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教育並不是在教導下一代「正確的事」,而只是在教導他們「大家都覺得正確的事」,特別是漢字的教育。
就說教育的「育」字吧。
首先,「育」字怎麼寫?很簡單,不就是從上到下:亠厶月?
也許這個時候你已不禁衝口而出說:「我早就知道不是月,而是⺼了。」你說得對,可是我今天想說的不是育字的下部...
.
很多時候,教育並不是在教導下一代「正確的事」,而只是在教導他們「大家都覺得正確的事」,特別是漢字的教育。
就說教育的「育」字吧。
首先,「育」字怎麼寫?很簡單,不就是從上到下:亠厶月?
也許這個時候你已不禁衝口而出說:「我早就知道不是月,而是⺼了。」你說得對,可是我今天想說的不是育字的下部分,而是上面的那個「𠫓」。雖然我們很多時會寫成「亠厶」,但其實這是不對的,而是要將「一」字從「厶」中間穿過去。
為什麼?
告訴你,「𠫓」本身是一個象形文字,你猜得到他是象什麼事物之形嗎?怎麼了,還是看不出來?好,現在請把你的手機180度倒轉。
看得出來了嗎?對,「𠫓」其實是一個倒轉了的「子」字。
這個上下倒轉的子,是指頭部向下、正在出生的嬰兒,最初想表達的大概是早產或突然流產的意思,所以「𠫓」字有另一個寫法,就是在下面加上「巛」這幾道羊水,成為了「㐬」字。
這個「㐬」慢慢衍生出羊水流動的意思,後來泛指所有的液體流動,於是便加上「氵」成為了「流」字了。
說得太遠,我們還是回到「育」吧。
原來,「育」字最初並非寫成「育」,而是寫作「毓」,右邊的「㐬」在這裡指的不是流產,而是正常的生產,至於「每」字的本義是戴著髮簪的已婚婦人,所以「毓」就是生育嬰兒的意思;後來,人們覺得「毓」的筆畫太多吧,所以以「𠫓」為基礎,再在下面加上一個「肉」字作為聲符兼義符。
就這樣,「育」字終於順利誕生了。
因此,將「𠫓」寫成「亠厶」,把可憐的孩子弄得支離破碎是不對的;不過,教育嘛,就是教導我們如何習非成是,所以知道就好了,別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