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工程專有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程專有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程專有名詞產品中有1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想到轉眼間,大大讀書今年已經邁入五週年了! 我在第三季的時候加入了說書人大家庭,至今也說了10幾本書了(大家有來聽我說書嗎❤️) 當初很感謝大大學院的老大Jerry,邀請我將對於財經、科技、趨勢相關的議題,透過一本一本好書,用說的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可以在每一天很短的時間內,不論開車上班、搭捷...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ding vs Programming 軟體工程師在 編碼 or 編程? | 5 Differences between Coding and Programming【電腦說人話】 - 軟體工程師到底在幹嘛?內行外行怎麼說? Coding? Programming? 程式設計?編碼編程?想到電腦...
「工程專有名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工程專有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程專有名詞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12:19
[友台訪問推薦] 幾週前我們Ep.37的來賓、友台「耳朵旅行社」 @mimi.tour.podcast 主持班底的頭目大飛跟我聯絡,說想要製作他們節目一週年的特別企劃,請我用幾分鐘簡單分享一個私房景點;既然有上友台節目的機會,又是講我最愛的旅行,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於是隨便列了幾點、想說大概10幾...
工程專有名詞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1 14:35:12
【@businessfocus.io】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中宇航員要叫「Taikonaut」 . 中國17日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入本國空間站。內地首名宇航員,2005年進入太空的楊利偉在出席北京大學活動時表示「Astronaut」屬西方宇航員用詞,中國航天員的英文稱呼應該是「...
工程專有名詞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9:14:50
Rhätische Bahn / Rhaetian Railway雷蒂亞鐵路 在介紹了特別的普曼快車之後, 忍不住想跟大家介紹其他的懷舊列車,但若要提到瑞士東邊的懷舊列車,則不得不從整個火車系統開始介紹。這段我盡量不用太乾澀的火車迷專有名詞,之後在部落格上面也會有地圖可以讓大家參考, IG 的文章...
-
工程專有名詞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30 21:00:14Coding vs Programming 軟體工程師在 編碼 or 編程? | 5 Differences between Coding and Programming【電腦說人話】
-
軟體工程師到底在幹嘛?內行外行怎麼說?
Coding? Programming? 程式設計?編碼編程?想到電腦科學就會想到這些詞,但是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差別又在哪呢?
讓凱心琳告訴你這兩個詞的5大層面的差別!
(Tools 使用工具, Expertise 專業知識, Approach 方法途徑, Outcome 成果產出, Learning 學習過程)
在這個人手好幾台電腦的時代,實在是有好多電腦的詞聽不懂。Cookie 不再是好吃的餅乾,Class不再是學生上的課,Bug 因為非常不一樣的原因而令人討厭。Coding, Programming 兩個詞表面上好像一樣,但是實際上卻截然不同。好多詞不懂~沒關係!讓 Untyped 為你解惑!
【電腦說人話】這個系列是希望透過口語化的方式,透過生活中的例子去介紹一些看似艱澀像外星語但實際上卻不難懂的電腦科學專有名詞。希望能讓曾經對這些詞彙充滿畏懼與疑惑的妳,能夠不再害怕,勇敢學習Computer Science!
【㊫ 電腦科學/軟體工程 學習資源 📖】
全端工程師密技 Full Stack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niTwLN
前端工程師密技 Front End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2K1eql
用Scala學習函式程式設計
https://bit.ly/2IF0Thv
Scala 函数式程式設計原理
https://bit.ly/3kBQXTb
平行程式設計
https://bit.ly/3pCeaZf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專項課程
https://bit.ly/3lGCUwW
普林斯頓大學 電腦科學 演算法 基礎理論
https://bit.ly/3nxomAh
Go 語言學起來
https://bit.ly/35AWhlv
Parallel, Concurrent, and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in Java 專項課程
https://bit.ly/2IGnlH4
Java 軟體工程基礎課程
https://bit.ly/3fa4gJi
全端開發 跨平台手機app 開發 完整課程
https://bit.ly/2UCGWum
#程式設計 #Programming #電腦說人話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相關連結】
Coding vs Programming
[https://www.codementor.io/@edwardbailey/coding-vs-programming-what-s-the-difference-yr0aeug9o]
[https://www.educba.com/coding-vs-programming/]
[https://www.goodcore.co.uk/blog/coding-vs-programming/]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女工程師。
-
This video contains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that if you click on one of the product links, I'll receive a small commission.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pngwave.com][freesound.org][soundbible.org]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
工程專有名詞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16 21:00:37API? IPA? 應用程式介面是什麼? API種類介紹 | What is API? REST? SOAP? 【電腦說人話】
-
API、IPA 傻傻分不清楚?某個app又發布了新的API?你知道應用程式之間是怎麼溝通的嗎?API好多種到底怎麼分?
公司的工程師同事又在討論新的API,啥?API是什麼?查了一下發現API的中文是應用程式介面。字都會唸但就是不懂。相信不論你有沒有接觸過Computer Science 電腦科學,可能都有聽過API這個詞。
凱心琳我曾經也被API這個詞搞得一頭霧水,大家都說它很重要它很棒,但是很少有人講得清楚他到底是什麼做什麼用的。一下REST一下SOAP的,到底在講什麼?甚至很多寫過API的工程師也無法解釋API的本質,以為所有的API都是同一種形式。這次要透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介紹鼎鼎大名的API。並且分享Open API, Internal API, Partner API, Web Service, REST, SOAP 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
【電腦說人話】這個系列是希望透過口語化的方式,透過生活中的例子去介紹一些看似艱澀像外星語但實際上卻不難懂的電腦科學專有名詞。希望能讓曾經對這些詞彙充滿畏懼與疑惑的妳,能夠不再害怕,勇敢學習Computer Science!
#API #REST #電腦說人話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相關連結】
*What is an API? In English, please.*
[https://www.freecodecamp.org/news/what-is-an-api-in-english-please-b880a3214a82/]
[https://www.howtogeek.com/343877/what-is-an-api/]
[https://apifriends.com/api-management/what-is-an-api/]
*Types of APIs*
[https://rapidapi.com/blog/types-of-apis/]
[https://stoplight.io/api-types/]
[https://www.cevgroup.org/what-is-api/]
【What I used to make this video】
個人電腦:Apple MacBook Pro [https://amzn.to/2HKgI2T]
拍攝錄音錄影: iPhone X [https://amzn.to/3c0s6Fu]
相機: Canon 80D [https://amzn.to/2VVmiYz]
錄音: Rode [https://amzn.to/3aqnzL2]
鍵盤: Logitech MX Keys Wireless Keyboard [https://amzn.to/3awqi5L]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女工程師。
-
This video contains affiliate links, which means that if you click on one of the product links, I'll receive a small commission.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pngwave.com][freesound.org] -
工程專有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25 19:00:00《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五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常常都會直覺的認為「人多好辦事」,畢竟團隊運作多一雙手腳,總是能夠多出一份力。然而呢,「人多」真的會好辦事嗎?
在你的經驗裡面,某一個報告、某一個案子,參與的人越多,一定就等於所有成員力量的加總嗎?
還是有可能哦,反而因為「人多」了,稀釋了注意力,而造成裡面有些人,分明就是來摸魚打混,然而你又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的名字叫做「英格.漢姆」。他的實驗如果從一個俏皮一點的角度來看,簡直是把「拔河」這個比賽給毀了!
他做什麼實驗呢?他在1974年的時候,他矇起了受試者的眼睛,請他們抓著一條繩子,而繩子另一端就去測試,他拉著個繩子的時候,到底出了多少力道?
第一次測試的時候,受試者被告知他還有很多人,跟他一起在同一個隊上,一起進行拔河比賽;所以會測量大伙一起的力道。
而在第二輪的時候,實驗者就告訴受試者,你是一個人在拔河,然後再度測量所出的力道。
其實實際上,不管是第一輪還是第二輪,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拔河。
但是呢,當受試者以為自己和一群人一起拔河的時候,你猜猜看平均出力,會是更多還是更少呢?答案就是「更少」,少了多少?少了18%。
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社會性懈怠」,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林格曼效應」。
「林格曼」呢,是一個法國的工程師,他在1913年的時候發現喔,他請一群人一起用力拉著應變規,這個「應變規」也是一種測量的儀器喔!
結果就發現喔,一群人合起來的力道,會低於他們個別在同一個機器上,測得的力道的加總。
所以呢,不管是英格.漢姆,還是林格曼;他們的研究都讓我們瞭解到「社會性懈怠」,它真實的存在。
所以回頭想想,今天開頭所說的,「人多」真的好辦事嗎?
其實如果進一步來理解的話,「社會性懈怠」其實通常會出現在,我們手邊的任務很簡單。
比如說,像「拔河」這件事情。雖然是一群人一起出力拉,但是每個人的動作都很簡單,而且很難區分喔,到底誰出了多少力?
而相對那種比較複雜的任務,尤其是有一定複雜性的分工的時候,它就比較容易看出,到底誰沒有用盡全力?
「人性」在這裡的作用就是哦,一旦你意識到你的怠隋會被發現,你就會比較努力;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評鑑覺察」。
然而「評鑑覺察」是說起來比較好聽啦!白話文就是哦,當你知道自己會被單獨檢視的時候,你就會比較在乎。因為這個時候,被大家發現你偷懶、你摸魚,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你不妨可以回頭想想,你現在的工作任務、你現在的工作分組;尤其是,你是一個領導人,或者是你是老闆,你是怎麼樣進行所謂的「團隊合作」?
以我自己而言,我在「啟點文化」的經營,除了每一個人,在共同事務上面的努力之外;我都還會特別的去做一些分工。
而且呢,這個分工不只是功能任務的分工;有些還是喔,可以讓每一個成員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那個空間。
當這個部分一旦劃分出來,只要我們的成員裡面,有任何一個人,針對自己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能夠有一些表現。
這個時候,身為老闆跟領導人的我啊,根本不用多說任何一句話,其他人自然而然,也會想要起而效尤。
這種做法就有一點像是在Google裡面,每個人都有20%的時間,可以發展自己想發展的、有興趣的事物。
所以呢,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要帶團隊的,永遠記得喔,最無效的領導就是「喊口號」。
大家一起喊的很大聲,但是在這裡面誰該做什麼?而又如何去評估每個人的表現,卻是一點明確的指標都沒有。
這樣的團隊,表面上大家好來好去,好像其樂融融;但是事實上呢,卻是一個毫無績效的團隊。
然而回顧我過去的經驗,這樣的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業務團隊」跟「NGO組織」。
因為這樣的組織,很容易造成「口號」喊得很大聲,但是評做每個人的表現的具體指標,卻是付之闕如的。
所以呢,如果你本身發現,你在帶團隊的時候,你的團隊充滿著「社會性懈怠」,你最先要做的,不是去罵你的團隊成員。
而是去思考一下,到底你要怎麼樣去調整你的領導?到底要怎麼樣去設定,每個人可以獨自被評估,跟被看見的具體評估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會讓你回到文字跟書寫的本質,透過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的教練式的帶領;你會從這一門課裡面,找到自己的文字風格,而產生自己的影響力。
然而如果你在乎的,並不是文字的影響力,你只是希望透過文字,成為你生命的好朋友;這一門課同樣的,也會為你帶來非常關鍵的前進。
希望你不要錯過12月7號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因為它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課程了!
如果你錯過的話,下一次的【寫作小學堂】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希望呢,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期盼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工程專有名詞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想到轉眼間,大大讀書今年已經邁入五週年了!
我在第三季的時候加入了說書人大家庭,至今也說了10幾本書了(大家有來聽我說書嗎❤️)
當初很感謝大大學院的老大Jerry,邀請我將對於財經、科技、趨勢相關的議題,透過一本一本好書,用說的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可以在每一天很短的時間內,不論開車上班、搭捷運通勤、或是下班回家後的碎片時間,都可以打開一段18~30分鐘的說書影音來看。
每天一點一點累積一些小知識,聽聽我們說書人對於不同書籍的解讀,對你都是很有幫助的。
我今年出了新書《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也是希望任何人都能跟我一樣,學會運用「提問」為職場開創更多不同可能,創造更豐富的財富與人生機會。
在好好提問之前,腦袋裡的核心概念有多少、具備多少知識就非常重要,也會比其他人問出更深度、更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而被更多人看見你的底蘊價值。而大大讀書,扮演著協助你拓增知識的角色。
在成為大大說書人之後,我也更喜歡去獲取一些最新的趨勢,或是找出那些大家平時一看封面覺得好難懂的書籍(比如:《比特幣:過去.現在與未來》、《AI未來賽局》等書),希望可以讓大家更快速接軌上這個世界。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日常忙碌的你一定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這些複雜的議題,我將我對於媒體財經、AI科技的專業,以及相關議題的敏感度,快速為你解讀一本書,你也就會很省力啦~
如果近期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落後了,只要打開大大讀書,吸收我們的說書觀點,並整理內化成自己的想法,就會比昨天的自己又再更進步了。
成為一個好的說書人其實也不容易,在大大讀書團隊的這段期間內,要消化一本本書是一件事,要轉譯成你們聽得懂的白話語言又是另一件事,我常常在思考哪些段落你們必須知道、哪些最有幫助,哪些專有名詞需要再三解釋,加上家裡的兩隻小寶時不時在我身邊演出XDD
這些已經由大大團隊夥伴們錄製剪輯好的影音,絕對是我的知識結晶!🎉
很高興今年跟著大大讀書一起歡慶五週年,即日起訂閱加入福利多多喔!
①一律享觀看權限至2022/12/31(越早訂越划算,最多有超過15個月!)
②獲得彙整好的100份簡報大禮包(發送時會再通知)
③訂閱立即獲得一張500元大大課程購課金(大大站內線上課程皆可折抵使用)
④可加入Facebook社團與書友線上交流、互相討論
《矽谷工程師不張揚的破壞事創新:黑科技》、《5G來了》、《AI經濟的策略思維》、《未來十年微趨勢》都是目前大大統計出來點閱率很高的書,歡迎訂閱後來聽聽,也分享你的想法!❤️
👉🏻趕快把握機會加入:http://bit.ly/2N84Tr9
#歡慶大大讀書五週年 #大大讀書 #好書推薦 #朱楚文
工程專有名詞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工程專有名詞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週前我們Ep.37的來賓、友台 耳朵旅行社 主持班底的頭目大飛跟我聯絡,說想要製作他們節目一週年的特別企劃,請我用幾分鐘簡單分享一個私房景點;既然有上友台節目的機會,又是講我最愛的旅行,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於是隨便列了幾點、想說大概10幾分鐘一定可以講完吧,結果沒想到錄成了將近30分鐘的節目內容,還用一堆專有名詞轟炸聽眾,真的是個很自私又很多嘴的來賓呢(誤 😂
這集的內容是以「碎石路面上的慢速旅行」發想,畢竟我平常是個極度重視效率與快步調的人,旅行路上少數能讓我慢下來的方法,就是碰到想快也快不起來的情境,碎石路面正是其一。關鍵字大概包括: #阿拉斯加油管 #永凍層 #卑南溪 #惡地 #利吉層 #美國海外領地
除了這集之外,我也趁機整理了迄今上過9個友台、12集節目的訪問集數,歡迎大家有興趣去聽~ 感謝各路優秀創作者給我機會到處串門子、講一些自己節目上沒機會分享的內容,讓我可以偶爾享受放飛自我到處亂噴(而且還不用剪輯喔耶)的福利科科 😌
(以下列表整理至2021/8/29為止,大致依照企劃錄音順序排列)
🔊 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Ep.60 波斯 x 突厥 x 蒙古混血的烏茲別克 | 帖木兒最後榮光撒馬爾罕
Ep.61 中亞五國:蘇聯製造 | 翻越吉爾吉斯 | 被監控的維吾爾
🔊 閨蜜的海外私房話
Ep.23 在美國如何轉職?美國新創公司跟大型跨國公司的工作環境比較
Ep.24 工程師跨界生活:海外工作者的旅遊人生
🔊 米國蚵仔煎 Oyomelette
Ep.26 美國工作:告訴你轉職新創公司軟體工程師血淚史
Ep.28 美國工作面試經驗分享!
🔊 無濾鏡異國生活 跟著恬恬與Fabianㄧ起刮世界地圖
Ep.33 美國生活、中亞旅行、西伯利亞鐵路懶人包
🔊 借問一下 | 台灣人的 FAQ
S2 Ep.38 City東西軍:美國適應不良症候群
🔊 那美人
S2 Ep.19 紐約和波士頓居住差異
🔊 Josie的候機室
Ep.63 曾經討厭英文卻在美國生活,專攻地理卻成為軟體工程師。有一種對世界的熱愛,叫繪製地圖
🔊 Pei Pei Talks
Ep.33 波士頓|那些除了Freedom Trail、哈佛、MIT以外的波士頓
🔊 耳朵旅行社
【一週年慶生禮物】《旅行熱炒店》的私房景點 台灣,台東縣197縣道;美國,阿拉斯加道爾頓公路
#台東 #travel #tour #backpacker #backpacking #mimi #阿拉斯加 #us #旅行熱炒店 #耳朵旅行社 #taitung #alaska #united_state #jerome_yang #197縣道 #dalton_highway #travelwok #travel_wok #digital_no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