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差不多先生籍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差不多先生籍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差不多先生籍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差不多先生籍貫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劉中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早看到自己當媽第五年寫的文章:「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自己竟然就哭了起來。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

差不多先生籍貫 在 執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23:11:11

2021.3.17 #文末活動抽書 雪中悍刀行第二部1-4集上市囉 5-7也會在3/31月底上市雪友們屆時在關注活動喲🙃 / 溫華,一個憧憬快意恩仇的遊俠兒 一個最貼近現實生活 像滿懷夢想卻被現實打擊的普通人 來時瀟灑,走時毅然瀟灑 / 卷3-第16章《一人想贈劍春秋,一人折劍出江湖》———— ...

  • 差不多先生籍貫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8 08:52:19
    有 308 人按讚

    一早看到自己當媽第五年寫的文章:「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自己竟然就哭了起來。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
    讓它來乘載無限感恩,
    無限的尊重
    與不可思議」

    時間,時間,養孩子的時間。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青春消失的時間。堅韌發芽的時間。
    耐性,要有耐性,等待小孩長大,等待媽媽也長大。

    說來很不好意思
    當媽這件事,我沒什麼慧根
    我真的是到第六年,才開始好像有點懂得怎麼當媽媽。
    如今邁入第七年了。

    抓狂的時候少了一點,也總算找到一點夢想與家庭的平衡。

    「蘭陵四十」不知還加不加演。

    楊麗音老師演過我兩齣劇本的「媽媽」角色。堪稱國民媽媽。

    鄧安寧導演的新戲「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即將在公視播出,萬分期待!

    -------------------------------------------------------

    當媽五年第一場舞台劇約會獻給《蘭陵四十:演員實驗教室》

    婚前,是穿著波西米亞風味的長裙,羅馬涼鞋交纏到腳踝,頂著一頭俏麗短髮,穿梭在戲劇院、城市舞台、小巨蛋的偽文青。姊妹們的約會常常在藝文表演裡度過,我那詩意、高雅的「文藝魂」,在生了兩個孩子後早就魂飛魄散,到中正紀念堂都是遛小孩,恨不得他們快點累昏,哪裡還能跨進國家戲劇院?

    應該要從出發前開始寫起。

    有了兩個孩子,週末是家庭日,夫妻兩人幾乎不太可能一起出席活動,家裡總要有一個人留守。

    偏偏,蘭陵四十的舞台劇《演員實驗教室》演出,只剩一場,在星期天下午。

    「你有可能跟我去嗎?」星期六晚上,我殷殷期盼地問鬍子哥。

    「兩隻怎麼辦?」

    「今天晚上兩隻睡阿嬤家,阿嬤說明天中午前一定要接走。婆婆有可能幫忙帶下午嗎?」我拋出一個妄想,婆婆大人高齡八十,平常幫忙看顧自己女兒的兩個小孩,週末是老人家一週難得的單身時光,要她跟兩個小皮蛋廝殺,做媳婦的實在難以啟齒。

    幸好我有個還不賴的隊友,鬍子哥致電婆婆:「媽,明天下午差不多一點到五點半,兩隻可以去妳哪裡嗎?」

    婆婆那頭頓了頓,我張大耳朵,手按著滑鼠,票卷要買一張還是兩張,就等婆婆大人一句話!銀幕上只剩下19個座位可以買了……。

    小子與小妞合體的破壞力名揚四海、威震八方,究竟令人驚恐到什麼程度呢?這實在沒什麼好誇口的,我跟你講件事,你就可以窺知一二。

    不久前除夕夜的團圓飯定在餐廳,婆婆大中午就緊張兮兮打電話叮嚀我:「薇薇啊,妳下午可千萬不要帶兩隻回來啊,我們晚上直接餐廳見就好!」聽得我哭笑不得,八十歲的老人家哪裡不盼含飴弄孫,偏偏我家兩皮蛋不讓人隨便「弄」,倒是捉弄人的功力高強,害婆婆大人即使在團圓氣氛濃厚的除夕日,也驚慌得能閃就閃。

    但婆婆大人大發慈悲,聽見鬍子哥握著電話應著:「…..可以齁?搞得定喔?」

    我見獵心喜,火速定好兩張票。

    隔天中午歡天喜地去阿嬤家接小孩,準備把兩隻接駁到婆婆家,我倆就能你儂我儂看戲去也。(想得美!)

    果然,看個戲,早就不是買了票就能帥氣出發的時代了。

    到了阿嬤家,喜妞怒把玩具往地上一扔,生氣地:「我要跟阿嬤玩!」、「我要在阿嬤家!」、「我還要耶!」、「我不要走啦!」

    然後她躲去床底下,橫豎不肯出來,我看看時間,要是遲到,可就無法進場了。心越急,越勸不了。阿嬤、阿公都出動,小妞就是不肯從床底出來,放聲大哭。

    最後我那還不賴的隊友來了。我帶小子去車上,不到三分鐘,隊友帶著小妞上車,小妞還是抽抽咽咽,我驚異地望著隊友:你怎麼辦到的?

    隊友神祕一笑。



    拖著不安(為婆婆的處境堪憂)與愧咎感(拋下兩隻),總算我們坐在國家戲劇院裡面。氣派寬敞的大廳,我僥倖買到一樓第十二排的位置,視野非常好。舞台簡單,也可以說除了舞台,幾把椅子,什麼也沒有。大概不需虛構誇張的佈置了,因為這次演出的故事,幾乎都是八成真實的演員人生故事。有什麼比真實更撼動人心?

    超過一半的故事,源自於家庭。

    家是一個人生命過程中重要的初始。我們最想回去,也可能最想逃離的地方。激發我們潛能,也可能污衊我們夢想的地方。

    大概是當了媽,我在看阿多的故事「蓋子與裙子」,大笑出來。

    當年阿多在美國學舞台表演,有個橋段是孩子生病在加護病房,她必須「很憤怒」的去質問先生,偏偏阿多是個優雅有禮貌的孩子,她的「很憤怒」,怎麼看都「不夠憤怒」。

    美國導演對她激動咆哮著:「知道什麼叫做憤怒嗎?打從心裡爆發的那種情緒,像是內在有個大火爐,火氣沸騰,蓋子都在嘎嘎響,妳就要讓蓋子瞬間爆掉!」

    阿多一頭霧水。

    導演繼續咆哮:「想想妳媽罵妳的那種樣子!!」

    阿多縮著身子,怯生生回答:「可是我媽從來不生氣,她說話好溫柔….」

    美國導演立馬憤怒甩本,離開前看向練習場的同學吼著:「無藥可救了,你們誰誰誰去幫幫她。」

    一個男同學,突然走到阿多身邊,不知道是故意作弄她,還是真心想幫她掀蓋子,男同學用力掀開阿多拘謹的裙子……阿多受到驚嚇,在舞台上難堪的哭了出來。

    多年後,阿多當了媽媽,她似乎未曾真正體悟蓋子掀開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電話費帳單,她那即將面臨考試的國三兒子,偷偷交了一個女朋友,阿多打開電話費帳單,一萬五千元!

    瞬間,腦門充血,一秒內,她的蓋子被掀開了。終於她懂了掀蓋子的感覺。

    阿多的結語是:「我的兒子,比那個美國導演厲害多了!」

    原來每個優雅的女人,遇到兒子,都會有抓狂失態的時候,我真不需要無地自容。有了孩子以後,常常掀蓋子,有時候早晨剛掀完棉被起床,我就被小孩掀蓋子了。小孩三分鐘一小鬧,五分鐘一大鬧,開開關關開開關關,乾脆別蓋了!透透氣挺好。至少不會變成悶燒鍋。



    另一個故事,劇場大師馬汀尼老師的故事。

    每次戀愛,她總是一開始就輕挑地警告對方:「不愛,就ㄘㄟˋ囉!」

    她談過無數次戀愛,蕭灑自在,即使有了未婚夫,她仍舊和外遇對象去大度山看日出。

    直到有一天,未婚夫等她回家,聽她撒謊,未婚夫拋出一些問題:妳希望我們保持開放的關係,身體跟誰睡都沒關係?或者,妳希望我們互相隱瞞?或者,妳希望我們解除婚約?

    就在那一天,馬汀尼沉坐在客廳,恍惚間看見一個女人騎馬呼蕭而過。猛地她忽然明白了,那個女人就是她,青春時期的她。

    原來她害怕的是伴隨著青春消失而失去的自由,她對這樣的消失感到不知所措。

    有了深層的認知以後,她決定走進婚姻,今年已經結婚二十五週年。

    是不是最大的勇敢,就是長大?

    是不是我即使有了兩個孩子,還是一直不願意長大,沒有真正面對現實,所以在育兒的過程裡,難受的時候比享受的時候多?

    是不是我處在生了孩子失去自由的恐慌裡,這種不知所措即使五年了,我還是適應不良?

    好吧,可能以上皆是。

    那我就承認了吧!

    雖然不知所措,我畢竟也在自我與家庭的矛盾掙扎裡養了兩個孩子,在熬夜賣肝下完成工作,現在竟還能偷閒小兩口出來看戲,是多好的小確幸。

    既使一直遊走在憤世、厭世的邊緣,但是小孩健康可愛,畢竟是萬幸。

    我想起了舞台上,鄧安寧導演的故事。

    一次飛機機艙裡空調失靈,他呼吸不到空氣,動彈不得。這感覺帶出更深層的記憶-----心肌梗塞(好像是),緊急住院開刀,心臟裝了支架,醫生說三天三夜不能動,排泄都在床上。加護病房裡有心臟監視器、有點滴架、呼吸器,種種器具冰冷的聲音飄在耳邊。意識忽而清醒、忽而迷離,然而他最痛苦的是-----「我、想、大、便」

    鄧導無法想像一個人屁股頂著便桶,躺在床上排泄。「如果可以的話,我應該在被送上救護車之前,先去上廁所!」

    全場都笑了。

    最後,鄧導說,以後每到人生艱難的關頭,他會鼓勵自己,還有什麼比還活著更令人感謝?

    縱然生活中大小鳥事不斷,憤世厭世的念頭日夜出沒,但還活著,挺好。

    還有另外兩個故事與親子關係有關。

    影后楊麗音陳述她與父親決裂,父親用鐵鎚將她釘死在房間,她逃出那個房間,從此不再回家,直到父親六十大壽,發邀請函請她回家。她沒有再多說,回家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我好想知道,父與女怎麼破冰的?

    電影人王耿瑜在大四那年降轉大二的文化影劇系,媽媽從不諒解到默許,她在媽媽逝世後到房間整理照片,看見媽媽在照片上寫給的話,媽媽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棒的,她很開心女兒當自己的主人。

    我想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呢?

    向來自由自在、討厭管人的我,當了母親,迫不得已要教養孩子,要好努力去當一個媽,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好媽媽,但是心理卻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對孩子還不夠有耐性,動不動就掀蓋。

    我還在失神亂想中,舞台上揚起一首歌,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的孩子自己創作的「謝飯歌」。

    她啊,悠揚地唱著: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

    讓它來乘載無限感恩,

    無限的尊重

    與不可思議」

    時間,時間,養孩子的時間。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青春消失的時間。堅韌發芽的時間。

    耐性,要有耐性,等待小孩長大,等待媽媽也長大。

    謝幕了,我在淚水中起身鼓掌。

    才發現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先生坐在我身後。他曾說過,生活就是實驗。當媽媽的應該格外能感受。每一天與小孩的相處都沒有劇本,每一個與小孩的應對,都是一場實驗,溫和加上堅定,或者,嚴厲加上深情,或者,溫柔堅定加上嚴厲深情。

    哪一種配方會有最好的結果?沒人知道。

    生活實驗,講究的是過程。

    沒有結果。無從結果。

    一切都是過程。

    金士傑導演在表演節目單裡表明:這個戲,當年上台大家是20到30歲,如今每個人都加上35歲,大家不約而同的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然而每個人口袋裡身分證「籍貫」欄裡填寫的,仍是舞台兩個字。

    媽媽啊媽媽,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還是媽媽。

    高分的也是,不及格的也是。

    給媽媽時間。

    當一個好媽媽,要比花椰菜的65天還長一些。

    養成一個孩子,那比收成千千萬萬的稻穗還久。

    我們都懷著感恩的心,尊敬地等待,好嗎?



    從戲劇院彈飛回婆婆家接孩子,我答應過妞妞:「短針指到五,媽媽會回來。」得來不易的蘭陵四十,得來不易的一場約會。謝謝鬍子哥陪我看戲,我們回家做飯吧!

    #照片是,我那也曾經很優雅的老媽。
    #老媽是金門小辣椒。

  • 差不多先生籍貫 在 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05 00:02:09
    有 612 人按讚


    給瑪麗的一封公開信
    -瑪麗進退兩難的理財故事

    昨晚瑪麗來信,她的提問,也是很多人的疑惑,我以公開信回答,隱私和資產的部分,我作了變更。我的回答在後。

    闕老師您好:

    冒昧打擾,這封信寫了一個月,在看完您多數的影片、廣播訪談及書籍後總算稍有勇氣可以寄出,很怕不夠認真問的問題耽擱您寶貴時間。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用這麼多的回測資訊讓讀者了解資產配置的美,也謝謝您兼容並蓄的立場討論不同方式的可能報酬,並將您多年的知識與經驗濃縮在幾本書中,因為這不偏頗的立場,讓我在理解資產配置效用的多年後終於願意甘心照表操課。

    我現年30歲,買下第一張股票在大四,但這麼多年來看了很多書卻很少照表操課,還是常常亂買、看對股票也不敢重壓、賠了也總是不甘心出場,說穿了其實就是貪又怕沒有一套投資哲學,這些年來仍是把銀元埋在地底,追不上四隻腳,雨水打下來都是淚水啊...

    終於認清自己不夠用功的事實,也覺得應該將時間花費在工作專業及家庭育兒上,所以我決定仿效老師的每年十分鐘換得心理穩定且資產可以穩定成長。

    我寫這封信主要是有幾個問題

    1.如果我已經決定按照老師書中的做法,且亦對老師書中的說法有信心,您會建議是否還要上實體課程嗎?

    2)抑或您在台灣有打算提供財務規劃的服務嗎?不管是全權委託或是僅諮詢自己操作(我是從書中推測您在美國有提供此類的服務,這也是我比較想做的,因為我覺得我擁有這樣的技能才有辦法教我的小孩),

    3)我知道您有建議其實還是要找台灣在地的比較方便且貼地氣,但在台灣要有保險、資產配置、投資、遺產規劃的全方位專業人員我目前所知不多...而且先前接觸過的專業人員常讓我感覺比較在意自己的口袋而非客戶的利益...我不太放心

    4)本來是打算照著第一本書中的spy與0050操作即可,但在股神默默在做的是一書中,提供了更多不一樣的資產配置方式,報酬率較佳。原本我覺得差1-2%的利潤應該相差不大,但從書中認知到雖短期不大,但長期累積會有不少的差距,讓我思考是否要用進階的配置方式,看起來投資四是報酬率最好,風險也是我這個年紀可以承擔的。我是否照表操課就好,還是應該去上實體課會更有實際的收穫?

    看起來實體課較著重觀念,上實體課是否會習得因人致宜而不同於書中的配置方式呢?

    我目前的資產規畫是這樣

    先簡單介紹我的背景,我是學校老師(30Y),先生為工程師(35Y),目前育有一兒(3Y)。目前兩人的財務規劃是由我來規劃與執行,

    1)現在兩人手上資產合計約為XXX有超過老師的一桶金標準。
    (2)一新北市20年電梯大樓,買價XXXX萬,目前還剩XXX萬貸款。

    (3)粗估兩人年薪應為250萬,扣掉資出後估計每月固定有5-7萬塊的現金流可以用於投資,年底應該也有幾十萬可以加碼股票。

    (4)目前將規劃分為兩筆,一為將固定現金流每月固定投入,原先的計畫是每月1號投入

    5)這邊的問題是,看完您書後覺得自己太高估自己風險的耐受力,也低估公債這小三的魅力。又書中提到小型股的成長會高於指數,而加入reits後的股市配置也會比單純的股債配置來的抗跌但仍保有一定報酬。兩相比較後,REITS、SPY、公債各三分之一的比例配置雖然管理較為簡單,但報酬比資產配置中方案似的報酬率少上2-3%,目前打算將配置改為資產配置四的方案。原本其實我只求有固定5%的報酬率,但看完書後發現落後2-3%的報酬率長期下來對資產累積有很大的傷害,故打算積極一點。

    6)另外一筆資金是打算將現有持股重新檢視擇優汰弱,加上目前持有的現金,分24批(兩年期)投入股市,目前規劃將八成現金做SPY+REITS+債市各三分之一的投資,或是使用老師第一本書中提及的0050投資法,尚未有定論。分兩年是為避免遇到大崩盤,比老師建議的10次或是2015年建議的15次多上許多。

    寫了這麼多其實也蠻擔心是否會耽誤老師的時間,期待老師能撥冗回信。

    我的回答如下,

    瑪麗,妳好, 你提的問題不少,我簡述如下

    1) 巴菲特說,不要問理髮師,該不該理髮? 所以你第一個問題有關該不該上實體課,我暫不回答, 避免我這個財務規劃師,一不小心變成了理髮師!

    2) 第二和第三是財務業界的好問題,以後再回答,

    3)從第三個提問開始,看得出來你的確看了書,而且仔細,但已經開始有些混亂,希望有這,又希望有那,( 每一件事的追求,都有它的前提要件的),若你還不夠清楚, 會處在見山,但又不是山的疑惑當中,也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讀者相似,妳有些盲點,以至於還無法融會貫通, 所以投資哲學自然無法行成。

    4) 現在調頭來回答你第二,第三個提問, 整體財務規劃,工作進行有四個步驟,A)收集資訊,B)診斷狀況,C) 當面的分析講解, D)計畫落實,E)事後的追蹤考核。

    依你目前的資產狀況,估計你的規劃費用在五到十萬之間,整個過程可能需要6到10小時,

    但我的難題是,我抽不出時間來,也不符合我的生產效能,如果我投入10個小時,對投資標做更深入的分析,很(可能)為我們整個客戶群產生上千萬的收益,這是將近50到100倍的時間成本差異,

    可以做的是兩個替代方法, 第一,找尋其他的財務規劃師,或以後我有時間來培養(這是後話), 第二,對你最廉價,而又可立竿見影的,就是參加週六的實體課, 平常你要讓我一個人,為你講10個小時的內容,那個費用可是相當昂貴,而現在你大概只用十分之一的診斷費用, 就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脈絡, 運氣好,你說不定就可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 何況實體課不是你想聽就有的。

    5) 你的情況跟上週的林先生,和多數同學的情況都非常相近,整體財務規劃有空間,還沒有做好,都只關心投資管理,這種盲點,就算看再多股市技巧的書,力道還是無法完美呈現, 因為你還不懂得,將帥調兵遣將,這資源佈局的關鍵和藝術。

    6) 投資管理,和財務規劃,是兩個不同的服務項目和議題,多數人都搞混了,這加重了我的工作量, 變成了買一根洋蔥,還要送一顆大白菜, 這種事情以後不可以再發生了!

    對了,看完你的資料, 如果你上課用心, 基本功練穩之後, 再稍稍解開你另外一個投資的盲點,(有可能)比你原先的投資計畫,退休時多出個三,五百萬或更多, 請問這一萬多的實體課學費,你覺得值不值得? 你應該可以做判斷了吧!

    咦,寫完,我怎麼覺得自己現在像巴菲特口中的理髮師了!

    後註,這封信剛寫完尚末公佈,臉書竟然又跳出瑪麗的訊息,她報名了這個禮拜六的課, 好傢伙,找我開心的?上完課,我們要她交心得報告,也藉此驗證一下,我到底是財務規劃師還是理髮師?

    今天偶然發現一家咖啡廳,利用玻璃和鐵件,將一個狹長不見天日的老舊房子,充分展現它對面公園的綠意,裡面大量的建築書籍,這個咖啡店的屋主或設計師應該跟建築有關,這實在很像我們提到的投資規劃, 有時候一個看似不經易的轉換或變化,學問就在那!

  • 差不多先生籍貫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08 17:40:28
    有 122 人按讚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當媽五年第一場舞台劇約會獻給《蘭陵四十:演員實驗教室》
    婚前,是穿著波西米亞風味的長裙,羅馬涼鞋交纏到腳踝,頂著一頭俏麗短髮,穿梭在戲劇院、城市舞台、小巨蛋的偽文青。姊妹們的約會常常在藝文表演裡度過,我那詩意、高雅的「文藝魂」,在生了兩個孩子後早就魂飛魄散,到中正紀念堂都是遛小孩,恨不得他們快點累昏,哪裡還能跨進國家戲劇院?

    應該要從出發前開始寫起。

    有了兩個孩子,週末是家庭日,夫妻兩人幾乎不太可能一起出席活動,家裡總要有一個人留守。

    偏偏,蘭陵四十的舞台劇《演員實驗教室》演出,只剩一場,在星期天下午。
    「你有可能跟我去嗎?」星期六晚上,我殷殷期盼地問鬍子哥。
    「兩隻怎麼辦?」
    「今天晚上兩隻睡阿嬤家,阿嬤說明天中午前一定要接走。婆婆有可能幫忙帶下午嗎?」我拋出一個妄想,婆婆大人高齡八十,平常幫忙看顧自己女兒的兩個小孩,週末是老人家一週難得的單身時光,要她跟兩個小皮蛋廝殺,做媳婦的實在難以啟齒。

    幸好我有個還不賴的隊友,鬍子哥致電婆婆:「媽,明天下午差不多一點到五點半,兩隻可以去妳哪裡嗎?」
    婆婆那頭頓了頓,我張大耳朵,手按著滑鼠,票卷要買一張還是兩張,就等婆婆大人一句話!銀幕上只剩下19個座位可以買了……。

    小子與小妞合體的破壞力名揚四海、威震八方,究竟令人驚恐到什麼程度呢?這實在沒什麼好誇口的,我跟你講件事,你就可以窺知一二。
    不久前除夕夜的團圓飯定在餐廳,婆婆大中午就緊張兮兮打電話叮嚀我:「薇薇啊,妳下午可千萬不要帶兩隻回來啊,我們晚上直接餐廳見就好!」聽得我哭笑不得,八十歲的老人家哪裡不盼含飴弄孫,偏偏我家兩皮蛋不讓人隨便「弄」,倒是捉弄人的功力高強,害婆婆大人即使在團圓氣氛濃厚的除夕日,也驚慌得能閃就閃。

    但婆婆大人大發慈悲,聽見鬍子哥握著電話應著:「…..可以齁?搞得定喔?」
    我見獵心喜,火速定好兩張票。

    隔天中午歡天喜地去阿嬤家接小孩,準備把兩隻接駁到婆婆家,我倆就能你儂我儂看戲去也。(想得美!)

    果然,看個戲,早就不是買了票就能帥氣出發的時代了。
    到了阿嬤家,喜妞怒把玩具往地上一扔,生氣地:「我要跟阿嬤玩!」、「我要在阿嬤家!」、「我還要耶!」、「我不要走啦!」

    然後她躲去床底下,橫豎不肯出來,我看看時間,要是遲到,可就無法進場了。心越急,越勸不了。阿嬤、阿公都出動,小妞就是不肯從床底出來,放聲大哭。

    最後我那還不賴的隊友來了。我帶小子去車上,不到三分鐘,隊友帶著小妞上車,小妞還是抽抽咽咽,我驚異地望著隊友:你怎麼辦到的?

    隊友神祕一笑。


    拖著不安(為婆婆的處境堪憂)與愧咎感(拋下兩隻),總算我們坐在國家戲劇院裡面。氣派寬敞的大廳,我僥倖買到一樓第十二排的位置,視野非常好。舞台簡單,也可以說除了舞台,幾把椅子,什麼也沒有。大概不需虛構誇張的佈置了,因為這次演出的故事,幾乎都是八成真實的演員人生故事。有什麼比真實更撼動人心?

    超過一半的故事,源自於家庭。
    家是一個人生命過程中重要的初始。我們最想回去,也可能最想逃離的地方。激發我們潛能,也可能污衊我們夢想的地方。

    大概是當了媽,我在看阿多的故事「蓋子與裙子」,大笑出來。
    當年阿多在美國學舞台表演,有個橋段是孩子生病在加護病房,她必須「很憤怒」的去質問先生,偏偏阿多是個優雅有禮貌的孩子,她的「很憤怒」,怎麼看都「不夠憤怒」。
    美國導演對她激動咆哮著:「知道什麼叫做憤怒嗎?打從心裡爆發的那種情緒,像是內在有個大火爐,火氣沸騰,蓋子都在嘎嘎響,妳就要讓蓋子瞬間爆掉!」
    阿多一頭霧水。
    導演繼續咆哮:「想想妳媽罵妳的那種樣子!!」
    阿多縮著身子,怯生生回答:「可是我媽從來不生氣,她說話好溫柔….」
    美國導演立馬憤怒甩本,離開前看向練習場的同學吼著:「無藥可救了,你們誰誰誰去幫幫她。」
    一個男同學,突然走到阿多身邊,不知道是故意作弄她,還是真心想幫她掀蓋子,男同學用力掀開阿多拘謹的裙子……阿多受到驚嚇,在舞台上難堪的哭了出來。

    多年後,阿多當了媽媽,她似乎未曾真正體悟蓋子掀開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電話費帳單,她那即將面臨考試的國三兒子,偷偷交了一個女朋友,阿多打開電話費帳單,一萬五千元!

    瞬間,腦門充血,一秒內,她的蓋子被掀開了。終於她懂了掀蓋子的感覺。
    阿多的結語是:「我的兒子,比那個美國導演厲害多了!」

    原來每個優雅的女人,遇到兒子,都會有抓狂失態的時候,我真不需要無地自容。有了孩子以後,常常掀蓋子,有時候早晨剛掀完棉被起床,我就被小孩掀蓋子了。小孩三分鐘一小鬧,五分鐘一大鬧,開開關關開開關關,乾脆別蓋了!透透氣挺好。至少不會變成悶燒鍋。


    另一個故事,劇場大師馬汀尼老師的故事。
    每次戀愛,她總是一開始就輕挑地警告對方:「不愛,就ㄘㄟˋ囉!」
    她談過無數次戀愛,蕭灑自在,即使有了未婚夫,她仍舊和外遇對象去大度山看日出。
    直到有一天,未婚夫等她回家,聽她撒謊,未婚夫拋出一些問題:妳希望我們保持開放的關係,身體跟誰睡都沒關係?或者,妳希望我們互相隱瞞?或者,妳希望我們解除婚約?

    就在那一天,馬汀尼沉坐在客廳,恍惚間看見一個女人騎馬呼蕭而過。猛地她忽然明白了,那個女人就是她,青春時期的她。

    原來她害怕的是伴隨著青春消失而失去的自由,她對這樣的消失感到不知所措。
    有了深層的認知以後,她決定走進婚姻,今年已經結婚二十五週年。

    是不是最大的勇敢,就是長大?
    是不是我即使有了兩個孩子,還是一直不願意長大,沒有真正面對現實,所以在育兒的過程裡,難受的時候比享受的時候多?
    是不是我處在生了孩子失去自由的恐慌裡,這種不知所措即使五年了,我還是適應不良?
    好吧,可能以上皆是。
    那我就承認了吧!
    雖然不知所措,我畢竟也在自我與家庭的矛盾掙扎裡養了兩個孩子,在熬夜賣肝下完成工作,現在竟還能偷閒小兩口出來看戲,是多好的小確幸。
    既使一直遊走在憤世、厭世的邊緣,但是小孩健康可愛,畢竟是萬幸。

    我想起了舞台上,鄧安寧導演的故事。
    一次飛機機艙裡空調失靈,他呼吸不到空氣,動彈不得。這感覺帶出更深層的記憶-----心肌梗塞(好像是),緊急住院開刀,心臟裝了支架,醫生說三天三夜不能動,排泄都在床上。加護病房裡有心臟監視器、有點滴架、呼吸器,種種器具冰冷的聲音飄在耳邊。意識忽而清醒、忽而迷離,然而他最痛苦的是-----「我、想、大、便」
    鄧導無法想像一個人屁股頂著便桶,躺在床上排泄。「如果可以的話,我應該在被送上救護車之前,先去上廁所!」
    全場都笑了。
    最後,鄧導說,以後每到人生艱難的關頭,他會鼓勵自己,還有什麼比還活著更令人感謝?
    縱然生活中大小鳥事不斷,憤世厭世的念頭日夜出沒,但還活著,挺好。

    還有另外兩個故事與親子關係有關。
    影后楊麗音陳述她與父親決裂,父親用鐵鎚將她釘死在房間,她逃出那個房間,從此不再回家,直到父親六十大壽,發邀請函請她回家。她沒有再多說,回家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我好想知道,父與女怎麼破冰的?
    電影人王耿瑜在大四那年降轉大二的文化影劇系,媽媽從不諒解到默許,她在媽媽逝世後到房間整理照片,看見媽媽在照片上寫給的話,媽媽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棒的,她很開心女兒當自己的主人。

    我想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呢?
    向來自由自在、討厭管人的我,當了母親,迫不得已要教養孩子,要好努力去當一個媽,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好媽媽,但是心理卻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對孩子還不夠有耐性,動不動就掀蓋。
    我還在失神亂想中,舞台上揚起一首歌,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的孩子自己創作的「謝飯歌」。

    她啊,悠揚地唱著: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
    讓它來乘載無限感恩,
    無限的尊重
    與不可思議」

    時間,時間,養孩子的時間。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青春消失的時間。堅韌發芽的時間。
    耐性,要有耐性,等待小孩長大,等待媽媽也長大。

    謝幕了,我在淚水中起身鼓掌。
    才發現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先生坐在我身後。他曾說過,生活就是實驗。當媽媽的應該格外能感受。每一天與小孩的相處都沒有劇本,每一個與小孩的應對,都是一場實驗,溫和加上堅定,或者,嚴厲加上深情,或者,溫柔堅定加上嚴厲深情。
    哪一種配方會有最好的結果?沒人知道。
    生活實驗,講究的是過程。
    沒有結果。無從結果。
    一切都是過程。

    金士傑導演在表演節目單裡表明:這個戲,當年上台大家是20到30歲,如今每個人都加上35歲,大家不約而同的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然而每個人口袋裡身分證「籍貫」欄裡填寫的,仍是舞台兩個字。

    媽媽啊媽媽,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還是媽媽。
    高分的也是,不及格的也是。
    給媽媽時間。
    當一個好媽媽,要比花椰菜的65天還長一些。
    養成一個孩子,那比收成千千萬萬的稻穗還久。

    我們都懷著感恩的心,尊敬地等待,好嗎?


    從戲劇院彈飛回婆婆家接孩子,我答應過妞妞:「短針指到五,媽媽會回來。」得來不易的蘭陵四十,得來不易的一場約會。謝謝鬍子哥陪我看戲,我們回家做飯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