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Anita Chen 陳巧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

  • 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1:00:33
    有 153 人按讚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千字,我也驚嘆文丹強大的文字力量。

    寫作此文時,正值芬蘭中小學開展遠程教育的第四周。我們梳理了這四周內芬蘭如何起步做在線教育的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展開。希望這一套「起步動作」能對中國教育者有借鑒義。

    2020年3月16日,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宣佈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關閉邊境,關閉學校。

    消息一出,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運作模式。就教育而言,從孩子到大學生,全部需要在線上課,這對哪怕是全球素質最高的芬蘭教師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芬蘭基礎教育而言,傳統網課與它背道而馳。」赫爾辛基大學附屬學校的教師首先站出來質疑,讓小學生天天在家上網課的荒謬。

    為什麼芬蘭教師是這個反應?

    因為傳統網課,特別是教師一言堂式的網課,它的核心是知識傳授。它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是主導者;把學生放在聽從的地位,是被動接受者。

    而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在21世紀領跑全球,是它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個過程不僅看重知識學習,同樣看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軟實力。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要走傳統網課的路線,那它就變成只看重知識傳播的網上課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無異。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走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路線,那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和本質。堅持自己的本色,或許在未來的遠程教育領域,仍然能夠獨樹一幟。

    疫情之下,芬蘭學校和教師被逼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到底怎麼走?本文兩位作者作為芬蘭教育界的親歷者,試從芬蘭「停課不停學」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揭開芬蘭給遠程教育下了怎樣的定義。

    【分層部署的頂層設計】

    隨著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對全國防疫措施的部署,作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3月16日當天就發文部署全國教師如何開展遠程教育。可謂非常及時。

    一起來看這些措施:

    1)3月18日起,關閉所有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進行遠程教育;
    2)幼兒園和學前班繼續開放,但鼓勵家長能在家帶娃就不要送去;
    3)1-3年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4)義務教育十年級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5)特殊教育的孩子可以正常上課;
    6)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可以上課。

    可以看出,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不是一刀切,不是整齊劃一僅一個動作。他們依然是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長遠利益放在首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套「組合拳」如何解決不同群體的需求:

    第一大群體:要畢業的高三學生,政府緊急處理春季高考。芬蘭之所以選在3月16號這個時間點官宣,是因為此時芬蘭春季高考已經提前被壓縮進入尾聲,不提前進入停課、封城、封國,是不能讓疫情耽誤這屆高三學生畢業和今年大學錄取。

    芬蘭一年有兩次高考:一次是3月份的春季高考,一次是9月份的秋季高考。歷年,每到二月初的時候,芬蘭高三學生已經結課,接下來是長長的假期,同時也是長長的備考期,所有學生回家自學、備考。他們可以參加3月份的春季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可以參加9月份的秋季高考。

    與中國高考不同,芬蘭考生一次只考一門,但是一門要持續考6個小時。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考生帶著午飯坐在考場里,可以在考場吃飯,邊吃邊考,度過「漫長」的一天。

    另外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高考一共四門。除了母語(芬蘭官方語言是芬蘭和瑞典語)必考之外,其餘三門,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其餘三門的選擇,非常豐富:有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20多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預期的大學專業方向,選擇高考的考試科目。

    定下考試科目後,並不像中國那樣一天考兩門,集中三天完成。芬蘭的做法是:這20多門課,每天只安排一個科目。這樣學生是隔幾天考一門,每個人結束高考的時間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芬蘭高考一考就是一個多月的原因。

    疫情之下,芬蘭政府果斷決策,將高考流程壓縮。由之前的一個月左右壓縮到2周內完成。

    第二大群體: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遠程教育,要讓他們可以繼續上學。從國家層面看,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真的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於是安排不適合遠程教育的孩子可以繼續上課。這些群體包括:1)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孩子;2)小學1-3年級的孩子;3)特殊教育的孩子;4)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以及5)義務教育的十年級的孩子。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一天的屏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那幼兒園可以照常上課,這樣醫護人員的孩子也有地方可以上學。同時也給家長自主權、選擇權,幼兒園照開,來不來讓家長決定。這背後還有一個考慮,是芬蘭幼兒園內是按小組分班,0-3歲師生配比是1:4,3-5歲師生配比是1:8,教室內人員聚集人數相對較少。

    再看小學1-3年的孩子。他們平時只上半天課,每天基本12點、1點左右放學,下午半天要麼是學校托管,要麼去興趣班。平時他們上課可能連課本都沒有,因為一些芬蘭學校不給低年級的孩子發課本,他們覺得這一學段的重點是學生習慣和品格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鼓勵孩子社會化學習,而課本不是學習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所有科目都搬上了屏幕。

    再比如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對資源的要求很高,在家裡很難操作。也可能是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他們剛來芬蘭,平時所在學校會給這些孩子安排特殊的語言班,幫助他們融入。現在他們連芬蘭語都聽不懂,怎麼讓芬蘭教師給他們在線上課。

    需要指出的是,芬蘭政府讓這些孩子可以正常去上學,並不是鼓勵家長這麼做。為了安全和健康,當局是希望家長有條件的話就讓孩子在家學習,沒條件的話也讓孩子有學校可去。這無疑給了家長很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芬蘭政府在做的,是在維護每個孩子受教育權前提下,站在好的教育視角下做決策。至於家長在健康權和教育權中間怎麼選,政府完全是把這個決策權給了家長。

    第三大群體:讓適合遠程教育的學生「雲上學」。這樣從四年級起,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全部「停課不停學」。

    可貴的是,芬蘭教育領導者給一線教師和學生兩天時間準備。政策出來後,不是立即執行,而是讓教師和孩子有個過渡,比如給學生配備電子設備,讓學生把學校里的課本、學習用品帶回來;也讓老師有一定時間熟悉線上操作,並跟學生當面講清楚遠程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面,具體介紹芬蘭如何部署遠程教育措施。

    【芬蘭遠程教育的部署措施】

    相較於學校教育,遠程只是物理空間上的轉變。這是芬蘭開展遠程教育的核心原則。

    如果芬蘭在遠程教育中丟失了自己的教育優勢——比如教育公平、學生的自主權、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幸福感、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等要素,而僅僅是一股腦兒學習大量知識,那「所謂第一」的頭銜便保不住。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芬蘭教育就是從以上這幾方面著手,確保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只是聽聽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更看重非知識性教學的部署和支持,以確保基礎教育繼續在線上做到公平、高質、關注弱勢學生及學生的整體發展。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芬蘭政府的著手點:

    首先,學習材料。芬蘭政府第一時間規定所有基礎教育的教科書、其他學習材料和工具必須對學生免費。因為基礎教育是免費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無論學生在哪裡,必須讓學生公平獲得學習資源。比如出版社提供免費的電子課本、科技公司提供免費的學習平台和內容。

    其次,教學設備。相對於其他國家,芬蘭在遠程教育方面有一定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硬件設備完善,網絡普及率很高。在2010年7月1日,芬蘭已經將上網列為基本人權,明文規定最低上網速度。芬蘭已有約95%人口可以上網,屬全球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

    「雲上學」同樣給芬蘭教育帶來挑戰。這麼多年來,芬蘭教育一直在做的努力是不問學生出身,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一樣高質量的教育。現在孩子要呆在家裡上課,勢必強化家庭經濟背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作用。比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沒有設備可用。據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芬蘭家庭里有3個以上可以連結網絡的電子設備。由於爸媽也要在家「雲辦公」,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設備遠遠不夠用。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停課不停學」,芬蘭政府帶頭解決孩子的電子設備:

    先是要求學校的電子設備外借,允許學生帶回家用。芬蘭一決定停課,學校立即和家長聯繫,調查多少家庭需要電子設備,學校馬上出借電子設備和充電器。

    芬蘭總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呼籲科技公司捐出不用的電子設備,給基礎教育的孩子用。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官方發文:請求公司將不必要的計算機捐贈給青少年進行遠程學習。

    目標只有一個:所有芬蘭孩子可以平等接受在線教育。

    此外,對於孩子是否可以使用手機上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做了規定。15歲以下的孩子,由監護人決定孩子是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還是家中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1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可以自己決定,是使用移動設備還是家用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

    學習材料和設備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教師在線怎麼教。所幸,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芬蘭的另一大優勢,他們能相對快速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三,在線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在應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時,芬蘭的定位並不是將教師轉變為18線的「播主」,因為那樣更多是在傳播知識。在芬蘭教育政策者看來,屏幕之外的學生能力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應對遠程教育時,芬蘭這邊更像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從給學生自主權、組織小組合作、強化學生評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入手。出台的政策指導具體如下——

    用小組合作開展在線教育,培養學生技能。芬蘭學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線小組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教師用異質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結隊: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學習,在群組中雲互動、共享信息、實時通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用差異化教學開展在線個性教育和輔導。芬蘭教育部門繼續鼓勵教師在可能情況下,把學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遠程教學中。比如在線個性化輔導、獨立的作業等等。

    用獨立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權。在進入遠程教育的前兩周內,芬蘭並沒有急著讓教師成為「18線主播」,而是通過家校互通系統(Wilma)用文字、語音方式給學生佈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在家獨立學習,這其實是在保護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自主權。老師把任務發給學生,至於學生什麼時間做、用什麼方法做,學生自己可以選擇,並不是讓所有學生統一時間盯著屏幕。

    用反饋和評估帶動在線教學。在芬蘭學校有個說法:「反饋是給孩子的禮物。」意思是說,在日常教學中芬蘭教師很喜歡給孩子及時反饋和過程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挑戰困難、給出改進意見。用反饋代替考試,用評估學習過程代替評價學生,這是芬蘭教育的閃光點,即使轉移線上也沒有丟掉。

    另外,芬蘭政府考慮到在特殊情況面前,在線教育可能偏離《基礎教育法》中規定的課時數和教學量。所以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給出的指導意見是:教學量和課時數可以減化,但是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以課綱中設定的橫貫能力目標為導向。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

    以上這些做法,是要打破遠程教育「以資源為中心」開展教學,停留在蒐集、閱讀各種資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換的模式,芬蘭要做的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

    不過,從頂層設計到一線教學,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走。並不是所有芬蘭教師都能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去應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科斯蒂·龍卡提醒:「芬蘭一線教師有自身優勢,也面臨挑戰。」

    那我們就把鏡頭投放在芬蘭教師身上,看他們真實的線上教學。

    【一線教師的在線教學現場】

    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科技資訊總監陳巧茵講述:「遠程學習很難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自然發生的、寶貴的、及時的社會互動。老師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來提供及時的、具體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照顧學生的差異是我們教學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遠程學習的平台選擇甚為重要。」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

    回到觀察芬蘭公立學校第一周停課,教師和學校還是處於一個慌亂的狀態,學校忙於確認所有家長的電子郵件和電話,保持資訊傳達。芬蘭教育系統獨有的全國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它變成一個家校聯繫、學生學習進度溝通、作業指派、反饋學習情況等一站式平台。

    此時,芬蘭教師們一方面要確定手邊有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在家工作的電子設備,也要確定每一個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靜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網絡,所需的電子設備和家長支援。

    停課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務階段。芬蘭老師們透過和家長聯繫分配閱讀、數學、工作表和學習網站,也有指定戶外活動時間,美術、音樂創作、體育課都持續進行。

    停課第二周,老師們各自透過個人熟悉的在線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開始和孩子們做一對一或是小組互動。這個階段,芬蘭教師希望能更多地和學生連結,開始制定《遠程學習規範》——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和制定線上學習禮儀,準時上線,穿著合宜,準備好學習所需紙筆課本等。一連線,芬蘭老師是先開視頻但不開音頻,讓彼此可以看見。

    停課第三周,芬蘭老師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為學生提供新的機會,讓學生以真實、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比如:

    如何幫助學生處理由於緊急情況/危機而產生的煩惱、恐懼或孤立感?

    作為教師,我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是什麼?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這次緊急事件/危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給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動力是否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導,該如何設計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體驗?

    教師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終,芬蘭老師們在熟悉學生需求和參考各大學習平台後,鎖定Teams和Zoom這兩個平台的分組功能能讓他們照顧差異,給不同小組指派不同任務、不同的討論和對話、或是大班教學。

    二是抓重點,教學內容可以減半。

    芬蘭老師們在制定課表時有許多考量。孩子上線時間、互動時間、思考時間、做研究時間和創作時間,統統都得考慮。教師之間達成一個共識:知識傳授部分,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筆記或是短視頻,實際上線時間則鼓勵參與、社交互動和反饋。

    於是在芬蘭學校內出現了兩種在線教學方案:

    第一種,有些學校按照原本的課表時間上課,只是上線時間為一半,剩下一半讓孩子獨立學習。比如一節數學課45分鐘,線上學習只有20分鐘,另外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種,有些學校將所有學習移到早上,下午讓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這種做法同樣是一節課只用一半時間在線教學,另外一半時間用來上另外一門課,最終實現半天上完全天的課,下午讓孩子自主學習。

    各種不同做法,但是共通點是:芬蘭教育者理解遠程學習不能簡單地複製和平時一樣的學習體驗和跟隨原本的課表。老師同樣理解在家學習必然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幫助和反饋,效率會低於學校,所以所有作業和任務都做調整、簡化。

    即使一半時間線上教學,教師在線時也要盡量做到簡單、清晰,給學生時間和篇幅限制。例如,製作兩分鐘的音頻和筆記,讓學生學習自主管理時間。如果需要詳細解說,老師們通常就錄視屏解釋或是線上溝通。課表減半的另一個作用是,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和解答。

    這樣屏幕兩端,一邊是學生在家上學,一邊是教師遠程辦公。那芬蘭學校管理層在抓什麼?答案是師生幸福感。

    三是關注屏幕背後師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動態中追蹤師生的在線教學感受和能力,進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一些芬蘭學校每週末會做問卷調查。請學生、家長、老師們反饋他們的工作量、情緒起伏、學習偏好和個人進度。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極大關注。

    比如關注教師幸福感。芬蘭很多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星期五在線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師,可以打開視頻,端起一杯咖啡,在線和同事們聊聊這一周的艱辛、挑戰或收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比如學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發展。在線學習無疑挑戰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要去學校?因為學習具有強烈的社交性。所以,芬蘭在線教育強調要有人、有臉,有人際互動。把學生分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在團隊中加強溝通技能、互動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學習 (asynchronous) ,老師在設計上也鼓勵互動。例如對於一個課題回答,學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去評論、去給反饋。

    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也要賦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勵學生平衡螢幕前時間和線下時間,創造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和家人相處和對話。

    同時,芬蘭學校繼續開展主題性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遠程教育的豐富性。比如家庭經濟課、手工課、音樂課、戲劇表演、體育課等繼續開展,只不過場景變成了家裡。這也表明芬蘭的遠程教育遠遠不止是上網課,對芬蘭孩子而言,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在大自然中學習早已習慣。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支持。

    【家校合作:父母不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師】

    3月26日,芬蘭「停課不停學」的第二周,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奧利·佩卡·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公開表示:「沒錯,孩子遠程教育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們請注意:遠程教育不是在家上學(Home school/teaching)。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二位教師,教學和給孩子輔導仍然是教師的職責。希望你們能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這便給全芬蘭的家長定調。

    難道說芬蘭家長只能作為旁觀者,眼看著孩子掙扎、混亂嗎?自然不是。

    芬蘭萬塔市教師撒寧·維塔寧(Sanni Virtanen)在芬蘭權威媒體《赫爾辛基日報》的文章受到了芬蘭教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同:「遠程教育不同於家庭學校。家長們不需要懂數學、物理、英語,孩子遇到學習問題,請第一時間找教師輔導。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比如跟孩子一起製作日程表,幫助他們飲食、休息、運動。」

    芬蘭家長協會會長(Ulla Siimes)同樣提醒家長在新模式下千萬不要忘了身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劃分需要明確。組織教學的責任在老師,給孩子安全、舒適學習環境的責任在家長。」

    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和舒適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以及督促孩子每天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些就是芬蘭家長目前在做的。

    相較於亞洲文化里鼓勵家長多參與孩子學習、多輔導孩子功課。芬蘭在做的其實是「少」,讓家長少插手教學、少插手孩子的功課管理。

    芬蘭相信這種「少」一樣能收穫「多」的效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學習動機。

    說到底,芬蘭中央政府「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來後,芬蘭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部署遠程教育的具體措施,一線教師在摸索中開展線上教學,加上家長從旁協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過程。

    以上也只是芬蘭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起步動作。至於最終能形成怎樣的格局,還得交給時間判定。

  • 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11 07:04:05
    有 66 人按讚


    「人們在對待信息時通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忽視它的置信度,以至於我們把完全隨機的事情,當成必然的事情。

    大量重復的事情發生背後常常有它固有的規律。比如,常壓下的水到了零攝氏度就要結冰,這種事情很容易驗證。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會重復或者完全重復,它們的發生就有很大的偶然性,幾乎每一件歷史上的事件,社會學上和經濟學上的事情都是如此,甚至很多醫學上的奇跡也是如此。

    雖然人們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用一種理論證實很多事情,但是換一種理論也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嚴肅的學者們才感到證偽比證實更重要。

    在上述研究領域,常常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理論,因為每一種理論其實置信度都非常低。這也讓學術界必須認可百家爭鳴。

    那麼置信度要達到什麼水平才算是可靠呢?在工程上,包括在藥物試驗上,通常要求達到95%以上。

    對於兩個可以量化度量的結果,比如在投資的回報方面,基金經理A聲稱比競爭對手B高1%,是否能說明基金A就比基金B好呢?

    我們假如以一個月為一個單位統計一次,按照通常股市的波動幅度,需要1000個樣點,也就是需要大約100年的數據。

    這個要求今天沒有基金能達到,也就是說那些聲稱10年平均回報略好於大盤的基金,其實都在誇大其詞,因為那一點差異根本不具有很高的置信度。

    或者說,類似於「某某基金的回報10年高出大盤1%」的說法,沒有什麼信息量能表明這個基金就比大盤好。

    世界上有很多道理其實都很難驗證,大到歷史事件,由於很難多次重復,總結經驗其實是非常難的。

    中到某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其實都是事後總結出的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讓它們稍微換一個環境甚至不換環境再來一遍,都很難獲得同樣的成功。

    小到個人,做成一件事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下一次同樣的方法是否可行,也要看情況而定。

    我在《見識》一書中談到了命運的作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一定不能去總結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經驗,或者用更科學的話講,就是別相信置信度不高的信息。

    如果使用置信度不高的經驗或者信息指導行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這就如同一支軍隊,一直相信世界上有鬼,將精力都集中在尋找鬼以及思考對付鬼的方法上了,結果後面來了幾個人,輕而易舉地將這一大支軍隊都消滅了。

    大家可能覺得我這只是打一個比方,其實這件事在我們身邊正在發生。而這個鬼就是所謂的「能夠控制人」類的人工智能。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從各種角度反復講了,所謂的有意識的,不受人控制的智能計算機不僅今天不存在,而且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里也不會存在。很多人疑神疑鬼,總在思考這樣的機器人出現之後人該怎麼辦,這就是在找鬼。

    實際上,今天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利用超級數據中心無比強大的計算功能,以及無所不在的監控系統,和具有很強數據處理能力的大公司,它們是人工智能背後的人,比人工智能更可怕。

    當我們普羅大眾還在為機器取得了智能,會不會反抗人類發愁時,其實已經被那些智能程序控制了。

    不信的話,就看看今天有多少人自從有了微信後生活的習慣就改變了,有了今日頭條後就失去了主動尋找新聞的能力,甚至失去了判別新聞真偽的能力,有了淘寶以後,又有多少人買了一堆沒用的便宜貨。

    要點總結

    我們討論了置信度的概念。人們平時看待消息時常犯的錯誤,是忽視它的置信度。對於能夠重復的事情,要被檢驗足夠多次之後,置信度才高。對於難以重復檢驗的事情,我們要通過其它一些方式驗證,這些以後我們會講。

    當然,並非接受了不靠譜的信息,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那麼問題是,是否能夠量化度量錯誤信息所帶來的損失呢?這還真的是可以做到的,這一點我們下一講再講。」

  • 工程計算機角度怎麼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05 07:00:01
    有 4,285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富士康三十週年特別報導

    【 富士康三十週年,回首來時路。曾經歷危機,曾錄用了非常多很厲害的工匠及資訊工程畢業系的大學生,其中有一個軟體工程師叫做李曉光,更是特別值得我們深思。李曉光的家當年發生煤氣爆炸,父母雙亡,他本是一個長得英俊的男子,因此毀容,在意外一年多之後,他才在手術枱的反射燈中看到自己受傷的樣子,本來曾想輕生跳海,在姊姊的鼓勵下挺過來了。為了到富士康面試,做材料準備了整整三天,寄到富士康,而富士康面試他的不僅是總經理層級,當場即決定錄用,理由是:如果你可以人生可以挺過這一切,你會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好員工,為你特別介紹李曉光的故事 】

    這裡是「世界工廠」的縮影,在富士康全球百萬生產大軍中,近3平方公里的深圳龍華廠,最多時有40萬人

    而這裡匯聚了不同世代的產業工人,許多人出身農村,懷抱夢想而來,也上演著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李曉光是再普通不過的富士康員工,他用雙手僅剩一個指關節,敲出全球最頂尖電子產品的軟體編程,累積600多件的專利申請,獲得富士康「發明大王」的稱號

    可李曉光的人生上半場,卻曾經陷入絕境,失去容顏

    「當時就是一夜之間 家裡就是因為煤氣洩漏,漏了以後,然後就發生了爆炸,然後我在迷迷糊糊的聽到,到處劈劈啪啪的響,然後再起來,起來以後我想去關煤氣 關不了,然後後來姊姊告訴我,鄰居把我救下來送到醫院,然後我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初中畢業後 李曉光隨同父母,自重慶遷居深圳, 1996年,準備從深圳大學軟體系畢業,一場煤氣爆炸的意外,生命的底色從彩色變成黑白

    「我爸爸當天 我們是早上8點鐘送到醫院的,我爸爸大概早上11點多鐘就過世了,幾個小時後就過世,我媽媽,聽我姊姊告訴我就是說,他一直想起來看我和爸爸在那裡,媽媽一直很愛我,對,撐了三天,三天以後才過世的」

    李曉光的父母雙亡,自己走過鬼門關,可全身76%的重度燒傷

    「發生燒傷以後 我不知道,以前的意識中只是手上起個泡什麼的,我沒有想到我的面容沒有了,沒有想到我的手沒有了,看不到,我閉著眼睛的時候感到我的手指頭都還在的,我是1996年8月分發生意外的,我姊姊為了就是保護我,把家裡的鏡子全部都拆掉了,不讓我看到自己,一直到1997年的5月12號,我第一次看到我自己是在這個手術臺上,無影燈的那個反光,無影燈的燈罩裡面反光,我一下看到我自己,因為那一次要做眼皮的手術,當我第一次看到我自己面容的時候,我也覺得說,我不要活了,我說醫生我不要做手術了,我說你把我推下去,我說我自己要去找個地方,我當時第一個想說我要找個地方跳海,我說我太這樣怎麼去見人,這樣怎麼生活下去」

    即便有醫生的鼓勵,即便有許多社會上的愛心捐贈,但李曉光的人生 按下了暫停鍵,他歷經700個多個日夜的治療, 15次的大小手術,還有 漫長的復建,生活的一切事物,都得重新學習

    「當時你看到你只剩一根手指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當我第一看到,手是第一先看到的,出了醫院我就看到手了,看到手變成這樣的時候我覺得說,也是自己把自己都驚呆了,我說怎麼這樣 這樣怎麼辦,後來我姊姊說這樣說有什麼不行,她說一樣的你可以拿調羹吃飯,可以寫字,通過鍛煉,她說你看她就找了一些書給我看,小時候也看鮑爾還有那個霍金,人家在我心目中,有很多我崇拜的英雄,我也覺得說對,別人能做到,我說那我就鍛煉,克服它,不能做到的時候我要想辦法發明一些輔具,一些東西來克服」

    「 (鍛煉多久) ,鍛煉 單是這個手就鍛煉了差不多,一個多 三個多月,因為它開始很痛,我就纏一個布條在床邊,每天這樣摩擦一下,摩擦一下,摸東西都痛,一直磨到它關節有長出一點老的皮以後,就開始第一次學,第一件事學的是吃飯,因為很多東西,其實當你失去了以後,哪怕是看電視的權利,我覺得都是很寶貴的,我在醫院躺了一年多,不能看電視,當我慢慢坐起來看電視了,我覺得那麼彩色的,連廣告我都覺得那麼好看,所以保母一直餵我吃飯的時候,我也覺得很痛苦,下一勺我想吃肉的時候他餵我飯,失去自由,失去自我,自我能力都是,後來我說,姊姊說要你要生存,你要活得精采,活得有自己的價值,就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開始,然後就拿調羹給我,把飯給我,但是根本,那時候手根本不能夠配合,就是一個是拿不穩 調羹會掉,還是比較重 還沒到嘴邊勺子就,怎麼菜就掉下去了,第一頓飯我都吃了,就是沒吃到一口,第一頓飯就是調羹挨到一下嘴巴,然後我就哭了,我說太累了,我說我不要學了,然後我姊姊就負責保母餵我,我也在哭,我保姆也在哭,她說餵他吧,姊姊說不要,她說今天進步一點,
    明天他餓了,他自然等會就會接著學的,這個真的學了,連續學了三天,終於順利的就可以控制勺子,握好角度鏟起來拿到嘴裡面」

    煉獄般的重生,但李曉光找回了自信,讓一個電腦奇才本該順遂的人生,重新再出發

    「因為那時候有一句話,我從小有句話就是,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一扇窗,學的很多東西,生活自己不斷的在驗證它,在經歷它,在感受它給我帶來的這種喜悅,我自己人生的這個,所以我是一個 內心來講我是個樂觀的人,我覺得,因為我覺得說,吃飯對於別人來講,可能說再尋常不過了,練好了我開始練寫字,寫字練好了我就開始給幫助過我的人寫信,我說感謝你們幫助過我,寫完信以後我就開始學走路,一步一步的把我的生,從一個就像小孩一樣,重新找回來這技能以後,然後 這個時候我就很想說,我有一個夢想,我想回到我的最愛的計算機的,電腦的前面去,我還有很多夢,我們小時候看到比爾蓋茨的這個信,說人家在車庫裡面,都能夠開一個軟件公司,我小時候也想跟大學的同學一起開個軟體公司,所以我的夢還沒有完,還沒有實現,所以我想繼續我的追逐我的夢,這個時候剛好醫院的電腦壞了,醫生給我換藥的時候在討論說,醫院的電腦打印不出來,我說我去幫你弄 我說我會,醫生說真的嗎,他就拿了個輪椅把我推到醫生辦公室去,我那時候摸到鍵盤 給他看了一下,那驅動程序有點問題,我調了一下真的就打印出來了,對我來講很簡單,但醫生他們不熟,不是專業的,
    所以醫生都很表揚我說,曉光 ,他最後講了一句,他說還好老天爺是,你雖然剩一個指關節讓你可以打電腦,腦袋也沒壞,對,他說這個,他說給了我,讓我一下子這種在追逐我夢想的過程中,不斷的有成就感,不斷的有這種獲得感,我覺得我很 這種快樂,我覺得是我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愛的東西,我覺得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1998年底,李曉光回到重慶老家創業,開了一家軟體程式設計公司,但老天爺仍在試煉他,網路泡沫浪潮的衝擊,李曉光的公司最終以倒閉收場

    相比歷經生死考驗,首次創業失敗 似乎就不算什麼打擊了,可李曉光的朋友為他著急, 2003年 在朋友介紹下,李曉光到富士康應徵軟體工程師

    「當時你要來富士康應徵工作的時候,你會不會擔心你所有的條件,富士康不接受,這個非常擔心的,比如說,我當時在家裡有人給我穿襪子,我那時候想說我要來富士康工作,我得要出差,我肯定不可能,叫同事主動給我穿襪子,我就自己做了一個,用一個水管做了一個套襪子的,給自己把襪子套在上面,然後繩子一拉就起來,我就想說我要來富士康做工作,我就要做好準備,告訴他 Yes we can,我準備好來應徵工作,然後在家裡 在我姊姊家準備了三天,我把我在重慶五年的工作內容,準備了40多頁的一個presentation,然後我就來富士康 全力以赴做一個報告,然後希望他認可我,給我一次機會」

    李曉光花了三天時間,將簡歷做成40多頁的簡報,心裡雖忐忑,卻在面試時激動的講了兩個小時,當時富士康集團事業群總經理蔣浩良,被李曉光深深感動

    「當蔣總進來 富士康高管,我想說 哇(世界)500(強)國際性的公司肯定,我很怕就是到底該怎麼準備,心裡面沒有底,後來他進來的時候他就說,你好你好,然後他伸出手跟我握手,握著我的手的時候,我心裡面想,我心裡面就是覺得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然後面試完了他說曉光,我永遠記得這句話 他說曉光,他說人生那麼大的災難 你都挺過來了,他說我相信工作的這種挑戰,你應該是能夠克服的,他說那你生活上有什麼,工作上有什麼,生活上有不方便的,需要公司照顧的這些你可以給我們講,他說我來安排一下 你就可以來,我心想這樣就可以了,不是一般還要回去等通知嗎,我說我就是,當時皮膚非常的癢,因為還沒有 內熱火氣很大,經常有血清滲出這些還有很多潰瘍,我說我需要一個浴缸 有浴缸的宿舍,我說不知道公司有沒有, 第二天真的人資就開始幫我找房子,找了以後帶我去看,所以我來了以後感覺到自己,完全沒有那種架子或者排斥的
    我擔心多餘的,真的為什麼那麼大的公司,它的成長世界級的,它真的效率非常高,馬上就第二天在外面,找了三間房子,讓您挑,讓我挑,所以這根本就是公司本來沒有的條件,還特別給了你 對」

    2003年10月 李曉光加入富士康,他比平常人更努力的去證明自己,沒有因殘疾而得到同情,而是用實力獲得尊重,展現軟體設計上的天賦,連續四年的專利申請排名第一,2007年 郭台銘親自頒贈百萬人民幣的獎金

    「就是我們頒獎的時候,主辦方把舞台布置得很豪華,請了很多司儀小姐,站在我們每個人的前面,總裁一上台就很生氣,就說停停停 先暫停一下,他很生氣他就說 今天頒獎的人,都是我們公司他們默默在富士康工作了,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的員工,他們才有機會得到這個表彰,他說禮儀小姐是這個工作人員,她們應該站在旁邊,只要把獎盃遞給我就好,遞給我們的主管給他頒獎就好了,為什麼呢 擋著了我們這些領獎的員工,我覺得作為一個員工來講我覺得很感動,總裁那麼忙 他還要花時間來想這些事情,然後他在台上就說,然後他看到我了 對不對,他說這個,曉光我已經,他記不得,他說你是劉曉光,我說是李曉光,他說曉光,我已經是第三次給他頒獎了,他說我覺得 人失去了容貌,失去這些東西都不重要,最重要是有個腦袋,他當時他說,曉光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最美的人,所以他說我們一起,他就在場一起給我鼓掌,然後說他是富士康最美的人」

    「我覺得人不可貌相,成績不是以你的長相來打成績的,是你的工作表現,我發覺到真正是,他不是靠外表,是靠他的腦力,靠他智慧,跟靠他心力貢獻的,發覺到這些人往往都是,在最緊要的關頭,能夠發揮最大的工作力量,所以這是反而讓我們的人事選拔的標準,我們不以學歷做為一切的基礎,我們反而以人的人格,人的品格 人的品性,人對事情的一個渴望,追求」

    李曉光在富士康15年 也找到人生伴侶,但當初要迎娶小他十幾歲的嬌妻,卻沒有像他在工作上自信,還是富士康的工會領導 帶著他上門提親

    「我們平時有一句話叫有困難找工會,我就跑來找了我們工會主席,我說我 我說我,工會主席,什麼事 工作上有問題啊,我說不是工作,我說是我有個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說我想有一個老婆 找個老婆,所以要成家必須,我說希望有人代表我的家長,去給他爸爸媽媽講,工會就說好 就這樣子,就一起 工會還派車一起去找她媽媽爸爸,還派了車,是 她媽媽不在深圳的,在東莞 還滿遠的,去東莞那邊,結婚到現在幾年了,然後我們是2010年的時候結婚,就辦了喜事 也認識滿久了,五六年以後 然後2010年結婚,然後小寶寶是2011年出生的,寶寶也有了,現在小寶寶6歲 馬上上小學了,也在富士康的幼兒園讀書」

    如今的李曉光 在富士康掛職經理,率領著一群研發團隊,站在這場工業革命的第一線,工作之餘 他也四處演說,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李曉光說,把失去找回來,是享受過程與收穫快樂的經歷,也讓人更清楚 更珍惜擁有的可貴,而這不只是李曉光的個人故事,浴火重生,也是在富士康裡傳頌的企業精神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