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州會開幕③】210918
(今天先發三篇就好,活動紀錄和來賓長官明天再發)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
【台南州會開幕③】210918
(今天先發三篇就好,活動紀錄和來賓長官明天再發)
今天2021年9月18日,配合「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舉行開幕活動,並舉辦市集,展覽匠師的傳統工藝作品,以及開辦工藝手作體驗。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一百週年,也邀請了點心擔合唱團表演,演唱美台團歌、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台灣自治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共十曲。
—————————————
(介紹我直接搬七月寫的過來用,不想看可以略過)↓
昭和十年(1935)4月,總督府正式發佈地方制度改革的相關法令,明定州、市、街庄為法人及其公共事務的範圍;廢除州協議會、市協議會等議決機關,改設州會、市會作議決,雖然如此,但其並未成為完全的民意機構,因此始終無法脫離地方政府的干涉和掌控,連其空間建築的規劃、設計、使用也是無法獨立。故在州協議會、市協議會時期,民意機關之議事召開皆於州廳舍內的會議空間舉行;而就在改制的過程中,台南州政府或許有感於新制度必須有適宜的空間以對應其新體制,乃擘畫新的議事空間之建設。
據同年6月10日的《台南新報》報導,鑒於州廳會議室過於狹隘,州政府於其廳署西側與庶民信用組合之間的腹地,展開三層樓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州廳舍會議室新築工事」,經費共計71122圓,此棟建物的名稱乃首次正式見於官方文件紀錄中,建築屬現代主義過渡式樣風格,棟札上寫著「地方技師從六位-住谷茂夫」,但是否由他設計監造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當時除會議室以外,並於連結州廳處構築一條空中步廊,使兩棟建物在使用上更趨整體性;而會議室大樓的正式入口,即設計於此步廊的正下方,以供議員出入二棟建築。由配置型態即可得知,此一規模宏大的議事空間,實為州廳的附屬建物,而未能獨立,正好印證當時並未成熟的地方自治制度。
戰後初期,1946年4月作為台南市參議會會址,1950年4月實施地方自治,第一屆市議會正式成立,此處轉供台南市議會作為議事大樓使用。第三屆第五屆大會期間,在當時一片現代建築主義聲浪中,議員們認為原有大樓外觀不雅而決議修建,在第六屆第一次臨時大會時始決定興工修建。工程在議長林全興的指導下,交由建築師林福全議員負責設計,豐華營造廠承包,1965年7月破土、10月1日興工,1966年10月18日完工;在此過渡時期間,借用自來水廠廳舍做臨時辦公。
修建工程包括:打通二樓與五層樓的新樓房騎樓連接、內部空間調整、新裝電動表決器、提高議事廳、增設樓座旁聽席、打通大廳柱子改為議員席、將大門改設在中正路、原入口封死。
當年還因⑴ 一樓的南榮、工聯汽車行等遲未遷出、⑵後方二樓合作社聯合社遲至55年4月才遷出、⑶市政府供應建築材料不能接續……等原因,造成原本預計於8月16日落成,卻拖到10月18日才完工,遭到民眾及報章媒體的批評。(中華日報)
礙於交通壅塞、停車問題、辦公廳舍老舊、設備不敷使用之情況下,自1984年起台南市議會即研議遷建新市政中心,第十一屆第七次臨時大會通過遷建與五期重劃區「機37」機關用地上,經公開徵圖,於1986年1月18日完成第一期工程結構體之發包,其後陸續展開後續相關工程,歷經十餘年的建設,終於在1998年8月8日落成開幕正式啟用。市議會遷出後,大樓曾閒置一段時間,曾討論是否作為二二八紀念館,後改為「台南市攝影文化會館」,交由民間團體負責營運管理,一樓則局部作為「台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會」使用。
2006年5月台南市議會第十六屆第一次定期大會決議「請市府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底以前收回舊議會大樓一、三樓被佔樓層,俾利整座大樓含一、二、三、四樓全部籌設為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為配合2007年府城文化館光年,4月1日由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台灣省諮議會、台南市議會以及台南市歷屆市議員協進會共同主辦「台灣與台南市地方自治發展特展」在此隆重舉行,展期六個月,而許添財市長、黃郁文議長共同正式核定的「台南市議政史料館」亦配合成立揭牌,由王金平立法院長、許添財市長、黃郁文議長、協進會李明通理事長共同主持。2015年10月8日,喜逢台南州會建立八十年,舉辦「台南州會80年,見證日劇光復初期的地方自治史料」特展活動。
據一零五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五《中華日報》〈B1台南焦點〉刊載,「議員要求撥用管理原台南州會,財委會召集人許至椿等人赴現場勘查現況,文化局:整修為首務,未來用途再議」。2018年6月18日舉行修復工程動土典禮,由代理市長李孟諺及市議會議長賴美惠主持動土,近日完工,於9月18日舉行開幕之後,驗收後將移交區公所等單位進行二二八紀念館及中西區圖書館等內部規劃,預計明年4月正式啟用。
*參考資料:
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網站資訊
(2003年)「原臺南州州會」歷史建築調查測繪與保存再利用規劃
#台南市 #臺南市 #台南 #臺南 #tainan #tainancity #府城 #台南景點 #古蹟 #史跡 #historicalsite #市定古蹟 #建築 #architecture #原台南州會 #台南州會 #台南市議會 #citycouncil #modernism #モダニズム建築 #モダニズム #臺南市文化資產月 #文化資產月 #台灣文化協會 #臺灣文化協會 #桁架 #棟札 #攝影 #撮影 #photography
工程材料第六章 在 張簡仕煌醫師隆鼻部落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亞洲大師PCL片(PCL骨骼填充物)使用經驗分享! 2019,2020 PCL 片使用文獻總整理細節分析>>
近來不少患者前來詢問關於隆鼻新材質PCL片(PCL骨骼填充物,類似少女針Ellanse材質)的相關議題,雖然目前張簡醫師並未有相關使用心得,但能以過往醫學會議與學術教科書資料為各位讀者做一個簡單資訊分享。本文相關資料以2019年心美眼國際鼻整形會議(圖一至圖六)與2019年TAAPs鼻整形專題會議心得及2020鼻整形隆鼻教科書(圖七至圖十一)為參考資料供各位讀者參考。
1. Dr Eduardo Yap :Technique in the Safe Use of PCL in Rhinoplasty
Dr Yap 是菲律賓鼻整形大師,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出席本次會議改以視訊方式做演講,內容是使用PCL片的技巧。最重要的關鍵點應該是需要利用自體軟骨包覆PCL片做鼻中膈延長,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怕PCL片暴露於鼻腔造成感染,這樣的使用技巧也在另一位韓國醫師演講中被提及
2. Dr. Tae-Hwan Ahn : A New Technique in the Nasal tip Plasty : a Sandwich Technique using PCL mesh , Septal cartilage , and Bone Complex
韓國Fresh Rhinoplasty Clinic 院長的講題,一樣是利用硬骨與軟骨包覆在PCL片的方式延長鼻頭,主要講題還是在分享如何安全使用PCL片
3. Dr Ji-Yun Choi : New techniques of nasal tip plasty using septal extension graft supported by 3D printing polycaprolactone plate in Asian patient
來自光州Chosun大學醫院的Dr Choi 是張簡醫師心美眼同門師兄,也曾經留美多年,複雜隆鼻手術經驗相當豐富,是張簡醫師相當推崇尊敬的一位醫師。他的講題中有針對43位平均年紀28歲接受PCL片隆鼻手術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追蹤調查(平均追蹤時間最長到達20個月,未超過2年。此部分較為可惜,因為PCL預計吸收時間是兩年,但這次的研究調查鼻尖滿意度未超過兩年,故研究上張簡醫師認為可以再追蹤久一點。)
43個患者之中,26人有很好的滿意度(極佳滿意度60%?),13人覺得不錯 (感覺不錯與極佳的比例到達90%)
鼻頭術後一年沒有垂下來的患者有28人,有13人鼻頭有輕度到中度下垂(占30%),有兩人鼻頭嚴重下垂(4%)
31位患者覺得鼻頭較硬,11位較不舒服的情形。
演講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讓張簡醫師印象深刻,當講到兩年滿意度那張幻燈片時,Dr Choi將幻燈片一閃而過,令人錯愕與不解,或許是他暫時也不想就這個議題做一些會後的答辯吧?
4. Dr Geun-uck Chang 首爾韓娜鼻鼻整形診所張槿旭院長,於2019年台灣形體美容醫學會鼻整形專題演講時,也對此產品做過一番說明,結論是建議在初次隆鼻的患者可以使用此一產品,鼻重修患者則不建議。手術經驗上仍有部分患者產生了感染需要進行重修手術。
5. 2020年心美眼鄭東學院長出版的鼻整形隆鼻教科書中,第一部第六章鼻整形手術材料中也收錄了對這一材料的描述,也引用了Dr Ahn的論文,大部分著墨在材料穩定與3D列印工程等議題 。全文如下圖各位讀者可以參考。
小結:PCL片應用在隆鼻手術上,目前漸漸為亞洲各地的醫師所接受,使用量而言以韓國,菲律賓患者人數較多,經驗較為豐富。患者的手術反饋上似乎沒有太大問題,目前資料看起來這個材料應該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但較為長時間的手術結果,仍然需要時間來證明,畢竟兩年的吸收時間非常漫長,資料研究也不易收集。台灣目前也有合法引進此一材料,也有部分醫師也都開始使用。若有興趣患者仍可再全盤了解後,再進行該材料的隆鼻手術,外來材料延長鼻頭仍有感染疑慮,若有感染也須儘早處理以免造成後續攣縮等問題。
#beauty #likeforlike #reading #cosmetics #cosmeticsurgery #plasticsurgery #rhinoplasty #rhinoplastybeforeandafter #nose #nosejobs #pcl #台北 #東區 #整形 #醫美 #鼻整形 #隆鼻 #no1nosetaipei
工程材料第六章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議會】市政總質詢
高閔琳總質詢:高雄百年.拚百年建設
(質詢影片:https://fb.watch/2yFdZIa4zy/)
不只兩年拚四年,高閔琳盼陳其邁拚高雄下個百年
高雄舊名打狗,今年是高雄更名改制、邁向現代化城市的一百年,市議員高閔琳(20)市政總質詢,針對陳其邁市長「兩年拼四年」的執政方向提出質詢。高閔琳認為,一個政績卓越的市長不應只以連任為目標,而是應以高雄發展百年大計為願景,她期許陳其邁成為後人的大樹,為高雄永續發展的下一個百年奠定厚實的基礎。
#不該只是兩年拚四年 #應成為讓後人乘涼的大樹
高閔琳指出,陳其邁上任89天,各項重大建設落成典禮、剪綵不斷,包括逍遙園、左營舊城護城河通水、六龜之心、高齡整合長期照護中心、鐵路地下化綠園道、仁武產業園區動土等;正如同早已推行十年、曾被韓國瑜拿來吹噓的弱勢兒少餐食券、捷運南岡山站高醫和達麗米樂秀泰影城招商、社會住宅以及打造326萬噸滯洪量的13座滯洪池等,均是前市長陳菊任內所規劃推動。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高閔琳表示,卓越的市長,不只是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更要力拚在自己任內可能看不到成果的政績給後人,為高雄未來的長期發展鋪下重要的道路基礎。
高閔琳說,高雄現正面對城市轉型的重要關鍵時刻,陳其邁市長目前不僅要把韓國瑜失落的兩年市政成績追回,更要積極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包括,產業轉型、增加就業、交通建設、解決空汙等重大政策方向,橋頭科學園區招商選地建廠、高軟二期 5G AIOT、循環經濟新材料園區等。
高閔琳盼陳其邁不應只是兩年要拚四年、拚連任成功;而是期許陳其邁成為後人乘涼的大樹,要有兩年拚二十年、五十年,甚至是為高雄拚下一個百年的願景和高度,讓高雄真正大步邁進。
#韓國瑜請假預算國民黨一毛不刪
高閔琳也針對市政府總預算提出質詢,列出高雄市過去十年的總預算及決算的數據指出,高雄市議會長期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席次過半,而荒腔走板的高雄市議會,不只是在103年搞出「遂入統刪57億」、嗆聲民進黨多選幾席的醜事;更在去年護航韓國瑜請長假。
在韓國瑜不來議會備詢的狀態下,國民黨對韓市府所提之109年度1465億的市政府總預算案幾乎一毛未刪。唯一刪除的預算,是國民黨邱于軒議員因為自己扯謊到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借廁所被揭穿,惱羞成怒之後對大港開唱和流音中心狹怨報復、公報私仇,因而刪除了一筆兩千萬元的文化局補助款,要行政法人流音中心自己賺錢想辦法。
高閔琳表示,今年度預算規模高達1564億,相較去年成長58億,主要是因為中央補助高雄經費新高;此得見得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對高雄城市發展的重視與支持,也看得出陳其邁對高雄城市轉型之務實。
高閔琳強調,過去數十年的高雄市議會,僅有2014至2018年,民進黨首次在議會席次過半並拿下正副議長;但即使是議會多數的民進黨,民進黨籍議員對預算仍舊舊嚴格把關 ,該刪就刪。反觀國民黨,從過去的統刪57億、到去年韓國市長請假一毛不刪,核准51條石化管線的吳敦義,甚至允諾補助高雄818億最後跳票造成負債的馬英九前總統,都可以發現國民黨一直是阻礙高雄發展的罪魁禍首。
高閔琳批評,去年韓國瑜不來議會備詢,國民黨可以預算一毛不刪地護航到底;今年,來到市議會備詢、對市政規劃和預算編列侃侃而談的陳其邁,國民黨卻是磨刀霍霍。
高閔琳表示,「國民黨今年要怎麼審查預算,全體市民都在看!」高閔琳認為,國民黨不該用搞鬥爭報復的態度來對泰最新民意選出的市長,也不該用不理性刪除預算的手段來謀求政黨私利、一再地阻礙高雄發展。高閔琳強調,期待曾麗燕議長以高度的智慧來調和,讓府會一起合作,讓高雄快速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高起飛.地方建設〉
橋頭科學園區、岡山路竹捷運延伸、岡山橋頭社會青年住宅、區區有運動中心與市民運動公園
#緊盯橋頭科學園區及岡山路竹捷運進度
高閔琳緊盯橋頭科學園區與岡山路竹捷運延伸工程進度,高閔琳認為,高雄未來發展重心逐漸北移,岡山、橋頭將成為北高雄的蛋黃區;然而橋科二階環評掌握在中央,二階環評如順利通過,地方政府應加速啟動區段徵收、土地取得、招商選地、園區開發等程序。
高閔琳表示,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至廠商建廠過程十分漫長,期待陳市長運用人脈資源和行政經驗,如期如質並提前三年完成橋科開發案。
高閔琳也針對橋科聯外道路、岡山捷運第一階段工程和二階路竹省道拓寬問題提出建言。陳其邁答詢表示,橋頭科學園區目前正在進行土地查估作業,明年八月二階環評順利過關之後,將加速土地取得,目標要在明年底完成招商選地。
#岡山捷運RK1
#前站土地開發後站天橋加速推動
針對岡山捷運(RK1)與岡山火車站、轉運站的整體咖啡,高閔琳以台北車站結合京站購物商場的「台北轉運站」和二樓以上為健身中心的台北捷運公館站及大安站的成功案例為例;指出原本座落於岡山捷運站前土地的果菜市場已於10/31 完成遷移,土地建物雜亂無章有礙觀瞻,市府應同步並加速開此筆土地,積極規劃出同時解決停車位不足又同時引入運動健身中心、商場或其他金融機構的開發方案。
另為解決岡山後站地區包括後紅、碧紅、程香一帶市民交通問題,高閔琳也積極督促市府加速興建設置有升降電梯的跨站天橋,並積極改善既有地下道等問題。
陳市長回應,將採取議員建言、吸取其他縣市成功經驗,研議於岡山 RK1 結合運動中心和其他公共服務的可行性,將運動中心及停車需求納入整體開發考量及規劃;而有關銜接火車站前後站之天橋,將以台北南港大橋作為參考,打造一座兼具美觀與實用性的跨站天橋,提升大岡山地區之交通品質與生活機能。
#居住正義 #催生岡山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
基於對於大岡山地區人口增長趨勢及居住正義問題,高閔琳議員早在2015年4月27日即要求市府於岡山區第87期市地重劃大鵬九村地段設置青年住宅(質詢影片:https://youtu.be/Dwm5Vd2Tfp0) ;並獲得市府都發局也積極回應,隨後也發佈高雄市包含大鵬九村等處社會住宅之評估計畫。高閔琳指出,時至今日2020年,岡山捷運延伸線動工、周邊土地開發購物商場及電影院進駐,再加上橋頭科學園區開發,讓岡山的房價地價、租金居高不下;近期市府標售之岡山市地重劃之抵費底價格更是飆漲,可以推知青年購屋租屋負擔將會更重,有居住需求卻買不起房。
高閔琳說,陳菊前市長已於2017年11月23日動工打造高雄第一座社會住宅「凱旋青樹」,現今岡山區大鵬九村市地重劃已經完成、市府也成功高價標售兩筆抵費地,而鄰近的橋頭科學園區也將招商選地,這些都將帶來更多新興青年就業人口和居住需求。針對岡山區社會住宅,立委邱志偉近期也於立法院召開相關會議積極協調。
陳其邁市長答詢指出,其市長上任後積極規劃、推動興建社會住宅8600至8800戶,其中岡山區將規劃將推出708戶的社會住宅。
#爭取區區有運動中心及市民運動公園
#關注身心障礙者的運動權益
積極爭取「區區有運動中心/市民運動公園」,高閔琳批評,陳其邁於競選期間提出打造十座國民運動中心政見,但根據市府運發局目前的規劃內容,並無任何一座坐落在大岡山地區。誠如陳其邁市長所言,岡山橋頭乃北高雄未來發展蛋黃區,市民的運動需求也應超前部署,盼市長能將岡山國民運動中心納入規劃期程。
高閔琳具體指出,岡山區除大鵬九村社會住宅外,可參考台北捷運公館站、大安站,選定岡山RK1之站前土地,優先規劃開發一座國民運動健身中心。高閔琳也積極為身心障礙者之市民健康與運動需求喉舌,建議市長應直接提升改造橋頭竹林公園和輪椅夢工廠,將輪椅夢公園升級為「身心障礙運動中心」。
高閔琳也指出,高雄38行政區均應為市民規劃運動場域空間,市府可根據不同行政區之區域特性與人口分佈,分別規劃設置國民運動中心或運動公園。高閔琳具體提出:橋頭區白樹路、梓官區同安路、彌陀區中正南路(已完成遷葬之原第六公墓)等;上開土地均已會勘多次、土地取得沒有困難,市府僅需整地、設置體健設施,花少少的經費便可讓市民擁有健身運動及打球的休憩場域。
陳市長允諾,大岡山國民運動中心已納入確定計劃內,至於其他行政區,若為市府或公有土地,將定會加緊腳步著手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元族群.文化高雄〉
新南向新住民、同志大遊行、高雄百分百
#看見多元族群傾聽市民需求 #為新住民發聲
高閔琳關心新住民及姐妹生活,積極向陳其邁市長爭取設置「北高雄新住民會館」;要求市府積極盤點北高雄閒置空間,比照社區關懷據點為新住民提供共學聚會場域,並加開新住民職業訓練課程、生活輔導班。
#全台最大彩虹地景已完成
#再次邀請市長出席1128高雄同志大遊行
日前高閔琳與簡煥宗、黃捷議員聯合質詢要求設置高雄彩虹地景,獲陳其邁允諾設置;市府也在一個月內於駁二藝術特區(鹽埕區)完成全國最大的彩虹地景設置。
對此,高閔琳肯定陳其邁重視性別平權與同志權益,並再次力邀陳其邁出席今年度11/28的高雄同志大遊行。高閔琳表示,自己身為「友善的直」,從高雄第一次舉辦同志大遊行即積極參與至今;十年前更是力邀「相愛是人權」陳菊市長現身遊行、支持性別平權與同志朋友;十年後,邀請陳其邁市長也能現身參與,表達對同志族群的重視,共創高雄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打狗更名高雄百年 #文化高雄
在總質詢的最後,高閔琳強調,今年是高雄改制更名的百年,期待陳其邁市長不只兩年拚四年,而是要成為讓後人乘涼的大樹,擘劃高雄下一個百年大計。
高閔琳表示,適逢高雄更名改制100年,不僅是陳其邁是整的施政報告採用的視覺,市府文化局更規劃了包含「逍遙園重新開園」等一系列「高雄一百」的活動,要讓市民從城市歷史、港灣之都、展望高雄三個面向重新認識高雄。
#高雄一百 #高雄百分百
#衛武營 #Rimini里米尼劇團
高閔琳也邀請市長出席12/04、12/05由德國 Rimini 里米尼劇團於衛武營演出的《高雄百分百》表演。高閔琳說,里米尼劇團於世界各大先進城市經相邀演的城市百分百系列,已經在德國柏林、法國巴黎、阿姆斯特丹及墨爾本等先後演出,華文地區首選就是台灣高雄。
透過高雄人口的統計的結構和數據,找到100位高雄市民在100分鐘內,透過機智問答即興演出《高雄百分百》,共同創造高雄的城市圖像。高閔琳表示,很榮幸與其他99位市民朋友受邀一同參與這次演出,在高雄更名百年的歷史時刻,特別邀請陳其邁市長和市民朋友一同來到衛武營,觀看、探索你所認識以及你還不知道的高雄故事。
工程材料第六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恭喜侯孝賢導演獲選為2020年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實至名歸!
此影片節錄自1986年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戀戀風塵》,第一段影片的場景是已在1989年9月23日遭無名大火焚燬的台北後站,第二段影片的場景則是已於1992年10月底被夷為平地的台北市中華商場。
其中,有一場戲描述阿遠與阿雲到中華商場買鞋,結果阿遠停在商場騎樓的摩托車被偷了。在男女主角發現摩托車不見之後,電影出現一個站在商場西側鐵道旁一排機車間抽菸的中年男子,拿著菸的左手臂上有著榮民常見的反共文字刺青。事實上,這名男子並非劇組特地安排的演員,而是真正生活在中華商場的居民,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老李,他站在那裡並非偷閒抽菸,而是在「顧車」維生。
作家吳明益在以中華商場為背景所創作的自傳式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2011年12月初版)裡頭,就曾提到了這位老李:
「這個長鏡頭之前,有一個看似隨意的取鏡,主景是一個中年人,吸著像是插在竹管還是濾嘴上頭的菸,百無聊賴地站在摩托車旁邊。由於鏡頭是側著拍的,因此沒有拍到他的右手是從小臂齊根斷去的。沒有斷的那隻手臂上有青天白日旗的刺青,那個人就是老李。
老李就住在商場的屋簷下,他的工作就是一有機車停下來,就拿著木牌掛在停在商場的機車手把上,名正言順地跟車主收五塊的顧車費。當然沒有人允許他這麼做,但事情就這樣開始了。商場也沒有人問過老李是哪裡來的,老李也從來不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我童年時住在我家門口的退伍軍人老李,變成侯孝賢電影裡的一個鏡頭,連法國人都看過,說起來比小說還像小說。」
【第一段:台北後站】阿雲(辛樹芬飾)搭火車到台北車站,在後車頭(台北後站)月台等候男友阿遠(王晶文飾)來接她。
此片寫實地紀錄下當時因為鐵路地下化而即將面臨拆除命運(於1986年3月15日被夷平)的台北車站之站內風貌,包括了台北後站(後車頭)的第六月台,及其面對太原路的出入口景觀。
《台北後站的歷史》
1923年6月,台北驛(車站)為了便利大稻埕地區的旅客,增設台北裏取扱所(辦公室);裏台北木造站房於1937年4月14日完工,並在1937年12月1日改稱「裏台北驛」。
當時,裏台北驛取代北門驛成為淡水支線之起點站,台北驛還因此增建了一座岸式月台(第三月台),並延長了原本的跨站天橋。
1945年戰後,裏台北驛更名為「台北後站」。
台北後站的外觀,與氣派非凡的前站有著很強烈的對比,可說是日治時期真正屬於台灣人進出的台北火車站。後來,當台北車站增建到第六月台時,台北後站也成為了淡水線主要的出入門戶。
1986年2月24日,在完成最後一次春節疏運任務後,第三代台北車站正式停用,並自同年3月1日開始進行拆除工程。同年3月15日下午3點半,在數台怪手同時施工之下,走過45年歷史的台北車站因四周支柱斷裂而終告坍塌,而被夷為平地。
1989年台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後(第四代台北車站於1989年9月2日通車),雖然已計劃要保存台北後站,但是沒想到在1989年9月23日凌晨,木造的台北後站竟然毀於一場大火,留下了台北車站歷史上最大的遺憾!
【第二段:中華商場】阿遠(王晶文飾)與阿雲(辛樹芬飾)專程到台北市的中華商場買皮鞋,結果停放在商場西側騎樓的摩托車竟然不見了……
《中華商場的歷史》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1985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