自然黑髮
🔺抽獎辦法:
只要在分享貼文並在下方留言處留言提就有機會抽中Rerise瑞絲髮色復黑菁華乳(型號隨機),會抽出3位幸運兒!
【活動時間】2021/8/9(二)23:59止
【活動辦法】
❶ 分享這篇貼文
❷ 留言想要 Rerise瑞絲髮色復黑菁華乳的原因,如:我想跟TIM哥一樣5分鐘快速變年輕,@好友 那妳呢?# Rerise給爸爸健康自然黑髮
⚠️用心分享勿抄襲呦⚠️
【活動獎品】共抽3名
【得獎公佈】2021/8/12(四)於貼文下方公布
【領獎方式】請中獎者於2021/8/15 23:59前,透過私訊回覆相關聯絡方式(得獎人真實姓名、含郵遞區號的收件地址、手機),若未如期回覆私訊的粉絲,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已讀不回助理沒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幾個月我就會來大「除」理空間,通常會分區一區域一區域的來除理。廚房一區域,客廳櫃子一區域,一個衣櫃算一區域⋯比較複雜的還會單獨一區域(像是我的精油抽屜就需要獨立一天)。
而且是感覺有了能除理了才會來做,同時不貪多就一個區域整理完(大約1小時)就收工享受一下空間清爽後她發出的歡呼,一次只做一小塊,是因為希望這一直是件愉悅,而且不讓自己感到勞累的事情。
「除」理的方式:以除為主。
會把所有東西先全部拿出來放到地上,然後正念靜心(這真的有做呦)的拿起一件物品感受有無怦然心動感?沒有了的就好好感謝的這物品後,拿去回收,同時提醒自己要抑制以後還可能會用到的這種想法,若是6個月沒用到真的就不會再需要了。
每次「除」理完都有種減肥排毒剪了美髮後一樣的感覺,特別舒爽,而且你仔細聽被除理好的空間,也會發出歡呼聲呦~
.
昨天整理的是我的書房和泡澡正念空間中的大書櫃,感謝自己願意捨離了二十多公斤的書兒們,謝謝你們曾經給我的幫助。
這個書櫃裡還有很多在底片時代的各種實體照片。我就像個老奶奶一樣翻著一張張悲喜交雜的照片們,有趣的是我年輕時的照片,要不是運動快累斃臉很臭或強顏歡笑,要不就是拍片狼狽的工作照(辛苦了啊~)。
不過發現在三十剛出頭歲的某一年很不一樣,那時的自己有很多很美的照片(自己覺得啦~
細肩帶豐滿修長的手腳和飽滿的胸部,最引起注意的是那時臉上的笑容滿滿的幸福⋯連拍片時的工作照怎麼也可以那麼勾人?
回想一下,那時結束了二十到三十歲十幾年來總是和(別人)男朋友老公談戀愛的幾場屎去活來的戀情,愛讀村上春樹的小說(每一本都買都讀)單身(常常哼其實一個人生活不算太壞)還沒養狗,還沒開始學理財,也還沒開始運動,沒有工作助理要照顧,就單純的一個人接導演案,而且大部分接的是喜歡很談得來客戶的MV案子,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播接網路,很閒(嗎?)所以常寫情詩散文,畫插畫還寫明日報部落格,有幾個個曖昧來往的(可能是男性的)筆友,最後出了圖文書。
.
那時沒有滑手機,除了工作外真的很有空,所以每天都走路去(那時還有的)民生社區的誠品書店買書,三天兩頭就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忘記除了吃吃喝喝還會做啥)。日子很單純,但稱不上沒有慾望,是很空找不到什麼明確慾望的年紀,當時最明確的慾望應該就是找到一個你愛和愛你的人。
「那時的微笑和風情好美好撩人啊~~昨天我看照片嚇一跳,奇怪以前每次整理時,我都沒看出那時的自己的幸福⋯」昨晚吃飯的時候我和ㄤ分享,ㄤ哼哼哈哈地說:「怎麼可能會有現在美?」(你看看多會講話,怪不得是世界上最帥最迷人的ㄤ。
.
但這種迷人的微笑只持續幾個月吧~
後來知道那時好喜歡很談得來常在一起玩的那個男生他喜歡是男生。
另一個你以為喜歡你,你也喜歡他帥氣的模樣和和他談工作,然後會有一段美好情人關係的那個男生,他那時人生的重點是物質上的成功。於是那時我覺得自己怎麼樣努力也靠近不了他,不過現在覺得那時閃得快是好事。
我想可能因為當時的一堆失戀,讓我開始養狗狗來學習愛,買房子來學理財,開公司來養團隊,交朋友來學運動⋯。
哈,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美好經驗構成的,謝謝過去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
幸運的我做的是影像工作,臉上曾經有過的那些喜滋滋的情感被留了下來,有些人早已遺忘的人藉著照片再次問候你們一切好❤️
留下這些照片的,是當時很喜歡很瘋的一台雙眼底片相機,牌子叫做[Lomo ],如果是喜歡底片文青掛的同學應該會知道吧?
光圈從2.8開始,可以手動光圈也能自動。對焦很妙,只有0.8/1.5/3/♾️的四個選擇(你在這則po文看到三十出頭歲我的照片大多是它拍的,有很特別的光tone感,也會看到美麗的失焦照片哈。
二十年前在敦南誠品買的時候相機加它文青外套記得(這玩具貴森森的)要七千多元,所以每次整理的時候,拿著它還是怦然心動著(還是因為覺得貴?)的留了下來。
不過我知道自己應該不會再用它了,但直接拿去回收也不捨,所以想想就送給粉絲的同學吧~不過在馮云好好生活團實在送太多禮物了(最近每天都在送禮物哈,也歡迎你參加)
所以,這台有年紀很可愛的相機決定要 #送馮云粉絲團的同學。
如果你有玩底片相機(要有些底片相機的基礎知識的人才會用這一台呦)可以看看這則po文後面我有拍幾張這相機的特寫,如果你怦然心動又會拿來拍照的話,請私訊給我,跟我說你為什麼想要它,你會怎麼用它,如果覺得ok適合,我就把它就送給你~
你可以到生活好好的門市(在北市民生社區新中街50號)自取,也可以自付運費我寄過去給你。
#怦然心動是人生必要的火花
#不會再迸出火花的就讓別人迸火花
#好好斷捨離之好好生活
已讀不回助理沒用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習寫程式 #誰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 #小吃貨轉職日記 #個人心歷路程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很久以前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是,覺得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
其實一直以來,我覺得只要會英文的人就可以學會寫程式,就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
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呢?
首先,就像是,你覺得誰學會使用電腦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在三十年前問大家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只有念相關科系的人可以學得會。
在我們還在DOS的時代,還在打指令的時代,那時只要會打字,就可以成為文書處理專業。沒錯,那個年代,文書處理是一個科系。
但現在,有誰會去大學念一個科系,只有學打字使用Microsoft Office系列。
當然,軟體工程師也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職業,就像我之前提過的,這個職業也有很多利與弊,不是像外面形容的那樣,好像坐在電腦前面打打字就可以做的,或者像其他工作那樣,可能學了一技之長可以用很久,這個行業的一技之長,可能很快就過保鮮期了。
回到學習寫程式這件事情,在台灣聽很多人都說,「啊!寫程式就是要有天份啦!」「聰明的人啊!」也看過很多網路上的人在吵,資工vs 資管 vs 非本科系什麼之類的。
最近有朋友問我說,為什麼在台灣的時候學不會,可是來英國以後我就學會了,是因為來英國以後特別努力嗎?
其實你到現在問我學會了嗎?我也不會跟你說我什麼都會。但的確光是coding這點,我覺得在台灣學習跟來英國學習最大的差異還是在,學習的動力上面。
在台灣的時候,其實有點為了學而學,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是否真的有興趣,有時候以為自己其實也滿有興趣的,因為那些東西以前沒有碰過,可是只要碰到一點瓶頸 ,就會開始退縮,覺得好煩喔!這些東西怎麼這麼難,只要上課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就會很不想繼續學。
在台灣除了去資工系修課以外,也有去台大資訊系統訓練班上過課,也有上過一些線上的課程。
幾乎都是同樣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感覺什麼都學不會,聽不懂,自己好像很笨。
來了英國以後,上課的第一天,老師說,我會用英語授課,而且不會為你們放慢速度,因為你們必須要去習慣。當時覺得自己更不可能聽懂,也不可能學會。
可是我們上課的狀況通常是,一天上課兩個小時,上完以後有兩個小時的實驗課,大家坐在電腦前,老師一個一個看你做的東西,從很小的東西開始學。
我覺得這個應該算是滿關鍵的,就是有沒有動手實作。然後不會的話老師也很耐心的教,此外老師還有另外的課後時間,只要我們有問題都可以去找他。
在實驗課的時候,中間只要卡住,老師也會盡量讓我們自己去思考,而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例如會問我們,為什麼你想這麼做,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我記得很久以前在台灣的大學,問了老師一個問題,老師的答案是,你以後就會知道了。當下其實就讓人覺得有點反感,而且後續問老師很多問題,老師也是都這樣,這個以後就會學到了。
我自己算是一個滿會因為老師而喜歡一個科目或不喜歡一個科目的人。就像我小時候很討厭數學課,也是因為不喜歡數學老師。也不是真的不喜歡,就是有一種覺得,反正老師也不在乎我學不學的會,只在意那些學得好的人。
在台灣也聽過很多人說,啊要學會寫程式,數學就要先打好基礎,數學不好怎麼寫程式。可是真的成為工程師以後,在工作上根本沒用到什麼基礎數學啊!
其實在英國也遇過很多數學系畢業的,可是害怕寫程式的人也很多,他們這邊通常學校會有一兩堂課是寫程式,可能學個Python, 像我之前念書的學校,學不好的很多,一些很厲害的大學的數學系,也有人就乾脆放棄那門課,不學,因為覺得很複雜,他們寧願把時間拿去研究純數。
不過現在的電腦,都會幫你做好各種基本數學運算了,大部分現在的程式語言,你要跑什麼線性回歸什麼的都幫你做好了,也想不到什麼時候會用到三角函數之類的,除非你的工作是什麼data scientist 之類,可能要建立複雜的數學模型,或者quant 那類的,不然就算你要做Machine Learning這類的東西,也有很多已經現有的工具,軟體工程師大部分就是拿來跑一跑。
要是你真的是做機器學習相關的研究,人家也不要你軟體工程師,人家要的是資料科學家背景,人家至少要你有個PhD唸完再來,你要至少會讀paper, 寫paper做研究啊!!
如果是醫學相關的軟體,需要有專業技能,人家也要找醫學背景的來,如果是金融相關的,需要有非常多的金融專業技能,當然也是從金融背景的比較容易。
通常軟體工程師,普通的軟體工程師職缺,就是不太會需要太多納些相關的專業領域,他們也願意你進去了再學,你主要需要的是快速學習、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溝通能力,這樣如果跟其他專業領域的科學家、研究員、分析師溝通之類的,至少你可以不會有太多的障礙。
當然,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也可以細分成很多領域,像是遊戲產業的軟體工程師,或者IoT產業的軟體工程師,甚至還有像是軟體架構師、軟體分析師、資料工程師之類的,他們可能需要使用到的技能也不一樣,但也不會沒事就需要叫你算個三角函數之類的.........通常你的背景還是在於你對於寫程式的熟悉程度,你會使用那些工具,你是否是個團隊合作的人,能否跟大家一起寫程式。
總之,回到前面說的,所以到底學習寫程式需要什麼,英文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程式語言本來就是英文為主,在來就是網路上的資源,也幾乎都是英文為主。還有你寫程式的環境,也幾乎都是英文,像是你使用的工具,回報給你的錯誤訊息也常常可能是英文的。
來英國以後一直在思考的一點,在台灣討論到會不會寫程式,或者學不學的會,通常英文好的話,也可能在閱讀文件方面比較快,可以快速學到一些東西。
語言也不是全部,如果已經在工作的話,工作環境也很重要,學習環境也很重要,在學校如果遇到一個很好的老師,或者有一起學習的夥伴們,也會比自己一個人獨自專研來的快,不過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反正如果你想學的話,也不用管其他人講什麼,想學就學啊!當初我要學的時候,也很多人覺得我不可能學的會或者不可能成為軟體工程師之類的。
其實也不是因為我原本念歷史系的原因,主要就是,大家覺得,我是一個沒有邏輯,邏輯不好的人。還有覺得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以及數學指考考了不到30分。這些我也都寫在部落格裡面了,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在看我文章的人,大概也都知道了。
當時,我大概聚集了所有身邊當工程師的朋友,都覺得不可能會成為工程師的因素吧!但現在我還是做為一個軟體工程師賺錢就是了。
有時候想做什麼就去做,反而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學習這種事情,網路上也有很多資源可以學習也不一定需要花錢。
在學校的時候,除了老師給予我一些自信以外,另外也是在英國認識了一些人,給予了一些鼓勵,有些素未謀面的人,也有些一面之緣的人,可能也是因為他們不認識原本的我,所以都覺得,沒有什麼是我不能找到工作或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原因。
現在想想,或許這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概念,當初沒有想太多就跑來英國,然後來了以後才開始覺得必須要努力一點才能找到工作,中間也遇到了很多困境,工作以後也曾經想過要放棄當軟體工程師,想要去當個什麼辦公室助理之類的。
也經歷了很多覺得很困惑的時期,雖然自己現在還是滿困惑的。但我覺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學習或者轉職,只要做好功課(這點真的滿重要的,至少不要覺得只是看別人好像不錯,就決定要去做,至少要衡量一下利與弊),就可以去做吧!也不用管別人說你適不適合走這條路怎樣的。
每個人適合走的路也不太一樣,還沒走之前都看不到,就算你看身邊的人都怎樣,自己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