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研院企業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研院企業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研院企業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研院企業網產品中有60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097的網紅創夢市集 DIT Startu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訊分享 《 歐洲經貿網臺灣商務中心 EEN Taiwan 》🇪🇺 歐盟於2008年成立「歐洲經貿網」(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其擁有超過60個成員國、600個以上的工商協會及技轉單位作為聯絡點,為全球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媒合平台之一。台灣於2015年加入EEN,...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傳出臉書正在考慮,要把計算有多少人按讚的功能取消,我相信在台灣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這按讚人數怎麼可以沒有了? 你如果認為,知道多少人按讚是小事,那假新聞呢? 你去仔細去看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科技大公司永遠都在你身邊。 工作要用Gmail,新聞來源是臉書,娛樂用netflix跟愛...

工研院企業網 在 西瓜仙人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01:48:25

✨【 來來來!各位還是學生的青春小仙們看過來~ 】✨ 那…已經過了學生年齡的怎麼辦? 隔壁的EXIT門已經開好了,請您離… (消音,開玩笑的😅 - 這邊分享一個很棒的AI實習計畫給各位同學們 只要你對人工智慧領域的企業實習有興趣都可以去看看了解唷~🥰 - 🎉🎉🎉隆~重~介~紹~~~ ⏩教育部人工智慧...

工研院企業網 在 水靜葳環遊世界366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1:21:13

工研院也出保養品🤭😲😍妳沒看錯! 台灣高科技發達,除了3C領域,高科技技術也在生醫美容等專業發揚光大! #2021最新抗老保濕科技 #德芙生醫AMELIORAGE精華液 工研院MMpH+專利技術打造逆齡膨潤亮 肌膚老化25歲是分水嶺,常看美容網站和時尚雜誌這樣說,就覺得自己開始保養起步有點晚,...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創夢市集 DIT Startu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0:00:04
    有 0 人按讚

    #好訊分享

    《 歐洲經貿網臺灣商務中心 EEN Taiwan 》🇪🇺
    歐盟於2008年成立「歐洲經貿網」(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其擁有超過60個成員國、600個以上的工商協會及技轉單位作為聯絡點,為全球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媒合平台之一。台灣於2015年加入EEN,在貿易局的帶領下,由外貿協會、電電公會及工研院組成「 歐洲經貿網臺灣商務中心 EEN Taiwan」,提供我商專案相關的服務。台灣目前已加入3項EEN產業群組:『#醫療照護產業群組』、『#資通訊產業群組』、『#環境群組』

    【服務項目】
    🔬研究專案
    🤝商務合作
    💡技術轉移

    【服務形式】
    🖥線上媒合
    本服務採「匿名制」,主打產品特色,以利會員展現產品優勢與競爭力。
    📋實體媒合
    使用專屬的預約洽談平台,可免費刊登產品增加曝光率,亦能與外商於後台先行聯繫。
    📰電子報
    歐洲經貿網臺灣商務中心將定期發送商機電子報給會員廠商,內含10則商機以及當期報名中的活動,歡迎會員廠商多家利用、投遞商機。

    有興趣發展歐洲市場的夥伴歡迎多加利用,如須詳細資料或貿協窗口歡迎上網洽詢或私訊創夢粉專喔!🔜

    ----------
    創夢市集|全台最大娛樂生活新創加速器計畫
    了解更多:https://www.ditstartup.com/
    #創夢市集加速器 #定向投資 #創業資金 #企業資源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09:51:10
    有 13 人按讚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00:00:15
    有 2 人按讚

    上週Inside未來日最後的論壇,
    談到了AIoT的機會與挑戰,
    這篇是相關的節錄,
    1.人才的培育再加上跨域合作就能創造機會,
    2.要發展 AIoT 需要長期投資的耐心,
    能堅持下去,才能看到豐收的果實。
    3.要讓台灣的企業增加在人工智慧的投資有三個面向:
    信心、團隊、題目。

    物聯網將改變未來,
    AI 對於軟體思維是個翻轉,
    將能發揮以往難以想像的綜效。
    #人工智慧

    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https://www.apac-aiot.org/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4955-aiot-inside-ai-iot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13 22:30:04

    最近傳出臉書正在考慮,要把計算有多少人按讚的功能取消,我相信在台灣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這按讚人數怎麼可以沒有了?

    你如果認為,知道多少人按讚是小事,那假新聞呢?

    你去仔細去看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科技大公司永遠都在你身邊。

    工作要用Gmail,新聞來源是臉書,娛樂用netflix跟愛奇藝,在家吃飯用的是uber eats,跟朋友約吃飯是LINE,這些科技大公司與我們的關係,可能比一個單一國家還要重要。這些科技巨頭在我們生活中這麼無孔不入,尤其在價值觀的塑造上,影響非常深遠。

    你想想看,你連續在IG上看到十張范琪斐不同的照片,你會不會以為現在最流行的髮型是娃娃頭?

    如果你的臉書一天送你二十張香港群眾圍毆警察的照片,你會不會對抗議群眾很反感?相反的,如果是二十張警察打人的照片,你是不是又會很同情?

    像是這類假新聞的問題,光靠政府的力量根本無法控制,政府一定要跟這些科技巨頭交涉,更麻煩的是,這些科技巨頭都是”超級大”,小一點的國家,很難讓這些科技巨頭回應各個國家的特殊需求。

    以臉書來講,它有22億的用戶,台灣活躍的用戶則是大概有1900萬,還不到0.8%。所以小國家想要在國際上發聲,就要很有創意。

    像馬爾地夫這個人口還不到五十萬的國家,比我們南投縣人口還要少,它的總統納希德就曾經舉行過水中內閣會議,呼籲大家重視地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問題;瑞典人口只有一千萬人,瑞典也在像電玩一樣的虛擬世界“第二人生”,開了個網路大使館。

    那丹麥的做法呢,就是指派一個科技大使進駐矽谷,但丹麥的科技大使Casper Klynge就說,這個科技大使很不好做,因為這些科技巨頭一個比一個大牌。曾經有一個科技巨頭,他花了九個月聯絡,結果只給他一個company tour,就是去參觀一下辦公室長什麼樣子,員工餐廳上什麼菜之類的。最後還送他件T恤跟帽子。

    紐時為了做這個科技大使的報導,去把這些科技巨頭問了一圈,結果臉書還算態度好的,至少還回應了紐時,說他們花了點時間了解丹麥科技大使的任務,現在雙方溝通好多了。至於谷歌及蘋果則是回絕了紐時的訪問,亞馬遜是連回個No都懶得回。

    丹麥是歐盟成員,歐盟現在對美國這些科技巨頭,是越來越看不順眼,錢越罰越多,所以丹麥,在這些科技巨頭面前,並不是完全沒有籌碼,但你如果再看看,紐約時報這麼大的美國媒體,這些科技巨頭都愛理不理,你說小國家們是不是很難做?

    但很多國家現在都理解,跟科技巨頭們加強關係的重要性,法國的做法是設了一個專管數位化事務的大使,澳洲,英國跟德國政府,也都針對科技界,增設專人專職,協助貿易或投資的相關事宜。


    台灣雖然沒有類似的大使,但台灣的工研院已經在矽谷經營很久,工研院北美公司的總經理王韶華,專門跟這類的科技公司打交道,他告訴我們,想要讓那些科技巨頭重視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實力,而台灣的實力就是在人才和企業的交流,如果有政府的幫助,擬定更多相關的策略,就能讓台灣與這些企業有更多的合作誘因。

    所以台灣在面對這些科技巨頭的時候,不是完全沒有牌可以打的,最重要的還是加強自己的實力。如果是你,你最想跟那一個科技巨頭說些什麼?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2-28 21:31:23

    工研院在今日 (12/28) 宣布啟動「 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產業合作夥伴計畫 」,目前已吸引亞勳科技、鼎天國際、朋程科技、光寶科技、新鈳電子、英業達、車王電子、華電聯網、明泰科技及遠傳電信等10 家國內企業加入,以感知次系統協助台灣 ICT 產業搶攻車輛自動駕駛、自動安全防護及電動車應用商機。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s/read/54761
    更多資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 工研院企業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4-23 15:56:08

    本集主題: ‪‎世界在山腳下‬

    邀請來賓: ‎LULU謝倩瑩‬

      這集要介紹LU LU 謝倩瑩讓全國童軍夥伴認識,同時也帶來他的新書「世界在腳下: 踩出你的人生, Lulu的16個夢想旅途」的介紹,還有介紹他已經辦了8年的單車返鄉活動。
     
      
    內容簡介:
      喜瑪拉雅山,世界屋脊,地球上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沒有電話、沒有網路、沒有電視,有的是陣陣寒風、漫漫白雪,與登山者堅強意志與滿足。
    資源匱乏的時候,一杯熱茶或咖啡、一碗泡麵、一個微笑或擁抱,就足以消除爬山的疲憊困頓,讓心靈富足。原來,我們需要的這麼少。
      LULU(謝倩瑩),說她是全台灣玩得最瘋的女人,恐怕不為過。做過企劃、美術編輯,最後離開中研院固定又優渥的舒適圈,只為了不違心中「出走」的渴望。「活在當下玩到瘋」,是她的人生教條。
      從台灣百嶽、日本富士山、喜瑪拉雅基地營,她都完成了十次以上的登頂,把世界踩在腳下,才知道人多麼渺小不足道。這樣獨自望自山嶽,呈現出人的渺小,置身這種環境裡面,親見大山大水,不禁感到謙卑,卸下過眼繁華,還有什麼好爭?
      她的團員、山友們,有二十幾歲小夥子,也有七八十歲老先生,相隔一甲子,堪稱年齡層遍佈最廣的登山團,只因為她相信:爬山最大的考驗不在高度,而在內心,如果願意跨越那道門牆,人人都有機會站上世界屋脊大聲唱歌。
      本書,收錄LULU精心規劃的十六條國內外夢想旅途,看她如何過翻過一個又一個險峻的山頭,加上登山旅途小叮嚀,列出所有裝備清單,準備步驟,一本在手,就能攀越頂峰,將夢想推到更高的境界。
      
      
    本書目錄:
    Chapter 1 登山客的終極之夢:喜馬拉雅山的攻頂旅程
    Vision 1 EBC聖母峰基地營
    Vision 2 ABC安娜普娜基地營
    Chapter 2 追尋世界的中繼站
    Vision 3 日本富士山
    Vision 4 沙巴神山
    Chapter 3 台灣島嶼的愛與夢
    Vision 5 阿塱壹古道
    Vision 6 霞喀羅/鎮西堡
    Vision 7 嘉明湖
    Vision 8 志嘉陽
    Vision 9 大壩
    Vision 10 能高安東軍
    Vision 11 北大武
    Vision 12 合歡山
    Vision 13 玉山
    Vision 14 屏峰山
    Chapter 4 踩出你的人生
    Vision 15 單車環島
    Vision1 6 單車返鄉
      
      
    作者簡介:謝倩瑩
    曾任美術設計、震旦企業行銷企劃、工研院公關、漢磊科技員工關係副理、竹科園區福委聯合會召集人、竹科單車推廣社社長。
    現為帶團導遊、自由登山領隊、自行車旅人,至今已分享近百場關於登山、單車、生活與夢想的講座,前後引領許多上班族,跨出舒適圈。
    流浪軌跡
    1990起開始國外自助遊(歐洲、法國、美國、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
    2000離開工研院園區,背起行囊再度出走(法國、西班牙、英國、越南、吳哥窟)
    2004加入工研院材科所自行車社,並開始參加鐵人賽、馬拉松(荖濃溪、太魯閣、墾丁等),為此學會游泳
    2005成立「花啦啦三鐵隊」
    2006榮獲女子登山車年度冠軍
    2007第一次造訪聖母峰基地營,從此和山結下不解之緣
    2008推動竹科單車上班快閃活動
    2009發起單車環島、除夕日單車返鄉
    2009考取中華民國領隊╱導遊人員執業證(華語、英語)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