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川崎氏症發生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川崎氏症發生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川崎氏症發生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川崎氏症發生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937的網紅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爸爸媽媽收到通知書了是不是開始很焦慮要不要同意小孩接種疫苗? 幫自己決定比較快,幫小孩決定特別焦慮😣 兒科醫學會寫了一篇非常清楚的文章,很值得爸爸媽媽仔細研究看看~ 我節錄了幾個重點: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所通過BNT新冠肺炎疫苗於12歲以上青少年的緊急使...

  • 川崎氏症發生率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9 14:13:12
    有 107 人按讚

    爸爸媽媽收到通知書了是不是開始很焦慮要不要同意小孩接種疫苗?
    幫自己決定比較快,幫小孩決定特別焦慮😣

    兒科醫學會寫了一篇非常清楚的文章,很值得爸爸媽媽仔細研究看看~

    我節錄了幾個重點: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所通過BNT新冠肺炎疫苗於12歲以上青少年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以及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批准莫德納疫苗可供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意味著基於臨床試驗數據,確定這些疫苗對青少年是安全有效。臺灣兒科醫學會也呼籲青少年應依照建議,施打通過審核的新冠肺炎疫苗。」

    🔹兒童或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可能出現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症狀為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發紅等 #類川崎氏症症狀,
    ➡️在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但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另一項更常見的感染後併發症為 #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症狀極為多樣化,包括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等,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2-13%。

    ⚠️透過接種疫苗,減少病毒傳播速度,#也同時可減少病毒突變成更危險的病毒株的機會。

    截至2021年7月16日為止,美國約八百九十萬12–17歲的青少年接種了BNT新冠疫苗,共863人在系統通報嚴重的副作用,其中40.3%是心肌炎,#初估不及萬分之一的機率,#主要發生於第二劑接種後。

    ‼️提醒家長若在注射第二劑BNT新冠疫苗後的兩週內,若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感覺,仍請立即就醫。

    青少年接種BNT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出現疲憊、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這些不舒服症狀發生率有五成以上。另外打完第一劑後有10%會低溫發燒(大部分低於38.5℃),#但第二劑後會有20%發燒,且半數超過38.5℃,當孩子感到不舒服時,可以使用退燒止痛藥降溫。

    ⚠️結論就是:
    疫苗的心肌炎預後不錯,
    #但COVID19造成的心肌炎致死率高‼️

    給爸爸媽媽參考喔▶️ https://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52

    #佳鴻診所

  • 川崎氏症發生率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4 12:09:32
    有 92 人按讚

    🚩新冠肺炎與兒童族群🚩​

    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家長們都很擔心自己家的孩子,許多不得已來看診或預防注射的小朋友除了戴上口罩,連面罩都配備了。 ​

    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世界的這一年多,雖然我們對兒童族群的感染所知還是相當有限,但至少知道這個病毒對孩子的威脅相對輕微很多。​

    1. 兒童確診病例相對少:根據北美、歐洲和亞洲的資料,兒童族群大概只佔所有確診病患的2.1~7.8%。不過由於兒童輕症和無症狀感染多,這樣的比例應該是嚴重低估的。(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Vol 20 November 2020)​

    2. 兒童患者大多症狀輕微:根據兩份去年發表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兒童九成以上都是輕症,甚至20~30%是無症狀感染。症狀上較常見的依序為發燒(40%~60%)、咳嗽(40~50%)、喉嚨痛(約30%)、頭痛和肌肉痠痛(20~30%)、打噴嚏流鼻水鼻塞(10~20%)、呼吸喘(10~20%)、腸胃道症狀(10~20%)。這些症狀和一般感冒幾乎無法區分。​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0) 119, 982-989)​

    3. 有潛在疾病的兒童和一歲以下的孩童有較高機會需要加護病房照顧​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4. 整體兒童Covid-19死亡率約0.18% (應該是高估的,因為有許多無症狀感染並未被檢出)​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5. 部份病例報告發現Covid-19確診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得到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一種和川崎氏症表現相似的全身性發炎疾病,算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但目前的發生率仍不清楚。​
    (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Vol 20 November 2020)​

    雖然新冠肺炎在兒童族群多為無症狀或輕症,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可能是大流行中非常重要的傳播源。學童在學校群聚、防疫措施可能不像成人執行得那麼徹底,再把病毒帶回家進入家庭傳播,給家中的高風險族群帶來很大的危險。而且當孩童無症狀,家人很容易失去警覺心,家中的親密接觸又是傳染的溫床。​

    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不知道是誰的名言「現在的距離,是為了將來的擁抱」。請爸爸媽媽們幫忙一起保護家中長輩:​

    ❗ 假期不要返鄉、不要拜訪親友,我們不知道身邊沒有症狀的家人或小孩,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 如果平時沒有住在一起,儘可能不要把孩子托給老人家照顧​

    ❗ 同住的阿公阿嬤,在和孫輩接觸時要戴上口罩、不要共食​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小樹和松果就只能用視訊和阿公阿嬤、外公外婆請安,小樹常常說:「我好想念阿公阿嬤哦!什麼時候才能和他們玩?」我都會安慰:「再忍耐一下,現在我們要保護阿公阿嬤,等到他們打完疫苗變強壯,就能一起玩了!」​

    大家一起加油,一切都會變好的!

  • 川崎氏症發生率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30 20:00:06
    有 558 人按讚


    連續幾天的零確診,值得開心,但還是不能太鬆懈啊!來看看國外的案例:
    #新冠病毒幾乎可以引起任何症狀並侵襲身體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血管系統,是會引起很多炎症反應。

    #當新冠病毒與川崎氏症共舞!
    美國最近報告這樣的病例,我來分享一下。妹妹為6個月大,足月兒,先前健康狀況是正常的。妹妹最初因發燒一天,出現煩躁不安和拒絕進食,因此爸爸媽媽先帶到兒科緊急照護所求診。
    當時妹妹的溫度為38.8°C,#她沒有咳嗽鼻塞或流鼻水。

    一開始評估,包括流感快篩和尿液分析檢查均為陰性。兒科醫師初步診斷她是病毒感染。在這段疾病期間她沒有群聚史、接觸史及旅遊史。

    但妹妹發燒依然持續,於是被安排住院。

    住院後,妹妹在發燒的第5天,出現邊緣性結膜炎(圖1),舌頭乳頭突出,多形性斑丘疹皮疹(圖2),四肢腫脹(圖3)-符合標準川崎氏症的診斷。

    於是她接受了靜脈免疫球蛋白(IVIG)(2g/kg)和高劑量Aspirin的治療。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無任何異常冠狀動脈擴張或動脈瘤的證據,無心包積液,並具有正常的瓣膜和心室功能。

    可怕的是,妹妹出院前一天晚上,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

    這是首次描述川崎氏症併發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

    「那甚麼是川崎氏症?」

    #兩種兒童後天性心臟病會致命的,一個是急性心肌炎另一個就是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是兒童期的急性血管炎,是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川崎氏症是一種多系統血管發炎症候群,目前造成的原因仍不清楚。於1974年川崎富作醫師首先發表。

    川崎氏症的臨床表現特點為:長時間發燒,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擴散性的黏膜發炎,多形性皮膚紅疹,四肢末端充血浮腫與脫皮和頸部淋巴結病變。

    近年來亦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症,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我們將之稱為非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氏症,其大約占全部川崎氏症的15%。

    病因至今仍未明。
    全世界有許多學者專家致力於各種病因的研究,但未有明確答案。

    美國Frank Esper發現人類冠狀病毒(HCoV-NH)與川崎氏症有著極大的關連性。
    但也可能是透過刺激B細胞和T細胞而產生自體免疫反應。

    #川崎氏症在男孩中更常見,80%的病例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發生。8歲以上很少發生,它可以影響所有種族的兒童,在亞洲後裔中發病率更高。

    因為川崎氏症在日本有全世界最高的發生率,且亞洲的發生率是歐美地區的十多倍。這也說明了遺傳基因在川崎氏症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未治療的川崎病氏患者中約有20%至25%發生冠狀動脈的動脈瘤和冠狀動脈擴張。
    隨後可能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

    一般治療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有效的。

    PS.Rare inflammatory syndrome seen in child with Covid-19
    目前至少有六個國家出現了近100例這種不尋常的疾病,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的醫生正在對此病進行調查。

    有醫師認為這些病例不是川崎氏症。而是具有共同原因的相似疾病。

    這種綜合症是“感染後炎症反應”,感染後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這表明在某些兒童中,該疾病分為兩個階段-初始感染和隨後發生的繼發免疫反應。

    越來越相信,新冠病毒幾乎可以引起任何症狀並侵襲身體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血管系統,是會引起很多炎症反應。
    圖文授權: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未來親子
    --
    ☺教養路上不孤單!快將<未來Family>加入"搶先看" ➡ 讓我們和您一起在教養路上並肩作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