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左鎮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左鎮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左鎮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左鎮人產品中有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把握最後假期,帶孩子一起尋找化石恐龍、巨大生物 全台最大化石館,驚喜連連、巨大比例完美呈現...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左鎮人 在 ♥ ☞偌涵♪高雄美食/網美景點/旅行/台灣/護理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07:11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整合原菜寮化石館 和自然史教育館跟與光榮國小共構   結合科學考古、教育推廣以及觀光休憩功能 呈現「化石的原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脈絡 形塑左鎮成為重要的化石研究基地   左鎮化石園區累計海相和陸相生物化石 大量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是一大特色 加上左鎮人頭骨碎片...

左鎮人 在 Miss Atomic Bomb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7:12:06

今天來到緊鄰左鎮光榮國小的化石博物館,不僅是座蘊藏豐富歷史寶藏的博物館,也是擁有曾棲息在福爾摩沙的遠古生命所在。  從外到內,有股隱形的力量,會使人想進入這座由五個場館組成的左鎮化石博物館,原以為地屬偏遠,會是單純周圍由雲霧饒繞的山林及潺潺流水的小溪組成的場館,除了這些元素,它其實更是媲美國際水...

左鎮人 在 叫我雪花ღ(¯`◕‿◕´¯)♫♪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5 01:16:11

終於來左鎮化石園區參觀囉!5月剛開幕時人滿為患的全新熱門親子景點,從單一館舍蛻變、擴展為五大館舍,館內大量清水模的設計,好玩也好拍唷。 / 左鎮化石園區累計收藏猛獁象、劍齒象、古鹿、鱷魚、貝類等海相和陸相生物化石,大量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出土是一大特色,加上左鎮人頭骨碎片、早坂中國犀復原骨架等蒐藏品,可...

  • 左鎮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7 08:08:27
    有 505 人按讚

    把握最後假期,帶孩子一起尋找化石恐龍、巨大生物
    全台最大化石館,驚喜連連、巨大比例完美呈現

  • 左鎮人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4 21:00:00
    有 31 人按讚

    🤝連結內外部的重要窗口
    #創生基地 凝聚地方意識及動能🤘

    🐾挖掘出小鎮奇蹟 #左鎮化石園區
    1931年,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地質學系教授早坂一郎到菜寮溪調查化石,後續又有學者於七〇年代發現「#早坂犀牛」與「#左鎮人」化石,使得左鎮聲名大噪。

    早坂一郎在左鎮研究期間,同時啟蒙了有「化石爺爺」之稱的陳春木先生(1910年~2002年)。陳春木一生奉獻化石研究,是成立菜寮化石館的重要推手。從1981年的 #菜寮化石館,到2017年的左鎮化石園區,讓左鎮擁有全台首座且唯一的化石教育園區,也帶動地方重新思考創生模式。

    🌴#校館合一 化石園區凝聚創生能量
    來到左鎮化石園區,可見混合水泥與木構造的新穎建築,大門入口可分為左右方向,一個通往園區內部空間,一個通往緊鄰的歷史老校光榮國小,如此「校館合一」的特殊設計,可見化石園區與地方教育的緊密結合。不只如此,左鎮化石園區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觀光旅遊資源,也成了 #南臺科技大學 與 #國立成功大學 等校,在思考地方創生課題時,必定放入討論的重點。

    來到榮和里的 #頂菜寮柑仔店,這個由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所經營的空間,為遊客提供深度旅行左鎮的各項指南,而發起人之一的茅明旭亦是返鄉青年,對於化石園區一期工程落成之際,他積極奔走於社區之間,希望突破社區、園區、老街的隔閡,發起昔日運糖鐵路「#玉善線」與噍吧哖舊道相接,活化成為單車或散步道,把化石園區的經濟效益導入社區,吸引青年洄游進駐老屋,凝聚在地創生能量。

    茅明旭表示,菜寮溪是水源保護區,加上地形起伏大,農業發展相當有限,但也因此保留原始狀態,成為生態旅遊的優美據點。因應化石園區改建,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已在前年開始運作菜寮溪採化石、生態導覽行程,而未來希望可以串聯起二寮日出、草山月世界,成為兩天一夜的旅行路線。

    🏚老屋修復活化 鼓勵青年移居
    往上坡走,來到左鎮市街,在公車等候站旁的巷子轉進,可見接連數棟的古老房舍,這短短一百公尺的街道,就是昔日所謂「#左鎮老街」。
    去年底,來自新化的創生團隊「#山海屯社會企業」,把經驗帶到相鄰的左鎮,成功以「郡九街庄歷史老屋保存再生計畫」申請5棟歷史街屋修復,成為左鎮第一個地方創生團隊。

    山海屯社會企業負責人許明揚表示,他們除了著手老屋修復活化,也以務實的商業進駐模式,鼓勵青年移居小鎮創業,健全小鎮的經濟。此外,山海屯社會企業設定每棟老屋各自不同的住宿、餐飲、店鋪等不同機能,滿足小鎮旅行的基本需求,也將進駐當地工作站,用故事街屋敘述小鎮之美。伴隨左鎮車站遺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左鎮翻轉後的未來更加令人期盼。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06-5731174臺南市左鎮區榮和里61-23號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u6QW1c

  • 左鎮人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4 21:31:12
    有 1,584 人按讚

    #以前是電腦會分土豆
    #現在是電腦會報車班

    偉哲今天來到左鎮。左鎮人口數,只有4534人,是許多民眾刻板印象中的偏鄉。

    近年左鎮最大的改變,就是化石園區的成立,至今已累積80萬人次。

    但是,改善觀光還不夠,我們要讓左鎮民眾過得更好,將這個化石的故鄉,變成台南最先進的科技小鎮。

    我們把亞旭電腦這樣的北部科技業,找來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左鎮,來幫大家解決交通問題。往後,左鎮的長輩或學生,只要透過手機APP,就能預約自駕公車來載,而且公車還可以透過智慧站牌的數據,來決定要開多快,哪站可以免停,哪站要停留久一點。

    今天展示的智慧站牌,只是5G台南隊的第一站,接下來我們要用5G技術,「生一個後生/查某囡仔來孝順你」,例如老人在家量血壓,附近的巡迴醫療站幫你開醫囑,明天到智慧站牌跟自駕公車領藥。而且這些技術都不需要很麻煩,你家第四台只要有光纖,市府就可以聯合廠商幫大家服務。

    未來左鎮,在農業、防災、教育都會有5G技術進場改良。這些廠商為什麼會來左鎮,因為只要他們可以在左鎮成功,在全世界都可以成功,台南就是5G科技前進世界的前哨。我也要感謝科技部、國網中心、國發會等中央部會對台南的支持,幫助台南做得更好。

    以後談起左鎮,會想到什麼呢?有歷史,有化石;有5G,有科技。

    #台南區政好正
    #化石原鄉
    #科技小鎮

    另外,市府團隊近2年投入總經費5億7966萬元去建設區政,其中有5,608萬元辦理50件農路修繕工程,6,620萬元則用來改善道路交通,用盡全力翻轉偏鄉。

  • 左鎮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12 23:46:14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左鎮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24 10:36:21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史前史廳


      這次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為大家介紹臺灣史前史廳。

    展覽說明:
      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就是各地族群來往頻繁之地。數千年來,臺灣逐漸經由移民與其交流,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文化,時間上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延亙了至少一萬五千年。他們的故事構成了臺灣史前史的內容。本展示廳包含八個展示主題,以臺灣出現最早的人類與文化開始,到距今約四百年前,臺灣進入歷史時期為止。

    臺灣史前的序幕:
      本單元一開始簡要描述臺灣史前文化具有多元發展的特色,然後以冰河時期為背景,說明最早進入臺灣的人群曾在這個土地上發展出的史前文化。本展示室以「左鎮人」與「長濱文化」為起點,帶領觀眾走進臺灣史前的世界。

    臺灣史前人的生活:
      本單元以介紹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業方式為主軸,以「古台北湖」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開啟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繼之而起的「細繩紋陶文化」,還有「圓山文化」人及「芝山岩文化」,以他們在古台北湖畔的生活方式,介紹臺灣史前人在採集、捕魚、狩獵及農業等生業活動的樣貌。

    臺灣史前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普遍使用的日用品,不論是日常生活、祭祀或是陪葬,陶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單元以陶器為主角,以臺灣中南部為設定的背景。內容包含介紹臺灣史前陶器的類型、功能、特性、製作技術、文化特徵、藝術風格等,也說明陶器在臺灣考古研究上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臺灣史前人與海洋:
      海洋對臺灣史前人類而言是充滿食物的寶庫,也是通行無阻的道路。本單元以海洋為主角,以恆春半島為設定的背景,從臺灣史前人的角度出發,介紹他們對海洋的各種利用,包括取自海洋的食物、工具及裝飾品等,還有史前人潛水、航海以及海洋貿易的證據。這些都顯示出他們對海洋資源的高度利用,超越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
      「卑南遺址」是國定遺址之一,極為豐富精美的史前遺物至今仍保存在遺址地面下。本單元以「卑南文化」為主角,以「卑南遺址」為設定的背景。從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出發,介紹遺址上卑南文化的聚落、建築、墓葬(石板棺)以及式樣繁多製作精美的玉器及陶器,展現一個令人讚嘆的史前文化,原來史前時代的東臺灣竟是如此豐富。

    巨石與祭祀:
      東海岸的「麒麟文化」是臺灣唯一以「巨石」為特色的史前文化。本單元以「巨石」為主角,以東海岸為背景,主要介紹「巨石」的類型、分布的地點、可能的淵源、還有「巨石」究竟有什麼用途的謎團。除此之外,本單元也以「長光遺址」為背景,介紹史前人的祭祀活動,從遺留的祭品中發現史前人祭祀的各種祈求。

    臺灣史前石器與玉器:
      從生活中的工具到陪葬的飾品,石器與玉器陪伴著史前人類的一生。本單元以石器與玉器為主角,整體性的介紹臺灣史前石玉器,包括石玉器的種類、功能、選用的石材、製作的技術、社會文化意義等有關史前石器的知識,也介紹考古學家推測史前時代臺灣玉器貿易網路的可能性。

    鐵器時代的臺灣:
      鐵器等金屬器物流行於史前的臺灣,象徵臺灣邁入了一個新時代。本單元介紹臺灣鐵器時代的種種,包括這個時代在使用器物及社會文化轉變上的特徵,主要內容為臺灣各地鐵器時代的介紹,以及他們可能與近代原住民可能的關係。本單元述說新時代、新技術與新工具為臺灣史前時代帶來的轉變,在此追尋史前與歷史的交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左鎮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2-24 20:29:41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