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工務所配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務所配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務所配置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橫跨新店溪連結今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和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的「中正橋」始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並於1937年完工,最初名為「川端橋」,因其北端與臺北市川端町(今水源快速道路附近)連接之故,在二戰之後方改名為中正橋,現屬於縣道111號路段,是聯絡永和地區與臺北市之間的重要通道。 1933年,...
工務所配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橫跨新店溪連結今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和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的「中正橋」始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並於1937年完工,最初名為「川端橋」,因其北端與臺北市川端町(今水源快速道路附近)連接之故,在二戰之後方改名為中正橋,現屬於縣道111號路段,是聯絡永和地區與臺北市之間的重要通道。
1933年,確定待昭和橋(今光復橋前身)完工後,架設中和庄至臺北市川端町之間的橋梁,名謂川端橋。
1935年6月1日,川端橋興工。
1937年2月,川端橋竣工,耗資25萬2千餘日圓,橋長300.56公尺,寬5.2公尺,設2線車道。
1937年3月25日上午,於橋畔舉辦竣工典禮,由中和庄協議會員范阿清及其子孫三代夫婦相隨首渡;同日下午,在漳和公學校舉行祝賀會。
1945年11月,中和鄉長蕭昌銅將橋名改為「中正橋」。
1954年,因應交通量大增與防空疏散需求,加寬橋面7公尺作人行道使用。
1961年,臺灣省公路局辦理第二次拓寬,橋面拓增至15.4公尺,8月1日大致竣工,先開放行人與部分車輛通行,8月16日起雙向通車。
1961年9月7日至9日,臺北市古亭區與臺北縣永和鎮聯合於橋下舉行龍舟競賽,以慶祝中正橋拓寬工程竣工。
1962年,政府修建永和堤防,為符合河寬之規定,橋長向南延伸100公尺,11月22日動工(開工前已先架設便橋),由榮工處興建。
1963年5月31日,橋身延長工程竣工;後於6月15日舉行通車典禮。
1968年4月15日起,以90個工作天整修伸縮縫。
1971年10月,第三次拓寬工程完工通車,橋寬成為24.5公尺,由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為臺北端橋頭新立的橋名石碑題字落款。
此時,中正橋的主橋長400公尺、寬24.5公尺、高11.8公尺,設有雙向各3線車道與人行道。
2010年5月,為配合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永和段工程,環河西路一段路面拓寬與堤防外移,永和側橋面將需加高2公尺,於5月21日開始階段性施工,進行封路改行便橋、拆除與重建橋面工程。
2015年3月,因為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皆不合標準,所以臺北市政府決定進行改建,工程內容包括興建跨海新橋、拆除舊中正橋與重慶南路高架橋,並保留川端橋部分再利用。
2019年1月22日,歷經四度流標的中正橋改建工程終於決標。
2019年5月6日,舉行中正橋改建工程開工典禮;工程將分為四階段,耗時1440天,預定於2023年4月14日完工,工程總經費為新臺幣22億1790萬,由春原營造承攬。
工程先在維持原有車道及動線情況下,拆除中正橋北端之重慶南路高架橋下的自強市場與活動中心,並施作改道交維便橋。然後在2020年春節期間拆除重慶南路高架橋,工時定為5日,於整建重慶南路期間維持雙向各3車道通行。工程後期會先開放往新北車輛行駛新主橋,最終階段再開放南北兩線通車。
2019年12月27日,中正橋改建工程之臺北端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與交通維持等計畫定案,確定在2020年農曆春節期間:1月23日(小年夜)晚上9點至27日(初四)晚上7點,進行封路拆除,屆時汽、機車替代道路分別為水源快速道路和廈門街114巷。
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求施工期間比照2016年2月進行之忠孝橋引道拆除工程,工務局、交通局、警察局等機關副首長以上主管皆須進駐應變中心。
新工處專案工務所主任詹名成表示,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會以怪手大鋼牙進場,不動用需要較大迴轉半徑的吊車,如此可縮短工期,以降低施工噪音與對附近住戶之干擾。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施工期間,新北市經中正橋進臺北市的汽車,可改走水源快速道路至師大路駛往目的地,而臺北市經中正橋往新北市的汽車,則可循泉州街轉水源快速道路過中正橋駛往目的地,至於機車則是利用廈門街114巷單側雙向通行,現場會安排義交協勤引導,另提供巡迴接駁巴士供工區兩側的居民搭乘出入,完工之後,重慶南路三段將配置為雙向各3車道通行,並於路旁新增人行道。
此外,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行經施工管制路段(重慶南路三段及重慶南路汀州路口)的公車路線將於施工期間配合調整,共計影響16條路線、取消停靠7個站位。
【認識新店溪】
新店溪是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長81公里,流域面積921平方公里。主流上源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區鶯子嶺北側標高約700公尺處,向西流至新店區龜山會合支流南勢溪後,始稱為新店溪;合流後往北流經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匯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後,形成新北市、台北市之天然邊界,流至江子翠與大漢溪交會後,改稱淡水河。
影片提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工務所配置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17年公布的最新數據,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0.98歲,女性更高達87.14歲,雙雙創下新高紀錄。而在壽命不斷延長下,如何「活躍老化」便是許多日本人開始思考的課題。
在日本岩手縣的首府盛岡市,便有一棟結合照護中心與社區圖書館的「フキデチョウ文庫」。在這棟兩層樓的建築中,一樓為圖書館,藏書皆為社區居民捐贈,讀者多為前來護理之家的長者,以及利用社區空間的兒童與家長;二樓則是可用於開會、舉辦銀髮工作坊,或是純粹放鬆的多功能免費空間。
如此的空間設計與內涵是由岩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岩井沢工務所、社團法人幸福計畫舍共同合作的成果。岩手大學的師生負責書籍的蒐集與配置、岩井沢工務所將舊建築物打造成適合社區年長者的全新空間、社團法人幸福計畫舍則以「書×福利×城市」的概念,負責實際的營運。「フキデチョウ文庫」不僅是一個圖書館,更期望能符合社區長者實際的照顧需求,也透過跨世代的使用者,成為社區活動的舞台,在小孩、成年人與長者的共同參與下,有更多的創意想法得以迸發,讓社區充滿活力,這才是「フキデチョウ文庫」的真正理想。
フキデチョウ文庫介紹:http://moriokasanpo.net/post/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