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峯拆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峯拆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峯拆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峯拆字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一場甘苦與共!】 (2016年舊文。至少應驗了「前面有幾多意外幾多厄困沒有人知」。) 自己是黎明粉絲,屬於麻甩理智型,即是他好靚仔時我會說他好靚仔,他水腫時我會說他水腫,他唱歌好聽會說他唱歌好聽,他跳舞求其我也會說他跳舞求其。 四大天王那時代,把黎明的五官拆散比併,應該會輸盡給劉德華郭富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些歌,小時候未必能理解箇中意義 人大了,便懂了❣️ #許靖韻 #AngelaHui #悲傷回憶情歌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2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Lyrics 歌詞 《 #愛得太遲 #古巨基 》 我過去 那死黨 早晚共對 各也紮職以後 沒法 暢聚 而終於 相約到 但無言...

峯拆字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8:50:37

28/12-3/1 新聞概要 28/12 -12港人案今深圳開審,家屬無法旁聽;多國領事代表被拒門外 -林卓廷今早遭廉署上門拘捕,被指披露721受查人身份資料 -周梓樂死因研訊:政府化驗師指若與梓樂身高相同,矮牆外0.8米才會察覺後方「中空」 -死因庭就小學教師林麗棠去年校內墮樓展開死因研訊 -8...

峯拆字 在 紙本分格zbfgh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52:46

#紙本分格 x #大塊文化 合作活動! - 給 #香港《犬之島》fans 的必備珍藏——犬之島電影製作特輯 + 望月峯太郎繪畫的電影改編同名漫畫! - 還記得上年看完《#犬之島》,再看製作花絮,還參加了 CineHub 舉辦的《犬之島》深度遊:Tim Allen 定格動畫大師班,由 Key anim...

峯拆字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1:36:39

看見近排的頒獎禮,諗起呢篇半年前的舊文 -------------------------------- [我們靜止地在高處凝望世界流動{ 是的,終於寫陳奕迅,一位如實地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香港歌手。 1.其實大可以寫得好簡單。羅列他一堆歌,書寫箇中感性意義,怎樣陪伴我們度過成長光景……That’...

  • 峯拆字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11:41:02
    有 1,302 人按讚

    【這是一場甘苦與共!】
    (2016年舊文。至少應驗了「前面有幾多意外幾多厄困沒有人知」。)

    自己是黎明粉絲,屬於麻甩理智型,即是他好靚仔時我會說他好靚仔,他水腫時我會說他水腫,他唱歌好聽會說他唱歌好聽,他跳舞求其我也會說他跳舞求其。

    四大天王那時代,把黎明的五官拆散比併,應該會輸盡給劉德華郭富城,只贏一個張學友,偏偏合起來時,除了有時水腫,他的樣子可以霎時間靚仔得散發仙氣(呢個形容係有私心),而且客觀事實四人中他最高大,穿衣品味最好,他行出來英俊瀟灑的台型具有壓倒性。有可能是誇張記載:九十年代黎明最早攻佔韓國市場,據說他當年掠奪韓女芳心之哄動,不下於今天宋仲基掠奪港女們的程度。劉德華的靚仔向來公認是香港隊代表,只有黎明可以挑戰他而沒有處下風,他們的粉絲鬥得最天崩地裂!

    黎明高大也有壞處,是跳舞不容易好看。這樣方面郭富城當然最強,但你看過張學友的演唱會,他跳舞的韻律和難度幾乎迫貼郭富城,可以知道他下了超強苦功。黎明呢,他最公子最貴氣,四天王的體能操練他應該最懶,跳舞亦明顯「求其」。有年又是TVB種的禍,甚麼勁歌總選,竟然要求他們四人一分鐘鬥舉啞鈴,不要以為郭富城大隻,劉華在鏡頭前那種拚搏牛逼不用多介紹,他一分鐘五十下,郭富城張學友死谷各接近四十,只見黎明真心求其舉,結果他應該僅及三十下。或者可以說,他看自己很準,他的有型從來不是來自大動作,於是早期唱〈我的親愛〉,雙手隨便練習幾下炒飯手勢,雙腳一時內八字一時外八字反來覆去翻動幾下,賣個傻痴痴的萌笑,問候聲:「May,你點呀!」粉絲們已經心滿意足。

    黎明沒跳舞運卻有歌運,他曾經演唱〈對不起我愛你〉走音被笑足四份一世紀,然後他明白知恥近乎勇,他有努力練歌,後來遇上連串廣告歌從〈那麼有一天不想妳〉、〈情深說話未曾講〉等都唱得讓人刮目相看,成為九十年代香港最輝煌印記。他有很多歌的流行程度,甚至迫貼張學友。大概他成熟了,醒悟從前裝可愛扮天真去得太盡,四十幾歲男人老狗不可能再沒技巧賣萌地跳〈我的親愛〉,於是索性任何慢歌快歌都站得耿直,他的士兵式站姿簡直破壞所有快歌的第一傳,今天他唱〈我愛Ichiban〉時屁股作二十度搖晃已經是天大賞賜,結果開始有人埋怨,他在訪問也承認自己演唱會有點悶,於是今次換場地玩4D,結果惹了禍,同樣也成為考驗黎明成了超天王的契機。

    張學友那張臉本來最能經歷風霜,劉德華到今天仍像牛般頑強謹慎,他的臉和鼻和身體都以零脂肪起角見稱,郭富城也超勤力,鑽研演技和溝女的操練從沒間斷,五官保持精緻銳利。如果以五十歲男兒計,最早退出江湖的黎明可能是最不襟老那位,近年看他,臉容有時浮腫厲害,五官也失卻過往神采。上天明顯仍眷戀黎明,他沉藉多年水腫多時,開唱片公司捧人成績不過不失,本來最好的衞蘭,操練體能方面跟他一樣隨心所欲,不願控制自己體重。但他變得很會說金句,其實四大天王沒有一位幽默,黎明只是完全放下偶像身段,不再顧忌說內心直話,直到用北京話直譯廣東話咁直。

    從他三十年幾乎沒變的髮型和西裝畢挺,從他一直在四大天王中往往顯得離群獨處,可知道他是位個性超強的人,他的金句往往由衷而發,含金量極高,因為夠真心因為夠突然因為去得夠遠,所以笑死人。今次黎明演唱會每天都在逢迴路轉,他反而貼地應戰。他可以不化妝,頭髮還殘留cap帽柒印的狀態,便誠意滿分地拍片為場地問題解說一次又一次,然後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有新鮮難題,他提出新鮮解難方案。這時候,你會發現黎明已經盡褪從前的脂粉和傻笑,沒以往英俊秀氣,卻變成一個隨心所欲型到爆烈和很會用臉書的中佬。

    人和人好簡單,我們曾經這樣愛你,只要你真心努力過,遇上難題碰上困境,只要你坦誠告白,沒學那些官員玩語言偽術,香港人幾時輕易離棄你。你的演唱會要取消便取消吧,要拆帳蓬冇4D就拆帳蓬冇4D,入場混亂排隊要排兩個鐘就排兩個鐘,落雨照頭淋就照頭淋,唱唱下個電幕故障上不上去,你要朗誦歌詞便朗誦歌詞,你係鍾意唱快歌唔排舞便繼續唱快歌唔排舞。

    我們喜歡你廿幾三十年,前面有幾多意外幾多厄困沒有人知,只相信黎明不會老點你,有事他會站出來拆掂,要金句有金句要膊頭有膊頭,於是歌迷大眾條氣會順,於是幾多甘苦都願意與你共同渡過,反過來更擔心黎明壓力太大食不飽睡不甜。香港人真係好易商量好易管,要把香港管到現在這種怨氣沖天的狀況,真的要好柒好Seven的領導人才做得到。題外話,同期開演唱會的林峯的鋒頭難免被蓋,接受訪問時他表示沒有看黎明演唱會新聞,記者又抵死,追問「而家我咪話俾你知!」,他只答了一聲「哦!」很明顯他沒有金句胸懷,個人亦懷疑吳千語可能曾經表態想睇黎明,所以他有少少介意。

  • 峯拆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5 20:05:31
    有 13,590 人按讚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 峯拆字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9 19:16:59
    有 2,136 人按讚

    [凍檸茶裡面的冰塊]

    2019年7月1日,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大樓,記者掙扎了一會,也跟着進去,以見證這件重要社會事件。立場新聞的記者陳朗昇,當日忍着口喝直續直播多個小時,也隨人群進入了大樓,正當他在立法會走廊遊走的時候,發現了桌子上放了一些「大家樂」外賣,外賣的膠袋沒有被打開,非常整齊地放在枱上。

    他打開了膠袋,發現飯盒還是暖的,重要是,凍檸茶裡載浮載沉的冰塊還未融掉。他像金田一一樣,拿着凍檸茶思考。如果這些是在立法會大樓裡待命的警察的膳食,從這些飯盒的位置推斷,這是非第一線的位置,原來坐在這裡準備吃飯的人,突然收到撤走命令,結果連飯也來不及吃就要趕着離開。他想,如果這個推斷是合理,警察是突然收到指令要離開。

    當日示威者進入立法會,本來駐守在立法會的警員消失,至深夜示威者離去才再出現,是整場反修例運動中,其中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

    傳媒學者李立峯為蔡玉玲案求情時形容過,偵查記者是「民主社會的偵探」。陳朗昇在極疲累的情況下,還留意到一堆沒打開過的飯盒的餘溫,察覺到冰塊融化的速度,在兵荒馬亂的情況下,不錯過任何追求達至真相的蛛絲馬跡。

    這個小故事,記載在香港記者協會出版的書籍《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裡。運動已經兩年,卻是上佳回溯時機。

    在運動火熱的時候,我作為記者,被追問過很多問題:「究竟831有冇死人?」「點解無記者去查浮屍?」「記者點解直播示威者逃走路線?」

    在民間情緒高漲之時,我選擇沉默,部份原因是,我只是其中一名記者,只能見見證事件的局部碎片,要知道較全面情況,需要多位記者的共同努力。另一部份原因是,記者需要很長時間作出事件重組。就好像721事件一周年後,港台記者仍堅持到元朗找商戶拿閉路電視紀錄。

    記者的腦袋裡,有一個「灰色的箱子」,把未能核實的部份暫存,以耐性和韌力嘗試找事實核對。就如老掉大牙的新聞原則所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証」。在假設和求証中間的不適感,正是記者的情緒智商的訓練。一般市民卻未必接受,希望有快速而確切的答案。

    事情過了一段日子,我們有靜下來的空間去反思。這本書集合了42名新聞工作者的心血,按時序重組了反修例運動的不同片段。

    無線電視前記者張家灝寫道,他在8.11當日,當警方派喬裝警扮成示威者於銅鑼灣出現那天,如何追訪到底,無論是扑咪還是追拍該批人士登上的車輛。當日亦是「爆眼少女」受傷的一天,值得注目的事件眾多,他作為記者,大可以做完採訪便完成自己工序。

    然而,一個好的記者,是會用盡方法確保重要資訊可以「出街」,在電視台編輯室的層級運作中,就涉及他如何向留守公司的同事及上司陳情。本來差點在翌日午間新聞消失的一則「喬裝警」新聞,在張鍥而不捨的關注下,終於能夠成功出街。這些「幕後運作」遠離一般觀眾視線,亦不及前線採訪般受到注目,卻是讓好新聞不致臨門一腳石沉大海的關鍵功夫。

    業內人與業外人的判斷,亦有差異。攝影記者Billy Kwok於理大事件事後,把一批爬渠離開的示威者的照片,先後於其服務於的機構及自己的私人臉書發佈。他的照片,曾惹來大量留言攻擊,不久,該帖子消失了。

    當時,業內人士認為該批照片是重要紀錄;但一般讀者卻擔心照片透露了被攝者身份令他們身陷危險。Billy在書中剖白了從採訪到發佈的心路,即使發佈時已取得被攝者的信任和同意,最後又為何決定刪掉照片。讀到此,我亦有共鳴,因為我在社會運動中只是以文字表達,亦面對讀者私信擔心受訪者安全。

    在理大事件中,曾有傳媒前輩表示,認為記者要阻止示威者爬渠。Billy說,即使他心裡有任何想法,但沒有說出口:「你覺得安全,因為你是記者。在這個情況下,才不能給建議,因為你覺得那條路可行,或者那條路不可行,都是一個山埃。」

    Damned if you do and damned if you don't。這種角力和拉扯,在反修例運動全天候困擾着記者。直播新聞扮演重要的紀錄和監察角色,蘋果日報的李家聰,經歷了無論怎樣做都好像是錯的思想掙扎。

    直播甚麼時候是監察警暴,甚麼時候是危害示威者,停止直播的界線又是怎樣?不以影像紀錄,只以筆錄,也曾被批評為把示威者安危不顧。李的困境,述說了反修例運動的空前採訪挑戰。

    理工大學一役,筆名「理大火」的電子傳媒工作者,以寫實的筆觸,把當時理工大學內的互動描寫出來。示威者在校園內的姿態,衝突的小插曲,火爆場面以外的笑料,理大火以細緻的文筆紀錄了下來,令人如同置身現場。

    「理大火」親眼目睹於清晨五時,防暴警和速龍重奪十字路口,直逼理大,示威者焚燒A座樓梯,警察衝到噴水池捕拘示威者。然而上司卻在報導中要求他引用警方說法,指「沒有進入校園範圍」,他堅持在直播中說他所看到的事:「或許當初決定留下,就是為了此刻拆穿一個十分容易看穿的謊言。」

    謊言又如何在編輯室生根發芽。「夏咏南」訪問了多個採訪反修例運動的記者,發現不同媒體於運動期間,對新聞報導的內容作出史無前例的審查。

    「『和理非』不可以在標題出現」;「遊行參與者不能寫為『市民』,要叫『暴徒』或『示威者』」「7.21事件的『籐條』要改為『竹枝』」「不能寫港鐵『封站』要寫『關閉』」。在編輯室遇到這些指令,記者在書中發出痛苦的吶喊。

    近日因為港台刪掉YouTube影片、蔡玉玲案、利君雅不被續約、高層下令停止接受新聞獎項、鏗鏘集監制請辭、鑑鏘集及其他時事節目被抽起等事件;再加早前有線新聞記者大規模請辭;蘋果日報被搜報館及黎智英被捕等眾多事件,香港新聞自由收窄已非以往只是新聞圈子的事,連大眾市民都醒覺,新聞自由是眾人之事,是一個社會的文明基石。

    新聞自由是每一個香港公民之事,如果你支持有心的記者,請大家細讀《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明白在如此艱難的時勢下,還有有心的記者奮力在狹縫中掙扎,於大時代裡仍不捨得不紀錄,此書剛發行第二版,在以下樓上書店可以購得:

    一拳書館、序言書室、田園書店、北角森記、生活書室、旺角樂文書店、榆林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大鵰文化、閱讀時代、艺鵠、夕拾X閒社、閱讀時代、見山書店、Kubrick

  • 峯拆字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9 20:00:03

    有些歌,小時候未必能理解箇中意義
    人大了,便懂了❣️

    #許靖韻 #AngelaHui #悲傷回憶情歌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2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Lyrics 歌詞

    《 #愛得太遲 #古巨基 》
    我過去 那死黨 早晚共對 各也紮職以後 沒法 暢聚
    而終於 相約到 但無言共對 疏淡如水
    日夜做 見爸爸 剛好想呻 卻霎眼 看出他 多了皺紋
    而他的蒼老感 是從來未覺 太內疚擔心

    最心痛是 愛得太遲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個日子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其實自私
    夢中也習慣 有壓力要我得志

    最可怕是 愛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忙極亦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偏要推說等下一次

    我也覺 我體質 彷似下降 看了症得到是 別要太忙
    而影碟 都掃光 但從來未看 因有事趕
    日夜做 儲的錢 都應該夠 到聖誕 正好講 跟我白頭
    誰知她開了口 未能挨下去 已恨我很久

    錯失太易 愛得太遲 我怎想到 她忍不到那日子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從來未知
    幸福會掠過 再也沒法說鍾意

    愛一個字 也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為何未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不要相信一切有下次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 這幾秒 能夠做到又有多少
    未算少 足夠遺憾忘掉

    多少抱憾 多少過路人 太懂估計 卻不懂愛惜自身
    人人在發奮 想起他朝都興奮
    但今晚未過 你要過也很吸引

    縱不信運 你不過是人 理想很遠 愛於咫尺卻在等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世界有太多東西發生 不要等到天上俯瞰

    《 #耿 #汪蘇瀧 》
    從前座位右邊
    總是你的側臉
    時光變遷
    好像沒人能倖免
    留言冊也忘了留言

    你喜歡我嗎
    我曾問過你吧
    你回沒回家
    紙條拆開了嗎

    我們都很傻
    傻到一起相信永遠會到達
    你在微笑嗎
    還有沒有牽掛

    你還有遺憾嗎
    你敢不敢回答
    又是一年盛夏
    會偶爾想我嗎

    你還有遺憾嗎
    為什麼不說話
    我真討厭長大
    學會了隱藏自己情緒的辦法

    也許這是結局
    我們不能一起
    也許是我沒那麼好的運氣
    陪你淋你想淋的雨

    就笑一笑吧
    擦一擦眼淚吧
    你會恨我嗎
    至少別忘了吧

    其實每個人
    都有屬於自己心裡的朱砂
    只不過
    有些人假裝忘了吧

    你還有遺憾嗎
    你敢不敢回答
    又是一年盛夏
    會偶爾想我嗎

    你還有遺憾嗎
    為什麼不說話
    我真討厭長大
    學會了隱藏自己情緒的辦法

    默默守著電話心裡的淚一直下
    那是耿耿於懷
    傷疤未結痂

    你還有遺憾嗎
    你敢不敢回答
    又是一年盛夏
    會偶爾想我嗎

    你還有遺憾嗎
    為什麼不說話
    我真討厭長大
    要怎樣讓你相信我說的謊話

    《 #學不會 #林俊傑 》
    你的痛苦我都心疼 想為你解決
    擋開流言 緊握你手 想飛奔往前
    我相信愛 能證明一切 夠真心 會超越時間
    多付出 也多了喜悅 讓幸福蔓延

    總是學不會 再聰明一點
    記得自我保護 必要時候講些 善意謊言
    總是學不會 真愛也有現實面
    不是誰情願 就能夠解決

    一次爭吵 一個心結 累積著改變
    內心疏遠 足夠秒殺 外表多濃烈
    才發現愛 不代表一切 再真心 也會被阻絕
    這世界 天天有詭雷 隨時會爆裂

    還是學不會 少浪漫一點
    拼命著想的事 未必帶來感動 或被感謝
    還是學不會 解釋我最傷 最 累
    痛死都不願 怪誰

    把每段癡情苦戀 在此刻排列面前
    也感覺不埋怨 只懷~念
    總是學不會 再聰明一點
    記得自我保護 必要時候講些 善意謊言
    不是學不會 只是覺得 愛太美
    值得去沉醉 流淚

    《 #明天以後 #林峯 #泳兒 》
    女:曾流行情歌雖則都繼續播
    可惜今天無緣一起高歌一趟
    唱沒結果 再合唱亦沒結果

    男:明明從前是我傻 求求你姑息我
    填詞人替我寫出的痛楚
    期望你開口唱吧 合唱歌那可得我

    女:當初你 拋開我
    (男:我獨唱一次認錯)
    女:你為何盲目地高歌 (男:唱下去不理為何)
    合:消失的激情還要熱播
    誰人仍然是你記住的一個

    女:失去的 戀愛難以勉強
    男:開一句聲 聽著情歌總可滿足一秒遐想
    男:日後留戀你的聲線
    女:恐怕未放下 明日更不堪設想 (男:而我不堪設想)

    合:一千句 親愛的 恐怕時間到了無緣又遇上
    男:我亦無辦法得到見諒
    女:忘掉我聲音以後別惆悵 (男:沉默一刻我在惆悵)
    合:始終無法合唱

    男:祈求回頭亦太難 如何唱多一晚
    無人饒恕我比悲歌更慘
    女:其實你分手以後 這一天已經心淡

    男:當初你 拋開我 我獨唱一次認錯
    女:你為何盲目地高歌
    合:消失的激情還要熱播
    誰人仍然是你記住的一個

    女:失去的 戀愛難以勉強
    男:開一句聲 聽著情歌總可滿足一秒遐想
    男:日後留戀你的聲線
    女:恐怕未放下 明日更不堪設想 (男:而我不堪設想)
    合:一千句 親愛的 恐怕時間到了無緣又遇上
    男:我亦無辦法得到見諒
    女:忘掉我聲音以後別惆悵 (男:沉默一刻我在惆悵)
    合:始終無法合唱

    女:你要試著放低我
    男:我怕我以後還是唱沒結果 (女:已是結果)
    合:以後得一個...

    女:失去的 戀愛難以勉強
    男:開一句聲 聽著情歌總可滿足一秒遐想
    男:日後留戀你的聲線
    女:恐怕未放下 明日更不堪設想 (男:而我不堪設想)

    合:一千句 親愛的 恐怕時間到了無緣又遇上
    男:我亦無辦法得到見諒
    女:忘掉我聲音以後別惆悵 (男:沉默一刻我在惆悵)
    合:始終無法合唱

  • 峯拆字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17 22:56:15

    【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救荃灣地皇廣場的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Edwin),和我們來一轉經典死場遊。

    壽終正寢:佐敦廣場

    「有些死場是瀕臨死亡邊緣,而這個(佐敦廣場)是已經死亡。」Edwin說道。位於佐敦道28號敦成大廈的佐敦廣場,商場名字仍於大廈外清晰可見,但若然在Google Maps輸入「佐敦廣場」,卻查不到正確位置。

    座落在人來人往的佐敦道,很難想像這樓高四層的商場,已烏燈黑火二十多年,是佐敦中心地帶裏的一個廢墟。「我們站在佐敦道,街上人流很多,很旺場,但今時今日全香港最便宜的物業成交呎價,最便宜的便是這座佐敦廣場。」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三樓九號舖位建築面積約70平方呎,原業主1993年以$69.7萬購入,持貨23年,2016年僅以$10萬易手,呎價僅$1,429,賬面勁蝕86%、約$60萬,堪稱全港最平的舖位。Edwin表示,香港有很多大業主將商場劏成很多小單位出售,然後不宣傳、不用任何方法吸引人流,夾硬做死一個場,令舖位貶值,然後再安排相關人士以低價收回舖位,「做這些事很沒道德,可說是乞兒兜裏拿飯吃,所以我不買不賣也不投資。有人經常說送幾間商舖給我,希望我可以把商場活化,我也會說我不要。」

    佐敦廣場前身為伯爵酒樓,實用面積共約一萬平方呎。1992年,分拆成超過160個舖位出售,當年呎價逾萬,但仍吸引到不少投資者。但業主們在1993年收樓後,發現舖位皆為「縮水舖」,實用率只得三至五成,生意做不了淪為死場。19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而荒廢,聚集了不少癮君子和露宿者。現時該商場除地面層可供遊人進入,其他樓層已經被封閉。

    「你簡直是商舖華佗!」當記者和Edwin在商場門外傾談之際,一把聲音突然從我們身旁傳過來,原來是佐敦廣場門外報紙檔的店主,由他父親開始已在這個位置經營報紙檔50多年。他繼續說:「開業的時候很多人入伙,但空置了這麼多年,聽說你令很多倒楣的商舖起死回生,我今天便特意把鎖開了等你進去玩玩。」原來店主還幫手看管廣場的閘匙,我們就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入去探秘。

    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13.8萬收購佐敦廣場舖位。商場的一至三樓,就曾在2012至13年,短暫經營過火鍋店。2014年就只有四樓的桑拿館,2016年在一樓開了雀會,二樓開了私房菜,但全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營業。

    鄰近高鐵 於事無補
    一樓和二樓遺下了完整的食肆裝潢,還有餐具調味料,統統都沒有清走。Edwin說:「真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該商戶好像走得很急。市中心這麼繁華的地段鄰近高鐵,佐敦道地舖價值以億元計算,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廢墟。」

    再上三樓,大窗戶透入自然光,雜物清空了,感覺比一二樓良好。雖然劏舖的間格已經全拆了,但地上有多條從前舖位留有的深刻直線。「驟眼看這裏每一層都是幾千呎,以這裏的黃金地段來計,一定能夠租出去,每一層我估計能以$15萬放租。」

    但上到四樓,又佈滿各式各樣的廢棄品。有很多像是露宿者在這裏留宿用的床墊、2014年的舊報紙、2012年的水費單、撕爛了的明星合照、封了塵的招牌、摔破了的招財貓等等,幸好是白天進來,入黑一定充滿着靈異感覺。既然位於市區,人流地理位置俱佳,很難不令人聯想是因為靈異問題而變成市中心的廢墟。Edwin說他不太了解和相信靈異方面的東西,「甚麼靈異也好,樓下這麼旺場甚麼靈異也不怕吧!加上買賣商舖與住屋不同,開舖頭做生意不需要過夜,所以就算是餐廳酒樓也好,就算有人死了也不會變成凶舖,凶宅很多,但沒有凶舖。」

    由門口的告示板到散滿一地的文件,相信背後可能有很多訴訟問題業權問題,Edwin說:「我們進來也看到有些欠債還錢的傳單,想租這裏也會擔心背後有甚麼問題。更何況之前樓上是開桑拿館的,你我都知道桑拿館不是一般平凡人能經營的。」相信這就是商場荒廢的主因。

    氣若游絲:先達廣場

    「死場分幾種,其中一種是死亡中,好像身後的先達廣場。」先達都稱得上死場嗎?看租值升跌便知一二。Edwin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租值有最高峯的時候,地下一間舖出租$5萬至$10萬,跌到現在的$1萬至$2萬,跌了五至八成。先達幾年前的舖價炒得非常厲害,但最近急速下跌,最主要是智能手提電話炒風已過。」我們走到一樓的租務部詢問,職員都說最近有很多蝕讓,租務部職員說:「三百幾萬元買回來百多萬元出售。」

    吉舖處處 舖位變貨倉

    先達廣場位於旺角亞皆老街83號,一共三層約3.9萬平方呎,前身是先施百貨,在1995年劏成350個舖位出售,面積由72至488平方呎,堪稱本港第一代經典劏場。職員說:「業主都很資深,沒有按揭、沒有壓力,在這個艱難時刻,就算降低租金也能接受。」最平的舖位在訪問前一天租出,租金只是3,000元,已包差餉管理費。「業主下調租金只是希望舖位不要丟空,能夠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現在有一成舖位是未能出租的。」這麼低廉的租金,甚至有人租來當貨倉。

    商場內外吉舖處處,目測空置舖不止一成。不論是地下、一樓還是二樓,吉舖集中於遠離電梯的角落位置。記者和Edwin上到二樓,人流更為稀少,約半數店舖沒有開門。Edwin說:「越做越靜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租來當貨倉;二,開成人用品店,成人用品店當然是開在較靜的地方。三,不需要太多人流的服務行業,例如修甲、睇風水、占卜那些做預約服務的。」但由於先達廣場沒有自來水,所以食肆、美容修甲那類需要有自來水的店舖,都不能經營。Edwin補充:「沒有食肆、小食店,不能以此聚集人流。能經營的店舖種類亦收窄,只能做零售、賣買電子零件或手機產品。」

    經營靠好業主 等炒風救場

    我們來到維修電話老師傅黃維邦(Wilson)的店,他的店已屹立先達20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先達的興衰。Wilson說:「現在絕對是低潮,沒有試過如此低潮。」他表示現在經濟差了,人們不像以往一有新型號手機便換機,「我有另一間舖回收二手機,我們收到的手機都是壞的,現在的手機不是壞了也不會放售。」

    他表示能一直支撐着店舖全因遇到一位好業主,「當時樓下的店舖租金加幅一倍,甚至一倍半,但我這個業主都只是加了我一成租金,現在逆境下業主都願意減租,有商量的空間非常好。先達有些業主日日過來巡舖,看到你生意好便加租。」所以現在租金下調的情況下,Wilson也沒有考慮要換舖慳租金,「沒有想過呢,平租的通常在角落的位置,沒有這個位置好。加上業主對我這樣好,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他亦指商場的人流多少,對手機維修不算很大影響,「手機壞了一定會過來維修,人流多有時只是逛逛,不一定會買東西,手機維修穩穩定定,發達一定冇我份,夠交租餬口便沒有問題。」

    Edwin認為,救活先達廣場的方法,只好等待炒風再來。「純靠商場自己的營運很難去翻身,互聯網格價太容易,引入新行業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看有那一個大牌子,有一些突破性的產品出現,整個炒風來臨,炒賣的人們當然要回來先達這個地方。」

    死過翻生:地皇廣場

    位於荃灣登發街登發大廈的地皇廣場,是死場中的經典,其中二樓238號舖位,2012年底以約$400萬買入,2017年以$30萬轉售,勁蝕$370萬。Edwin說:「所有商舖來說,最蝕入肉的可說是這個,簡直是創了香港歷史。如果持貨幾年要蝕92.5%,眼光要很『準』,因為很難有香港物業買賣蝕到咁。」

    2012年投資者尹柏權以$4.1億向鄧成波購入登發大廈商場,2013年拆成200多個舖位出售,舖位面積由50至174平方呎,套現約$9億。但小業主收樓後便發現貨不對辦,發現商場設計與售樓書不同,實用面積縮水等的問題。有小業主稱當年有地產經紀訛稱,將會有行人天橋接駁至地皇廣場,但不單止沒有天橋,商場電梯更經常因故障停用。

    Edwin說:「死場的特性是,易入難出,有一些是自動電梯進入商場,但要行樓梯離開的。有一類不能救活的死場,便是要行樓梯進入商場的。如果一個商場四通八達,人流便會旺。」地皇商場中了一切死場特性,進出不便和業權分散。

    聯合業主翻身 出租率達100%

    業主之一的王榮梅(Olive)當年以$400萬買入了一劏舖,「收舖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當時是買樓花沒有實物可看,實物與我們想像中有很大出入。面積很小,還是天價,一樓一間實用面積40呎的舖位要成四百幾萬。」

    她曾嘗試放售或出租,都不能得到好價錢,更別說回本了。於是她便花近3年時間與各業主磋商,在2016年成立地皇之光管理有限公司,團結場內近百名業主聯合招租。她說:「回想起也覺得淒涼,曾經試過有一位業主,說只可以給我由灣仔到北角這段車程的5分鐘時間,於是我便在地鐵車廂內走來走去,進行游說工作。」她表示頭幾年她沒有受薪做聯絡人的工作,「講難聽一點,衰到不能再衰了,不如博一鋪。」頭炮租了給一間賣小型電器的百貨公司,但店主進駐後幾個月便退租。她說:「零售根本冇得做,因為趨向網購,我們就想不如做不能網購的飲食,於是我便把一樓在很短時間內改成一個美食廣場。」當時Edwin亦有參與這個死場翻生的計劃,更幫手大力宣傳,成功把當時的出租率推上到100%。

    雖然走入地皇商場,仍不能以人流旺盛去形容,但不見有貨倉舖和空置舖,Edwin說:「這裏不算死,縱使有舖拉了閘,但是都有租客的。」美食廣場已因完約在2月結業,要繼續經營美食廣場便要再集資翻身。幸好同期有夾公仔機店主有意入租,現在一樓已成了夾公仔機舖,雖然疫情下不能正常營業,但總算是正確方向。Edwin說:「一個好的商場,最好是會吸引到人進來買、進來玩。一樓是美食廣場,人們很自然便會在上二樓三樓逛街,商場馬上變旺了起來。而這些夾公仔機也不錯,能吸引外來人。租金很便宜,2,000到3,000元已包冷氣費管理費等,租來創業其實都不錯。」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

  • 峯拆字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12 21:46:52

    【小店求生】
    大埔有一間潮州粉麵店,開業約一年,低調得很,茶記格局,隔籬是老字號「陳漢記」、清湯腩名店「群記」等等,競爭極大。老闆是上海人王逸雲,因貌似林鄭月娥,而被稱為大埔特首,一年前她邀請朋友陳志欣出山,拍檔在大埔開店。陳志欣是潮州人,在灣仔合和附近開潮州粉麵店「合興」,薄有名氣,高峯期經營包括筲箕灣東大街等三間分店,後來灣仔店舊樓清拆執笠,加上傷患便打算退休,最後受王逸雲邀請而復出。端午前夕,兩人忙碌地接定單包糭,王逸雲包上海糭,陳志欣則包潮州糭,很有傳統味道。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