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爪哇島有南宋後人?
崖山海戰標誌南宋滅亡,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一脈相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
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幼子陸自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船外逃至南洋爪哇島。他們來到爪哇島時,正遇到爪哇島內亂,他們趁機佔領了爪哇北部沿海300里的順塔這...
#印尼爪哇島有南宋後人?
崖山海戰標誌南宋滅亡,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一脈相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
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幼子陸自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船外逃至南洋爪哇島。他們來到爪哇島時,正遇到爪哇島內亂,他們趁機佔領了爪哇北部沿海300里的順塔這個地方,並在這裏建立「順塔國」,陸自立自立為「順塔王」。
------------------------------------------------------------------------------------------
很多南宋遺民在崖山海戰後,逃到海外建了一國
宋朝一直以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重文輕武,這和宋太祖趙匡胤當初定下的一個規矩有關,西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統一中原,建立宋朝。後來為了避免出現晚唐那樣,地方軍官擁兵自重,形成割據政權,在拿下天下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兵權通過和平方式集中到了自己手上。
趙匡胤出身於軍閥,他對戰爭的血腥記憶猶新,因此,在宋朝建立後,立下了以「禁殺」為主要內容的三條誓約,其中第二條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從那以後,宋朝開始重視文化和經濟發展,軍事國防則被放在次要位置。縱觀整個宋朝,被殺的文人或武將,比漢、唐、明、清少之又少,特別是文人,在宋朝得到高度重視。
在盛世,這樣做自然很有益處。宋朝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GPD佔世界總量20%以上,文化方面更是出現了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陸游、二程、朱熹、辛棄疾、李清照,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佔了六個,還有王安石、司馬光、文天祥等著名文臣。
但是在武力上,整個宋朝都很弱,先是發生靖康之恥,宋欽宗、宋徽宗二帝被掠,好不容易出了個抗金名將岳飛,又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到南宋時期,軍事實力上就更弱,還好遇到金和蒙元內亂,否則南宋早就滅亡。
西元1278-1279年,蒙元鐵騎南下,分水陸兩路進攻,文天祥(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在廣東、江西抗元兵敗被擒,後被押解之元大都(今北京),拒絕投降被殺。蒙古軍把南宋少帝和最後的宋朝殘兵逼到崖山(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南宋軍隊最終戰敗,張世傑在海戰時溺水身亡,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也跳海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標誌南宋滅亡,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一脈相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
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船外逃至南洋爪哇島,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準備等待時機反攻蒙軍。可惜的是,因實力有限,他們再也沒有機會恢復大宋。
陸自立和南宋遺民來到爪哇島時,正遇到爪哇島內亂,他們趁機佔領了爪哇北部沿海300里的順塔這個地方,並在這裏建立「順塔國」,陸自立自立為「順塔王」。
到明朝永樂年間,爪哇順塔國還曾派使者向明朝朝貢。《明史》對順塔國有相關記載,「其國一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永樂九年自遣使表貢方物」。梁啟超在《中國殖民偉人傳》也有專門介紹順塔國,「明太祖時爪哇者婆並時入貢,蓋本二國也。者婆亦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流寓多廣東及漳泉人。」
爪哇島上曾經有多個國家同時存在,有著名的塔魯納國、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王國、穆斯林王國等。爪哇順塔國是爪哇島上存在的一個小的割據王國,具體滅亡時間歷史沒有記載。
到了19世紀,爪哇島成為荷蘭殖民地,二戰後,爪哇島併入印尼。
爪哇島雖然只是印尼的第四大島嶼,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但它卻是印尼印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最發達的地方,島上住着人口1億4500萬(整個印尼一半以上人口),以盛產咖啡、椰子、石油、橡膠等聞名於世。印尼首都雅加達以及重要城市如萬隆就在爪哇上,爪哇還是電腦JAVA語言的名稱。
目前,爪哇島上有200-300萬華人華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南宋 #爪哇 #印尼
崖門海戰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9月23日
#知史討論
「東莞威遠炮臺和新會崖門炮臺有先後之別——中式炮臺的早晚差異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靖遠將 軍奕山等奏摺載:『逆夷退出外洋,繳還虎 門各炮臺,當即飛飭查勘,安兵駐守去後。 茲據先後稟稱,各炮臺僅餘基址,或被拆卸,或被藥轟,無可棲止,炮位大者無存, 小者亦皆殘毀。』可見在1841年第一次鴉 片戰爭中,虎門炮臺中除蕉門、新湧炮臺外,其餘各台都遭到英軍的破壞。戰後廣 東當局對虎門炮臺進行了重建,重建後的 炮臺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再次破壞。 為便於同關天培等修建的炮臺相區別,重建的炮臺可以說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炮臺。 現在的問題是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炮臺 有何不同?對此……茅海建教授的回答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 帝曾下令各省修築海防工事,但因未有軍 事學上的檢討,各地競然舊樣複製,全無改進。』而王宏斌教授卻持相反的觀點: 『第一次鴉片戰後時虎門炮臺群,儘管不是 西洋炮臺技術的移植,但總結了前次戰爭 的經驗和激訓,在以下六個方面有所改進……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a0011/y0266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今天還有鴉片戰爭時的海岸炮臺嗎?——再論清代海岸炮臺的分期》,作者:黃利平,特此鳴謝。)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胡里山炮臺 #海戰 #威遠炮臺 #新會崖門炮臺 #林則徐 #光緒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崖門海戰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9月19日
#知史討論
「眾所周知海岸炮臺是鴉片戰爭中清軍最主要的防禦工事,國內文物界普遍認為 廣東東莞虎門、新會的崖門、浙江的鎮海今天都有遺存,其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是東 莞的威遠炮臺、新會的崖門炮臺。由於其 主體部分保存完整,特別是炮臺的正面保 存完好,因而被認為是光緒時西式炮臺以 前的中國炮臺的典範,長期以來在各方面 都有很大影響。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 開始,學術界在重新檢討鴉片戰爭時又一次開始了對清朝沿海炮臺的討論……沿海地區今天還有沒有光緒以前的炮臺、怎樣區分光緒以前炮臺的早晚等問題……為方便起見,我們就從……東莞虎門的威遠炮臺和廈門的胡里山炮臺這兩個炮臺開始……」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a0011/y0262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今天還有鴉片戰爭時的海岸炮臺嗎?——再論清代海岸炮臺的分期》,作者:黃利平,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胡里山炮臺 #海戰 #威遠炮臺 #林則徐 #光緒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崖門海戰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印尼爪哇島有南宋後人?
崖山海戰標誌南宋滅亡,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一脈相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
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幼子陸自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船外逃至南洋爪哇島。他們來到爪哇島時,正遇到爪哇島內亂,他們趁機佔領了爪哇北部沿海300里的順塔這個地方,並在這裏建立「順塔國」,陸自立自立為「順塔王」。
--------------------------------------------------------------------------
很多南宋遺民在崖山海戰後,逃到海外建了一國
宋朝一直以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重文輕武,這和宋太祖趙匡胤當初定下的一個規矩有關,西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統一中原,建立宋朝。後來為了避免出現晚唐那樣,地方軍官擁兵自重,形成割據政權,在拿下天下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兵權通過和平方式集中到了自己手上。
趙匡胤出身於軍閥,他對戰爭的血腥記憶猶新,因此,在宋朝建立後,立下了以「禁殺」為主要內容的三條誓約,其中第二條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從那以後,宋朝開始重視文化和經濟發展,軍事國防則被放在次要位置。縱觀整個宋朝,被殺的文人或武將,比漢、唐、明、清少之又少,特別是文人,在宋朝得到高度重視。
在盛世,這樣做自然很有益處。宋朝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GDP佔世界總量20%以上,文化方面更是出現了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陸游、二程、朱熹、辛棄疾、李清照,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佔了六個,還有王安石、司馬光、文天祥等著名文臣。
但是在武力上,整個宋朝都很弱,先是發生靖康之恥,宋欽宗、宋徽宗二帝被掠,好不容易出了個抗金名將岳飛,又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到南宋時期,軍事實力上就更弱,還好遇到金和蒙元內亂,否則南宋早就滅亡。
西元1278-1279年,蒙元鐵騎南下,分水陸兩路進攻,文天祥(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在廣東、江西抗元兵敗被擒,後被押解之元大都(今北京),拒絕投降被殺。蒙古軍把南宋少帝和最後的宋朝殘兵逼到崖山(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南宋軍隊最終戰敗,張世傑在海戰時溺水身亡,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也跳海殉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標誌南宋滅亡,華夏民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一脈相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因此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
崖山海戰後,陸秀夫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船外逃至南洋爪哇島,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準備等待時機反攻蒙軍。可惜的是,因實力有限,他們再也沒有機會恢復大宋。
陸自立和南宋遺民來到爪哇島時,正遇到爪哇島內亂,他們趁機佔領了爪哇北部沿海300里的順塔這個地方,並在這裏建立「順塔國」,陸自立自立為「順塔王」。
到明朝永樂年間,爪哇順塔國還曾派使者向明朝朝貢。《明史》對順塔國有相關記載,「其國一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永樂九年自遣使表貢方物」。梁啟超在《中國殖民偉人傳》也有專門介紹順塔國,「明太祖時爪哇者婆並時入貢,蓋本二國也。者婆亦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流寓多廣東及漳泉人。」
爪哇島上曾經有多個國家同時存在,有著名的塔魯納國、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王國、穆斯林王國等。爪哇順塔國是爪哇島上存在的一個小的割據王國,具體滅亡時間歷史沒有記載。到了19世紀,爪哇島成為荷蘭殖民地,二戰後,爪哇島併入印尼。
爪哇島雖然只是印尼的第四大島嶼,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但它卻是印尼印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最發達的地方,島上住着人口1億4500萬(整個印尼一半以上人口),以盛產咖啡、椰子、石油、橡膠等聞名於世。印尼首都雅加達以及重要城市如萬隆就在爪哇上,爪哇還是電腦JAVA語言的名稱。
目前,爪哇島上有200-300萬華人華僑。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南宋 #爪哇 #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