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友:
熊大 不好意思 打擾你
我中餐這樣吃 你覺得可以嗎
水煮 菠菜 花椰 清蒸鯛魚 用米酒跟醬油稍微調味
我都是看你的影片 在學習飲食健身這塊
熊答:
薑片蒸釣魚香菇
糙米豆腐
青花菜加空心菜
非常完美的乾淨天然健身餐,
而且豐富多樣,一定可以有飽足感和滿足感,自己煮的人才是真正有心想要實踐...
健友:
熊大 不好意思 打擾你
我中餐這樣吃 你覺得可以嗎
水煮 菠菜 花椰 清蒸鯛魚 用米酒跟醬油稍微調味
我都是看你的影片 在學習飲食健身這塊
熊答:
薑片蒸釣魚香菇
糙米豆腐
青花菜加空心菜
非常完美的乾淨天然健身餐,
而且豐富多樣,一定可以有飽足感和滿足感,自己煮的人才是真正有心想要實踐健身生活的人,我為你感到驕傲,讚!
健友:
感謝熊大 我都是從你影片在學習 怎麼吃天然食品 原型食品
熊答:
我非常欣賞你的搭配,
相信你也要花些時間功夫,辛苦了,
但只要多做多練習,你就會發現吃自己所搭配煮出來的天然健身餐,吃起來充滿安全感,在肌肉締結和體脂控制上絕對比外食健身餐和補品更好更有效,也會慢慢地發現更快更有效率的烹調方式 或 更美味的健身餐調理方法。
健友:
謝謝熊大 很喜歡看熊大影片
希望熊大可以再多拍影片
看熊大影片 知道減肥不是一件難事
天然方式 健康飲食
熊答:
在有鍛鍊的日子,盡量達到肌肉微撕裂,此時所攝取較多的蛋白質補充才能最大化地讓身體利用在肌肉締結增補,反之在沒有鍛鍊的日子裡就不需要刻意擴大蛋白質的攝取,以免浪費了寶貴的營養甚至造成體脂肪增加,蔬菜類的高纖碳水化合物能幫助蛋白質的消化以降低腸胃的工作負擔,若是以減脂目的為主的飲食在澱粉類的碳水攝取上是不能免去但必須控制份量,以免在搭配大量清水攝取後產生數日身體儲水的水腫現象,那不一定是體脂肪增加,但在鏡子前會有肌肉清晰度下降的現象,會稍微影響減脂期的心情。
多實驗了解自己吃什麼會對體態有什麼反應,就不會被一時的體態改變有太大的得失心,這些都需要自己親自實驗的經驗,而這些親身經驗都有可能和各式各樣的健身理論的結果有所不同,因為每個人的內分泌和吸收效率不同,也就因為個體差異,所以才會造成健身名人的追隨者仍非人人都是完美體態,反而怪罪自己不夠努力,這不是事實,真正的事實是就是基因,有些人的基因真的很好,所以能比其他人更快達成理想體態,也就能更早有自信且順利地成為人人追隨的網紅,而我算是體質比較易胖也易增肌的人,所以你願意關注我是我的榮幸,也說明你很有眼光,哈哈~
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你的友善鼓勵,給我拍片的動力,握手!
健友:
我贊成熊大說的 每個人內分泌不同吸收效率也不同
我覺得大方向對了
小地方就慢慢去琢磨改進
我關注熊大因為我覺得熊大的生活方式跟想法 都很值得讓我去學習
我會繼續跟著熊大的腳步的
已經變成熊大鐵粉了
#感謝有眼光的各位願意在此教學相長互相切磋
#練吃睡水慢恆久遠自信自然樂活健身
#真正的營養都在天然食物裡而不在瓶瓶罐罐裡
#健零針丸錠粉劑財富健康更靠近
工作擴大化意思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嗨大家,我今天想要跟你們聊聊為什麼會有國際觀察曆。
今年年初,我離開了原本的工作,全職投入敏迪選讀。這件事很令人興奮,但是不容易。開工第一天,我不是立刻振筆疾書寫新聞,而是坐在電腦前,凝視著螢幕。我思考著,到底「敏迪選讀」這個品牌的願景是什麼?我要帶給大家什麼,又要帶著你們到哪去?
2020年是Podcast爆紅的一年。後起之秀如雨後春筍,把我從排行榜上看得到的位置,一路擠到視線之外。當時的我其實很徬徨,思索著要做哪些事才能得到更多流量、讓更多人聽到。但再怎麼想,通通都是東施效顰。我永遠在羨慕別的人強項,看到別人紅的原因,就回頭逼問自己,你為什麼做不到。
在流量最差的時候,我想起一句話:
「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這隻魚終其一生會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對啊。我一直在羨慕人家爬高,但會不會我根本不喜歡高處?會不會我其實是想要探索海洋世界的,會不會我忘了我會游泳?於是我回頭思考以下這些問題:
我是誰?
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做什麼事最舒心自在?
敏迪選讀的願景是什麼?
#我的能力是什麼
經過這麼多年的日更,我感受到自己有把複雜變白話的能力,我也有快速吸收和解構資訊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我的腦袋可以將四散各地的新聞碎片,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國際拼圖。這是我游泳的能力。
#敏迪選讀的願景是什麼
這個問題要回到敏迪選讀的起源。2018年11月24日,台灣舉辦有史以來最大一次公投,又稱九合一公投。但在那天,有多少人知道他手上那一票代表什麼?又有多少人根本沒做功課,糊里糊塗地蓋下自己未曾理解的選項?所以我想到了,
敏迪選讀的願景,
就是透過傳遞親民的資訊,捍衛人們免受無知和仇恨所害。
有了能力作為起點,也找到願景作為終點,但問題是,我要如何達到呢?答案是我必須要建立一個永續努力方向,在敏迪選讀存在的每一天,我都要確保自己是朝這個道路走的,這樣才有辦法引領我走向終點。
於是我設下這樣的核心:
敏迪選讀必須成為一個被大眾廣泛認識、信任,及喜愛的知識傳播品牌。所傳播的知識將會讓每個人對國際新聞產生興趣,進而學會閱讀國際情勢,不再盲目做出生活或工作上的決策。
為了達到這個願景,敏迪選讀必須:
1. 面向大眾,最大化擴散
2. 擁有最專業的國際知識,包含歷史、地理、政治、經濟
前者是確保我的努力可以影響更多人,後者是穩固我的新聞內容,確保大家收到的都是最有品質的資訊。從今以後我做任何決策,若有任何違背這兩點的,我都不應該去做。反之,任何可同時達成這兩點的事情,我都應該要好好把握。
#於是有了國際觀察曆的念頭
起初是想要讓自己認識全世界所有國家。我們一直都在說,國際觀不是「美國觀」,也不是「中國觀」。全球有207個主權個體,不管是被廣泛承認的,還是沒人認識的。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擔憂。更重要的是,國際局勢就像蝴蝶效應,可能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爆發衝突,最後會引發歐洲國家的金融危機。
所以這日曆最一開始是為了我自己而做的啦(無誤)。但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中文世界裡,竟然沒有一個地方整理出所有國家。講一個最酷的,你知道在台灣外交部的網站裡,找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嗎。而你在外交部網站找的到索馬利蘭,一個全球只有台灣承認的政治實體。卻找不到已經有超過136個聯合國成員承認、本身也是聯合國觀察國的巴勒斯坦國。當然個別國家的資料在維基百科都查的到。但是你得先要「知道」有這國家,才有辦法「查到」它啊。
更重要的是,維基百科上只有基礎資料,但國與國的關係呢?區域衝突呢?還有很多看不懂的名詞,怎辦?於是我決定,將這些內容通通整理起來,給我自己讀,也給所有人讀。
選擇做成日曆,其實是回到敏迪選讀的初衷。以前我們總是覺得國際新聞好難懂,國際觀好沉重。但是當我每天用1500字跟你介紹一則國際新聞時,是不是就沒那麼痛苦了?反而有點期待?所以我不是直接出一本書,把這些資訊通通倒進去書裡。而是做成一本日曆,把龐大的資訊量拆成365天,這樣一來,就舒服多了。
不過啊,與其說是日曆,它比較像一個「國際辭典」。裡頭介紹全世界193個聯合國成員國,3個聯合國觀察國,11個未經廣泛承認實體。但這些只是連連看裡頭的一個一個小黑點。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它們串成線。
所以我會另外介紹
13位國家領袖、
17個國際組織、
10個現在還在打仗或吵架的衝突地區、
11個形塑當代世界的重要歷史。
另外還有我自己最最喜歡的,
12個你每次看到都似懂非懂,卻又不好意思開口問的名詞。
例如
什葉派和遜尼派到底差在哪?
左派和右派是什麼定義?
什麼叫做反托拉斯?
誰是恐怖組織?誰說了算?
上述這些,通通都是連接各國點和點之間的橋樑。最終這些資訊將在你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張國際關係圖,建構屬於你自己的國際觀。
這本日曆花了我五個月。不只是整理資料而已,我們連日期安排、呈現哪些內容,通通都有巧思。但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吧。我之後會再錄一支影片,跟大家說明日曆裡的每個小細節。
#國際觀察曆怎麼買
今天晚上八點開始集資預購。
建議你先在今天八點前去填問卷,
https://0nlhhmiv2uk.typeform.com/to/kAHdWk7t
(14:19更新,問卷連結已更新,可以填寫囉)
填完,我們會寄送一張100元折價卷到你信箱。
只有在開賣首三日有最優惠的價格,
超過這個時間,價格就會貴上一些了。
所以無論如何都請先填問卷。
另外我還寫了一份購買攻略。
你填完問卷,會邀請你加入一個團購社團,
我已經將購買攻略公布在社團裡,
不管你是追求省錢,還是追求方便,
通通都可以參考那份攻略。
最後不得不說一句,
這真的是很棒的酷東西。
希望你們會喜歡(手比愛心)
工作擴大化意思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政治菁英如何看中國:五種人物的分類】
今年十一月美國將進行大選,候選人對中國的態度成了主要的議題之一。只是,近來觀察到在台灣人社團內的輿論討論,似乎有越來越兩極化的現象,對於所謂的親中/反中的判定,常只聚焦在特定領域。
剛好看到一篇智庫分析文(上報的李濠仲也針對此文發了一篇報導),我們覺得很值得大家參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美國政治人物的立場。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合聘助理教授Fumiko Sasaki。她把美國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依照「理念 — 算計」和「親中 — 反中」這兩個維度分成了四個象限,並且依照這四個象限,標出五種類別的人。她認為,不論11月之後由誰勝出,台灣都應該鞏固與「strategic realists」、「liberal realists」這兩類人馬的關係。
雖然這些分類和結論的歸結都是依照作者本身的判斷,有討論的空間,但我們覺得這樣的框架蠻清楚的,可以讓大家有更多不同的思考角度去看待美國對中國的立場。
▍原文網址:https://pse.is/Q4959
▍上報專欄主筆:https://pse.is/TFMVE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這張圖,垂直的這兩個分類,上方的「理念」就是真心相信該理念,下方「算計」的意思就是可以彈性改變立場,依照利益所在。水平的兩個分類,右邊是「反中、抗中」,左邊是親中,這就是字面上的解釋,很好理解。
1️⃣ 理念型(Ideologists)
最右上方的這類型的人是基於理念的反中,通常是反共產黨、人權倡議人士。有一些人對資本主義的信仰使得他們傳統上就反共產主義,基督徒也傾向反共,因為相信宗教自由。他們對於中共改革開放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別注意,美國很少有政界菁英認為必須消滅中共。目前的鷹派也只是要「對抗」中共而已),希望用更強硬的手段促成中共的改革開放。
代表人物:國務卿Mike Pompeo、副總統Mike Pence(皆為共和黨人以及福音教派);共和黨參議員Marco Rubio、Ted Cruz、民主黨參議員Bob Menendez(皆為古巴難民後裔)、共和黨眾議員Mario Diaz-Balart(就是反共反極權)、副國安顧問Matthew Pottinger(在中國被極權暴力對待過)。
2️⃣ 貿易保護主義者(Protectionists)
這類人對中國批判是因為其不公平的經濟行為,像是偷竊智慧財產、強制技術轉移、國家補助企業。這些人也坐落在「理念」型的光譜,因為其貿易基本教義派的立場。在貿易談判的討論中,這些人有時候會被標示為nationalist,意思是說他們對中國強硬的立場,很多時候也是基於愛國主義這些理念。
代表人物:商務部長Wilbur Ross、美國貿易代表(2017接替Ross成為對中談判首席)Robert Lighthizer、白宮貿易政策辦公室主任Peter Navarro。
3️⃣ 商業型現實主義者(Business-realists)
這類人因為自身商業利益而強烈親中,他們不在乎對外交往對象是民主還是極權國家。有些代表人物對川普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
代表人物:Sheldon Adelson(川普的大金主,億萬賭場富翁,以親中為名因為他2019有70%的收入來自澳門)、Stephen Schwarzman(億萬富翁,川普任期之初任命他為總統之「策略暨政策論壇」主席),原則上前國務卿Rex Tillerson、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也屬此類(最近川普的行政部門首長紛紛對中發表強硬談話,但Mnuchin並未在其中)。特別的是,美國對中國談判時的主要代表Lighthizer和Mnuchin,是一個鷹派一個鴿派的組合。
補充:中國過去投資巨額在商業巨頭上面,而他們也成功地遊說美國推出很多親中法案。(兩大黨都有,而且在最惠國待遇以及讓中國加入WTO等法案上,民主黨的反對都多過贊成喔!民主黨其實因為工會的關係,其實平均來看是比較反對貿易全球化的,共和黨和商業巨頭的關係較好些。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親中反中不能二分法)
4️⃣ 策略型現實主義者 Strategic-realists
這類人想要維持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影響力,他們反對中國任何會縮減美國影響力的權力擴張,通常他們都在五角大廈與軍隊中。
代表人物:H. R. McMaster(川普的前國安顧問,也是著名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吿》的主筆)、國防部長Mark Esper、參謀總長Mark Miley、共和黨參議員Tom Cotton、John McCain(已逝共和黨參議員,非常友台的著名退伍軍人)。
5️⃣ 自由派現實主義者 Liberal-realists
這類人主張透過外交手段(多邊手段)來極大化國家利益,他們不完全算是「算計」類型,因為還是相信民主以及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他們認為,美國必須和中國共存,即使雙方並非友善關係。他們通常會對中國壓迫、無視規則的作為非常批判。
(補充:這些人通常反對用強硬手段對付中國,其中有些人仍然認為「交往政策」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過去30年來的主流思想。必須注意的是,這群人的數量仍然很多,而且學院訓練出來的許多智庫研究者,政治工作者與助理們,其實仍然會以這類人為主。這類人物應該仍然是最主要、最多數的類別,影響力是不限黨派的)
代表人物:去年投書《中國不是我們敵人》的那100位連署人、著名智庫學者Michael Swaine、前國國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前國務院高層董雲裳Susan Thornton。
▍作者認為,在11月選舉過後,沒有選票壓力的情況下,川普很有可能歸隊business-realists;而拜登則是歸隊liberal-realists。但在選舉期間,可能還是會走ideologists的路線好召喚選票。
年底無論是誰勝出,作者都認為台灣應該鞏固與strategic-realists和liberal-realists這兩群人的關係。因為strategic-realists已經深深嵌在五角大廈的體制中,這群人會繼續推進阻擋中國制霸亞洲的目標。對他們來說,台灣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和liberal-realists交往的理由,則是因為這群人持續在學界和智庫界佔有強勢地位,這些智庫學者、政策界菁英,也是最容易入閣擔任重要職位的人。
我們認為,以目前蔡英文政府對國防發展(包含對美軍售)的重視,以及努力與美國智庫打好關係(其實這一直都是台灣駐美工作的重要環節,而且不會隨政黨輪替而改變)的路線來看,似乎和作者的結論相去不遠?
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各類人馬的角力,不同的組織之間(國會,國務院,國防部…etc)也會互相爭論與競逐影響力,不會是一兩個人決定的。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工作擴大化意思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貼:「武漢肺炎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大白話時事|文
先從一個真實故事說起,來自一位中小企業主——
初四了,剛接到副總的電話,他被困在武漢回不來了。一瞭解,原來去老婆家了。即使馬上回來,也要自我隔離14天才敢讓他上班。
我們的B工廠,本計劃在2月2號上班,這二天幾個老闆在商量,哪一天開工才好?
有股東提議推遲一周,9號開工,剛好過完元宵,被我否決了。元宵肯定是集中爆發高峰期,第一很多人在過來的路途中,潛在者一定會傳染給同行的人。第二,如果正常上班後,只要有一個人爆發,整個工廠可有面臨著封廠消毒的可能性。
按照我們工廠500多人的體量,是經不起折騰的。首先,一個月400萬的費用,第一季度正常都是虧損的,何況會再來一個隔離停產?其次,我們的客戶都是行業集中大客戶,是下FCO訂單計劃生產的,一季度如果停產交不上貨,不僅要賠償,後續的訂單肯定跟不上。也不可能有新客戶接上了。
另一個大股東在國外說,已經焦慮得天天失眠,與國內同步時差。
這場疫情,對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來說,是生死一線了。不像太小或公司,虧損的金額不大或許可以扛的過去。
我也焦慮,但國情如此,我能做的,就是讓生產部主管統計一下員工去向,湖北方向或去過湖北的都不要來工廠開工,等待疫情過去通知。
所有人進宿舍,都必須經過層層把關確認才敢開放宿舍,而且這筆停工員工工資,也是需要照付的。
我的幾個朋友工廠,已經通知15號開工了,這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會可能出現在工廠的疫情如何處理?
2020年,不用說,肯定是賺不到錢的。大家的心態已經如此了。
如果疫情在2月份得不到全面的控制,很多像我們這種工廠過完今年不一定會堅持下去了。
而且,疫情爆發後,合作的上下游也會受到影響,更會有些不良的配合廠商做文章,這十幾年來,經歷過太多借題發揮犧牲別人為自己謀最大利益的商場謀術了。
算了一下,工廠年前發了年終獎後,賬上的錢只夠兩個月基本支出了。以往一季度虧,二季度賺回打個平手,今年這種可能性沒有了。
除了當老闆的操心,打工的也擔心,老闆不賺錢了,自己又要找工作了。
我們每個企業每個家庭都要附附屬在國家身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只要疫情一日不解除,我們經濟就一天處於冰凍狀態。這對我們的經濟影響自然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影響究竟有多大?
(1)
SARS對經濟的影響
本次疫情的嚴重程度,目前來看會超過SARS。SARS發生的時候,是2003年。當時我們剛加入WTO不久,正在融入世界大家庭,屬於經濟騰飛階段。
SARS的發生,雖然一度讓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長出現罕見的增速驟降,但並沒有改變中國當時整體的經濟快速增長趨勢。
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一度從11%多降到9%多。但這個增速仍然很快,並且迅速恢復到原先增長水平。
SARS雖然重創了第三產業,但整體並沒有改變中國當時整體經濟的快速增長趨勢。有數據顯示,2003年二季度第三產業增速僅為0.8%,增速比前一年同期回落6.1%,其中客運、餐飲、社會服務、旅遊業受損尤其嚴重,客運量下降23.9%,航空下降近50%
可見,SARS疫情對當時的第三產業近乎於毀滅性打擊,乃至整個零售行業都出現斷崖式下跌。
在2003年,我國的經濟結構是這樣的:第一產業貢獻率3.1%;第二產業貢獻率57.9%;第三產業貢獻率39%。
可以看到,當時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佔比57.9%。但第二產業受SARS影響相對較小,這主要也是因為,SARS爆發沒能第一時間全面防控,一直到3月份才被全面重視,那時候春運已經結束,打工的人也都到工廠就位了。
但現在不太一樣。2019年,我國的經濟結構是這樣的:第一產業貢獻率3.8%;第二產業貢獻率36.8%;第三產業貢獻率59.4%。經過這17年的發展,中國經濟不但快速騰飛,這個產業結構變化也是明顯的。
(2)
今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嚴重
今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幾點判斷:
1、本次疫情嚴重程度會超過非典。
2、本次疫情爆發在春運之前,並且是在春運結束之前就進入全面防控。這意味著春節過後,各地方人群能否按期返回工廠、企業上班,都還是一個疑問。
上海明確推遲到2月9日,這會給各地方人們從家鄉返回到工作地方,增加了難度。這比2003年非典帶來一個更大的變化,試想,要是工人不能按期大面積返回工廠,企業如何開工?
3、當前我國第三產業已經超過第二產業已經變成了主導產業。所以本次疫情對第三產業的毀滅性打擊,會直觀的反應在GDP上。
所以可以預期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將出現一個驟降的情況。彷彿就像是一個狙擊手,精准的瞄准了我們的心臟,將傷害最大化。
(3)
最脆弱的時候,最危險的疫情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在2009年達到經濟增速高峰,並經過2015年的相對平穩過渡之後,從2018年開始,我國經濟處於一個明顯的增速下行的週期中。
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6.8%增速開始,GDP增速已經連續8個季度處於下行過程。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都只有6%。
以目前情況看,保守估計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會從6%降低到3%。這只是一個保守估計。
首先,上面已經分析過,當前我國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了主導產業。而本次SARS,首先對電影市場、旅遊市場、消費市場都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1)電影市場:
2019年春節期間,國內電影票房59.05億元,佔全年票房9.2%。可以說,春節檔期是國內電影全年票房的一個重要構成。
今年春節檔期因為有眾多賣好又賣座的電影競爭,所以本來一些機構研究預計今年春節檔期票房可以達到70億元,佔全年票房可能會達到10%。
隨著賀歲電影撤檔,這70億票房肯定打水漂了。並且,只要疫情一天不結束,整個電影市場就沒辦法恢復。所以預計電影市場的整體損失,將超過100億元。
(2)旅遊市場:
去年,也就是2019年整個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如果沒出疫情,應該保持約8%的高速增長,那就差不多是5550億元的一個市場規模。現在,這也沒了。
本來國內旅遊市場主要就靠3個時間段賺錢:1、春節假期。2、暑假。3、國慶假期。現在春節假期已經打水漂,等於全國旅遊行業從業者直接損失了1/3的收入。
特別是隨著全國團隊游暫停,很多旅行社都要提前把錢墊付給酒店、航空、郵輪之類的,現在旅遊暫停,很多旅客要求退費,這對很多中小旅行社可以說是毀滅性打擊。
可以說,本次疫情結束後,恐怕很多中小旅行社也熬不過這個春天了。
(3)消費零售市場
本次疫情對全國消費零售市場的打擊,才是對經濟最直接的影響。
在嚴格的管控制下,所有人都只能待在家裡,不能出門。消費慾望可以說也變限制到最低。
參考一下2003年非典對零售市場的打擊幅度,按照5%來計算的話。今年一季度,社會零售總額的經濟損失差不多達到5000億元。
也就是說,光電影市場+旅遊市場+零售市場,本次疫情對我國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元。
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GDP總額為21.34萬億,本來2020年第一季度,如果按照6%的預期增長率,2020年第一季度GDP的總額應該增長為22.62萬億,增長幅度差不多就是1.28萬億。
如果說因為本次疫情,讓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直接損失掉1萬億。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甚至可能出現0增長的局面。
因為當前第三產業在我國經濟佔比已經很大了,並且這也是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來源。這會直接導致2020年第一季度的這個經濟發動機,驟然間失速。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問題。發動機驟然間失速,可能引發心臟休克的可能,這使得這次疫情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4)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8年1月份開始的這兩年,我國處於經濟轉型的最關鍵時期。
因為整個經濟增速驟降,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大。這直接導致一個問題,企業債券違約率開始上升。
由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從2015年開始,我國債券違約開始頻繁爆發,並且在2018年達到一個高峰,而2019年從違約主體、違約數量、違約金額,都基本跟去年持平。
這意味著我國企業債券違約的現象,已經不只是一個短時間現象,而變成一個持續性現象。
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2014年~2016年,我國有過一次集中的大放水。很多企業家盲目的上項目,舉債投資,在股市裡搞收購,再融資抽血。這其中的很多投資,在隨後的幾年里,因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壓力,而血本無歸。而2018年~2020年,也進入償債的高峰期。
投資失敗了,借的錢又太多,資金鍊一下子就緊張了,這種情況下,一些因為步子跨太大,結果整個企業垮掉的民營企業比比皆是。
其中這裡的違約率計算有兩種。一種是把今年違約的債券除以整個債券市場存續總額,大概意思就是未來還沒到期償付的債券也算進去。
把還沒到期償付的債券也算進去的話,民企的違約率高達12.5%。換句話說,今年到期的所有民營企業債券,每8支就有1支是違約的。這個比例是很恐怖的。
本來,2020年是企業違約的高峰期。
在這種事情下,一些本來資金就比較緊張的民營企業,碰上這種疫情的打擊,很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需要知道,現代經濟基本都是靠消費去驅動的。消費→企業利潤→擴大生產→刺激消費!這樣去形成一個經濟增長的循環。
但問題在於,由於疫情爆發,全國人民都只能宅在家裡,降低了自己的消費慾望。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都將受到影響。
而這又恰好碰到了企業償債高峰時間週期的話,企業的資金週轉就很有可能出現問題。
如果一些企業因此資金鍊斷裂而倒閉,那麼員工失業,或者整體收入降低,就會進而降低人們的消費慾望,在這種情況下,降低的消費慾望,會進而降低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直接反應在資本市場上。目前A股雖然沒有開盤,但是海外有追蹤A股的A50期指,卻比較真實的反應了,節後股市可能的開盤情況。
在A股1月23日收盤後,3天的時間A50已經大跌超過7%。
如果疫情不能在2月3日之前有效好轉,A股甚至可能在2月3日開盤那天出現開盤跌幅超過6%的慘烈景象。這是當前股市對一個經濟增長預期擔憂的直觀體現。
也就是說,本來一個良性的經濟增長循環,很有可能因為本次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短暫凍結,使得這個心臟突然休克,進而打破了良性的經濟增長循環,變成一個經濟惡性循環。
這可能導致一個結果——世界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