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崇文大小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崇文大小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崇文大小事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我家是賣海鮮的~】有感而發 以前念崇文國小的時候, 就會聽到大人們說, 誰的爸爸是醫師, 誰的爸爸是什麼董事長, 誰的爸爸是大老闆, 誰的爸爸是民意代表, 誰的爸爸是在銀行上班, 誰的爸爸是國中老師...... 雖然我很懷念小時候在西市場走跳的日子, 也很懷念爺爺把我扛在肩上逛市場大街的...
崇文大小事 在 黃仕傑 熱血阿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8:43:13
這三天瘋狂行程! 昨天早上台北教育電台「幸福聯合國」錄製(6、7、8月)三集,別忘了每週五晚上20:00-20:30準時收聽喔^_^ 下午轉往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為應屆畢業生特選主題「走向世界 出發!」,希望大家藉由各種生物有趣的行為與故事,還有不同國家的視野,幫自己設立新方向。 今天南下...
崇文大小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我家是賣海鮮的~】有感而發
以前念崇文國小的時候, 就會聽到大人們說, 誰的爸爸是醫師, 誰的爸爸是什麼董事長, 誰的爸爸是大老闆, 誰的爸爸是民意代表, 誰的爸爸是在銀行上班, 誰的爸爸是國中老師......
雖然我很懷念小時候在西市場走跳的日子, 也很懷念爺爺把我扛在肩上逛市場大街的日子, 但是我很不愛別人問我: 你爸爸是從事什麼行業! 因為我不想要別人知道我爸爸是賣海鮮的! 就覺得他的職業不動聽!!
但是我的爸爸, 海產的中盤商, 在那個年代, 南部流水席很鼎盛的時期, 拚了命的, 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去批貨, 六七點還要幫我買早餐回家, 念國小時只有半天課, 我邊吃午餐邊看"天天開心", 他才整身臭摸摸的回家, 洗澡, 吃午餐, 然後坐在辦公桌上記帳, 幫師傅們擬菜單, 忙到兩三點才躺下睡午覺. 一年四季只休一天, 就大年初一, 我記得常常除夕夜他都還忙到晚上八點我們才能開飯!!!
就這樣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 他在他五十出頭歲時, 病倒了! 而且我以為他壯的像頭牛, 全年也沒看他使用健保卡, 竟然大年初二就暈倒在外婆家的廚房. 在我出國唸書那年, 他開始洗腎!!! 那時我才23歲, 莎媽也不到50歲, 卻一肩扛起家裡的大小事務, 跟照顧我們三個小孩的責任.
爸爸現在身上扛了五個癌症, 卻依然放不下他的"黃昏事業", 畢竟這是他白手起家, 辛苦耕耘, 賣命得來的! 即使他每天臥床, 也會叫莎媽不可以停止跟師傅的合作關係! 對~~ 我家有幾個經驗值超強的辦桌師傅, 到現在都還沒退休!!!
當初莎弟在外地走跳多年, 忽然有天毅然決然地回到嘉義, 想把爸爸的黃昏事業轉換跑道, 他對於海鮮這個區塊也是陌生, 從零到有, 都是靠著自己努力打拼換來的! 年輕人有的就是理想抱負, 回到嘉義, 對他來說也是幫嫁出去的兩個姐姐照顧老父老母. 難得他的努力, 承蒙大家願意給他機會, 從他手上出去的魚貨, 保證讓大家滿意.
我們不比拍賣網上便宜, 但是品質絕對是大拇哥的讚!! 有客人說莎弟的魚貨海鮮都很新鮮, 每個真空包裝都處理得很乾淨! 莎弟的牛排品質很好, 份量很適合小家庭. 還有媽媽每年都在等待過年要買莎弟的烏魚子!! 我真的....打從心底的感謝你們!!
很多面交的客人, 看到莎媽都會讚美她: 莎媽妳做的干貝醬是我家裡冰箱必備. 莎媽的手剝蝦仁吃起來就是Q彈, 不像泡過有的沒的. 莎媽的漢堡肉跟咖哩是家裡孩子的最愛, 還有小屁屁餛飩跟五行水餃. 還有客人到家裡取貨時, 又另外請莎媽抓兩包芋頭丸子!
其實..........莎媽手指頭的關節都痛了, 莎媽也不像莎弟口中說的"閒不下來", 只是大家都為了生活在打拼. 那天.........跟莎媽聊天時, 她說了她的夢想, 於是我想要帶著莎弟, 一起幫莎媽完成夢想, 這也是我們莎家的夢想!!
沒有想到......我42歲了, 還可以幫媽媽追夢!
最後, 我真的要謝謝你們, 給予莎家族這麼多的支持, 我們沒有明星光環, 也不是什麼響叮噹的人物, 但是我們靠著自己一步一腳印, 也一路走到這裡, 在追光的道路上, 努力不懈, 希望我們哪一天也可以自帶光環, 為了辛苦的爸媽爭口氣, 為了不辜負自己而選擇不放棄.
這篇...獻給我的媽媽 & 弟弟 & 妹妹 & 我愛的人
崇文大小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朝官員工資低:海瑞買不起房 帶著老母親租住民房
歷史春秋網
作者:李開周
很遺憾沒生在明朝,因為明朝房價是很低的。不信您看《金瓶梅》,西門慶的朋友常峙節買房,「門面兩間,二層,大小四間,只要三十五兩銀子。」當時一個姓溫的秀才給西門慶當師爺,包吃包住,逢年過節發紅包,每月還能拿到三兩銀子的工資。假設這個溫秀才不亂花錢的話,攢一年工資,就夠買一幢兩層小樓了。
《金瓶梅》是小說,說服力不是很強,我們找說服力強的例子:崇禎五年,安徽省休寧縣居民金運出售雙層樓房一幢,上下五間,佔地一分,賣價30兩銀子(《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第972頁)。崇禎十三年,北京市崇文門大街居民傅尚志出售四合院一座,五間房,帶門面,一分為二,賣給兩個買主,總共要價56兩銀子(《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第996-998頁)。由此可見,至少在崇禎年間,只需要花幾十兩銀子就能買一幢小樓或者一處小型四合院。
其實整個明朝房價都不高。以成化年間為例,跟朱元璋有血緣關係的親王、郡王和奉國將軍們,都能享受到免費分房的福利,如果國家沒有房子可分,就直接撥給他們買房的錢。撥多少,有定例:親王應該住超級豪宅,撥給他上千兩;郡王應該住豪宅,撥給他幾百兩;那些縣主、縣君、中尉、鄉君之流,跟皇帝的血緣關係七彎八繞越來越遠,只能住一般的房,每人撥給幾十兩,即便如此,皇親國戚所購住房的最低標準肯定在小康以上。換句話說,砸幾十兩銀子出去,絕對夠當時一戶普通家庭解決住房問題。
幾十兩銀子是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物價,二是收入。
明朝中後期的物價,除了李自成起義那些年,相對穩定,像大米,從嘉靖初年到崇禎初年,零售價一直穩定每石0.5兩上下。那時候,一石大米重80公斤,現在售價400元左右,由此估算,當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800元,幾十兩銀子也就是幾萬塊錢。
在整個明朝,勞動力都不值錢,清官海瑞在江南做官時,僱傭民工興修水利,努力往高裡發工資,每人每天也不過0.02兩銀子,月薪只有0.6兩;萬曆時北京地區工價高一些,「每日每人工食銀五分」,日薪0.05兩,月薪是1.5兩。所以可以這樣說:明朝體力勞動者月薪在1兩左右。那麼幾十兩銀子也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幾年的薪水。
現在可以得出一個小結論:在明朝買一套普通戶型的房產,只需要幾萬塊錢存款,或者一個普通工人幾年的收入。
奇怪的是,明朝房價雖然如此之低,那個著名的清官海瑞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買上房子。
我讀過海瑞年譜,此人41歲當縣教育局副局長(南平教諭),46歲當縣長(淳安知縣),52歲進財政部當副處長(戶部雲南司主事),57歲當監察部副部長(右僉都御史)兼江蘇省省長(應天巡撫),到58歲那年提前退休,才去海南老家買了一套房子。
在買房之前,海瑞沒有分過任何一套福利房,更沒有動用職權強佔或者低價購買過任何一套經濟適用房。當地方官的時候,他帶著老母親住機關大院;進京工作之後,他帶著老母親租住民房。他一生當中,只買過這一次房。這可以解釋為物慾不強、容易知足,可他為什麼還買得那麼晚呢?早買幾年,讓老母親早一天住在裡面,多享幾天福豈不更好?照我看,不是海瑞作秀,是他早先根本買不起。
他買不起房,原因有三:
一、明朝官員工資低。
譬如海瑞當縣長那會兒,年薪只有60石老白米,完了還要打折,本來該發新米的,發成黴米;本來該發糧食的,發成布匹;本來該足額發放的,打七折。這在明朝叫做「折色」,是各級公務員領工資時都要面對的變態現象。我們退一步,假定朝廷優待海瑞,對其工資不予「折色」,一年無非也就這60石大米,全部賣成錢,撐死了30兩銀子,夠買房嗎?有困難,因為海瑞不可能一年到頭不花錢。
二、海瑞一家開支大。
海瑞是清官,貨真價實,無可挑剔,但清官未必不納妾。他一生中,結過3次婚,納過3回妾,大小老婆加一塊兒至少6個,有過兩個兒子和3個女兒,再加一個非常長壽非常抗折騰的老母親,另外還有丫鬟僕人若干,掰指頭數一數,至少也有十幾口人。這一大家子,全指海瑞一個人的工資,能不欠債就不錯了,攢錢是絕對攢不住的。
三、最關鍵的原因,海瑞不貪污。
跟海瑞同時代的官員,工資比他低、開銷比他大的人有很多,但是,偏偏人家能攢住錢,能早早買上房,能錦衣玉食醉生夢死。為何?他們貪,海瑞不貪。
舉個典型的貪官例子:嚴嵩。他是內閣首輔,一品大員,烏紗帽比海瑞大,工資比海瑞高,不過再高也高不到哪兒去,按照明朝的工資制度,他一年最多能領到1044石的薪水。即使不「折色」,也就8萬多公斤大米,折成人民幣不過40萬元。嚴嵩秉政20年,假設他不花一分錢,拿到工資就存起來,才有多少?無論如何不會上千萬吧?可是嘉靖四十一年江西巡按奉旨查抄嚴嵩家產,搜出了價值222萬兩銀子的財產,折合人民幣大約18個億!這還不算完,他僅在江西一省就有36處別墅!他們嚴家名下居然擁有房屋6600間、土地27000畝!
跟海瑞同時代的另一位權臣、後來被歌頌為「鐵血宰相」的改革家張居正,年薪與嚴嵩等同,在職時攫取的非法收入也不在少數。萬曆十年朝廷派人抄他的家,搜出了金銀珍寶不計其數,據說,當時查抄家產的太監給張居正位於北京的住房估了估價,認為能賣到10670兩。按購買力計算,至少折合8000萬人民幣;如果從收入角度分析,當時一個賣力氣掙飯吃的農民工永遠不休息地乾下去,需要攢上900年工資,才能買起張居正的豪宅。
但是要買海瑞的房子,就容易多了——海瑞58歲那年從省長任上提前退休然後去海南買房,總共花了120兩銀子。就當時普通戶型的房價而言,也算得上是好房子,讓一個農民工去買,不吃不喝只需要10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明朝 #海瑞
崇文大小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代價:22次戰役斬首181萬|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秦國自孝公時,在法家思想指導下,從農戰兩個方面革新內政,爭霸中國,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終於以武力統一中國。在兼併過程中,普遍存在斬首現象,秦漢之際一致認為秦國是崇尚詐力的虎狼之國,魯仲連更明確提出秦是棄禮義尚首功之國。對於秦國的斬首現象,清代史家梁玉繩作過一定研究,統計出秦國有記載的斬首數量是166.8萬人,認為「史所缺略不書者尚不知凡幾,從古殺人之多,未有如無道秦者也」。王玉哲先生認為秦國斬首數量在170萬左右。學者們的統計的數據略有不同。本文力圖針對秦國斬首現象作一考察。
在前工業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數量決定一個國家的張大程度,掠奪人口是戰爭的目的之一。軍隊是一個國家人口的精華部分,擊敗敵軍,將戰俘轉化為本國的軍隊和奴隸是古代戰爭的常規做法。秦國違背常規,實行軍功爵制度,將斬首數量作為調動士氣、衡量軍功和獲得富貴的標準,使秦國成為一架效率極高的斬首機器,加快了兼併六國的進程。
一、秦國斬首的原因考察
戰國七國中何以只有秦國崇尚斬首,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強烈的帝王意識,軍功爵制度和尚利尚勇的民風。
首先,秦國歷代君主具有強烈的帝王意識
秦國僻處中國西部的落後地區,西周末年畜牧業仍是其主要經濟活動。遊牧文明崇尚武力,故秦國多勇士,馬匹又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商周王室積極利用秦的強項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早在舜時,秦之先祖大費負責為舜調馴鳥獸。三代時期至少七人以才力善御和養馬服務於商周王室。身為家臣的秦人很難參與到商周貴族社會生活的核心層面,對禮樂儀式和文物充滿神秘和嚮往。他們嚮往文明,但認識到的僅是禮樂文明的外在形式。由於秦人主要為王室提供娛樂和軍事的服務,秦人理解不了權力地位需要品行和功德的累積。平王東遷,秦襄公因護駕送有功才獲得了諸侯的地位,由家臣上升為貴族,「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終於可以體驗嚮往已久的禮樂儀式,可以和貴族們平等交往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稱霸為主成為很多諸侯的政治追求,秦穆公更是躍躍欲試。他以挺進中原為目標。但其計畫因崤之戰而被晉阻擋,只稱霸西戎。東方六國以夷狄之國待之,對其持敵對防範的態勢。穆公後秦國內政的混亂到獻公告一段落。秦國兼併天下的大業於獻公時期啟動。其子孝公對「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深以為恥,效祖(穆公)法父(獻公)任用商鞅,變法圖強,國力大增,奠定了秦國兼併六國的政策和制度基礎。以後的歷代秦君,均以稱王為目標,秦惠文君在為君14年改稱為王,秦武王曾言:「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秦昭襄王在公元前288年自封為帝,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封禪泰山,巡行全國,刻石立碑。
秦國歷代的統治者對成為帝王充滿渴望,迫不及待,毫無顧慮,只求效率。秦孝公對商鞅提出的帝王霸強的四種不同方案只對強國之術感興趣。任用商鞅實行以法家思想為指導的改革,奠定秦國吞併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農戰成為秦國政治的核心。
第二,軍功爵制的推行
爵位起於三代,西周統治者根據血緣親疏,軍功大小和部族勢力強弱等條件來授予爵位而分享亡商的勝利果實,維護新的統治秩序。但西周的分封是一次性的授爵,分封之後便是世襲繼承。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征伐先後由諸侯、大夫、家臣而出。這些新興力量需要新制度調動社會資源為已所用。所以,春秋以後,按軍功貢獻授爵日益代替世襲制,獎勵軍功成為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共同內容。
李悝在魏國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絕減百吏之祿秩」,燕國有「公子無功不當封」的制度。秦國實行的軍功爵制最系統最具體最可操作,基本特徵如下:軍功爵位有20等,授爵和增爵一級的一般條件是斬首一個。不同爵位佔有相應數量的土地、宅地、賦稅、奴隸,在公共活動中享有相應的飲食標準。
爵位還可以用來為自己或家人贖罪贖身等。這樣士兵一斬首一富貴(土地財富權利)三者形成了一個循環。秦國的軍功爵制授爵的唯一標準是士兵斬首的數量,佔有土地奴隸,獲得賞賜,贖罪贖身都和爵位有直接關聯。爵位成為富貴權力的核心,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附著在爵位上,而獲得爵位的唯一條件是斬首數量,這樣軍隊的戰爭熱情便被調動起來。秦國軍功爵制度配套政策完備。
軍功爵制的目的是壟斷人們的改善政治經濟地位的手段,如果獲利多途,軍功爵制度的作用就會被消解。秦國在經濟上重農抑商,要想致富必須依賴土地,要獲得土地必須去上戰場上斬敵之首以換取爵位。
秦國建立了以十伍為單位的戶籍制度,實行連坐讓國民互相監督;焚燒詩書以愚昧國民。而齊國文化和商業發達,趙國盛行盜墓和娛樂業,秦國則不存在這些消解軍功爵製作用的問題。秦國的相關政策為軍功爵制構成堅實的支持,不會因其他的漏洞脫空。
第三,重農尚武華戎雜糅的民風
秦國地處西陲,本為遊牧之國,穆公稱霸西戎,增加了少數民族文化在秦國的成分。因此秦國的文化雜糅華戎。重農尚武,民風質樸彪悍。核心地區在並渭谷地,好稼穡植五穀,農業發達,民風樸質無華,不崇文禮。秦國版圖廣闊,很多地區戎狄之風濃厚。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以秦尚農好武樸質無華之民風,加之以嚴格的管理,形成驚人的組織力量。
荀子說:「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口,古之吏也。人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人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日: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
關於其他各國風俗的大致情況,嚴耕望先生概括說:「齊國濱海,工商發達,政治無約束,其民活潑,較富厚,富知識。魯宋梁陳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穡桑麻為業,其民又深濡舊文化傳統,故節儉好蓄藏,惇厚重義多君子。衛及三晉地在太行東南,大河內外,居天下之中,四方交匯,民風不純。其舊風大抵剛武尚氣,輕於走險,趙衛尤甚。楚民輕剽,悍勇而伐韌性。」
由於民風不同,秉性各異,加之以不同的管理手段,便造成了各國軍隊戰鬥力的不同。其中秦國的民風對軍功爵制最為支持。從獲利致富的角度言,齊國靠工商魚鹽,趙國靠搶劫盜墓,賣藝王侯。魯宋梁陳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穡桑麻為業,其民又深濡舊文化傳統,故節儉好蓄藏,楚越南方氣候條件好,資源豐富,無凍餓之患。秦國重在農業和畜牧,農重土地,畜牧尚弓馬,商業不發達。
比較而言,除了秦國以外,其他國家獲得生存資料致富渠道較多,唯獨秦國只能依靠農業。只要秦國政府控制住土地的分配,也就控制了國民的生存問題。秦國實行軍功爵制,以斬首數量授予爵位,以爵位分配土地。秦國國民要想佔有土地致富必須去打仗,荀子說這是非鬥無由。而在其他國家除了鬥以外還有其他手段。
在習性上,齊國政治自由,文化發達,怯於公戰,魯宋尚儒,楚人缺乏韌性,趙人慷慨悲歌,很難有效地組織起來,在戰場殺敵斬首。而秦民質樸無華,重農尚勇,不尚文禮,追求現實利益。推行軍功爵制難度較小。秦國的軍功爵制既適合秦國重農尚武的民風,又壟斷了秦民致富的途徑,所以秦國人民將戰爭視為獲利之途,聞戰相賀,戰鬥熱情被大大激發。
苟子在比較了各國的制度後說:「秦人其生民郟口,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口,隱之以口,忸之以慶賞,酋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鬥無由也。口而用之,得而後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各國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是秦國,而強的根源在於秦國的制度創新,將戰爭簡化為斬首數量,將社會生活簡化為爵位,使斬首成為授爵的唯一條件。這樣秦國就被制度改造成一架動力十足便於駕駛的斬首機器,通過吞噬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實現了對全國的兼併。
二、秦國斬首統計表
關於秦國的斬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記中,公開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繩先生根據史記作過統計,筆者依據中華書局出版十捲標點本《史記》作出完整的秦國斬首數量統計表如下(上頁圖)
上表囊括了在《史記》當中透露出的秦國斬首的所有信息,22個戰役斬首累計181萬人。據《史記六國年表》統計,秦國發動的戰役共有93次,由六國發動的戰爭有38次。
71次戰役沒有透露斬首數量。目前關於秦國斬首數量記載的制度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71次戰役不可能不斬首。由於秦斬首數量巨大,並使斬首制度化,魯仲連才說秦是棄禮義尚首功之國,「裴因集解」引用了蜀漢文臣譙周的話:「秦用衛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計功賞至萬數。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皆以惡之也。」
《秦律封診式》中記載兩件事,一是士兵為爭奪首級而自相殘殺,另一個是秦國士兵割下陣亡戰友的頭顱以充戰功。這兩個案例為魯仲連和譙周的分析作了最有力的旁證。為增加斬首數量不惜自相殘殺和宰割陣亡戰友,足見秦國軍隊的斬首熱情。秦國在兼併戰爭中,斬首的實際數量遠遠超過可查的181萬,既不利於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為當時無數個家庭帶來難以彌補的身心痛苦。
秦國以武力吞六國,實現了對全國的佔領。為美化戰爭,使秦朝合法化,秦始皇將兼併戰爭描述成從戰亂的六國中解放人民的戰爭,並在各地的刻石大肆宣揚。琅琊石刻日:「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
據《史記六國年表》統計由秦國發動的戰爭有93次,六國平均每個國家發動戰爭6.3次;秦國在22次戰爭中斬首數量就達181萬。戰亂死亡本由秦國造成,秦始皇卻將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給社會造成的災難加到六國頭上以作為武裝兼併合法化的理由。先秦至漢初的人們普遍認為秦國是尚詐力棄禮義的虎狼之國,可見,秦始皇通過巡遊刻石美化自己的宣傳作用並不大。武帝以後,人們認可了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形式,因而對開此政局的秦國統一全國的真正原因和手段不再深究,而是以「馬上打、馬下守」的觀點肯定秦國武力兼併的合法性。
關於秦國統一的原因流行的觀點是:順應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願望,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將秦始皇的幾幅石刻所表達的思想和上面的觀點比較,就會發現流行的觀點是在按照秦始皇的思路理解問題,只不過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劉澤華先生對此提出質疑(參見劉澤華先生的《中國王權主義》一書)。
如果沒有間諜活動配合下的戰爭和大規模的斬首,秦國兼併六國的過程可能極為漫長。認識到戰爭和斬首的作用,會使我們對秦國勝利原因的認識更接近歷史真實。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