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研院綠能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研院綠能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研院綠能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研院綠能所產品中有1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0804TVBS十點不一樣 雙北精華區電費飆漲 樹海、公園第一排更搶手 原影音網址→https://youtu.be/wHsjGzn1I2A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364843 全台天氣越來越熱,國家災防中心示警未來20到40年,台灣高溫將...

  • 工研院綠能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09:51:10
    有 13 人按讚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工研院綠能所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7:00:42
    有 5 人按讚

    #再生能源🌞🌪是環境永續的基礎。未來台灣的再生能源主力是什麼?面對 #極具挑戰性的減碳目標,台灣如何迎戰?請聽工研院綠能所李欣哲組長,為你開課!
           
    【本節目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贊助播出】
          
    #IC之音 #永續能源八堂課 #工業研究院綠能所 #李欣哲組長 #永續能源

  • 工研院綠能所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07:00:32
    有 38 人按讚

    📍自己的電自己發📍
    自家能夠安裝太陽光電嗎?目前台灣電力系統大部分為「集中式」電廠,優點為成本低廉,缺點為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如:天災、人為疏失。相對的,「分散式」能源即能夠避免以上狀況。關於安裝太陽光電、「公民電廠」等資訊,本集《永續能源八堂課》有非常實用且詳盡的介紹,請聽工研院綠能所劉子衙組長帶來的分享!
                  
    【本節目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贊助播出】
               
    #IC之音 #永續能源八堂課 #永續能源八堂課系列講師 #太陽光電 #公民電廠 #工研院綠能所 #劉子衙組長

  • 工研院綠能所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06 19:52:09

    200804TVBS十點不一樣 雙北精華區電費飆漲 樹海、公園第一排更搶手

    原影音網址→https://youtu.be/wHsjGzn1I2A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364843

    全台天氣越來越熱,國家災防中心示警未來20到40年,台灣高溫將飆破攝氏40度。成大建築系研究團隊發現,異常高溫常出現在都會精華區,未來買房子除了考區段、價位,可能還得納入氣溫評估。

    記者 卓宜姿 / 攝影 張肇華 報導2020/08/04 22:51

    窗戶望出去一片綠油油,大樹、草坪茂密,這裡是台北市大安區房價最高地段,鄰進捷運、交流道,交通機能高,但這些精華地段,學者研究發現,通常也是最熱的地方。

    房仲陳泰源:「詢問度降低的,最明顯的其實是像小套房,然後還有像頂樓的物件,那小套房的原因是,因為通常它是一層的戶數特別的多,那通常只要是夾在中間的那種小套房產品,它就是只有一面採光,就是可能只有一面窗戶,所以空氣就比較不流通,那就會導致小套房,也比較容易悶熱,那就可能你只要住在裡面,你就隨時都要開冷氣,那另外一種就是可能是頂樓,或者有頂加產品的物件,現在詢問度也比較低。」

    房仲郎美囝:「今年的交易量比如像是內湖中山,這些本來就是比較交易量比較熱門的區,那像文山區的話今年得這個交易量也提高,那事實上一些這個它可能在鄰近捷運,然後周邊有大片這個公園綠地的這樣的的一個住宅的話,基本上還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記者卓宜姿:「現代人買房格局大不大,不再是重點,重點放在房子在不在公園、河川、樹海第一排,由於近年來都市熱島效應越來越顯著,尤其是台北盆地日前,更是測得了39.7度的高溫,有研究團隊發現大台北的高溫區,就位在萬華、中正、板橋以及三重,而最近擴大到大同、士林、中永和一帶。」

    走出陽台望出去,看得見象山,想入住大台北精華區,除了要有錢,還得要支付更貴的用電量。

    工研院綠能所工程師林奉怡:「我們是以最熱的市中心來講,它大概可能會比郊區,可能多個7到9度的用電量,就是每年每米平方公尺。」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我們做一些研究的模擬,發現同樣一棟建築物,同樣都是大概40坪左右的住宅,它位於市中心跟位於郊區,它一年會差到大概6400元的這個電費,也就是你住在這個核心的蛋黃區,其實溫度高,而且你要花的電費是特別高的。」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跟你的麥克風有點像,但這不是一個麥克風。」

    這個外表像是「叭噗」儀器,可以測得體感溫度,即使下過一場雨,站在騎樓內,台北萬華區體感溫度仍然還有28度,但若是地點換到了郊區,就能會在涼爽一點。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萬華跟南港在某一個時段,可能會差到3.4度C,萬華的溫度比南港還要高出3.4(度),那第二個是熱島的持續的時間變長了,以往大概到一兩點的時候它就開始降溫,那我們在7月的時候發現的現象,它會一直延續到4點甚至到5點,萬華都還有到37度左右的這個高溫,那再來是它開始擴張,而且它開始慢慢往這個盆地的東邊(內陸)移動。」

    有學者研究發現,當氣溫超過31度,每增加1度整體死亡率就提高5%,造成自殺率上升、精神疾病發作率增加。都會區居民離不開冷氣房,只能盡量節約用電,但當政府替所有學校都裝上冷氣機後,還有誰能愛護北極熊?

    個人youtube網址→https://youtu.be/y91ZdeZJbp4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8/200804tvbs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