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工業設計研究所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工業設計研究所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damslin (yuki)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工設所考取心得時間Mon May...
工業設計研究所ptt 在 夏青 Photography《人像攝影|男體寫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0:39:40
剛升上大學四年級那時,我坐在租屋處的窗邊,聽著王菲「矜持」與The XX「VCR」迎接秋天,還不知道自己即將兩天不能闔眼,愜意地喝著啤酒。 我選修了通識課程「電影英文」,並自告奮勇擔任小組的電影拍攝與剪輯。可能是被「跳躍時空的情書」所影響,腦洞大開寫了穿越平行時空的劇本,還在片尾植入同志議題的彩蛋。...
上榜前算是在這個版得到很多資訊,
又覺得設計類的心得文好像不多,
今晚剛好有空來發個心得文吧!
希望會有小小的貢獻XD
先交代一下小弟戰果: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所甲組 初試沒過
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甲組 正取二
北科大創新設計研究所 正取四
成大工業設計研究所乙組 正取三
這篇可能會滿囉唆的,
我想盡量記下我的準備過程(還有心路歷程),
以及我眼中各校的方向。
這邊先從一些動機方面說起吧。
先說說我的背景,
小弟念中山大學機電與機械工程學系,
是跨領域考研究所。
但說實在話,工設所一海票人是跨領域過去的。
所以說這並不算太特別的背景。
很多人都是覺得對設計這塊有興趣,
所以想考取設計研究所圓夢。
但在這邊想告訴一些類似想法的人,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在畫畫方面有點心得,
就是適合念設計。
我開始進一步接觸之後,
才發現很多東西並不是一開始想的那麼容易。
但是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後悔過,
因為機械系我實在是念不下去....=..=
而且想說既然鐵了心花錢補習,
不有個成果好像沒資格當個男人(挺
總之,轉換跑道是大事,
有這個意圖的朋友們,
千萬要多瞭解之後再做決定。
你們也許是對畫畫有興趣,
或是看了一些設計相關的東西有興趣,
所以認為自己對設計領域有興趣。
但是,你漸漸會發現設計要考量的東西很多,
不是你想到什麼然後畫出來這樣而已。
我個人在於是否轉換跑道考工設所,
可以說是整個大學生涯都在考慮。
我甚至在大一暑假交了錢給大碩,
想說補個機械學科,
以後就考個研究所當個工程師來當個科技新貴吧。
可是可能是因為太早做這件事了,
所以惰性驅使我一直翹課,
學期中不想去上課,因為機械系考試超多;
寒暑假也不想去上課,因為想說大三再開始努力好了。
這其實都是給自己理由,
而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玩社團、交女朋友或者接畫畫case等等的。
等到我真的大三了,
心裡覺得該是時候翻開書本對自己未來負責了,
我卻發現我已經回不去了....
沙小ODE、傅立葉的,
我真的完全無法理解;
當初工數什麼的也都是那種60分的低空分數。
在心裡很無助的時候想起了自己一直沒放棄的畫畫,
於是很快做決定,
抓著這根浮木漂流。
所以講這麼多告誡的話,
其實我做決定的過程反而滿隨便的,哈哈哈哈。
但也是因為後來發現有些事情不是我所想的,
所以才有所體悟。
幸好考取的過程還算順利,
讓我其實對這條路有點信心。
接下來就講些準備的過程吧。
首先,
我覺得會認為自己適合念設計的人,
通常都是對自己非常有想法的人。
但我想說的是,
如果這對你來說是未知領域,
可能就得拋開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遇過一個人,
他面對設計類的考科,
不太想要去多做準備,
並且抱怨說:這樣的教育真的訓練得出一個好的設計師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但是這些話,等你真的是一個設計師了再來說。
還沒有相關成就以前,
我認為還是摸摸鼻子、乖乖的多念點書吧。
在設計的領域裡面,
並不是感性的思考決定一切,
其實是富有很多原則跟明箱的方法的。
你也許覺得你才華洋溢,
那為什麼國際知名的設計大師不是你?
所以我認為,
踏入這塊領域之前,
要用最謙卑的心去虛心接受。
你也許已經有自己的一些作品和成果,
沒有必要全部歸零,
但是可能需要斟酌或考量一些方向,
調整後再去出發。
也因為這樣,
我建議如果尚未瞭解設計領域,
無論你對自己有想法沒想法,
都建議去補習班補個習。
不要覺得補習是在扼殺你的創意之類的,
我個人是去黃謙,
我覺得老師交給我的是一些方向,
真正獲得知識的過程則是靠自己。
這樣講好像老師很混,
欸...也不是啦,
雖然老師真的是北爛北爛的,
這個待會再說吧XD
而去補習班的目的,
我自己有三個重點:1.表現技法 2.作品集 3.學科方向
(其實也就只教這些啊...)
而我認為,
準備這些部分的時候,
你不能只是一心想著我要準備多少才夠考研究所,
很多東西應該都是往後你再設計領域走跳必備的技能,
故應力求紮實、而非速成。
接下來我就開始講我準備這些方向的方法或時程吧!
第一個表現技法的部分,
這個沒被補習班老師教過,
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畫。
我自認對畫畫還滿有心得的,
但是第一次上課連直線都畫不好。
畫sketch(sketch本身,先不講產品思維),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透視觀念,
然後是線條是否乾淨、有生命力(粗細之分),
麥克筆上色我反而覺得還好,
畫個幾次之後會發現其實上色不難,
麥克筆打底、牛奶筆代針筆色鉛筆做細節,
到最後會覺得有種SOP的感覺。
真正要去磨的是線條以及透視的純熟度。
我甚至覺得如果不是特別要求你畫精稿,
用灰階上陰影就夠了。
像成大這幾年的術科考試,
他前言都跟你說精稿並不會比較好,
rough sketch反而更能說明你的概念。
畢竟sketch是設計師溝通的方式,
貴簡單明瞭,
而非鑽牛角尖交代細節。
順帶一提,
我認為考術科重要的是想法,
畫技反而是其次。
第二部分就是作品集。
很多學校需要看你作品集,
就算沒有要求,
第二階段面試也絕對是必要的。
所以基本上作品集絕對是逃不掉的QQ
準備作品集絕對是很可怕的過程,
真的建議能多早開始就多早,
如果本身有不少作品,
最慢10月也差不多要開始進行了,
因為排版、平面配置絕對是很傷腦筋的一個過程。
而如果你沒有什麼作品,
那你還不快開始!!!!!
拿我個人來說,
我過去有很多的平面設計作品以及實際case的經驗,
但是今天要考的是工設所,
所以產品的project也不能缺少。
而對於工設所來說,
作品集可以不用侷限在產品,
我個人就擺了很多平面的設計,
因為那是我個人的特色,
也是彌補我在產品設計上沒有經驗的部分。
也可以擺些攝影作品,
但是如果作品夠的話,倒也是沒必要啦。
因為念的是設計,
所以不管是你對畫面的想法、平面的呈現和產品的思維,
我認為是可以很多元的呈現的。
如果你不會建3D也不用害怕,
會是好事,但不會也無妨,
因為太多人會了,
並不會顯得你很特別~
重要的還是想法以及呈現。
廢物如小弟我就是不會建3D,
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麥克筆跟以拉硬畫湊出來的。
接下來是學科部分。
其實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塊,
不管你今天考的學校要考你幾科,
表現技法也只是佔了其中一科的一半而已。
畢竟表現技法不只是畫圖啊,
你使用設計方法的過程,
那都是在學科方面要去加強的。
而我個人的第一志願成大工設乙組,
所以我準備學科大致就兩大科目,
設計哲理以及人因工程。
準備這兩顆大概就可以cover我考的學校們了!
至於各校考試的模式,
下面會再詳細敘述。
設計哲理的部分,
就是代表有關設計你都要略懂一二。
設計史、設計方法、感性工學甚至人因工程,
他有時候都亂考啊,
但你又不能說他不合理,
的確沒超出範圍啊!
像是交大,
我選考人因工程、我朋友選考設計概論,
兩張考卷都出現affordance!
所以設計哲理我在準備的時候也是很慌,
因為根本沒有範圍!
所以我主要就是多看設計史,
還有一些相關的書。
設計史方面,
很重要的就是風格辨識,
新藝術時期的產品長怎樣?請簡述巴洛克以及洛可可(成大連考三年)?
然後一些脈絡要有概念,
我自己最主要是念盧永毅、羅小未著作的《工業設計史》,
這本我念了兩三次,
我認為寫的算詳細,
筆者也是講中文的人,
並不會有語句不通順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看《工業設計思潮》,
交大應藝林銘煌教授寫的,
這本很像美術課本,
一下子就看完了...不過講得滿扼要地,適合考前幾天看。
再來就是湯瑪士豪菲寫的《設計小史》,
這本我是看他內容好像沒多少,加減看看,
但因為它是翻譯書,
我覺得語句上有些不太通順不太適合我就是了。
另外還有王受之寫的《世界現代設計》,
這本字實在太多所以放棄征服,
但據說寫的滿詳細地,可以參考。
工業設計史那本我大概讀兩次,
念過以後我常常會在腦海中跑流程,
哪個時代接哪個時代、代表人物是誰、該些人物又有哪些代表作品等等的。
第一時間記不起來就寫下來,
第二次念就會印象深刻,
之後就信任自己的筆記,
念些自己容易忘記的就是了。
再來是人因工程,
光是許勝雄(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的人因工程,
我就念了足足五遍。
我認為至少要念三遍,
因為人因工程東西真的很多,
不念個三五遍實在是沒什麼信心。
我把它每一章後面的名詞整理,
包括最後面的名詞索引(不會完全重複),
都寫在筆記本裡面,
並且用我自己的話解釋它。
這樣一來,那個名詞的意思,包含背後的觀念,
都會有比較深的印象。
然後考前一樣是相信自己的筆記囉,
把不熟的勾起來猛記。
然後這本人因工程雖然寫的清楚也算好念,
但是他是跳著翻的,
有些東西沒有講得很清楚。
所以我去找了原文書來看,
比如說object display,
我在原文書裡面才有看到說明。
像一些人因工程裡面很基本的東西,
比如說affordance, compatibility等等,
我覺得在寫釋義的時候不能單單只解釋意思,
你必須舉例,
舉些課本以外自己想的例子,
並且有些評論才好。
像那種名詞釋義,
我覺得大概都要寫到四五行才夠,
但也不要過多,
時間會不夠的!
大概就是這樣,
接下來聊聊我有考的學校吧。
首先台科,
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
台科今年沒有筆試,
對於非本科生太不利了,
因為你沒辦法藉由考試翻點盤。
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就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
是抱持著一種挑戰的心態去報名的。
特別是我又沒有實體作品、也沒有得過獎,
所以就是投過去當炮灰的啦,
想說會不會讓我這隻瞎貓碰到死耗子。
不過現在想想好後悔啊,
報名費1500,背審做一做也是近1000,
全都直接跟丟到海裡沒有兩樣....
我幹嘛不去滿雙鞋來穿穿,真是的。
所以如果想考台科,
非本科生的話我覺得先看看有沒有筆試機會,
如果沒有就要斟酌一下了!
再來北科,
書面審查77.6 設計理論55 設計實務75 複試85
正取4。
報名要丟書審,
但他有規定哪一頁要做什麼,
在做完作品集之後照著做其實沒花多少時間。
第一階段考了兩科,
設計理論和設計實務。
北科的題目非常的活,
考古題真的非常之沒用。
先講設計理論,
我看了前兩年的考古,
看圖片說人名(或作品名)佔了很大一部分,
於是就朝這個方向準備。
當然包括一直有在念的設計史也滿著重的,
結果設計史考的居然是翻譯,
而且還是1851年萬國博覽會水晶宮那段,
我只要念設計史第一頁、甚至根本不用念就可以寫出來啊!!
然後看圖說人名一題都沒考,
他考你環保標章,
一號到九號叫你說出來是什麼材料....看到簡直想死。
總之北科的考題很活,
像是他用圖片表示一個產品的設計流程,
要你是揣摩它是什麼功能、如何發響以及運用什麼製程等等。
但我認為就是臨場反應要好,
看到那種直接打死你的題目也不用太在意,
因為別人也不見得會寫啊!
然後設計實務的部分,
今年很中規中矩的是兩題程序設計,
不像往年甚至考出機構學(害我還拿機構學起來翻),
不過注意噢,
兩題!那個速度真的是要卯起來衝,
我記得是只考三小時吧,
所以sketch的把握度要夠,
因為還得留時間想啊。
講到這裡,我認為平常就要多發想產品,
這樣萬一考試考到剛好是你想過的問題,
那真的是爽到了。
而有時候你真的想不出來,
也可以拿以前你發想過的東西來扯關係,
反正多想總是有好處的!
像北科設計實務這樣緊迫的時間,
我完全一片空白,就只是不停地搜尋自己資料庫。
複試方面最後再講好了。
接下來是交大,
(成績單找不到只記得大概成績)
人因工程7X 英文75 術科89 複試8x
正取2
其實考交大原本只是想練筆,
畢竟對於非本科生來說,
交大沒有設計系大學不是非常不方便的。
人因工程我滿有把握的,
至少是都看過的東西。
後來只有七十幾有點意外,
不過交大的人因工程不算難考,
每年的難度差不多,
考古的重複度也滿多的,
就是多看考古,然後許勝雄的人因工程念熟就差不多了。
這科目是選考,
當初想說既然都念人因工程了當然是跟他拼了,
但是似乎其實色彩學會比較好準備。
然後我朋友選擇設計哲理考,
走出來臉超臭....
英文就是個人累積啦,不贅述。
術科方面,
交大相對很仁慈,
四個小時只要你做一題程序設計。
題目是有關老人的,
而剛好之後的北科設計實務也有一題是畫給老人的產品,
所以有考交大是對的!
不僅人因工程做了個暖身,
也有cover到北科的術科,很賺啊!
過了個年之後就是成大了。
成大乙組是我的第一志願,
可以說是完全朝成大方向在準備一切入學考的。
人體工學53 設計哲理64 英文76 工業設計59
正取3
其實這些成績都滿意外的,
人體工學跟工業設計都比想像中低,
反而設計哲理和英文比想像中高。
人體工學,
相較於交大,成大的有比較難寫。
不過還是會有基本分可拿,
另外我覺得有辦法的話,
看能不能拿到成大人因工程這門課的期中期末考古,
超級有用!直接命中幾題名詞解釋。
其他我就不是太有把握,
像他有設計題,
要設計一把學童的椅子,
我就是盡量用人因工程的方法去進行,
但我最後只考這個分數,
所以不知道管不管用XD
設計哲理的話,
巴洛克洛可可先背了吧!連考三年了。
今年的題目還算是可以發揮(對我來說)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準備的,
就多充實自己設計相關知識。
像前年剛好是民國100年,
他就考了有關時事的問題,
這沒有涉獵還真的是不會寫....還好我沒遇到。
英文的部分,
成大的單字真的難到靠北,
每一題我幾乎最多只看懂兩個,
就是用很辛苦地刪除跟判斷撐過來...
所以多背單字吧!
然後今年考寫作,恐怖喔。
工業設計方面,
就是考八小時的耐力賽,
偏偏我前一天緊張到失眠,
所以是以一個非常耗弱的情況下去考的。
可以帶東西進去吃,不用緊張,
我個人是帶了一罐水、兩個三角飯糰和一瓶蠻牛,
真的感謝那瓶蠻牛XD
讓我撐過了這個地獄般的八小時。
我這科考不好的原因應該是想法不夠創意,
這次術科是假設你有三個技術:kinect, HTC one, 清掃機器人,
兩兩做結合、最後三個作結合,
共四個設計案。(前面還有一兩題不太記得了)
因為一開始一兩個小時我很慌,
我完全沒有什麼靈感,
又不想要跟大家想的一樣,
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我急著就把大家都會想的的答案畫了...
結果在我做完的時候我還有兩個小時,
我超級後悔,
但也只能在剩下的兩個小時多寫點字多加點細節QQ
好險最後有如願上榜啦~
這些是筆試的部分,
聊聊複試(口試)的部分吧!
我參加了北科以及交大的複試,
很幸運都是遇到和藹的教授,
沒遇到黑臉。
面試的話,
我覺得要準備一些口袋問題,
是你預設教授一定會問的:
請自我介紹(或許英文)。
為什麼要來念?
為什麼要錄取你?
你認為你過去的科系對本系有什麼幫助?
未來規劃?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多準備一些問題,臨場就越不會慌,
接著話慢慢講,講清楚。
可以的話想辦法讓教授記得你,
用任何方法。
北科分成三間,一間進去五分鐘,
但我覺得三間沒什麼不一樣,
都是兩個老師跟你談話,
最後一間明顯比較大咖,
是系主任跟一個感覺資深的教授。
北科的氣氛輕鬆,
全程是坐著的,
也不用準備簡報(他也沒東西讓你放簡報),
當天看了很多人西裝筆挺,
扛著表板和作品來勢洶洶,
相形之下我就很遜色QQ
的確,面試是該有很多秘密武器來加深印象,
但我來不及準備,
就只有帶著作品集穩住陣腳好好跟教授聊天這樣。
因為北科是創新設計所,
並沒有分組,
所以當時教授們看著我的平面作品看很久,
我認為他們也許會比較喜歡很多元的學生。
而交大面試,
這個就要準備簡報了,
他提供投影幕等設備,那就好好利用吧!
交大是一間,面試15分鐘,
站著面對三個老師,
老師都很客氣。
然後當時我已經確定上成大了,
但還是覺得給自己一點驚艷於是還是去交大面試。
老師就有問到我說選擇的問題,
我回答的方式有點顧左右而言他:
「因為我是台南人,所以會希望到外面闖闖...」
這時候教授就接話:
「哦~所以你的志願應該是北科,然後交大,再來是成大囉?」
我就也沒有否認,
但也沒有直言就是了。
面試前最好做些功課,
學校的走向是什麼,
有哪些教授大概要知道一下,
辜狗一下他們最近做了什麼研究等等的。
才不會人家萬一問了,
你什麼都不知道,
這想必是會扣一些分數。
最後,
應該是考哪個研究所都一樣,
到各縣市的交通什麼的都要先準備好。
考交大的時候,
我是下午才考,
但我早上大約十點就在那裡了,
看考場途中還有人急忙問我他的考場怎麼走....QQ
這種情況應該要有更多事前準備去預防的,
如果今天你考的是分秒必爭的北科術刻,
豈不是挫屎!
打了好長....
如果你end的話,
我大概是這樣的:
大三下開始補習,
但沒有很認真,主要培養自己手繪根基礎知識。
大四上才開始真正認真準備些學科和術科的考法這樣。
所以只要有心、有興趣並且按步就班,
準備設計研究所其實應該是快樂的,
我就因為獲得了很多我想獲得的知識感到開心,
並且也得到不錯的成果!
如果你看完了,那我覺得你也滿厲害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0.8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